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架及具有该机架的尾绳收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24822发布日期:2022-09-14 13:49阅读:53来源:国知局
机架及具有该机架的尾绳收绳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尾绳收绳机,尤其涉及了一种尾绳收绳机的机架。


背景技术:

2.电力施工中所使用的机动绞磨尾绳收绳机,通常包括机架以及设于机架处的绕线盘和用于驱动绕线盘绕线的动力机构和控制系统。使用时,线缆接入绕线盘,并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动力机构对绕线盘的驱动,进而实现尾绳的收卷。
3.现有技术中为了更加便于施工现场实际使用,设计有机架与绕线盘可分离式设计,如专利公布号cn 114291646 a,申请日2021年12月14日,专利申请名称为一种机动绞磨尾绳收绳机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能够将机架与绕线盘拆卸的尾绳收绳机,其绕线盘在机架上拆卸时,由于绕有线缆后的绕线盘重量较大,其对绕线盘两端解除连接后仍然需要操作人员较大的力才能将绕线盘从机架上取下,取下过程较为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尾绳收绳机的机架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机架及具有该机架的尾绳收绳机。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6.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7.机架,包括用于安装绕线盘的机架本体,绕线盘水平且可拆卸的安装在机架本体上,机架本体包括支撑支架和拆卸支架,支撑支架的下端面形成水平支撑面,拆卸支架下端面形成向上倾斜的拆卸支撑面,拆卸支撑面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处于水平状态,绕线盘设置于支撑支架上端面上且位于支撑支架的靠近拆卸支架的端部。将绕线盘从机架上拆卸时,先解除绕线盘两端的限位,然后使得拆卸支撑面由倾斜面转动至水平面,此时绕线盘即能够在其自身重力以及操作人员施力共同作用下从机架上被拆下。
8.作为优选,支撑支架和拆卸支架一体成型,机架的结构整体稳定性更强。
9.作为优选,支撑支架包括水平支撑框,水平支撑面由水平支撑框底面所在的平面构成,水平支撑框的两侧设有相对设置且向上延伸的支撑柱,两侧的支撑柱的上端部均设有安装部,绕线盘两端分别可拆卸的连接于两侧的安装部上。
10.作为优选,安装部包括设置于支撑柱上端部且水平设置的第一机架连接杆,第一机架连接杆上设有用于安装绕线盘的绕线盘安装板。绕线盘安装板的设置能够保证绕线盘两端的安装稳定性。
11.作为优选,拆卸支架包括一端连接在水平支撑框上,另一端倾斜向上设置的倾斜框,拆卸支撑面由倾斜框底面所在的平面构成。
12.作为优选,水平支撑框与倾斜框均为由多根框架连杆构成的矩形框架,倾斜框的远离水平支撑框的端部所在的框架连杆构造成外力施力杆。外力施力杆的设置给操作人员提供施力部位,使得倾斜框转动成水平框,继而使得拆卸时绕线盘能够更轻松的从机架上
被拆下。
13.作为优选,第一机架连接杆的两端与水平支撑框和倾斜框分别连接有第二机架连接杆和第三机架连接杆。
14.作为优选,第二机架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机架连接杆端部,另一端连接在水平支撑框的远离倾斜框的端部。
15.作为优选,第三机架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机架连接杆端部,另一端连接在倾斜框的远离水平支撑框的端部。
16.第二机架连接杆和第三机架连接杆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加强整个机架整体结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以保证机架能够对绕线盘稳定支撑。
17.尾绳收绳机,包括上述的机架。
