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17791发布日期:2022-11-02 20:5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传送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传送设备,尤其涉及传送带。


背景技术:

2.17世纪中,美国开始应用架空索道传送散状物料;19世纪中叶,各种现代结构的传送带输送机相继出现。1868年,在英国出现了皮带式传送带输送机;1887年,在美国出现了螺旋输送机;1905年,在瑞士出现了钢带式输送机;1906年,在英国和德国出现了惯性输送机。此后,传送带输送机受到机械制造、电机、化工和冶金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断完善,逐步由完成车间内部的传送,发展到完成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甚至城市之间的物料搬运,成为物料搬运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传送带一般按有无牵引件来进行分类:具有牵引件的传送带设备和没有牵引件的传送带设备。具有牵引件的传送带设备种类繁多,主要有:带式输送机、板式输送机、小车式输送机、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刮板输送机、埋刮板输送机、斗式输送机、斗式提升机、悬挂输送机和架空索道等。如公开号为cn215709865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就是一种类似的传送带。
4.现有的传送带广泛应用于水泥、焦化、冶金、化工、钢铁等环境较为复杂的行业,长时间运行,传送带的表面容易沾染灰尘甚至脏污,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容易对运输环境要求较高的物件造成污染。若经常进行人工擦拭,会造成人力浪费,因此现有传送带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传送带,能够在运行过程中对传送带的表面进行自清洁。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7.一种传送带,包括传送台和设置于传送台上的传送带本体,传送台上设置有位于传送带本体上方的擦拭件,擦拭件与传送带本体的上表面抵接;当传送带运行时,擦拭件与传送带本体的上表面产生相对位移。
8.采用上述方案,当传送带运行时,擦拭件能够借助自身与传送带本体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移,对传送带本体的表面进行擦拭,从而实现传送带的自清洁,无需人工干涉,使得传送带本体的表面能够时刻保持清洁,更加人性化。
9.作为优选,擦拭件呈长条形,其长度方向垂直于传送带本体的运行方向。
10.作为优选,擦拭件的长度与传送带本体的宽度一致。
11.采用上述方案,使得擦拭件的擦拭范围能够覆盖整条传送带本体,以提升擦拭件的清洁能力。
12.作为优选,擦拭件远离传送带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安装于传送台的安装件,安装件靠近擦拭件的侧面开设有供擦拭件卡接的卡槽。
13.采用上述方案,安装件能够为擦拭件提供安装位;擦拭件与卡槽之间的插接配合,既能提升擦拭件安装时的稳定性,又能便于擦拭件拆装,方便擦拭件进行清洗或更换,以保持擦拭件的清洁能力。
14.作为优选,擦拭件与卡槽过盈配合。
15.采用上述方案,使得擦拭件能够与卡槽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固,以提升擦拭件进行清洁工作时的稳定性。
16.作为优选,安装件的边沿朝着远离擦拭件的方向延伸有凸缘以形成储液腔,储液腔的底部开设有贯穿卡槽的出液孔。
17.采用上述方案,储液腔能够用于存储清水或者清洁液,这些液体可通过出液孔进入至卡槽内,并且渗透擦拭件,以提升擦拭件的去污能力。
18.作为优选,安装件的两端均向外延伸有螺纹杆,传送台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长条状的连接板,连接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传送带本体的运行方向,两块连接板的板面均开设有分别供两根螺纹杆穿设的穿孔,两块连接板远离安装件的一侧均设置有螺纹旋接于螺纹杆的螺母以压紧连接板。
19.采用上述方案,使得安装件能够以螺纹杆为轴心进行周向转动,以改变卡槽内擦拭件的朝向,便于擦拭件进行拆装;螺纹旋接于螺纹杆的螺母能够将周向转动变成沿螺纹杆轴向的往复直线运动;当螺母正向转动时,其能逐渐压紧连接板,以锁定螺纹杆在穿孔内的相对位置,使得螺纹杆无法在连接板上周向转动,从而锁定安装件及擦拭件的周向位置;反之,当螺母反向转动时,其能逐渐远离对应的连接板,以解除螺纹杆在穿孔内的锁定,使得螺纹杆能够在连接板上周向转动,从而解除安装件及擦拭件的周向位置。
20.作为优选,两块连接板靠近安装件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块以支撑连接板的板面。
21.采用上述方案,支撑块与螺母之间的配合,能够夹紧或松开连接板,使得螺母的锁止效果更佳。
22.作为优选,穿孔呈长腰型并沿着连接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23.采用上述方案,当螺母解除螺纹杆的锁定后,螺纹杆能够沿长腰型的穿孔上下移动,使得安装件及擦拭件能够远离或靠近传送带本体,进一步提升用户更换擦拭件时的便利性;同时,用户可通过该调节使擦拭件远离传送带本体的表面,以解除传送带的自清洁功能,增加了适用范围。
