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58752发布日期:2022-09-17 10:52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在纳米材料合成,特别是量子点合成过程中,需要往三口瓶中多次注射前驱体及添加剂,有时甚至需要多次抽真空,多次通惰性气体,以确保合适的反应条件。然而,现有胶塞在插过粗针头后会留下针孔,使反应的气密性变得很差:当瓶内压强骤降时容易倒吸空气,破坏瓶内惰性气体环境;当瓶内压强突然升高(如注射氢氟酸(hf)的丙酮溶液后),瓶内的危险气体(氢氟酸、丙酮等)容易从针孔中逸出污染环境、危害实验人员。
3.因此,目前亟需设计一种针头拔出后仍能保持反应气密性,防止反应瓶内压强不稳定造成倒吸或者瓶内气体外逸的密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头拔出后,还能堵住针孔的密封装置。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装置,包括具有环形翻边的翻口胶塞、与所述环形翻边的内壁且与所述翻口胶塞的顶面相抵设置的旋转胶塞,所述旋转胶塞能够以所述翻口胶塞的中心为中心并沿着所述环形翻边的内壁进行旋转。
7.具体的,所述翻口胶塞的顶面为平面,所述旋转胶塞的底面为平面,所述翻口胶塞的顶面与所述旋转胶塞的底面相抵设置。
8.具体的,所述翻口胶塞的顶面和所述旋转胶塞的底面中的一个上具有多个沿着周向等距离且从中心向侧向设置的凹槽,所述翻口胶塞的顶面和所述旋转胶塞的底面中的另一个上具有多个与所述凹槽相抵设置且配合的凸起。
9.优选地,所述凹槽为第一凹槽,所述凸起为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翻口胶塞顶面或所述旋转胶塞的底面上的正面投影为扇形,所述第一凹槽沿着正面投影的扇形的两个半径往中间方向为弧形,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相抵设置且配合。
10.优选地,所述凹槽为第二凹槽,所述凸起为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凹槽具有一个竖直面、一个沿着所述竖直面的底部向凹槽顶部延伸的弧形面,所述弧形面的第一顶部与另一个所述第二凹槽的竖直面的第二顶部相重合,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凹槽相抵设置且配合。
11.具体的,从所述翻口胶塞或所述旋转胶塞的中心向侧向方向,所述凹槽的垂直深度可以从深到浅、或从浅到深。
12.具体的,所述旋转胶塞包括旋转胶塞本体、环绕所述旋转胶塞本体设置的硬质环。
13.优选地,所述旋转胶塞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硬质环外壁上或所述旋转胶塞的顶面上的扶手。
14.优选地,所述扶手有多个。
15.具体的,所述旋转胶塞的高度大于所述环形翻边的深度。
16.具体的,所述翻口胶塞还包括能够塞在反应瓶口的塞头,所述塞头的侧面为光滑面或螺纹面。
17.与现有技术针头拔出后,反应瓶内压强不稳定造成倒吸或者瓶内气体外逸的情况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18.本技术中,针头自旋转胶塞到翻口胶塞插入到反应瓶中完成注射或通气,在针头拔出后,通过向下压紧及旋转旋转胶塞,可以使得翻口胶塞和旋转胶塞上的针孔错开设置,从而能够解决针头拔出后,由于反应瓶内压强不稳定而造成倒吸或者瓶内气体外逸的情况,提高整个反应瓶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附图1为本技术的密封装置被针筒注射后的俯视图;
21.附图2为申请的密封装置拔掉针头后、旋转旋转胶塞后的俯视图;
22.附图3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23.附图4为附图3的爆炸图之一,即翻口胶塞的剖视图;
24.附图5为附图3的爆炸图之二,即旋转胶塞的剖视图;
25.附图6为附图3中部分翻口胶塞(不含翻边)的立体图;
26.附图7为附图3中翻口胶塞的俯视图;
27.附图8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28.附图9为附图8的爆炸图之一,即翻口胶塞的剖视图;
29.附图10为附图8的爆炸图之二,即旋转胶塞的剖视图;
30.附图11为附图8中部分翻口胶塞(不含翻边)的立体图;
31.附图12为附图8中翻口胶塞的俯视图;
