一种滤波器多工位检测绕线加工之循环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56199发布日期:2022-10-12 01:14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波器多工位检测绕线加工之循环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滤波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滤波器多工位检测绕线加工之循环传料装置。


背景技术:

2.滤波器是指一种由电容、电感和电阻组成的滤波电路,其可以将电源线中特定频率的频点或该频点以外的频率进行有效滤除,从而得到一个特定频率的电源信号,随着社会的发展,滤波器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保证滤波器绕线加工后可正常工作,在滤波器绕线前,需要对各组线缆进行检测,确保每组线组均可正常工作。
3.目前,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流水线加人工配合的方式对滤波器进行检测绕线加工,先将滤波器的绕线线缆在检测设备中进行检测后,再由人工转移至绕线加工装置中进行绕线,效率较低;同时,滤波器绕线完成后,需要人工将承载滤波器的基座重新装回检测装置内重新对检测完成的线缆进行承载,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滤波器多级检测绕线加工之循环传料装置,可将检测完成的滤波器线缆自动安装至基座上并传送至绕线处进行绕线加工,同时可自动将空余的基座返程重新承载,可有效提高加工效率,并且可实现自动化生产。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方案是:一种滤波器多工位检测绕线加工之循环传料装置,包括底座与设于底座上并位于前后两道工序间的循环传料装置,所述循环传料装置包括设于底座上的机架、设于机架上的线缆转移机构、及设于底座底部的基座传送机构,所述机架内设有安装架,所述线缆转移机构固定安装于安装架上,所述底座靠近下道工序一侧设有固定基座,所述机架顶部设有用于控制安装架朝固定基座移动的直线移动组件,所述基座传送机构穿过底座并与固定基座连接。
6.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使滤波器的线缆可通过线缆转移机构从前道工序转移至后道工序的固定基座内,并通过基座传送机构传送至下一工序进行加工;同时,下一工序空出的固定基座也可通过基座传送机构返还机架内重新装料,实现自动化循环生产。
7.进一步的,所述线缆转移机构包括用于固定拉直线缆的夹钳组件、及用于使各条线缆分开并拉直的分线拉直组件,所述安装架内设有安装板,所述分线拉直组件安装于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架靠近固定基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竖直设置的连接板,所述夹钳组件固定安装于连接板上。
8.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使线缆转移时可通过夹钳组件进行固定,并通过分线拉直组件将各条线缆分开与拉直,避免转移后的线缆缠绕弯曲,可便于下道工序加工。
9.进一步的,所述机架顶部设有与安装板连接并控制安装板升降的第一升降丝杆电机,所述安装板两端滑动连接于安装架两内侧壁处,所述第一升降丝杆电机输出轴与安装
板螺纹连接。
10.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可实现安装板的升降,进而实现分线拉直组件的升降,便于分线拉直机构下降至线缆位置准确夹持住线缆进行分线拉直。
11.进一步的,所述分线拉直组件包括固定臂与对称设于固定臂两侧的分线爪,所述安装板底部设有控制两个分线爪做反向位移的张开组件,安装板顶部设有用于调整固定臂前后位置的前后移动组件。
12.进一步的,所述张开组件包括分别安装于安装板两端的张开电机与传动座,所述张开电机与传动座输出轴均穿过安装板并安装有传动轮,两个所述传动轮之间装套连接有传动带,两个所述分线爪分别与环形结构的传动带的两侧边连接。
13.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使线缆转移时可通过固定臂固定住线缆的中心位置,便于线缆两端夹持在两侧的分线爪内,同时可通过张开组件控是分线爪向两侧移动对线缆进行拉直,便于后续滤波器的绕线加工。
14.进一步的,所述夹钳组件包括气动夹钳、及控制两个气动夹钳上下移动的升降机组,所述气动夹钳与升降机组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组包括第二升降丝杆电机与升降架,所述第二升降丝杆电机垂直安装于连接板顶部,所述升降架滑动安装于连接板背部、并与第二升降丝杆电机螺纹连接,两个所述气动夹钳均固定安装于升降架底部、并分别位于两个分线爪外侧。
