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零件包装容器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38342发布日期:2022-08-16 19:46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零件包装容器箱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容器箱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携式零件包装容器箱。


背景技术:

2.零件是机器组成的基本要素,机器一般包括一个或几个用来接受外界能源的原动部分实现机器生产职能的执行部分,将机器进行进一步分解,可以得到各类零件,目前,零件包装用的容器箱基本均采用手提方式进行携带移动,但是,实际过程中,由于各零件重量不同导致容器箱重量有所不同,面对过重的容器箱通过手提方式携带整体增加使用者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零件包装容器箱,旨在改善常规零件包装用容器箱不便移动携带,面对过重的容器箱使用者难以携带运输的问题。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零件包装容器箱,包括箱体和移组件。
5.所述箱体包括底架、侧板、承接板和盖板,所述侧板和所述承接板均对称转动连接于所述底架侧壁,所述盖板底部卡接于所述侧板上表面和所述承接板上表面,且所述盖板与所述侧板通过锁扣锁合,所述移组件包括底座、减振座和支限板,所述支限板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支限板卡接于所述底架底部之间,所述减振座设置为四个,其中两个所述减振座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内底面和其中一个所述支限板底部之间,其中一个所述支限板滑动连接,所述底座内底面对称安装有直线导轨,另两个所述减振座均安装于所述直线导轨滑台和另一个所述支限板底部之间,另一个所述支限板与所述底座销接。
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零件放置于底架上表面,分别转动侧板和承接板,最终通过盖板对侧板和承接板卡接以及锁合,此时,根据实际需求以及重量,可直接携带移动箱体,也可把箱体放置在两个板体上表面,通过两个所述支限板卡接于所述底架底部之间设计,直接卡接箱体,使其避免晃动,最终实现对箱体卡接限位,牵动底座移动,移动过程中,通过减振座配合实现对箱体整体减振,使其降低颠簸对内部零件损坏,同时,根据不同箱体尺寸,可通过直线导轨滑动其中一个板体,使其最终和不同尺寸的箱体搭配使用,通过本装置设计,整体设计优化常规的零件包装箱设计,一方面可通过箱体对零件进行直接携带移动,另一方面可通过移组件辅助箱体移动,整体设计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变更使用,整体设计降低使用者的工作强度。
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底架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提把,且所述底架底部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均卡接于所述支限板上表面。
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提把设计,便于单独携带箱体,通过支撑脚设计,整体设计便于通过移组件带动箱体移动,同时对箱体进行卡接限位。
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直线导轨滑台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减振座安装于所述安装块上表面。
1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安装块设计,整体设计实现直线导轨与减振座之间的固定安装,使其便于通过直线导轨带动减振座和支限板进行移动,进而对不同尺寸的箱体进行卡接使用。
1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底座底部四周均固定连接有行走轮,且所述底座侧壁设置有牵引绳。
1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行走轮设计,便于本装置移动,通过牵引绳便于拉动本装置移动,行走轮为自锁式万向轮。
1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减振座包括座体、第一弹簧和支撑柱,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于所述座体内底面和所述支撑柱底部之间,所述支撑柱滑动连接于所述座体内,且所述支撑柱顶部均固定连接于所述支限板底部。
1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座体、第一弹簧和支撑柱整体构成座体,通过支撑柱滑动连接配合第一弹簧实现对支限板实时减振,间接实现对箱体的减振。
1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柱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座体内,且所述支撑板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弹簧顶部。
1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支撑板设计,整体设计实现支撑柱滑动连接以及和第一弹簧顶部的固定连接。
1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支限板包括板体、限位架和第二弹簧,所述板体底部均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柱顶部,所述限位架滑动连接于所述板体内,且所述限位架侧壁延伸至所述支撑脚内,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架和所述板体内壁之间。
1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板体、限位架和第二弹簧整体构成支限板,通过第二弹簧给限位架推动力,使其实现对支撑脚的卡接,间接实现对底架的卡接设计,使其避免实际使用时晃动。
1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限位架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板体销接。
2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限位块设计,整体设计实现限位架与限位块之间的销接设计,使其便于安装和拆卸箱体。
2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板体上表面均开设有插槽,所述支撑脚均插接于所述插槽内。
2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插槽设计,整体设计实现支撑脚插接于板体内设计,使其便于后续通过限位架对其进行限位。