32.附图13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33.附图14为附图13的爆炸图之一,即翻口胶塞的剖视图;
34.附图15为附图13的爆炸图之二,即旋转胶塞的剖视图;
35.其中,图中:1-翻口胶塞;11-环形翻边;12-顶面;13-塞头;2-旋转胶塞;21-旋转胶塞本体;22-硬质环;23-扶手;24-底面;3-第一凹槽;32-弧形;4-第二凹槽;41-竖直面;411-底部;412-第二顶部;42-弧形面;421-第一顶部;5-针孔;62-第一凸起;61-第二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应注意的是,该实施方式仅仅是部分方式,而不是全部。
37.如本文中表述例如“的至少一种(个)”当在要素列表之前或之后时修饰整个要素列表而不修饰列表的单独要素。如果未另外定义,说明书中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
语)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那样定义。常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背景和本公开内容中的含义一致,并且不可以理想方式或者过宽地解释,除非清楚地定义。此外,除非明确地相反描述,措辞“包括”和措辞“包含”当用于本说明书中时表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要素、和/或组分,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要素、组分、和/或其集合。因此,以上措辞将被理解为意味着包括所陈述的要素,但不排除任何其它要素。
38.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列举项目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术语“或”意味着“和/或”。
39.将理解,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组分、区域、层和/或部分,但这些元件、组分、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
40.如本文中使用的“约”或“大约”包括所陈述的值且意味着在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所讨论的测量和与具体量的测量有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限制)而确定的对于具体值的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约”可意味着相对于所陈述的值的偏差在一种或多种标准偏差范围内,或者在
±
10%、
±
5%范围内。
41.现有技术在纳米材料合成,特别是量子点的合成过程中,需要往三口瓶中多次注射前驱体及添加剂,有时甚至需要多次抽真空,多次通惰性气体。现有胶塞在插过粗针头后留下的针孔使反应气密性变得很差:当瓶内压强骤降时容易倒吸空气,破坏瓶内惰性气体环境;当瓶内压强突然升高(如注射hf的丙酮溶液),瓶内的危险气体(hf、丙酮等)会从针孔中逸出污染环境、危害实验人员。因此,需要一种针头扎过后能堵住针孔,防止反应瓶内压强不稳定造成倒吸或者瓶内气体外逸的装置。
42.因此,目前亟需设计一种针头拔出后还能堵住针孔,防止反应瓶内压强不稳定造成倒吸或者瓶内气体外逸的密封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43.纳米材料的种类很多,包括但不限于原子团簇(量子点)、纳米微粒、纳米线、纳米薄膜(多层膜和颗粒膜)、纳米块体。以下以0维纳米材料量子点的制备中需要用到的进样装置为例进行说明。量子点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cdse、cds、cdte、cdsete、cdses、cdzns、pbse、znte、pbs、pbte、hgs、hgse、hgte、gan、gap、gaas、inp、inas、inznp、ingap、ingan和hginzns中的至少一种,且组成该量子点各个元素的混合类型可以为均一混合类型、梯度混合类型、核壳类型或联合类型。