18.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更轻松、更快速的将绕线盘从机架上取下的机架结构来减轻操作人员作业强度、提高操作人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尾绳收绳机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中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图1中绕线盘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图3中绕线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图3中动力输出轴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图1中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图6中动力部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图6中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是图1中轴端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轴端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1.实施例1
32.如图2所示,机架机架1包括用于安装绕线盘2的机架本体101,绕线盘2水平且可拆卸的安装在机架本体101上,机架本体101包括支撑支架102和拆卸支架103,支撑支架102的下端面形成水平支撑面104,拆卸支架103下端面形成向上倾斜的拆卸支撑面105,拆卸支撑面105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处于水平状态,绕线盘2设置于支撑支架102上端面上且位于支撑支架102的靠近拆卸支架103的端部;
33.步骤三中将绕线盘2从机架1上拆卸时,先解除绕线盘2两端的限位,然后使得拆卸支撑面105由倾斜面转动至水平面,此时支撑支架102朝向拆卸支架103倾斜,支撑支架102上且靠近拆卸支架103端部的绕线盘2即能够在其自身重力以及操作人员施力共同作用下从机架1上被拆下。
34.其中,支撑支架102和拆卸支架103一体成型,简化整个机架1的加工装配过程,也
可以将支撑支架102与拆卸支架103采用焊接连接或其他现有连接方式连接而成。
35.本实施例中支撑支架102包括水平支撑框106,水平支撑面104由水平支撑框106底面所在的平面构成,水平支撑框106的两侧设有相对设置且向上延伸的支撑柱107,两侧的支撑柱107的上端部均设有安装部108,绕线盘2两端分别可拆卸的连接于两侧的安装部108上。安装部108包括设置于支撑柱107上端部且水平设置的第一机架连接杆109,第一机架连接杆109上设有用于安装绕线盘2的绕线盘安装板110。
36.另外,拆卸支架103包括一端连接在水平支撑框106上,另一端倾斜向上设置的倾斜框111,拆卸支撑面105由倾斜框111底面所在的平面构成。水平支撑框106与倾斜框111均为由多根框架连杆构成的矩形框架,倾斜框111的远离水平支撑框106的端部所在的框架连杆构造成外力施力杆112。
37.施工人员在对绕有线缆的绕线盘2进行拆卸时,可两名操作人员站立于绕线盘2的两端,解除对两端绕线盘2的限位,然后脚踩施力杆,使得倾斜框111由倾斜状态变为水平状态,绕线盘2此时即在其自重下有朝向拆卸支架103运动的趋势,操作人员此时即在借助其重力往下运动的情况下将绕线盘2从机架1上取下,该种方式中能够使得操作人员更加省时省力。
38.本实施例中为了加强整个机架1的结构强度,还在第一机架连接杆109的两端与水平支撑框106和倾斜框111分别连接有第二机架连接杆113和第三机架连接杆114,第二机架连接杆113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机架连接杆109端部,另一端连接在水平支撑框106的远离倾斜框111的端部;第三机架连接杆114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机架连接杆109端部,另一端连接在倾斜框111的远离水平支撑框106的端部,既保证了工作状态下对绕线盘2的支撑稳定性,又保证了拆卸状态时对绕线盘2的拆卸稳定性。
39.如图1-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机架的尾绳收绳机,尾绳收绳机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处的绕线盘2和用于驱动绕线盘2绕线的动力机构3,绕线盘2两端分别设有均与绕线盘2回转中心同轴的动力输出轴端201和转动配合轴端202,机架1两侧均设有分别与动力输出轴端201和转动配合轴端202可拆卸连接的轴端安装结构4,动力机构3可拆卸的设置于机架1上且与动力输出轴端201连接,步骤一中装配时将绕线盘2两端通过轴端安装结构4安装在机架1上,将动力机构3安装于机架1上且与动力输出轴端201连接。