16.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使线缆的两端可通过气动夹钳夹取进而实现线缆的转移,同时可通过第二升降丝杆电机调节气动夹钳的高度位置,便于准确夹取线缆。
17.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有延伸至下道工序的移动轨道,所述移动轨道上滑动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固定基座嵌合于安装座内,所述基座传送机构包括用于控制固定基座移动的传料移动组件、及顶起固定基座上料的顶升上料组件,所述传料移动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安装座连接,所述顶升上料组件安装于固定板上。
18.进一步的,所述顶升上料组件包括顶升气缸、及与顶升气缸活塞杆连接的顶升块,所述安装座内设有顶升口,所述顶升块穿过顶升口、并支撑于固定基座底部。
19.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使安装了线缆的固定基座可在顶升上料组件的作用下上料传输至下一道工序中进行加工,同时可通过传料移动组件将空出的固定基座传送回机架内重新固定线缆,实现了循环传料的功能,并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1.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架内安装线缆转移机构,并在机架顶部设置控制线缆转移机构移动的直线移动组件,使完成前道工序的线缆可通过线缆转移机构从前道工序的治具内取出,并通过直线移动组件自动转移至下一道工序的固定基座内,实现了线缆的自动转移,进而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并且可通过线缆转移机构对线缆进行拉直,提高后续工序的加工效果。
22.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底部设置与固定基座连接的基座传送机构,使转移至固定基座内的线缆可跟随固定基座在基座传送机构的作用下上料至下一道工序内,并且使下道工序加工完成后空出的固定基座可通过基座传送机构自动返回机架内重新装料,实现了本实用新型循环传料的功能,无需人工参与,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并实现了两个工序间的自动化传输。
23.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施例循环传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施例线缆转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施例线缆转移机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施例基座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底座;11、移动轨道;12、安装座;2、机架;21、安装架;22、安装板;23、连接板;24、第一升降丝杆电机;3、线缆转移机构;31、夹钳组件;311、气动夹钳;32、分线拉直组件;321、固定臂;322、分线爪;33、张开组件;331、张开电机;332、传动座;333、传动轮;334、传动带;34、前后移动组件;35、升降机组; 351、第二升降丝杆电机;352、升降架;4、基座传送机构;41、传料移动组件;42、顶升上料组件;421、顶升气缸;43、固定板;5、固定基座;6、直线移动组件;7、上料轨道;8、回料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能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1.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2.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滤波器多工位检测绕线加工之循环传料装置,包括底座1与设于底座1上并位于前后两道工序间的循环传料装置,本实施例可通过循环传料装置自动将滤波器的线缆从检测工序的基座转移至绕线工序的基座内进行上料,并且可将绕线完成后空出的基座返程重新承载线缆并再次上料,实现了本实施例自动循环传料的功能,可提高生产效率,并实现自动化生产。
34.本实施例的循环传料装置包括设于底座1上的机架2、设于机架 2上的线缆转移机构3、及设于底座1底部的基座传送机构4,其中,线缆转移机构3位于机架2靠近前道检测工序一侧,基座传送机构4 位于底座1靠近下道绕线工序一侧,使前道检测工序基座内的线缆可通过线缆转移机构3进行转移,并通过基座传送机构4传送至下道工序加工;同时,绕线工序加工完成后空出的基座也可通过基座传送机构4传送回机架2内重新承载线缆并再次传
料,实现循环传料的功能,无需人工转移基座,可提高加工效率,并实现自动化生产。