24.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当传送带运行时,擦拭件能够借助自身与传送带本体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移,对传送带本体的表面进行擦拭,从而实现传送带的自清洁,无需人工干涉,使得传送带本体的表面能够时刻保持清洁,更加人性化。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施例中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所示a部的放大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施例中擦拭件的爆炸图一;
28.图4为本实施例中擦拭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施例中擦拭件的爆炸图二。
30.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传送台;2、传送带本体;3、擦拭件;4、安装件;5、卡槽;6、凸缘;7、储液腔;8、出液孔;9、螺纹杆;10、连接板;11、穿孔;12、螺母;13、支撑块;14、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传送带,包括传送台1和设置于传送台1上的传送带本体2,传送台1上设置有电机14以及传送机构(未图示),以驱动传送带本体2运行,其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在此不作赘述。传送台1上设置有位于传送带本体2上方的擦拭件3,该擦拭件3优选由海绵制成,因此具有较佳的吸水能力及擦拭性能。擦拭件3与传送带本体2的上表面抵接,本实施例中,擦拭件3呈长条形,其长度方向垂直于传送带本体2的运行方向,并且擦拭件3的长度与传送带本体2的宽度一致,使得擦拭件3的清扫范围能够覆盖整个传送带本体2。当传送带运行时,擦拭件3与传送带本体2的上表面产生相对位移,以实现传送带的自清洁。
33.更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擦拭件3远离传送带本体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于传送台1的安装件4,该安装件4优选呈长方体,其长度方向与擦拭件3的长度方向一致,以适配擦拭件3的安装位置。安装件4靠近擦拭件3的侧面开设有供擦拭件3卡接的卡槽5,该卡槽5也呈长方体设置,其沿着安装件4的长度方向设置。擦拭件3与卡槽5过盈配合,使得擦拭件3能够稳固安装于卡槽5内。
34.更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安装件4的边沿朝着远离擦拭件3的方向延伸有凸缘6以形成储液腔7,该储液腔7呈长方体设置,并沿着安装件4的长度方向设置。储液腔7的底部开设有贯穿卡槽5的出液孔8,出液孔8设有若干,若干出液孔8沿着安装件4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
35.更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安装件4的两端均向外延伸有螺纹杆9,螺纹杆9沿着安装件4的长度方向设置,传送台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长条状的连接板10,连接板10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螺钉(未图示)等方式进行固定,其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在此不作赘述。连接板10的长度方向垂直于传送带本体2的运行方向,两块连接板10的板面均开设有分别供两根螺纹杆9穿设的穿孔11,两块连接板10远离安装件4的一侧均设置有螺纹旋接于螺纹杆9的螺母12以压紧连接板10。两块连接板10靠近安装件4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块13以支撑连接板10的板面。穿孔11呈长腰型并沿着连接板10的长度方向设置。
36.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37.当传送带运行时,擦拭件3与传送带本体2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从而对传送带本体2的表面进行擦拭,以起到自清洁作用。若要提升擦拭件3的除污能力,可以向储液腔7内倒入适量清水或者清洁剂。此时,清水或者清洁剂能通过出液孔8进入至卡槽5内,并且渗入擦拭件3内,当擦拭件3在擦拭传送带本体2的过程中,液体能够通过擦拭件3内部形成的细微小孔均匀涂敷于传送带本体2的表面,从而提升擦拭件3的除污能力。
38.当需要更换或者清洗擦拭件3时,可以先拧松两根螺纹杆9上的螺母12,以解除螺纹杆9在穿孔11内的锁定,此时便可将安装件4向外翻转,然后将擦拭件3从安装件4的卡槽5内取出,再将新的或者重新清洗后的擦拭件3重新卡接于卡槽5内。接着,重新将安装件4翻
转至卡槽5的开口朝向传送带本体2的位置,并使擦拭件3抵压于传送带本体2的表面。最后,重新拧紧两根螺纹杆9上的螺母12,使得两根螺纹杆9重新锁止于连接板10,便完成擦拭件3更换。
39.当无需使用传送带的自清洁功能时,可在上述螺纹杆9的解锁状态下,将螺纹杆9沿着长腰型的穿孔11向上滑移,使得擦拭件3能够与传送带本体2的表面分离,最后重新通过螺母12锁定螺纹杆9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