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23647发布日期:2022-10-25 19:15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料装置。


背景技术:

2.产品加工过程中,需要为加工设备提供待加工的工件。现有技术中,由人工将待加工的工件放置于载具中,待载具装满工件之后,人工将载具移动至加工设备,待加工设备对载具中的工件完成加工后,人工移走载具。上述过程中,人工参与更换载具和上下料的自动化程度低,供料效率较低,浪费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供料装置,以解决自动化程度低的技术问题。
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料装置,包括:上料组件,包括多个承载件,所述承载件用于承载工件;移动机构,包括移动组件和卡扣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及第三驱动件,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卡扣驱动件和卡扣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上料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上料组件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卡扣组件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上料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三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上,所述卡扣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三驱动件上,所述卡扣件与所述卡扣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三驱动件配合以将所述卡扣组件朝向靠近所述上料组件的方向运动,并带动所述卡扣件朝向靠近所述承载件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卡扣件卡持所述承载件,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相互配合还用于驱动所述卡扣驱动件朝向远离所述上料组件的方向运动,带动所述卡扣件和所述承载件运动,以使所述承载件与所述上料组件相分离。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扣件包括连接部和弯折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卡扣驱动件连接;所述承载件具有与所述弯折部相适配的卡持部,所述卡扣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卡扣件运动,以使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弯折部相卡持。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夹持组件,包括夹持驱动件和两组夹持件,所述夹持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上,两组所述夹持件均与所述夹持驱动件连接,所述夹持驱动件用于驱动两组所述夹持件相互靠近,以夹持定位与所述上料组件分离的所述承载件。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上且两组所述夹持件之间位,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定所述承载件移动至两组所述夹持件之间。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导向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上且位于两组所述夹持件之间,所述导向件用于引导所述承载件的移动方向。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具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用于引导所述承载件的移动方向。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的两侧壁设置有夹持槽,所述夹持槽位于两组所述夹
