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减震绳头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52571发布日期:2022-09-17 09:16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减震绳头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自减震绳头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减震绳头架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别墅建筑的逐渐增多,家用别墅电梯的使用日益广泛,在既有别墅建筑内,供电梯安装的使用空间有限,电梯井道底坑也非常小 (200mm以下)。对于此范围的坑底深度,电梯的超载装置通常安装在绳头组合的弹簧上。
3.针对上述结构的电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额定载重未 400kg的别墅电梯,在载重超过100公斤,即时载入500kg时,超载开关仍未动作,超载检测灵敏度不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增加了乘客的风险系数。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自减震绳头架结构。技术方案如下: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减震绳头架结构,包括外围板,所述外围板包括依次相连的顶板、侧板和底板;绳头板,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顶板和所述绳头板通过减震胶相连;绳头组件,连接于所述绳头板且被配置于与外界曳引系统相连;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超载开关、静支架,所述静支架连接于所述外围板,所述超载开关连接于所述绳头板。
6.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绳头板的动支架,所述超载开关设置于所述动支架上,所述超载开关位于所述静支架的正下方。
7.具体的,所述外围板关于所述绳头板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减震胶层和所述外围板一一对应设置。
8.特别地,所述动支架和所述静支架均设置为l型板。
9.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连接有电梯上梁,所述电梯上梁和所述底板一一对应设置。
10.具体的,所述底板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电梯上梁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为螺栓。
11.特别地,所述外围板、所述动支架和所述静支架均由钢板折弯制成。
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电梯载重超过额定数值时,电梯的承重力通过外界曳引系统传导至绳头组件,绳头组件拉动绳头板向上运动,压缩减震胶,绳头板通过动支架联动超载开关,超载开关朝向静支架运动,缩短了超载开关和静支架之间的距离,此时,超载开关感应到距离的变化后向外界别墅电梯控制系统发送开关量信号,电梯控制系统执行超载功能模块,电梯门开启,声光报警显示“超载”,电梯不能运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减小安全隐患,从而提高乘客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3.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
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其中:
14.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15.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16.附图标记:1、外围板;11、顶板;12、侧板;13、底板;2、绳头板;3、减震胶;4、绳头组件;5、超载开关;6、动支架;7、静支架;8、电梯上梁;9、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1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18.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如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19.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1.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3.实施例:
24.随着别墅建筑的逐渐增多,家用别墅电梯的使用日益广泛,在既有别墅建筑内,供电梯安装的使用空间有限,电梯井道底坑也非常小 (200mm以下)。对于此范围的坑底深度,电梯的超载装置通常安装在绳头组合的弹簧上。
25.针对上述结构的电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额定载重未 400kg的别墅电梯,在载重超过100公斤,即时载入500kg时,超载开关仍未动作,超载检测灵敏度不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增加了乘客的风险系数。
26.为了能够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减小安全隐患从而提高乘客的安全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自减震绳头架结构。技术方案如下:
27.下面根据图1至图2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8.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减震绳头架结构,包括绳头板 2、检测组件和相
对设置的两个外围板1,每个外围板1都包括从上到下依次相连的顶板11、侧板12和底板13,其中,侧板12竖向设置,顶板11和底板13均呈水平设置。
29.如图1和图2所示,绳头板2水平设置于两个外围板1中间,并且,绳头板2位于顶板11和底板13之间。绳头板2的上表面设有减震胶3,减震胶3与顶板11一一对称设置且相连接,减震胶3弹性抵持于绳头板2和顶板11之间。绳头板2上连接有绳头组件4,绳头组件4被配置于与外界曳引系统相连。
30.如图1所示,检测组件包括超载开关5、动支架6和静支架7,静支架7连接于一个侧板12上。为了提高静支架7连接的性和牢固稳定性,静支架7设为l型板,且静支架7的板平面与侧板12的外壁相贴,有效增大了静支架7与侧板12的接触面积。
31.如图1所示,另外,动支架6设为l型板,动支架6厚度方向的侧壁连接于绳头板2的下表面,超载开关5设置在动支架6的水平板面上,超载开关5位于静支架7的水平板面的正下方。
32.如图1所示,每个底板13上均通过连接件连接有电梯上梁8,连接件可以为螺栓9,安装便捷的同时实现了外围板1和电梯上梁8 的可拆卸连接。
3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外围板1、电梯上梁8、动支架6和静支架7均由钢板经激光切割后折弯制成。优选地,静支架7和动支架6的钢板厚度为3mm,电梯上梁8的钢板厚度为4mm.
34.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外围板12选用5mm厚度的钢板,绳头板2选用12mm厚度的钢板,保证了承载力,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能。
35.本技术的实施原理为:电梯载重超过额定数值时,电梯的承重力通过外界曳引系统传导至绳头组件4,绳头组件4拉动绳头板2向上运动,压缩减震胶3。绳头板2通过动支架6联动超载开关5,超载开关5朝向静支架7运动,缩短了超载开关5和静支架7之间的距离,此时,超载开关5感应到距离的变化后向外界别墅电梯控制系统发送开关量信号,电梯控制系统执行超载功能模块,电梯门开启,声光报警显示“超载”,电梯不能运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减小安全隐患从而提高乘客的安全性。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