40.本实施例中机架1、绕线盘2以及动力机构3构成尾绳收绳机的三大组成部件分,装配之前三大部件各自分离,使得对于尾绳收绳机的搬运更加轻便,减少施工人员作业强度。装配过程中先将绕线盘2两端的动力输出轴端201和转动配合轴端202对应安装在机架1上,然后将动力机构3安装在机架1上,并且将动力机构3与动力输出轴端201配合连接,最后将动力机构3进行限位固定,即实现了尾绳收绳机的装配。
41.本实施例中轴端安装结构4包括轴端安装座401,轴端安装座401设有朝向一侧开口且深度方向水平设置的轴端安装槽402,动力输出轴端201和转动配合轴端202均能够自对应的轴端安装槽402的开口处伸入或移出对应的轴端安装槽402,轴端安装座401处设有对动力输出轴端201和转动配合轴端202在轴端安装槽402内分别轴向限位和径向限位的轴向限位部和径向限位部,径向限位部设置于轴端安装槽402的开口处。
42.绕线盘2中部设有动力输出轴203,动力输出轴端201和转动配合轴端202分别由动力输出轴203的两端构成,动力输出轴端201和转动配合轴端202均通过轴承204转动的设置
于对应的轴端安装座401内。
43.绕线盘2通过两端的轴端连接在轴端安装槽402内实现绕线盘2在机架1上的装配,其通过轴向限位部和径向限位部被限位于轴端安装槽402内且能够在轴端安装槽402内转动,轴承204的设置能够使得轴端在轴端安装槽402内的转动更加稳定。
44.通过一侧开口的轴端安装槽402的形式实现绕线盘2在机架1上的安装,使得装配结构更加简单,装配以及拆卸过程均更加方便,只需要解除轴端限位槽开口处径向限位部的限位即可将动力输出轴端201和转动配合轴端202从轴端限位槽内伸入或移出。
45.本实施例中轴端安装槽402的槽壁上设有沿所述轴端安装槽402槽壁边缘设置的限位挡块403,限位挡块403构成对所述轴承204轴向限位的轴向限位部。限位挡块403为一块且与轴端安装槽402的槽壁一体成型或与轴端安装槽402的槽壁可拆卸连接,限位挡块403与所述槽壁共同构成对所述轴承204一侧进行限位的l形限位槽404,一体成型时只需要在轴端安装座401上先加工出l形限位槽404,然后再在l形限位槽404的底面上加工出一端开口的通孔,l形限位槽404底面上未加工通孔的边缘处即构成限位挡块403;可拆卸连接时可通过在轴端安装座401上先开设一端开口的第一u形通孔,然后再在轴端安装槽402的一端面上通过螺丝设置一个盖板,盖板上设置与u形通孔相对且宽度小于u形通孔的第二u形通孔,盖板的内表面与第一u形通孔的侧面构成l形限位槽404,盖板的与第一u形通孔相对的边缘部构成限位挡块403。
46.轴端安装槽402的开口处设有轴向垂直于轴端安装槽402深度方向的限位螺栓406,限位螺栓406构成对所述轴承204径向限位的径向限位部,限位螺栓406自轴端安装座401的上端面竖向连接在轴端安装槽402的开口处,对开口处进行限位,轴承204的外侧面抵紧在限位螺栓406的螺杆侧面上,使得穿过轴端安装槽402的轴端能够被径向限位于轴端安装槽402内,通过限位螺栓406的形式实现绕线盘2轴端在轴端安装座401内的限位,该种方式使得对于绕线盘2两端的装配和拆卸均非常简单、方便,能够实现对绕线盘2的快速装配和拆卸。
47.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实现对限位螺栓406的操作,在限位螺栓406的螺帽部设有扳手插接孔407,以实现更好的对限位螺栓406拆卸和装配。
48.另外,为了使得绕线盘2轴端更好的进入或移出轴端安装槽402,在轴端安装槽402的开口处设有外倒角408,以使绕线盘2更轻松的移入或移出轴端安装槽402,且本实施例中的轴端安装槽402深度方向水平设置,即移出或移入绕线盘2轴端时只需要在水平方向移出或移入,相对于向上移出或移入绕线盘2,水平方向移出或移入能够有效减小因绕线盘2自重而带来的装配或拆卸强度增加的问题。
49.本实施例中动力机构3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安装板301和用于驱动绕线盘2转动的驱动部302,驱动部302包括驱动本体303,驱动本体303的输出端与动力输出轴端201相互插接且周向限位,继而实现驱动本体303带动动力输出轴203转动,动力输出轴203带动绕线盘2转动;驱动本体303安装在安装板301上且可沿动力输出轴端201轴向与安装板301脱离,动力机构3安装时将其沿动力输出轴端201轴向安装在安装板301上且使得驱动本体303的输出端与动力输出轴端201相互插接。
50.动力机构3在机架1上的连接方式采用插接的方式,使其无论是拆卸还是安装均非常方便,同时除了方便动力机构3本身的拆卸和安装,还能够使得动力机构3与动力输出轴
203之间的连接和拆分也非常方便,无需设置多余的连接部件,直接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连接。