持件之间,用于限定所述夹持件的移动方向。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滑动组件,包括滑轨和与所述滑轨相适配的滑块,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第三驱动上,所述滑块与所述卡扣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所述卡扣驱动件,所述卡扣驱动件通过所述滑块在所述滑轨上滑动。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料组件还包括储料仓,所述承载件可活动地插设于所述储料仓内,所述储料仓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上。
13.本技术的供料装置,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上料组件运动,第二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驱动卡扣组件运动,以使上料组件与卡扣组件相对靠近,通过卡扣组件卡持承载件,第三驱动件驱动卡扣组件移动,并带动承载件与上料组件相分离,通过将多个承载件逐个与上料组件相分离,以通过承载件实现供料,提升供料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供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图1所示供料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7.供料装置
ꢀꢀꢀꢀꢀꢀꢀꢀꢀꢀꢀꢀꢀꢀꢀꢀꢀꢀꢀꢀꢀꢀꢀ
100
18.工件
ꢀꢀꢀꢀꢀꢀꢀꢀꢀꢀꢀꢀꢀꢀꢀꢀꢀꢀꢀꢀꢀꢀꢀꢀꢀꢀꢀ
200
19.上料组件
ꢀꢀꢀꢀꢀꢀꢀꢀꢀꢀꢀꢀꢀꢀꢀꢀꢀꢀꢀꢀꢀꢀꢀ
10
20.移动机构
ꢀꢀꢀꢀꢀꢀꢀꢀꢀꢀꢀꢀꢀꢀꢀꢀꢀꢀꢀꢀꢀꢀꢀ
20
21.承载件
ꢀꢀꢀꢀꢀꢀꢀꢀꢀꢀꢀꢀꢀꢀꢀꢀꢀꢀꢀꢀꢀꢀꢀꢀꢀ
12
22.移动组件
ꢀꢀꢀꢀꢀꢀꢀꢀꢀꢀꢀꢀꢀꢀꢀꢀꢀꢀꢀꢀꢀꢀꢀ
22
23.卡扣组件
ꢀꢀꢀꢀꢀꢀꢀꢀꢀꢀꢀꢀꢀꢀꢀꢀꢀꢀꢀꢀꢀꢀꢀ
24
24.第一驱动件
ꢀꢀꢀꢀꢀꢀꢀꢀꢀꢀꢀꢀꢀꢀꢀꢀꢀꢀꢀꢀꢀ
222
25.第二驱动件
ꢀꢀꢀꢀꢀꢀꢀꢀꢀꢀꢀꢀꢀꢀꢀꢀꢀꢀꢀꢀꢀ
224
26.第三驱动件
ꢀꢀꢀꢀꢀꢀꢀꢀꢀꢀꢀꢀꢀꢀꢀꢀꢀꢀꢀꢀꢀ
226
27.卡扣驱动件
ꢀꢀꢀꢀꢀꢀꢀꢀꢀꢀꢀꢀꢀꢀꢀꢀꢀꢀꢀꢀꢀ
242
28.卡扣件
ꢀꢀꢀꢀꢀꢀꢀꢀꢀꢀꢀꢀꢀꢀꢀꢀꢀꢀꢀꢀꢀꢀꢀꢀꢀ
244
29.连接部
ꢀꢀꢀꢀꢀꢀꢀꢀꢀꢀꢀꢀꢀꢀꢀꢀꢀꢀꢀꢀꢀꢀꢀꢀꢀ
2442
30.弯折部
ꢀꢀꢀꢀꢀꢀꢀꢀꢀꢀꢀꢀꢀꢀꢀꢀꢀꢀꢀꢀꢀꢀꢀꢀꢀ
2444
31.卡持部
ꢀꢀꢀꢀꢀꢀꢀꢀꢀꢀꢀꢀꢀꢀꢀꢀꢀꢀꢀꢀꢀꢀꢀꢀꢀ
122
32.夹持组件
ꢀꢀꢀꢀꢀꢀꢀꢀꢀꢀꢀꢀꢀꢀꢀꢀꢀꢀꢀꢀꢀꢀꢀ
26
33.夹持驱动件
ꢀꢀꢀꢀꢀꢀꢀꢀꢀꢀꢀꢀꢀꢀꢀꢀꢀꢀꢀꢀꢀ
262
34.夹持件
ꢀꢀꢀꢀꢀꢀꢀꢀꢀꢀꢀꢀꢀꢀꢀꢀꢀꢀꢀꢀꢀꢀꢀꢀꢀ
264
35.限位件
ꢀꢀꢀꢀꢀꢀꢀꢀꢀꢀꢀꢀꢀꢀꢀꢀꢀꢀꢀꢀꢀꢀꢀꢀꢀ
23
36.导向件
ꢀꢀꢀꢀꢀꢀꢀꢀꢀꢀꢀꢀꢀꢀꢀꢀꢀꢀꢀꢀꢀꢀꢀꢀꢀ
28
37.导向槽
ꢀꢀꢀꢀꢀꢀꢀꢀꢀꢀꢀꢀꢀꢀꢀꢀꢀꢀꢀꢀꢀꢀꢀꢀꢀ
282
38.夹持槽
ꢀꢀꢀꢀꢀꢀꢀꢀꢀꢀꢀꢀꢀꢀꢀꢀꢀꢀꢀꢀꢀꢀꢀꢀꢀ
2822
39.导向块
ꢀꢀꢀꢀꢀꢀꢀꢀꢀꢀꢀꢀꢀꢀꢀꢀꢀꢀꢀꢀꢀꢀꢀꢀꢀ
284
40.滑动组件
ꢀꢀꢀꢀꢀꢀꢀꢀꢀꢀꢀꢀꢀꢀꢀꢀꢀꢀꢀꢀꢀꢀꢀ
29
41.滑轨
ꢀꢀꢀꢀꢀꢀꢀꢀꢀꢀꢀꢀꢀꢀꢀꢀꢀꢀꢀꢀꢀꢀꢀꢀꢀꢀꢀ
292
42.滑块
ꢀꢀꢀꢀꢀꢀꢀꢀꢀꢀꢀꢀꢀꢀꢀꢀꢀꢀꢀꢀꢀꢀꢀꢀꢀꢀꢀ
294
43.储料仓
ꢀꢀꢀꢀꢀꢀꢀꢀꢀꢀꢀꢀꢀꢀꢀꢀꢀꢀꢀꢀꢀꢀꢀꢀꢀ
14
44.定位件
ꢀꢀꢀꢀꢀꢀꢀꢀꢀꢀꢀꢀꢀꢀꢀꢀꢀꢀꢀꢀꢀꢀꢀꢀꢀ
