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胀气液体包装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68546发布日期:2022-10-29 01:03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胀气液体包装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妆品包装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胀气液体包装容器。


背景技术:

2.目前,液态的化妆品通常包装于软胶瓶、硬胶瓶等液体包装容器之中。在现有技术中,软胶瓶、硬胶瓶等包装容器通常包括容器本体和安装于容器本体口部的出液部件,出液部件之外还设有盖体。软胶瓶、硬胶瓶等化妆品包装容器在使用之前,出液部件完全密封住容器本体口部;当需要使用容器内的化妆品液体时,则可以打开盖体,并使出液部件解除对容器本体口部的密封,使容器内的化妆品液体流出。然而,由于这种容器在使用之前,出液部件是完全密封住容器本体口部的,因此,软胶瓶、硬胶瓶等化妆品包装容器在储存和运输途中,会在容器内挥发气体无法排出,长时间不打开盖子,容器内液体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就会产生膨胀或是破裂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但使用非常方便,而且能够及时排走容器内挥发的气体,以消除容器内气体挥发带来的膨胀破裂隐患的防胀气液体包装容器。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胀气液体包装容器,包括容器本体、中空座体、出液筒、弹簧及上盖;所述容器本体设有容器口;所述中空座体安装于容器口之中,中空座体的下端连接有密封挡片,中空座体的侧壁开设有出液孔;所述出液筒活动安装于中空座体之中,出液筒设有往外突出的突起部,出液筒的底部与密封挡片相配合,且出液筒的底部设有若干排气槽;所述弹簧安装于出液筒之外,用于往上弹起出液筒,使出液筒的底部与密封挡片相分离;所述上盖活动连接于容器口之外,上盖的内壁设有压紧部,用于往下压向突起部,使出液筒底部压紧于中空座体的密封挡片之上。
5.优选地,所述中空座体的上端设有往外突出的环形上缘,环形上缘抵靠于容器口之上。
6.优选地,所述中空座体的侧壁设有往内突出的内环件,所述出液筒设有往外突出的外环件,外环件位于所述突起部的下方,所述弹簧的下端与内环件相抵接,弹簧的上端与外环件相抵接。
7.优选地,所述密封挡片的上侧设有用于容置出液筒底部的环形槽,所述出液筒的底部间隔设有2~15个排气槽。进一步,所述出液筒的底部等间距间隔设有8个排气槽,排气槽的形状呈“n”形。
8.优选地,所述容器口设有外螺纹,所述上盖的下端设有内螺纹,所述上盖螺接于容器口之外,所述上盖的压紧部为环形压紧部,所述出液筒的突起部为环形突起部。
9.优选地,所述的防胀气液体包装容器还包括刷头和刷盖,所述刷头安装于出液筒的上端,刷头开设有出液孔;所述刷盖的下端内壁与出液筒的外端相卡接,所述刷盖的上端
内壁与刷头的下端外壁相卡接;所述上盖同时盖于刷头和刷盖之外。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容器本体的容器口之外盖上上盖时,上盖能通过上盖内壁的压紧部,往下压向出液筒的突起部,使出液筒的底部压紧于密封挡片之上,此时,密封挡片能封堵住出液筒的底部,容器本体内的液体不能从出液筒中流出;与此同时,由于出液筒的底部设有若干排气槽,因此,当容器本体之内的液体不断挥发,产生气体并使容器本体内压力不断增大时,挥发的气体能够从排气槽中及时排走,以消除容器内气体挥发带来的膨胀破裂隐患。本实用新型在容器本体的容器口之外打开上盖时,上盖的压紧部松开对出液筒突起部的下压力,弹簧往上弹起出液筒,使出液筒的底部与密封挡片相分离,此时,容器本体内的液体首先穿过中空座体侧壁的出液孔,再从出液筒的底部处进入出液筒内部,最后从出液筒中流出,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使用液体时,只需要打开盖体即可,使用非常方便,同时既可以起到密封效果,又可以在超出一定的气压值时顺利排出瓶内气体。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打开上盖之后的整体结构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散结构图之一。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散结构图之二。
