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芯转向汇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87005发布日期:2022-09-30 21:01阅读:39来源:国知局
机芯转向汇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芯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机芯转向汇流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生产具备中心孔91、机芯大宽92以及机芯小宽93的机芯9时(数字标记同本专利申请)时,通常都是从双出口的冲压装置输出机芯9。为了后续便于对机芯9的处理,需要将机芯9汇流为一列。
3.传统的汇流装置,包括设置在设置有汇流槽14的输送装置1,汇流槽14包括俯视时大致为梯形的大宽段141、大致为矩形的小宽段142。
4.综上,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5.第一,动力带19诉讼两列机芯9到汇流槽14时,经常遇到两列机芯9同时到达大宽段141,而导致两列机芯9相互抵持,卡死在大宽段141。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或者缓解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
7.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手段为,机芯转向汇流装置,包括释放装置以及设置有动力带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的入口侧设置有输送槽一以及输送槽二;输送装置的出口侧设置有汇流槽,汇流槽包括大宽段以及小宽段,输送槽一以及输送槽二分别与大宽段连通;定位件包括能够穿过输送槽一的定位件一以及穿过输送槽二的定位件二;旋转件包括设置在输送槽一上方的旋转件一以及设置在输送槽二上方的旋转件二;旋转件一、旋转件二均具备升降动力以及旋转动力;释放装置包括遮挡件,遮挡件位于输送槽一、输送槽二之间且具备水平移动的动力。
8.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效果为,能够实现输出竖向姿态的机芯,还能够防止机芯在大宽段堵塞。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定位件一、定位件二之间设置有沿动力带的输送方向的定位错位间距。
10.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大宽段的入口两侧之间设置有大宽段错位间距。
12.能够防止机芯在大宽段堵塞。
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小宽段的入口两侧之间设置有小宽段错位间距。
14.能够防止机芯在小宽段堵塞。
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大宽段错位间距、小宽段错位间距均与定位错位间距同向。
16.能够进一步防止机芯在大宽段、小宽段堵塞。
1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大宽段错位间距、小宽段错位间距相等且均大于定位错位间距。
18.能够进一步防止机芯在小宽段堵塞。
19.综上,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20.1}能够实现输出竖向姿态的机芯,还能够防止机芯在大宽段堵塞。
21.2}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22.3}能够进一步防止机芯在大宽段、小宽段堵塞。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机芯转向汇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箭头一arr1表示机芯9被动力带19驱动而移动的方向。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机芯转向汇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机芯转向汇流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机芯转向汇流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27.图5是剖面一sec1的入口侧部分的示意图。
28.图6是剖面一sec1的出口侧部分的示意图。
29.箭头一arr1;剖面一sec1;输送装置1;输送槽一11;输送槽二12;分隔壁13;汇流槽14;大宽段141;小宽段142;大宽段错位间距143;小宽段错位间距144;动力带19;驱动装置199;姿态调整装置2;定位件21;定位件一211;定位件二212;定位错位间距213;定位件驱动装置219;旋转件22;旋转件一221;旋转件二222;旋转件驱动装置229;姿态调整机架29;释放装置3;遮挡件31;平移动力装置319;释放机架39;机芯9;中心孔91;机芯大宽92;机芯小宽93。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31.作为具体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机芯转向汇流装置,其包括释放装置3以及设置有动力带19的输送装置1。动力带19具备直线输送动力。比如,动力带19通常为柔性的皮带,通过驱动装置199驱动而具备动力。动力带19移动使得放置在动力带19上的机芯9随着动力带19移动。
32.输送装置1的入口侧设置有输送槽一11以及输送槽二12;输送装置1的出口侧设置有汇流槽14,汇流槽14包括大宽段141以及小宽段142,输送槽一11以及输送槽二12分别与大宽段141连通。大宽段141的宽度大于小宽段142,小宽段142的宽度大致等于机芯9的机芯小宽93。
