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物件或物料贮存或运输的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料机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使用了所述下料机构的配料装置。
背景技术:2.在实际生产中,物料往往不能和生产设备放在一起,而是有单独的物料存储空间,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再将物料运往生产设备所在区域或者预设区域,这就常常会用到下料装置。
3.现有的下料装置一般为筒状结构,辅以满足现场需求的特定的形状,达到将物料转移的目的。然而此种下料装置功能单一,难以满足生产中日益提高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下料机构,以可暂存物料,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下料机构,包括:
7.下料箱,所述下料箱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且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下料箱的底部;
8.封板,枢接于所述下料箱上;
9.驱动装置,相对于所述下料箱固定设置;
10.复位件,分别与所述封板和所述下料箱连接;
11.承接于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能够驱使所述封板打开所述出料口,所述复位件蓄能;并随所述动力输出端对所述封板的驱使力撤去,所述复位件释能,而能够驱使所述封板封堵所述出料口。
12.进一步的,于所述下料箱上设有第一安装板,于所述封板上对应设有第二安装板,所述封板经由穿经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连接件枢接于所述下料箱上。
13.进一步的,所述封板包括封板本体,以及自所述封板本体向所述下料箱外侧延伸的伸出段;所述封板与所述下料箱的枢接中心靠近所述封板本体和所述伸出断的连接部位设置;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对应于所述伸出段的远离所述封板本体的一侧布置。
14.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上设有滚轮;所述滚轮的轴向和所述封板与所述下料箱的枢接中心一致。
15.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倾斜布置。
16.进一步的,所述复位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枢转设于所述下料箱上,另一端枢转设于所述封板上。
17.进一步的,于所述下料箱和所述封板的侧壁上均设有连接杆;所述弹簧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环,两个所述连接环分别套设于对应的所述连接杆上。
18.进一步的,还包括机架,于所述机架上设有压力传感器,于所述下料箱上设有压
板,所述压板的底面抵接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感应端上。
19.进一步的,于所述机架上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响应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所述控制装置向所述驱动装置发送控制信号。
2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2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料机构,通过在下料箱的底部设置出料口,以及枢接在下料箱上的封板,并设置驱动装置、分别与封板和下料箱连接的复位件,通过驱动装置的驱动,可便于出料口的打开,此时能够正常下料;在驱动装置撤去驱动时,复位件可驱使封板将出料口封堵,此时下料箱内可暂时将原料存储,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
22.(2)通过在下料箱上设置第一安装板,并在封板上设置第二安装板,穿经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设置有连接件,可便于封板枢接在下料箱上,进而便于封板对出料口的打开或者关闭。
23.(3)通过设置封板包括封板本体和伸出段,封板和下料箱的枢接中心靠近封板本体和伸出段的连接位置,通过驱动装置驱动伸出段远离封板本体的一侧,可用更小的力实现对封板的枢转。
24.(4)通过设置滚轮,可减少气缸顶推封板时,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封板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封板的磨损。
25.(5)通过将出料口倾斜布置,可使得封板也随之倾斜布置,在翻转封板打开出料口时,封板需要翻转的角度会更小,更便于出料口的打开。
26.(6)复位件选用弹簧,结构简单便于使用,且弹簧的两端枢转设于下料箱和封板上,可便于弹簧随封板的翻转而旋转一定的角度,防止因弹簧的存在,阻碍封板的翻转。
27.(7)通过在下料箱和封板的侧壁上设置连接杆,在弹簧的两端设置连接环,两个连接环分别套设于对应的连接杆上,可便于弹簧相对下料箱和封板进行枢转。