25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9.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50.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料装置,包括:上料组件,包括多个承载件,所述承载件用于承载工件;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组件和卡扣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上料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上料组件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卡扣组件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侧,所述第三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上,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卡扣驱动件和
卡扣件,所述卡扣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三驱动件上,所述卡扣驱动件与所述卡扣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第三驱动件相互配合以驱动所述卡扣组件朝向靠近所述上料组件的方向运动,所述卡扣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卡扣件运动,以使所述卡扣件卡持所述承载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第三驱动件相互配合还用于驱动所述卡扣驱动件朝向远离所述上料组件的方向运动,带动所述卡扣件和所述承载件运动,以使所述承载件与所述上料组件相分离。
51.本技术的供料装置,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上料组件运动,第二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驱动卡扣组件运动,以使上料组件与卡扣组件相对靠近,通过卡扣组件卡持承载件,第三驱动件驱动卡扣组件移动,并带动承载件与上料组件相分离,通过将多个承载件逐个与上料组件相分离,以通过承载件实现供料,提升供料自动化程度。
52.请参见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料装置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供料装置100包括上料组件10和移动机构20。
53.具体地,上料组件10包括多个承载件12,承载件12用于承载工件200;移动机构20包括移动组件22和卡扣组件24,移动组件22包括第一驱动件222、第二驱动件224和第三驱动件226,卡扣组件24包括相连接的卡扣驱动件242和卡扣件244,第一驱动件222与上料组件10连接,用于驱动上料组件10朝向靠近或远离卡扣组件24的方向运动,第二驱动件224设置于上料组件10的一侧,第三驱动件226设置于第二驱动件224上,卡扣驱动件242设置于第三驱动件226上,第二驱动件224和第三驱动件226配合,以驱动卡扣组件24朝向靠近上料组件10的方向运动,带动卡扣件244朝向靠近承载件12的方向运动,卡扣驱动件242驱动卡扣件244运动,以使卡扣件244卡持承载件12;当卡扣件244与承载件12相卡持,第二驱动件224和第三驱动件226配合还用于驱动卡扣驱动件242朝向远离上料组件10的方向运动,带动卡扣件244和承载件12运动,以使承载件12与上料组件10相分离。
54.如此,通过第一驱动件222、第二驱动件224和第三驱动件226配合,以使卡扣件244靠近上料组件10的承载件12,通过卡扣驱动件242驱动卡扣件244,以使卡扣件244与承载件12相卡持,通过第二驱动件224和第三驱动件226配合,带动卡扣件244和承载件12,实现承载件12与上料组件10分离,从而通过承载件12实现自动供料,以提升供料效率。
5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22、第二驱动件224和第三驱动件226均为气缸。
