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条收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彩印收卷可调节导辊。
背景技术:2.在生产塑料片材时多用到分条收卷机,其作用是将生产线生产出的片材分切,并收成一定长度的卷材,以便使用和运输。
3.通常情况下,是将片材传送到收卷轴上从而进行收卷,在收卷时,收卷轴一侧设有导辊进行引导,其中导辊和收卷轴的高度需保持相同,且距离需适宜,否则在收卷时会出现单边打皱的情况;而现有技术中,由于收卷轴的尺寸不一,且导辊两端的底座固定在机架上,不易调节,从而导致收卷轴和导辊不在同一高度,收卷时便会出现单边打皱的情况;及时能够调整导辊的高度,在要调整导辊和收卷轴之间的高度时,必须要将底座整个进行移动,费时费力,无法达到快速调节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彩印收卷可调节导辊,采用本方案,在底座内设置夹持件,并通过调节夹持件的高度实现导辊高度的快速且精确的调节,从而减少打皱情况,避免了涂布上胶时产生花胶。
5.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彩印收卷可调节导辊,包括导辊本体和调节装置;
7.所述导辊本体的两端均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底座、夹持件和杆件,所述底座固体设于机体上,所述夹持件设于底座内,并夹持所述导辊本体穿入底座内的端部;所述杆件竖向设置,并固定于底座内,所述夹持件和所述杆件活动连接,所述夹持件可沿杆件长度方向移动。
8.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导辊两端的底座固定在机架上,不易调节,从而导致收卷轴和导辊不在同一高度,收卷时便会出现单边打皱的问题,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彩印收卷可调节导辊,其具体方案中,在导辊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调节装置,通过调节装置,便可调节导辊本体的高度,其中调节装置包括底座、夹持件和杆件,底座固定在机架上,而夹持件和杆件均设置在底座内部,其中杆件竖向设置,上下两端均连接在底座内侧上,夹持件和杆件活动连接,其连接方式多样,如滑动连接、可拆卸连接等等,能实现夹持件可沿杆件长度方向移动即可;在安装导辊本体上,只需通过夹持件固定导辊本体的端部,在需要调节导辊本体的高度时,只需要调节夹持件的高度即可,到达快速调节的目的。
9.进一步优化,所述夹持件为套筒,所述夹持件包括承插段和连接段,所述夹持件通过承插段和所述导辊本体端部承插连接。所述夹持件通过连接段和杆件连接;用于简化夹持件的结构。
10.进一步优化,所述承插段和连接段之间设有分隔板;用于避免夹持件移动时,对导辊本体端部造成影响。
11.进一步优化,所述杆件为螺杆,所述杆件贯穿所述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上下两侧的杆件上均螺接有第一螺母;用于优化其活动连接方式。
12.进一步优化,所述杆件的上下两端均穿出所述底座,所述杆件穿出所述底座的端部螺接有第二螺母;用于便于杆件的可拆卸。
13.进一步优化,所述底座的上下端面上均设有长条孔,所述杆件从所述长条孔穿出底座;用于避免单边打皱。
14.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螺母和所述底座外侧面之间设有垫板,所述垫板和所述底座外侧面之间设有相配合的锯齿面;用于提高第二螺母的固定作用,避免打滑。
15.进一步优化,所述底座呈u型,两个所述底座的开口端相向设置;用于方便夹持件高度的调节。
16.进一步优化,所述底座的外侧面开口处铰接有旋转门,所述旋转门用于打开或关闭底座的外侧面开口处;能通过打开旋转门,调节夹持件高度,而在调节完成后,通过关闭旋转门,从而保护内部结构。
17.进一步优化,所述旋转门上螺纹连接有长螺栓,所述承插段外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长螺栓穿过旋转门的一端可深入所述通孔内,并抵住导辊本体;用于抵住导辊本体,防止承插段连接松弛。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彩印收卷可调节导辊,采用本方案,在底座内设置夹持件,并通过调节夹持件的高度实现导辊高度的快速且精确的调节,从而减少打皱情况,避免了涂布上胶时产生花胶。
20.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彩印收卷可调节导辊,采用本方案,通过长条孔,可调节导辊和收卷轴之间的间距,并通过锯齿面的配合,实现了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装置的剖视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示意图a。
26.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27.1-导辊本体,2-底座,21-长条孔,22-锯齿面,3-夹持件,31-承插段,32-连接段,33-分隔板,34-通孔,4-杆件,5-第一螺母,6-第二螺母,7-垫板,8-旋转门,9-长螺栓,10-收卷轴。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9.实施例