28.(8)通过设置机架,可便于对下料箱的设置,同时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和压板,可便于对下料箱及其内部的物料重量进行称量。
29.(9)通过设置控制装置,可便于对下料的重量进行监控,当下料到预设重量时,及时封堵出料口,便于对下料的重量进行监控。
3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配料装置,该配料装置包括前述的下料机构,还包括双螺旋送料装置和接料箱,所述下料机构的进料口对应于所述双螺旋送料装置的出料端设置,所述接料箱的入料口对应于所述出料口设置。
3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32.通过在将下料机构的进料口对应于双螺旋送料装置的出料端设置,可便于下料箱承接并储存由双螺旋送料装置送来的物料,当物料重量达到所需重量时,将物料下料进入接料箱,可简化配料过程中对物料的称量,进而简化配料过程。
附图说明
33.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下料机构其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下料机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配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下料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压板部分结构示意图。
39.附图标记说明:
40.1、下料箱;2、封板;3、驱动装置;4、机架;5、压力传感器;6、接料箱;7、双螺旋送料装置;8、控制装置;
41.101、第一安装板;102、销轴;103、复位件;
42.104、压板;1041、纵板;1042、横板;1043、螺丝;
43.201、第二安装板;
44.301、滚轮;
45.401、安装杆;
46.701、驱动电机;702、储料仓;703、螺旋输送筒。
具体实施方式
4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9.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50.实施例一
51.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下料机构,包括下料箱1、封板2、驱动装置3和复位件 103,其中,下料箱1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且出料口位于下料箱1的底部,封板2枢接于下料箱1上,驱动装置3相对于下料箱1固定设置,复位件103分别与封板2和下料箱1连接。
52.承接于驱动装置3的驱动,驱动装置3的动力输出端能够驱使封板2打开出料口,复位件103蓄能,并随动力输出端对封板2的驱使力撤去,复位件103 释能,而能够驱使封板2封堵出料口。
53.通过在下料箱1的底部设置出料口,以及枢接在下料箱1上的封板2,并设置驱动装置3和分别与封板2和下料箱1连接的复位件103,通过驱动装置3 的驱动,可便于出料口的打开,此时能够正常下料;在驱动装置3撤去驱动时,复位件103可驱使封板2将出料口封堵,此时下料箱1内可暂时将原料存储,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
54.基于以上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下料机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 所示,箱体呈长方体状,箱体的顶部开口为进料口,箱体的底部开口为出料口。当然,箱体的形状不限于长方体状,也可以是圆筒状等其他的适用形状。
55.出料口倾斜布置,这样使得在封堵出料口时,封板2也会倾斜布置。打开出料口时,
只需将封板2枢转封板2和下料箱1的左侧壁间的夹角大小的角度,使得出料口更易于被打开。
56.于下料箱1上螺接有第一安装板101,第一安装板101向左倾斜并伸出到下料箱1的外侧,于封板2的底部成型有第二安装板201,第一安装板101和第二安装板201对应设置,且在第一安装板101和第二安装板201上对应设置有第一枢转孔和第二枢转孔,穿经第一枢转孔和第二枢转孔设置有销轴102,销轴102的一端的直径大于销轴102本体的直径,销轴102的另一端设置有卡环,防止销轴102从第一枢转孔和第二枢转孔内掉落。
57.同时,下箱体上的两个第一安装板101间的距离与封板2的宽度相同,使得第一安装板101可对封板2起到限位作用,从而便于封板2对出料口的封堵。
58.封板2包括封板2本体和伸出到下料箱1右侧的伸出段,封板2和下料箱 1之间的枢接中心也即是前述的销轴102,布置在封板2本体和伸出段连接的位置。封板2本体可对出料口进行封堵,伸出段可被驱动装置3驱动,根据杠杆原理,在驱动装置3驱动伸出端翻转时,可使得封板2本体打开出料口。
59.驱动装置3的动力输出端对应于伸出段的远离封板2本体的一侧布置,在驱动装置3推动封板2翻转时,推动伸出段最左端的位置处用的力最小。
60.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包括气缸,气缸布置在下料箱1的左侧位置处,气缸的动力输出为活塞杆,活塞杆的顶端上设有滚轮301,滚轮301的轴向和封板2与下料箱1的枢接中心平行,且滚轮301可以绕自身轴向转动。当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其顶部的滚轮301会与封板2的伸出段抵接,并推动封板2翻转,又因为滚轮301的存在,可减少活塞杆的顶端与伸出段间的摩擦力,当活塞杆收缩时后,滚轮301与封板2分离,已达到下料箱1的重量只承载与压力传感器5上。