51.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动力机构3与动力输出轴203之间插接且能够周向限位,具体为在驱动本体303的输出端设有截面为多边形的且供动力输出轴端201插接配合的插接槽314,动力输出轴端201的截面形成与插接槽314的截面形状相同,本实施例中设置为正六边形,也可以为正方形等其他非圆形,通过插接槽314与动力输出轴端201之间的配合即可实现动力机构3带动动力输出轴203转动,且两者的拆卸和装配均非常便捷。
52.另外,驱动本体303与安装板301之间设有用于限制驱动本体303移出安装板301的限位件,限位件为设置于减速机外壳306与安装底板307之间的限位螺杆309,限位件设置于驱动本体303的端部,另外为了实现对动力机构3的安装稳定性,安装板301还包括与安装底板307垂直设置的安装侧板310,安装侧板310与减速机外壳306的侧壁之间也通过与安装底板307上相同结构的滑槽309和滑块308配合连接,在驱动本体303的端部且位于减速机外壳306与安装侧板310之间也设有由限位螺杆309构成的限位件,从而实现对动力机构3在安装板301上的两侧限位,继而保证动力机构3与安装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53.具体为安装底板307或安装侧板310上设有螺纹孔311,减速机外壳306的端面上设有开口滑槽312,开口滑槽312自减速机外壳306端面沿绕线盘2轴端轴向延伸,开口滑槽312的底面构成对驱动本体303在安装板301内的轴向限位面313,限位螺杆309穿过螺纹孔311和开口滑槽312且与轴向限位面313配合实现对动力机构3的限位,开口滑槽312的设置能够使得动力机构3拆卸时无需完全将限位螺杆309从安装板301拆除,只需要退出开口滑槽312,即可实现动力机构3与安装部108之间的拆装,减小限位螺杆309丢失风险。
54.本实施例中驱动本体303包括驱动电机304和与驱动电机304连接的减速机305,减速机305包括减速机外壳306,安装部108包括安装底板307,安装底板307的上端面上设有长度方向沿绕线盘2轴端轴向设置的滑块308或滑槽309,减速机外壳306的下端面上设有与滑块308或滑槽309配合的滑槽309或滑块308,其中滑槽309和滑块308分别为燕尾槽和燕尾槽滑块,滑槽309与滑块308的配合能够使得动力机构3的装配和拆卸更加稳定性,燕尾滑槽309的设计还能够对动力机构3在安装板301上安装时起到进一步限位作用。
55.本实施例中绕线盘2包括用于缠绕线缆的绕线部205,绕线部205内设有与绕线部205回转中心线同轴设置的动力输出轴203,动力输出轴203两端均伸出绕线部205且分别构成动力输出轴端201和转动配合轴端202,动力输出轴203与绕线部205为可拆卸连接。
56.动力输出轴203与绕线部205之间的连接通过设置于动力输出轴203上的两块相对设置的绕线盘连接板206实现,动力输出轴端201和转动配合轴端202分别穿出两块绕线盘连接板206且通过两块绕线盘连接板206分别与绕线部205的两端可拆卸式连接。
57.本实施例中绕线盘2能够将绕线盘2中的动力输出轴203与绕线部205分离,从而使得对线缆收卷后能够尽可能的减小绕线盘2的重量,方便对绕有线缆的绕线部205更轻松的搬运,减小施工人员施工强度。
58.本实施例中绕线部205包括两个相对且均与动力输出轴203同轴设置的内圆环207,两内圆环207之间通过多根圆环连接杆208连接,内圆环207内侧面上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块209,绕线盘连接板206的边缘部向外延伸有与连接块209对应设置的凸出连接部210,连接块209与凸出连接部210之间通过可拆连接件211连接,凸出连接部210能够于相邻连接
块209之间穿过。
59.其中,绕线盘连接板206包括与动力输出轴203相对固定的固定连接板212和能够在动力输出轴203上滑动的活动连接板213,固定连接板212和活动连接板213均通过插销214连接于连接块209上,动力输出轴203上设有与活动连接板213配合用于使连接块209与凸出连接部210之间保持插接状态的限位部。
60.其中,绕线部205设置于固定连接板212和活动连接板213之间,凸出连接部210或连接块209上设有供插销214一端插入的插销孔215,插销214另一端固定在相对应的凸出连接部210或连接块209上,绕线部205上与活动连接板213连接的连接块209与限位部共同对活动连接板213进行轴向限位。动力输出轴203的伸出活动连接板213的端部设有外螺纹,限位部为螺纹连接在动力输出轴203上的限位螺母216,限位螺母216能够压紧在活动连接板213上与凸出连接部210共同对活动连接板213进行轴向限位。
61.绕线盘连接板206与绕线部205之间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无需设置多余的紧固件,只需要插接装配,限位螺母216压紧即实现了动力输出轴203与绕线部205之间的装配,装配方式简单,操作便捷,后续拆卸过程也相应较为方便。