56.在一实施例中,为便于说明建立xyz坐标系,第一驱动件222用于驱动上料组件10沿z轴方向移动,第二驱动件224用于驱动第三驱动件226和卡扣组件24沿x轴方向移动,第三驱动件226用于驱动卡扣组件24沿x轴方向移动。
57.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承载件12可承载多个工件200。
58.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
59.将多个承载多个工件200的承载件12放置于上料组件10,将上料组件10放置于第一驱动件222上,第一驱动件222驱动上料组件10沿z轴方向移动以靠近卡扣组件24;
60.第二驱动件224和第三驱动件226配合,以驱动卡扣驱动件242朝向靠近上料组件10的方向移动,带动卡扣件244靠近承载件12,卡扣驱动件242驱动卡扣件244运动,以使卡扣件244卡持承载件12;
61.第二驱动件224和第三驱动件226配合,驱动卡扣驱动件242沿x轴方向移动,带动卡扣件244朝向远离上料组件10的方向移动,以使承载件12与上料组件10相分离;如此,通
过循环以上步骤,可实现将上料组件10的多个承载件12与上料组件10相分离。
62.如此,通过上料组件10和移动机构20配合,以将上料组件10的多个承载件12逐个与上料组件10分离,通过与上料组件10分离的承载件12提供物料,以实现连续供料。
63.在一实施例中,卡扣件244包括连接部2442和弯折部2444,连接部2442的一端与卡扣驱动件242连接,连接部2442的另一端与弯折部2444连接,卡扣驱动件242驱动连接部2442运动,带动弯折部2444沿靠近承载件12的方向运动,以使弯折部2444与承载件12相卡持。如此,第一驱动件222、第二驱动件224和第三驱动件226相互配合,以使卡扣组件24与上料组件10相互靠近,通过卡扣驱动件242驱动连接部2442运动,以带动弯折部2444朝向承载件12运动,以使弯折部2444与承载件12相卡持。
64.示例性地,承载件12具有卡持孔或卡持槽,当卡扣驱动件242驱动卡扣件244运动,以使弯折部2444伸入卡持孔或卡持槽,以使弯折部2444与承载件12相卡持。
65.在一实施例中,承载件12具有与弯折部2444相适配的卡持部122,如此,卡扣驱动件242驱动卡扣件244运动,以使弯折部2444卡持于承载件12的卡持部122。
66.在一实施例中,连接部2442与弯折部2444垂直连接,连接部2442与弯折部2444围设形成一凹槽,卡扣驱动件242驱动卡扣件244运动,以卡持部122处于该凹槽内,从而实现承载件12与卡扣件244相卡持。
67.在一实施例中,卡扣驱动件242为气缸。
68.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移动机构20还包括夹持组件26,夹持组件26包括夹持驱动件262和两组夹持件264,两组夹持件264分别与夹持驱动件262连接,夹持驱动件262设于第二驱动件224上,夹持驱动件262用于驱动两组夹持件264相互靠近以夹持定位与上料组件10分离的承载件12。
69.如此,当卡扣组件24与承载件12相卡持,第三驱动件226驱动卡扣组件24沿x轴方向运动,带动承载件12沿远离上料组件10的方向运动,当承载件12与上料组件10分离时,夹持驱动件262驱动两组夹持件264相互靠近,以夹持定位该承载件12。
70.在一实施例中,夹持驱动件262为气缸。
71.在一实施例中,移动机构20还包括限位件23,限位件23设置于第二驱动件224上且位于两组夹持件264之间,限位件23用于限定承载件12以移动至两组夹持件264之间,两组夹持件264可相互靠近以夹持定位与上料组件10分离的承载件12。如此,当第三驱动件226驱动卡扣组件24沿x轴方向运动,带动承载件12沿远离上料组件10的方向运动,限位件23限制承载件12移动至两组夹持件264之间,以便两组夹持件264可相互靠近以夹持定位与上料组件10分离的承载件12。
72.在一实施例中,移动机构20还包括导向件28,导向件28设置于第二驱动件224上,且导向件28位于两组夹持件264之间,如此,当卡扣件244带动承载件12与上料组件10相分离时,导向件28用于引导与上料组件10分离的承载件12移动至两组夹持件264之间,以便两组夹持件264可相互靠近以夹持定位与上料组件10分离的承载件12。
73.进一步地,导向件28具有导向槽282,当卡扣组件24的卡扣件244与承载件12相卡持时,第三驱动件226驱动卡扣组件24沿x轴方向运动,带动与上料组件10相分离的承载件12朝向远离上料组件10的方向运动,当承载件12与上料组件10分离后,卡扣组件24带动承载件12沿导向槽282滑动,导向槽282用于限定承载件12的移动方向。