44.以inp量子点壳层的制备为例进行说明,在包覆含zn的壳层时,需要用到含zn的前驱体,包括但不限于油酸锌zn(oa)2、棕榈酸锌zn(pa)2、硬脂酸锌zn(st)2、醋酸锌zn(oac)2等,需要溶解在包括但不限于三正辛胺toa、正三辛基膦top、十八烯ode的溶剂中。将反应瓶加热到特定温度后,例如280℃后,要使用注射器向反应瓶中注射inp核溶液,有时还需注射hf的丙酮溶液。在此过程中,快速加到高温反应瓶中的inp核及hf是低温溶液,会使反应瓶内压强骤降,反应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丙酮沸点低,受热后又迅速气化,使反应瓶内压强再急剧上升;hf的丙酮溶液注射后更会让反应瓶内的压强不稳定。
45.因而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装置,如附图3和附图8所示,包括带有环形翻边11的翻口胶塞1、与环形翻边11的内壁且与翻口胶塞1的顶面(本技术中限定翻口胶塞1的环形翻边11内壁的底边所围成的平面为翻口胶塞1的顶面)相抵设置的旋转胶塞2,旋转胶塞2能够以翻口胶塞1的中心为中心并沿着环形翻边11的内壁进行旋转。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在
注射后拔出针头后,立即将旋转胶塞2旋转一定角度,使得旋转胶塞2上的针孔5与翻口胶塞1上的针孔5错位,可提高反应瓶的气密性,防止反应瓶内压力低时倒吸空气;或者压力过高时,瓶内的气体(如hf)从针孔5中逸出,造成空气污染或危害实验人员。
46.优选地,为了便于旋转以及提高气密性,本技术的翻口胶塞1和旋转胶塞2均为圆形。
47.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附图13-15所示,翻口胶塞1的顶面12为平面,旋转胶塞2的底面为平面,翻口胶塞1的顶面12与旋转胶塞2的底面相抵设置。在实际操作中,操作人员会在旋转胶塞2和翻口胶塞1接触的面上涂上真空硅脂,以提高气密性。此处,除了涂真空硅脂,也可以涂其它能够起到密封作用的物质。
48.为了能够增加接触面积,提高密封效果,并且能够使得翻口胶塞1和旋转胶塞2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防止漏气;翻口胶塞1的顶面和旋转胶塞2的底面中的一个上具有多个沿着周向等距离且从中心向侧向设置的凹槽,翻口胶塞1的顶面和旋转胶塞2的底面中的另一个上具有多个与凹槽相抵设置且配合的凸起。凹槽与凸起的设置能够大大增加密封面积,并且即使部分气体从下面的翻口胶塞1溢出,有多个凹槽与多个凸起的配合,气体的逸出极为不易,从而提高了密封的效果。
49.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凹槽设置在翻口胶塞1上,如附图8-12所示,凹槽为第一凹槽3,凸起为第一凸起62,第一凹槽3在翻口胶塞1的顶面或旋转胶塞2的底面上的正面投影为扇形,第一凹槽3沿着正面投影的扇形的两个半径往中间方向为弧形32,第一凸起62与第一凹槽3相抵设置且配合。
50.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凹槽设置在翻口胶塞1上,如附图3-7所示,凹槽为第二凹槽4,凸起为第二凸起61,第二凹槽4具有一个竖直面41、一个沿着竖直面41的底部411向凹槽顶部延伸的弧形面42,弧形面42的第一顶部与另一个第二凹槽4的竖直面41的第二顶部412相重合,第二凸起61与第二凹槽4相抵设置且配合。为了便于旋转,旋转方向为从竖直面41方向往弧形面42方面旋转。
51.为了便于旋转,从翻口胶塞1或旋转胶塞2的中心向侧向方向,凹槽的垂直深度可以从深到浅、或从浅到深。
52.为了让旋转胶塞2的材质不至于过软,影响旋转效果,旋转胶塞2包括旋转胶塞本体21、环绕旋转胶塞本体21设置的硬质环22。硬质环22的硬度明显大于胶塞的硬度,因此更易于抓住硬质环22进行旋转,使得翻口胶塞1和旋转胶塞2上的针孔5迅速错开。
53.为了便于旋转,旋转胶塞还包括设置在硬质环22外壁上或旋转胶塞的顶面上的扶手。优选地,扶手23有多个,并且多个扶手23对称设置。
54.为了便于旋转,旋转胶塞2的高度大于环形翻边11的深度。
55.翻口胶塞1还包括能够塞在反应瓶口的塞头13,塞头13的侧面为光滑面或螺纹面。
56.在具体操作中:将密封装置中翻口胶塞1的塞头13塞入反应瓶口,在需要进行注射或通气时,将针头自旋转胶塞2到翻口胶塞1插入到反应瓶中完成注射或通气,迅速拔出针头,向下压紧及旋转旋转胶塞2,使得旋转胶塞2上的针孔5和翻口胶塞1上的针孔5错开设置,保持反应瓶的密封性;再次需要注射或通气时,重复上述操作步骤,再次旋转,使得针孔5错开,此时的旋转方向需要与上面的方向相同。
57.本技术中,针头扎过密封装置的翻口胶塞1和旋转胶塞2,针头拔出后,通过向下压
紧及旋转旋转胶塞2,使得翻口胶塞1和旋转胶塞2上的针孔5错开设置,从而能够解决针头拔出后,反应瓶内压强不稳定从而造成倒吸或者瓶内气体外逸的情况,整个反应瓶的密封性良好。
5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