15.图5为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1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剖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8.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防胀气液体包装容器,本实用新型将以唇刷软胶瓶或硬胶瓶作为具体实施例作说明,唇刷瓶内容置液态的化妆品。本实用新型防胀气液体包装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中空座体2、出液筒3、弹簧4及上盖5;所述容器本体1设有容器口11;所述中空座体2安装于容器口11之中,中空座体2的下端连接有密封挡片21,中空座体2的侧壁开设有出液孔22;所述出液筒3活动安装于中空座体2之中,出液筒3设有往外突出的突起部31,出液筒3的底部与密封挡片21相配合,且出液筒3的底部设有若干排气槽32;所述弹簧4安装于出液筒3之外,用于往上弹起出液筒3,使出液筒3的底部与密封挡片21相分离;所述上盖5活动连接于容器口11之外,上盖5的内壁设有压紧部51,用于往下压向突起部31,使出液筒3底部压紧于中空座体2的密封挡片21之上。除此之外,上盖5的压紧部51与出液筒3的突起部31为过盈配合,这样使出液筒3底部能紧密压紧于中空座体2的密封挡片21之上。本实用新型在容器本体1的容器口11之外盖上上盖5时,上盖5能通过上盖内壁的压紧部51,往下压向出液筒3的突起部31,使出液筒3的底部压紧于密封挡片21之上,此时,密封挡片21能封堵住出液筒3的底部,容器本体1内的液体不能从出液筒中流出;与此同时,由于出液筒3的底部设有若干排气槽32,因此,当容器本体1之内的液体不断挥发,产生气体并使容器本体内压力不断增大时,挥发的气体能够从排气槽32中及时排走,以消除容器内气体挥发带来的膨胀破裂隐患。本实用新型在容器本体1的容器口11之外打开上盖5时,上盖5的
压紧部51松开对出液筒3突起部31的下压力,弹簧4往上弹起出液筒3,使出液筒3的底部与密封挡片21相分离,此时,容器本体1内的液体首先穿过中空座体2侧壁的出液孔22,再从出液筒3的底部处进入出液筒3内部,最后从出液筒3中流出,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使用液体时,只需要打开盖体5即可,使用非常方便,同时既可以起到密封效果,又可以在超出一定的气压值时顺利排出瓶内气体。
19.如图2-图4、图6所示,所述中空座体2的上端设有往外突出的环形上缘23,所述环形上缘23抵靠于容器口11之上。这样能使中空座体2与容器口11密封连接。
20.如图2-图4所示,所述中空座体2的侧壁设有往内突出的内环件24,所述出液筒3设有往外突出的外环件33,外环件33位于所述突起部31的下方,所述弹簧4的下端与内环件24相抵接,弹簧4的上端与外环件33相抵接。这样能使弹簧4支撑于中空座体2之上,并能通过外环件33弹起出液筒3。
21.如图3-图6所示,所述密封挡片21的上侧设有用于容置出液筒底部的环形槽211,所述出液筒3的底部间隔设有2~15个排气槽32。优选地,所述出液筒3的底部等间距间隔设有8个排气槽32,排气槽32的形状呈“n”形。排气槽32不能太大,排气槽32的高度和宽度优选为0.03mm-0.07mm,进一步优选为0.05mm,这样尺寸的排气槽能使气体排出,而化妆品液体则很难从这样尺寸的排气槽32中排出。
22.如图2-图4、图6所示,所述容器口11设有外螺纹111,所述上盖5的下端设有内螺纹52,所述上盖5螺接于容器口11之外,所述上盖5的压紧部51为环形压紧部51,所述出液筒3的突起部31为环形突起部31。
23.如图2-图4、图6所示,所述的防胀气液体包装容器还包括刷头6和刷盖7,所述刷头6安装于出液筒3的上端,刷头6开设有出液孔61;所述刷盖7的下端内壁与出液筒3的外端相卡接,所述刷盖7的上端内壁与刷头6的下端外壁相卡接;所述上盖5同时盖于刷头6和刷盖7之外。
2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以上的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