61.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下料装置可以安装在其他设备上,配合其他设备使用,实现间接补料,所以气缸可参照现有技术中结构固定安装在其他设备上,而下料箱1的出料口与其他设备的进料口重合,在本实施例作为单独使用时,可以将气缸固定安装至机架4上,例如,可在机架4对应气缸的位置安装一立柱,作为气缸的支撑,而将气缸固定安装在立柱上,保证气缸相对于下料箱1 固定设置即可。至于气缸的动力来源,可参照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如其可依照现有的气体供应装置,控制气缸的活塞两侧腔体内的气体量,进而通过改变活塞两侧腔体内其他,而由气缸的活塞带动活塞杆运动。
62.在此还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除了可为气缸,其还可为油缸、电缸或直线电机等本领域常用的直线驱动装置,各直线驱动装置的具体安装方式和动力来源可参照现有技术;其中,油缸可采用品牌为力士乐,型号为 cd210c100/45-25z1x/01heum1-1a。油缸与气缸的安装方式相同,固定安装在立柱上,通过油泵,控制油缸两侧腔内的油量,进而控制活塞杆运动,滚轮 301转轴连接在油缸的活塞杆上;此外,电缸采用通诺尔ne135,安装方法与气缸相同,固定安装在立柱上,通电后电机带动丝杆往复滑移,滚轮301转轴连接在电缸的丝杆上,另外,直线电机采用天功ath3,直线电机的安装方式与气缸相同,固定安装在立柱上,通电后带动直线电机的轴形成往复滑移,滚轮301转轴连接在直线电机的轴上。
63.复位件103包括弹簧,弹簧的一端枢转设于下料箱1上,另一端枢转设于封板2上。弹簧的可枢转设置,使得封板2在翻转时,弹簧可随之枢转一定的角度,防止因弹簧的存在,
使得封板2不能实现翻转。
64.具体而言,于下料箱1和封板2的侧壁上均设有连接杆,弹簧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环,两个连接环分别套设于对应的连接杆上。
65.此外,本实施例的下料机构还包括机架4于下料箱1的右侧壁上成型有压板104,压力传感器5通过安装杆401固定在机架4上,同时,压力传感器5 本体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杆401上,压板104的底面抵接于压力传感器5的感应端上,且压板104和压力传感器5之间通过螺丝1043固定。
66.在具体实施时,压板104优选采用l形板,其可由一块板体弯折成型,呈夹角布置的两部分可分别称为横板1042和纵板1041,纵板1041焊接在下料箱 1上,横板1042用螺丝1043固定在压力传感器5上。本实施例的下料装置,例如其应用于混凝土制备原料的下料,此时压力传感器5优选采用品牌为 daysensor,型号为dyly-104的压力传感器5,当原料落入下料箱1后,压力传感器5受到下料箱1的重量,传输出信号,当到达预设重量后,压力传感器5传出电压信号,进入控制器内,由控制器执行下一步操作,除此以外,当然还可根据待称重原料的重量以及下料箱1的重量,选择合适型号的压力传感器5。
67.当出料口封堵时,物料可被存储在下料箱1内,此时物料的总重以及下料箱1的重量通过压板104传递至压力传感器5的感应端,压力传感器5可用于检测下料箱1内的物料的重量。
68.最后,于机架4上固定有控制装置8,控制装置8分别与驱动装置3和压力传感器5连接。响应于压力传感器5的检测信号,控制装置8向驱动装置3 发送控制信号。当压力传感器5检测到下料箱1内的物料的重量达到所需重量时,可控制封板2打开出料口进行下料。
69.在具体实施时,控制装置8优选采用控制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与申请号cn201820060823.7中采用的电路控制器的作用相同,为现有技术,所以在此不在叙述;通过压力传感器5传出的电信号传输至控制器中,再由控制器传出控制信号,控制气缸和驱动电机701的工作。
70.本实施例的下料机构,通过在下料箱1的底部设置出料口,以及枢接在下料箱1上的封板2,并设置驱动装置3和分别与封板2和下料箱1连接的复位件103,通过驱动装置3的驱动,可便于出料口的打开,此时能够正常下料;在驱动装置3撤去驱动时,复位件103可驱使封板2将出料口封堵,此时下料箱1内可暂时将原料存储,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
71.实施例二
72.本实实施例涉及一种配料装置,该配料装置包括前述的下料机构,还包括双螺旋送料装置7和接料箱6,下料机构的进料口对应于双螺旋送料装置7的出料端设置,接料箱6的入料口对应于出料口设置。
73.通过在将下料机构的进料口对应于双螺旋送料装置7的出料端设置,可便于下料箱1承接并储存由双螺旋送料装置7送来的物料,当物料重量达到所需重量时,将物料下料进入接料箱6,可简化配料过程中对物料的称量,进而简化配料过程。
74.此外,双螺旋送料装置7包括驱动电机701、储料仓702和螺旋输送筒703,物料盛放在储料仓702内,物料通过螺旋输送筒703进行输送,控制装置8也可以和驱动电机701连接,当检测到下料箱1内的重量达到所需重量时,关闭驱动电机701,不再对下料箱1进行补料。
7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