74.在一实施例中,导向槽282的两侧壁设置有夹持槽2822,夹持槽2822位于两组夹持件264之间,用于限定夹持件264的移动方向,当卡扣组件24带动承载件12沿导向槽282滑动至两组夹持件264之间时,夹持驱动件262驱动两组夹持件264相互靠近,两组夹持件264穿过对应的夹持槽2822,相互配合以夹持定位该承载件12。通过夹持槽2822限定夹持件264的移动方向。
75.在一实施例中,导向件28包括两组导向块284,两组导向块284设置于第二驱动件224上且与两组夹持件264之间,导向槽282由两组导向块284围设形成。
76.在一实施例中,限位件23与导向件28连接且位于导向槽282远离上料组件10的一端。
77.在一实施例中,移动机构20还包括滑动组件29,滑动组件29包括滑轨292和与该滑轨292相适配的滑块294,滑轨292与第三驱动件226连接,滑块294与卡扣组件24的卡扣驱动件242连接,第三驱动件226的输出端驱动卡扣驱动件242运动,使卡扣驱动件242通过滑块294和滑轨292实现与第三驱动件226的相对滑动。
78.在一实施例中,上料组件10包括储料仓14,承载件12可活动的插设于储料仓14内,储料仓14设置在第一驱动件222上,如此,当卡扣组件24移动至预设位置,通过卡持承载件12,以将承载件12从储料仓14中逐个移出来,通过储料仓14存储多个可活动的承载件12,以便于将从储料仓14移出承载件12,通过承载件12实现供料。
79.本实施例中,储料仓14中具有多个储料槽,多个储料槽间隔设置,每个承载件12的两端收容于对应的储料槽中,储料仓14通过储料槽收容承载件12。
80.在一实施例中,移动机构20还包括定位件25,定位件25设置于第一驱动件222上,储料仓14可活动地设置于定位件25上,通过定位件25定位储料仓14。
81.本实施例中,储料仓14为钢材质,当然,储料仓14还可为铁等其他磁吸材质。
82.一些实施例的实施方式:
83.将多个承载多个工件200的承载件12放置于储料仓14中,每个承载件12的两端收容于对应的储料槽中;将储料仓14放置于定位件25上;
84.第一驱动件222驱动储料仓14沿z轴靠近卡扣组件24的方向运动;
85.第二驱动件224驱动第三驱动件226沿x轴方向移动,带动卡扣组件24朝向靠近上料组件10的方向移动;第三驱动件226驱动卡扣组件24沿x轴方向移动,使卡扣组件24沿靠近上料组件10的方向移动,第二驱动件224和第三驱动件226相配合,以使卡扣件244靠近上料组件10的承载件12,卡扣驱动件242驱动两组卡扣件244相对远离,以使卡扣件244与承载件12的卡持部122相卡持;
86.当卡扣件244与承载件12相卡持,第三驱动件226驱动卡扣组件24沿x轴方向移动,使卡扣组件24沿远离上料组件10的方向移动,并带动承载件12在导向件28的导向槽282上滑动,直至限位件23限制承载件12继续运动,夹持驱动件262驱动两组夹持件264相互靠近,两组夹持件264穿过对应的夹持槽2822,相互配合以夹持定位该承载件12;
87.第三驱动件226驱动第二驱动件224沿x轴移动,带动卡扣组件24和承载件12沿远离上料组件10的方向移动,直至承载件12移动至预设位置(例如加工设备的加工位或取料装置的取料位)。
88.当承载件12的工件200全部被移取,第二驱动件224驱动第三驱动件226沿x轴方向
移动,带动卡扣组件24朝向靠近上料组件10的方向移动;第三驱动件226驱动卡扣组件24沿x轴方向移动,使卡扣组件24沿靠近上料组件10的方向移动,第二驱动件224和第三驱动件226相配合,以使卡扣件244带动承载件12运动,并将承载件12移动至储料仓14对应的储料槽中;然后依次循环,直至将所有的承载件12依次移动至预设位置。
89.本技术提供的供料装置100,通过第一驱动件222驱动上料组件10朝向靠近卡扣组件24的方向运动,第二驱动件224和第三驱动件226配合以驱动卡扣组件24朝向靠近上料组件10的方向运动,以使上料组件10与卡扣组件24相对靠近,通过卡扣组件24的卡扣件244与承载件12相卡持,第三驱动件226和第二驱动件224配合以驱动卡扣组件24朝向远离上料组件10的方向移动,并带动承载件12朝向远离上料组件10的方向移动,使承载件12与上料组件10相分离,以实现自动供料,提升供料效率。
9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技术内。
9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