3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彩印收卷可调节导辊,如图1-图4所示,包括导辊本体1和调节装置;
31.所述导辊本体1的两端均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底座2、夹持件3和杆件4,所述底座2固体设于机体上,所述夹持件3设于底座2内,并夹持所述导辊本体1穿入底座2内的端部;所述杆件4竖向设置,并固定于底座2内,所述夹持件3和所述杆件4活动连接,所述夹持件3可沿杆件4长度方向移动。
32.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导辊两端的底座2固定在机架上,不易调节,从而导致收卷轴10和导辊不在同一高度,收卷时便会出现单边打皱的问题,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彩印收卷可调节导辊,其具体方案中,在导辊本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调节装置,通过调节装置,便可调节导辊本体1的高度,其中调节装置包括底座2、夹持件3和杆件4,底座2固定在机架上,而夹持件3和杆件4均设置在底座2内部,其中杆件4竖向设置,上下两端均连接在底座2内侧上,夹持件3和杆件4活动连接,其连接方式多样,如滑动连接、可拆卸连接等等,能实现夹持件3可沿杆件4长度方向移动即可;在安装导辊本体1上,只需通过夹持件3固定导辊本体1的端部,在需要调节导辊本体1的高度时,只需要调节夹持件3的高度即可,到达快速调节的目的。
33.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3为套筒,所述夹持件3包括承插段31和连接段32,所述夹持件3通过承插段31和所述导辊本体1端部承插连接。所述夹持件3通过连接段32和杆件4连接;为简化夹持件3的结构,本方案中,夹持件3为套筒状,其一端为承插段31,另一端为连接段32,导辊本体1的端部的直径和承插段31的直径相匹配,在相互连接时,将导辊本体1的端部从承插段31开口处插入即可,实现承插连接;其中,夹持件3通过连接段32连接于杆体上。
34.本实施例中,所述承插段31和连接段32之间设有分隔板33;为避免夹持件3移动时,对导辊本体1端部造成影响,本方案中,在承插段31和连接段32之间设有分隔板33,将两端分隔,此时导辊本体1的端部从承插段31开口处插入,并抵住分隔板33即可,并不会伸入到连接段32。
35.本实施例中,所述杆件4为螺杆,所述杆件4贯穿所述连接段32,所述连接段32上下两侧的杆件4上均螺接有第一螺母5;为优化其活动连接方式,本方案中,杆件4采用螺杆,其上下两端连接在底座2内侧,而中部贯穿连接段32,即贯穿套筒,杆件4的直径小于贯穿孔直径,此时套筒便可沿杆件4长度方向移动,而在杆件4上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一螺母5,两个第一螺母5分别设于套筒的上下两侧,两个第一螺母5将套筒夹持在内,通过转动第一螺母5,即可达到调节套筒高度的目的。
36.本实施例中,所述杆件4的上下两端均穿出所述底座2,所述杆件4穿出所述底座2的端部螺接有第二螺母6;为便于杆件4的可拆卸,本方案中,使杆件4的上下两端均穿出底座2,然后再穿出部分螺接第二螺母6,当需要拆卸杆件4时,取下第二螺母6,即可取出螺杆。
37.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的上下端面上均设有长条孔21,所述杆件4从所述长条孔21穿出底座2;由于收卷轴10尺寸不一,片材厚薄不一,为避免单边打皱,还需要调节导辊和收卷轴10之间的间距,本方案中,在底座2的上下端面上设置长条孔21,杆件4穿过长条孔21,从而伸出底座2,此时,只需将杆件4沿长条孔21长度方向移动,即可调节导辊和收卷轴10之间的间距,然后再通过第二螺母6实现固定;其中长条孔21沿垂直于导辊本体1的纵向布置。
3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螺母6和所述底座2外侧面之间设有垫板7,所述垫板7和所述底座2外侧面之间设有相配合的锯齿面22;为提高第二螺母6的固定作用,避免打滑,本方案中,在第二螺母6和底座2外侧面之间还设有垫板7,其中垫板7的下端面带有锯齿面22,而底座2外侧面上带有与之相匹配的锯齿面22,从而提高稳定性。
39.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呈u型,两个所述底座2的开口端相向设置;用于方便夹持件3高度的调节。
40.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的外侧面开口处铰接有旋转门8,所述旋转门8用于打开或关闭底座2的外侧面开口处;能通过打开旋转门8,调节夹持件3高度,而在调节完成后,通过关闭旋转门8,从而保护内部结构。
41.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门8上螺纹连接有长螺栓9,所述承插段31外侧壁上设有通孔34,所述长螺栓9穿过旋转门8的一端可深入所述通孔34内,并抵住导辊本体1;为抵住导辊本体1,防止承插段31连接松弛,本方案中,在旋转门8上带有长螺栓9,长螺栓9和旋转门8螺纹连接,而在承插段31的外侧壁上设有通孔34,其通孔34的直径大于长螺栓9的直径,此时长螺栓9便可旋转布进,伸入到通孔34内,并抵住导辊本体1的端部。
42.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