35.本实施例的机架2内设有安装架21,线缆转移机构3固定安装于安装架21上,同时机架2顶部设有用于控制安装架21移动的直线移动组件6,本实施例通过线缆转移机构3对前道检测工序基座内的线缆进行固定,再通过直线移动组件6控制安装架21移动,从而带动线缆移动机构移动实现线缆的转移;底板靠近下道工序一侧设有下一道绕线工序的固定基座5,线缆移动机构将前道检测工序内的线缆转移至固定基座5内,使检测完成后的线缆可自动上料至下道工序的固定基座5内,实现了自动化转移。
36.本实施例的直线移动组件6包括直线电机、及与直线电机输出轴连接的直线丝杆,直线电机水平设置在机架2顶部,安装架21顶部设有连接块,且连接块与直线丝杆螺纹连接,进而使直线电机启动时,可带动直线丝杆转动,进而使安装架21沿直线丝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本实施例的直线丝杆方向与两道工序间的连线相同,使固定在安装架 21内的线缆移动机构可在两道工序间移动实现线缆的转移。
37.本实施例的基座传送机构4穿过底座1并与固定基座5连接,使线缆转移至固定基座5内后,可通过基座传送机构4传送至下道工序中;同时,下道绕线工序完成后空出的固定基座5也可通过基座传送机构4回程至机架2内重,新装载线缆转移机构3转移的线缆并再次由基座传送机构4传送至绕线工序内,从而使本实施例实现了循环传料的功能,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38.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线缆转移机构3包括夹钳组件 31与分线拉直组件32,其中,夹钳组件31可对线缆进行固定,便于线缆的转移;分线拉直组件32可对各条线缆进行分线并拉直,可避免线缆在转移过程中缠绕弯曲导致影响后续加工,同时便于各条线缆嵌合在固定基座5内实现线缆的成功转移。本实施例的安装架21内设有安装板22,分线拉直组件32安装于安装板22上,同时安装架 21靠近固定基座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竖直设置的连接板23,夹钳组件31通过螺丝固定安装于连接板23上,使线缆可在夹钳组件31与分线拉直组件32的配合下保持平直地嵌合在固定基座5内,便于后续的绕线加工。
39.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机架2顶部设有与安装板22连接第一升降丝杆电机24,可通过第一升降丝杆电机24控制安装板22上下移动,进而对分线拉直组件32的高度进行调整,便于分线拉直组件 32夹取线缆进行分线与拉直;本实施例的安装架21为龙门架,且安装架21两内侧壁处设有竖直设置的轨道,安装板22的两端与安装架 21两内侧壁滑动连接,使安装板22两端可沿轨道进行升降移动,本实施例的第一升降丝杆电机24与安装架21顶部螺纹连接,使第一升降丝杆电机24转动时,安装板22可在螺纹连接的作用下沿轨道上下移动,进而实现分线拉直组件32的升降。
40.本实施例的分线拉直组件32包括设于固定板43中心位置处的固定臂321与对称设于固定臂321两侧的分线爪322,其中,分线爪322 底部设有用于固定各条线缆的分线槽;对前道工序基座内的线缆进行夹取时,固定臂321卡在线缆的中心位置处对线缆进行固定,随后各条线缆的两端再分别嵌合在两侧分线爪322底部的各分线槽内,使各条线缆分离开来,实现本实施例的分线功能;安装板22底部设有控制两个分线爪322做反向位移的张开组件33,使线缆夹持在分线槽内后,可通过张开组件33控制两个分线爪322相互靠近移动或相互远离移动对分线槽内的线缆进行屡直,保证线缆转移后可保持平直,便于后续的染线加工。
41.本实施例的安装板22端面上还设有用于调整固定臂321前后位置的前后移动组件
34,使固定臂321可通过前后移动组件34调整位置使其底部对准线缆的中心位置进行固定,便于线缆两端嵌合在分线爪322内;其中,前后移动组件34包括前后移动丝杆电机、及与前后移动丝杆电机螺纹连接的移动座,固定臂321顶部与移动座固定连接;安装板22端面上设有沿线缆转移方向设置的移动轨,且移动座嵌合在移动轨内移动,本实施例的前后移动丝杆电机转动时,移动座在螺纹连接的作用下在移动轨内移动,进而带动固定部前后移动,使固定臂321底端可对其多跟线缆的中心并同时对多跟线缆进行固定,确保各条线缆均可嵌合在分线槽内。
42.本实施例的张开组件33包括分别安装于安装板22两端的张开电机331与传动座332,张开电机331与传动座332输出轴均穿过安装板22并安装有传动轮333,两个传动轮333之间装套连接有传动带 334,两个分线爪322分别与环形结构的传动带334的两侧边连接。本实施例通过在两个传动轮333之间装套传动带334,使张开电机331 转动时,可在传动带334的作用下带动传动座332上的传动轮333转动;张开电机331启动时,环形结构的传动带334的两侧为反向移动,本实施例通过将两个分线爪322分别安装在环形结构的传动带334的两侧边上,使两个分线爪322可在张开电机331的作用下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实现对线缆的拉直。