2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底座内底面对称开设有凹槽,所述直线导轨均安装于所述凹槽内。
2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凹槽设计,整体设计实现直线导轨安装。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移组件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图2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减振座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板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底架和盖板连接关系俯视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00-箱体;110-底架;111-提把;112-支撑脚;120-侧板;130-承接板;140-盖板;200-移组件;210-底座;211-直线导轨;2111-安装块;212-行走轮;213-牵引绳;214-凹槽;220-减振座;221-座体;222-第一弹簧;223-支撑柱;2231-支撑板;230-支限板;231-板体;2311-插槽;232-限位架;2321-限位块;233-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34.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5.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零件包装容器箱,包括箱体100和移组件200。
36.其中,通过箱体100包装零件,通过移组件200使其便于带动箱体100移动,同时,箱体100和移组件200为可拆卸设计,可携带箱体100移动。
37.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6,箱体100包括底架110、侧板120、承接板130和盖板140,侧板120和承接板130均对称转动连接于底架110侧壁,盖板140底部卡接于侧板120上表面和承接板130上表面,且盖板140与侧板120通过锁扣锁合,底架110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提把111,且底架110底部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112,支撑脚112均卡接于支限板230上表面,通过提把111设计,便于单独携带箱体100,通过支撑脚112设计,整体设计便于通过移组件200带动箱体100移动,同时对箱体100进行卡接限位。
38.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移组件200包括底座210、减振座220和支限板230,支限板230设置为两个,两个支限板230卡接于底架110底部之间,减振座220设置为四个,其中两个减振座220均固定连接于底座210内底面和其中一个支限板230底部之间,其中一个支限板230滑动连接,底座210底部四周均固定连接有行走轮212,且底座210侧壁设置有牵引绳213,通过行走轮212设计,便于本装置移动,通过牵引绳213便于拉动本装置移动,行走轮212为自锁式万向轮,底座210内底面对称开设有凹槽214,直线导轨211均安装于凹槽214内,通过凹槽214设计,整体设计实现直线导轨211安装。
39.在本技术文件中,底座210内底面对称安装有直线导轨211,另两个减振座220均安装于直线导轨211滑台和另一个支限板230底部之间,另一个支限板230与底座210销接,直线导轨211滑台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2111,减振座220安装于安装块2111上表面,通过安装块2111设计,整体设计实现直线导轨211与减振座220之间的固定安装,使其便于通过直线导轨211带动减振座220和支限板230进行移动,进而对不同尺寸的箱体100进行卡接
使用,减振座220包括座体221、第一弹簧222和支撑柱223,第一弹簧222固定连接于座体221内底面和支撑柱223底部之间,支撑柱223滑动连接于座体221内,且支撑柱223顶部均固定连接于支限板230底部,通过座体221、第一弹簧222和支撑柱223整体构成座体221,通过支撑柱223滑动连接配合第一弹簧222实现对支限板230实时减振,间接实现对箱体100的减振。
40.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柱223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231,支撑板2231滑动连接于座体221内,且支撑板2231底部固定连接于第一弹簧222顶部,通过支撑板2231设计,整体设计实现支撑柱223滑动连接以及和第一弹簧222顶部的固定连接,支限板230包括板体231、限位架232和第二弹簧233,板体231底部均固定连接于支撑柱223顶部,限位架232滑动连接于板体231内,且限位架232侧壁延伸至支撑脚112内,第二弹簧233固定连接于限位架232和板体231内壁之间,通过板体231、限位架232和第二弹簧233整体构成支限板230,通过第二弹簧233给限位架232推动力,使其实现对支撑脚112的卡接,间接实现对底架110的卡接设计,使其避免实际使用时晃动,限位架232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321,限位块2321与板体231销接,通过限位块2321设计,整体设计实现限位架232与限位块2321之间的销接设计,使其便于安装和拆卸箱体100,板体231上表面均开设有插槽2311,支撑脚112均插接于插槽2311内,通过插槽2311设计,整体设计实现支撑脚112插接于板体231内设计,使其便于后续通过限位架232对其进行限位。
41.具体的,该便携式零件包装容器箱的工作原理:使用时,零件放置于底架110上表面,分别转动侧板120和承接板130,最终通过盖板140对侧板120和承接板130卡接以及锁合,此时,根据实际需求以及重量,可通过提把111直接携带移动箱体100,也可把箱体100放置在两个板体231上表面,支撑脚112放置于插槽2311内,取消限位架232卡接,使其通过限位架232对支撑脚112卡接限位,最终实现对箱体100卡接限位,通过牵引绳213带动底座210移动,移动过程中,通过第一弹簧222和支撑柱223配合实现对箱体100整体减振,使其降低颠簸对内部零件损坏,同时,根据不同箱体100尺寸,可通过直线导轨211滑动其中一个板体231,使其最终和不同尺寸的箱体100搭配使用,通过本装置设计,整体设计优化常规的零件包装箱设计,一方面可通过箱体100对零件进行直接携带移动,另一方面可通过移组件200辅助箱体100移动,整体设计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变更使用,整体设计降低使用者的工作强度。
42.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3.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