33.姿态调整装置2包括定位件21以及旋转件22。
34.定位件21包括能够穿过输送槽一11的定位件一211以及穿过输送槽二12的定位件二212;定位件一211以及定位件二212均具备伸缩动力,比如定位件一211、定位件二212均为伸缩气缸(即定位件驱动装置219)的伸缩输出端而具备伸缩动力,定位件驱动装置219分别水平设置在输送装置1的两侧且能够水平伸缩,从而使得定位件一211能够水平穿过输送槽一11,定位件二212能够水平穿过输送槽二12。当然,所述穿过的角度,并不限于水平,也可以相对水平面倾斜地穿过。
35.旋转件22包括设置在输送槽一11上方的旋转件一221以及设置在输送槽二12上方的旋转件二222;旋转件一221、旋转件二222均具备升降动力以及旋转动力。比如,旋转件一
221、旋转件二222分别由90度旋转气缸驱动而具备升降动力以及旋转动力;当然,旋转件一221、旋转件二222分别由设置在伸缩气缸上的旋转驱动而具备升降动力以及旋转动力。旋转件一221、旋转件二222均配合机芯9的中心孔91的形状设置,比如旋转件一221、旋转件二222的横断面均为矩形,下降后插入经过定位件21定位的机芯9的中心孔91,然后旋转大致九十度使得机芯9旋转大致九十度而使得机芯9调整姿态由横向(机芯9的机芯大宽92位于垂直于动力带19的输送方向)为竖向(机芯9的机芯大宽92位于平行于动力带19的输送方向)。
36.释放装置3包括遮挡件31,遮挡件31位于输送槽一11、输送槽二12之间且具备水平移动的动力。比如,遮挡件31由水平设置的、为气缸的平移动力装置319驱动而具备水平移动的动力。
37.工作原理为,使用前,将输送装置1连接到机芯9的生产装置(附图未画出,比如为用于生产机芯9的冲压装置等),机芯9的生产装置输出横向设置的机芯9到输送槽一11、输送槽二12,机芯9被动力带19带动而分别在输送槽一11、输送槽二12内移动。
38.横向姿态的机芯9分别被定位件一211、定位件二212阻挡而定位。旋转件一221、旋转件二222分别下降插入机芯9的中心孔91后旋转,使得机芯9的姿态变为竖向。竖向的机芯9分别从输送槽一11、输送槽二12输出时,其中一个被遮挡件31阻挡而停留,另一继续移动至汇流槽14的大宽段141,并经过大宽段141侧壁的导向使得竖向姿态的机芯9依次进入小宽段142;从而能够实现输出竖向姿态的机芯9,还能够防止机芯9在大宽段141堵塞。
39.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之一,定位件一211、定位件二212之间设置有沿动力带19的输送方向的定位错位间距213。能够使输送槽一11、输送槽二12内的机芯9先后到达遮挡件31,而遮挡件31来回移动的频率可以提高,无需阻挡机芯9过长时间,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40.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之一,大宽段141的入口两侧之间设置有大宽段错位间距143。输送槽一11、输送槽二12输出的机芯9先后进入大宽段141,能够防止机芯9在大宽段141堵塞。
41.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之一,小宽段142的入口两侧之间设置有小宽段错位间距144。输送槽一11、输送槽二12输出的机芯9先后进入小宽段142,能够防止机芯9在小宽段142堵塞。
42.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之一,大宽段错位间距143、小宽段错位间距144均与定位错位间距213同向。比如,定位错位间距213的方向为,穿过输送槽二12的定位件一211超出输送槽一11的定位件一211,该超出的方向为动力带19的输送方向,也就是从入口朝向出口的方向;同时,大宽段141的入口的输送槽二12侧,也超出大宽段141的入口的输送槽一11侧,该超出的方向也为动力带19的输送方向。输送槽一11、输送槽二12输出的机芯9到达大宽段141时,输送槽一11、输送槽二12输出的机芯9的先后顺序与大宽段错位间距143相同,能够进一步防止机芯9在大宽段141堵塞。输送槽一11、输送槽二12输出的机芯9进入大宽段141后再进入小宽段142时,输送槽一11、输送槽二12输出的机芯9的先后顺序与大宽段错位间距143相同,能够进一步防止机芯9在小宽段142堵塞。
43.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之一,大宽段错位间距143、小宽段错位间距144相等且均大于定位错位间距213。通常,大宽段错位间距143为定位错位间距213两倍左右的程度。即使
输送槽一11、输送槽二12输出机芯9之间的距离增大(因为机芯9与动力带19之间打滑等原因导致)该增大的距离也能够被定位错位间距213吸收,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机芯9在小宽段142堵塞。
44.如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用语:第一、第二等,不表示任何顺序、量或重要性,仅是用于区分。
45.如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用语:一个、一种等,不表示数量的限制,而是表示至少一个提到的对象的存在。
46.如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指示方位或位置的用语:顶部、底部、侧部、纵向、横向、中间、中心、外、内、水平、竖直、左、右、上方、下方等,意指反映相对位置,而非绝对位置。
47.如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用语:大致、整体、近似、相近等,是为了指出存在特征但允许一定偏差的限定用语。允许一定偏差的量可取决于特定背景而变化;例如,针对尺寸的偏差、可取决于的特定背景包括但不限于尺寸公差的国家标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