62.另外,本实施例中插销214的与插销孔215配合的端部向内收缩形成环形台阶217,插销214插入插销孔215内时凸出连接部210或连接块209端面抵紧在环形台阶217的阶梯面上,阶梯面的设置能够使得插接过程更加稳定,且能够使得绕线盘连接板206与绕线部205端面之间留有一定间距,以使得对于动力输出轴203的拆装预留更多的空间,更便捷的实现对动力输出轴203的拆装。
63.本实施例中绕线盘2还包括与内圆环207同心设置的外圆环218,同心设置的内圆环207与外圆环218之间通过多根圆环连接柱219连接,外圆环218能够构成对绕线部205上卷绕的线缆阻挡的挡线部,避免线缆从绕线部205端部脱出。
64.装配时先将动力输出轴203以及其上的固定连接板212自绕线部205的一端穿至另一端,使得绕线部205处于固定连接板212与活动连接板213之间,然后将动力输出轴203两端先固定在机架1上,接着将绕线部205通过插销214先与其外部的固定连接板212插接,然后在将活动连接板213插接在绕线部205的另一外端面上,最后旋紧限位螺母216,使其压紧在活动连接板213上,即实现了绕线部205与动力输出轴203之间的装配。
65.拆卸时先解除限位螺母216的限位,使得活动连接板213脱离绕线部205,然后轴向移动绕线部205,使得绕线部205与固定连接板212脱离插接,最后转动动力输出轴203,使得固定连接板212的凸出连接部210位于绕线部205相应端面的相邻连接块209之间,即可将固定连接板212经绕线部205中部轴向抽出绕线部205,即实现了绕线部205与动力输出轴203之间的拆分。
66.该种拆卸和装配方式使得绕线盘2的装卸均非常简单、方便,在保证绕线盘2绕线过程中有动力输出轴203保证绕线稳定性的前提下,还能够在搬运过程中将动力输出轴203拆除,以减小重量来降低搬运强度,同时装卸方式简单,方便,基本不会对整个操作过程效率产生影响。
67.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尾绳收绳机的施工工法,更加详细的施工步骤如下:
68.步骤一、尾绳收绳机的装配:将尾绳收绳机中的机架1、绕线盘2以及动力机构3装配构成尾绳收绳机;
69.装配时,先将动力输出轴203由绕线部205的一端穿至另一端,使得绕线部205处于两绕线盘连接板206之间;然后将动力输出轴203两端分别通过轴端安装座401固定在机架1两侧,接着将绕线盘2上的动力输出轴203与绕线部205进行装配,使得绕线盘2两端的连接板分别与绕线部205两端插接,然后通过限位螺母216紧固,实现绕线盘2在机架1上的安装;最后将动力机构3上的驱动部302沿动力输出轴203轴向插接在安装部108上,且使得驱动部302的输出端与动力输出轴203的动力输出轴端201配合插接形成周向限位,实现动力机构3带动动力输出轴203转动,最后通过限位螺杆309对驱动部302在安装部108上进行限位,即完成了整个尾绳收绳机的装配。
70.步骤二、尾绳收绳机的使用:将线缆一端连在绕线盘2上,启动动力机构3使得绕线盘2转动实现对线缆的收卷;
71.步骤三、待绕线盘2收卷完成后将绕线盘2从机架1上拆下,具体为先解除限位螺栓406对动力机构3上驱动部302的限位,将驱动部302先拆下;
72.然后解除轴端安装机构对两端绕线盘2的限位;最后脚踩施力杆,使得倾斜框111由倾斜状态变为水平状态,绕线盘2此时即在其自重下有朝向拆卸支架103运动的趋势,操作人员此时即在借助其重力往下运动的情况下将绕线盘2从机架1上取下。
73.步骤四、将拆下后的绕线盘2中心的动力输出轴203从绕线盘2中拆除,得到绕有线缆的绕线部205,具体为先解除限位螺母216的限位,使得活动连接板213脱离绕线部205,然后轴向移动绕线部205,使得绕线部205与固定连接板212脱离插接,最后转动动力输出轴203,使得固定连接板212的凸出连接部210位于绕线部205相应端面的相邻连接块209之间,即可将固定连接板212经绕线部205中部轴向抽出绕线部205,即实现了绕线部205与动力输出轴203之间的拆分。
74.实施例2
75.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轴端安装座401上的限位挡块403为两块,限位挡块403中其中一块或者两块均与与轴端安装槽402的槽壁可拆卸连接,两个限位挡块403与所述槽壁共同构成对所述轴承204两侧进行限位的u形限位槽405,采用两侧均设置限位挡块403,能够使得绕线盘2两端的安装更加稳定,对于绕线盘2拆卸时只需要卸载其中一块限位挡块403即可。
76.可拆卸连接时可通过在轴端安装座401上先开设一端开口的第一u形通孔,然后再在轴端安装槽402的一端面上通过螺丝设置一个盖板,盖板上设置与第一u形通孔相对且宽度小于u形通孔的第二u形通孔,盖板的内表面与第一u形通孔的侧面构成l形限位槽404,盖板的与第一u形通孔相对的边缘部构成限位挡块403。
77.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