43.如图4所示,夹钳组件31包括气动夹钳311、及控制两个气动夹钳311上下移动的升降机组35,气动夹钳311与升降机组35连接,使气动夹钳311可通过升降机组35移动至线缆的高度位置进而对线缆进行夹持固定与转移。其中,本实施例的升降机组35包括第二升降丝杆电机351与升降架352,第二升降丝杆电机351垂直安装于连接板23顶部、且与升降架352螺纹连接,连接板23背部设有竖直设置的升降滑轨,且升降架352滑动安装在升降滑轨内,本实施例的第二升降丝杆电机351转动时,升降架352在螺纹连接的作用下沿升降滑轨移动,进而使固定安装在升降架352上的气动夹钳311实现升降,便于准确夹取线缆进行固定转移。
44.本实施例的两个气动夹钳311均固定安装于升降架352底部、并分别位于两个分线爪322外侧,线缆的转移时,升降机组35先控制气动夹钳311下移,使气动夹钳311对其在线缆的高度位置处,并对线缆的两端进行夹持使线缆固定;随后前后移动组件34调整固定臂 321的前后位置对准线缆的中心,并在第一丝杆电机的作用下下移压合在线缆上,使处于固定臂321与气动夹钳311之间的线缆绷直,进而使在第一丝杆电机作用下下移的分线爪322可成功将各条线缆嵌合在底部的分线槽内实现分线;随后在张开组件33的作用下,两个分线爪322相对移动将线缆屡直,最后在直线移动组件6的作用下降线缆转移至固定基座5内,完成线缆的转移。
45.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底座1上设有延伸至下道工序的移动轨道11,且移动轨道11上滑动安装有安装座12,通过将固定基座5嵌合在安装座12内,使固定基座5可在安装座12的作用下移动至下道工序内或从下道工序返回机架2中进行循环传料;
46.其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底座1上设有与下道绕线工序连接的传送装置,该传送装置为双层轨道,包括位于上方的上料轨道 7与设于上料轨道7下方的回料轨道8,线缆上料时,固定基座5从上料轨道7传送至绕线机构中进行绕线加工,加工完成后空出的固定基座5则从回料轨道8返回机架2内再次承载线缆往复上料,进而实现循环传料的功能;因此,为了实现固定基座5的顶起上料及回料,本实施例的基座传送机构4包括了用于控制固
定基座5移动的传料移动组件41、及顶起固定基座5上料的顶升上料组件42,使固定基座 5可在传料移动组件41的作用下移动靠近上料轨道7,随后在顶升上料组件42的作用下顶起至上料轨道7内完成上料;本实施例的固定基座5与回料轨道8处于同一平面,绕线完成后空出的固定基座5从回料轨道8中返回固定座内,再通过传料移动组件41移动回机架2 内重新上料从而实现循环传料的功能。
47.本实施例的传料移动组件41包括固定板43,其中固定板43与安装座12连接,使传料移动组件41工作时,可带动固定板43移动,进而带动固定在安装座12内的固定基座5移动;顶升上料组件42安装于固定板43上,使顶升上料组件42可跟随固定基座5移动,并在与下道绕线工序的传送装置连接的位置处将固定基座5顶升至上料轨道7内。
48.本实施例的顶升上料组件42包括顶升气缸421、及与顶升气缸 421活塞杆连接的顶升块,其中,安装座12内设有顶升口,本实施例的顶升块穿过顶升口、并支撑于固定基座5底部,使顶升气缸421 工作时,顶升气缸421的活塞杆上升,将固定基座5顶起从而完成固定基座5的上料。
49.本实施例的传料移动组件41为可带动固定座在移动轨道11上移动的动力机构,如气缸、电缸或电机丝杆等,本实施例采用的电机丝杆结构,传动速度快、精度高,且便于自动控制;传料移动组件41 包括传料丝杆电机,其中,传料丝杆电机固定安装于底座1底部与移动轨道11对应的位置处,并与移动轨道11的方向相同设置,固定板 43与传料丝杆电机螺纹连接,使传料丝杆电机转动时,固定板43可在螺纹连接的作用下在移动轨道11上移动,进而实现固定基座5的回程与上料。
50.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本实施例通过在机架2内安装线缆转移机构3,并在机架2顶部设置控制线缆转移机构3移动的直线移动组件6,使完成前道工序的线缆可通过线缆转移机构3从前道工序的治具内取出,并通过直线移动组件6自动转移至下一道工序的固定基座 5内,实现了线缆的自动转移,进而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并且可通过线缆转移机构3对线缆进行拉直,提高后续工序的加工效果;同时通过在底座1底部设置与固定基座5连接的基座传送机构4,使转移至固定基座5内的线缆可跟随固定基座5在基座传送机构4的作用下上料至下一道工序内,并且使下道工序加工完成后空出的固定基座5可通过基座传送机构4自动返回机架2内重新装料,实现了本实施例循环传料的功能,无需人工参与,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并实现了两个工序间的自动化传输。
51.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和修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