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覆丝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包覆丝机用进线张力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2.包覆丝机是一种新型的包纱生产机械,在纺织业使用非常广泛,其基本原理是将一种材质的线通过机械传动及机械动作,均匀包裹或包覆在另外一种材质的线上,就此得到强度更高、韧度更强同时造价方面较为合理合适的组合式外包线材,包覆丝机在生产加工领域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大。
3.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4496615u)公开了一种纱线包覆机的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纱线包覆机的调节机构,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顶部通过安装螺栓活动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调节电机,所述调节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外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轴承座,所述丝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滑道,所述滑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该纱线包覆机的调节机构,整体结构简单,不仅具备小幅度自适应张力调节机构,同时便于对纱线本体的张力进行大幅度调节,且调节方便,无需手动调整,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精度更容易控制,方便使用。
4.上述专利技术中具有问题如下:
5.其通过调节轮对纱线支撑以达到调节张力的目的,调节轮的位移完全由丝杠机构来带动,丝杠机构的动力源是电机,所以不管是纱线张力变大还是张力变小都需要主动调节,过程中,张力信号从传感器到控制器再到控制电机运行,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6.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覆丝机用进线张力调节机构。
7.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包覆丝机用进线张力调节机构,包括动轮,动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定轮和第二定轮,所述动轮的下侧设置有支座,支座的底部通过短弹簧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的下端插设连接于筒体内,且活塞杆的下端设置有配重块,所述筒体内腔的上下两端之间连接有升流管和降流管,升流管的中间设置有输送泵,而降流管的中间设置有阀板,阀板通过连杆与支座连接。
8.优选的,所述动轮包括芯轴,芯轴外转动套设有套轮,套轮与芯轴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支座的底部设置有滑杆,所述活塞杆的上端设置有柱形孔槽,且滑杆的下端插设于所述柱形孔槽内,滑杆与所述柱形孔槽滑动连接;
10.所述滑杆穿设于短弹簧的中间。
11.优选的,所述输送泵的进口与筒体的上端内腔相连通,而输送泵的出口与筒体的下端内腔相连通;
12.所述升流管的中间设置有单向阀。
13.优选的,所述降流管的中间设置有横向部,该横向部的中间设置有矩形腔,阀板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矩形腔内,且阀板的上下与连杆连接,连杆的上端穿出降流管与支座固定连接。
14.优选的,所述配重块包括盒壳,盒壳内填充有沙子。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中动轮由短弹簧和活塞杆支撑,当纱线张力过大时,活塞杆会自动下移,让动轮高度下降,使纱线的张力恢复标准范围内,达到在纱线张力过大时自动调节的目的。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动轮侧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配重块剖视图。
21.附图标记:第一定轮-1,动轮-2,套轮-21,轴承-22,芯轴-23,滑杆-3,短弹簧-4,第二活塞杆-5,配重块-6,盒壳-61,沙子-62,升流管-7,支座-8,输送泵-9,单向阀-10,第二定轮-11,降流管-12,筒体-13,连杆-14,阀板-15。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浅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3.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覆丝机用进线张力调节机构,包括动轮2,动轮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定轮1和第二定轮11,动轮2的下侧设置有支座8,支座8的底部通过短弹簧4连接有活塞杆5,活塞杆5的下端插设连接于筒体13内,且活塞杆5的下端设置有配重块6,筒体13内腔的上下两端之间连接有升流管7和降流管12,升流管7的中间设置有输送泵9,而降流管12的中间设置有阀板15,阀板15通过连杆14与支座8连接。
24.筒体13、升流管7和降流管12中可填充液压油,相较于空气密度大,调节更加精确;
25.纱线绕过第一定轮1和第二定轮11的底部,并搭在动轮2的上方,形成对纱线的支撑;
26.动轮2由短弹簧4和活塞杆5支撑,常态下的短弹簧4处于半压缩状态,半压缩状态下的短弹簧4的弹力与纱线的张力相当,利用弹力对纱线支撑,使纱线的张力处于标准范围内,当纱线张力过大时,动轮2受到压迫,短弹簧4过度压缩,其底部支撑的支座8会被压而下移,由于支座8通过连杆14与降流管12中的阀板15连接,所以阀板15能够被下移的支座8带
动而一并下移,使得降流管12中间的流道打开,让筒体13内腔的上下两端连通,配重块6自重较大,会将筒体13内腔下端的流体通过降流管12挤压至筒体13内腔的上端,从而带动活塞杆5一并下移,让动轮2高度下降,动轮2高度下降后与纱线之间的距离变远,处于过度压缩的短弹簧4又会将动轮2向上推,短弹簧4恢复半压缩状态,使纱线的张力恢复标准范围内,达到在纱线张力过大时自动调节的目的,同时由于动轮2被向上推,支座8会通过连杆14带动阀板15也向上移,让降流管12继续封闭,使得动轮2在张力调节后保持稳定;
27.而当纱线张力过小时,输送泵9抽出筒体13内腔上端的流体进入筒体13内腔的下端,使活塞杆5被推动上移,让动轮2也能够上移,提高动轮2对纱线的支撑压力,主动的对纱线张力过小的情况进行调节。
28.动轮2包括芯轴23,芯轴23外转动套设有套轮21,套轮21与芯轴23之间通过轴承22转动连接;该结构使得纱线能够受到滚动支撑,减少摩擦。
29.支座8的底部设置有滑杆3,活塞杆5的上端设置有柱形孔槽,且滑杆3的下端插设于柱形孔槽内,滑杆3与柱形孔槽滑动连接;
30.滑杆3穿设于短弹簧4的中间;滑杆3能够对短弹簧4进行限位,让短弹簧4伸缩形变时不会歪斜,且使得支座8的上下滑动受到限制和导向,更加稳定。
31.输送泵9的进口与筒体13的上端内腔相连通,而输送泵9的出口与筒体13的下端内腔相连通;
32.升流管7的中间设置有单向阀10;单向阀10的作用是让筒体13上端的流体只能够向下流动,防止回流。
33.降流管12的中间设置有横向部,该横向部的中间设置有矩形腔,阀板15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矩形腔内,且阀板15的上下与连杆14连接,连杆14的上端穿出降流管12与支座8固定连接;阀板15能够通过对矩形腔的阻挡实现对降流管12的封闭。
34.配重块6包括盒壳61,盒壳61内填充有沙子62;该结构造价低,配重效果好。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36.纱线绕过第一定轮1和第二定轮11的底部,并搭在动轮2的上方,形成对纱线的支撑;
37.动轮2由短弹簧4和活塞杆5支撑,常态下的短弹簧4处于半压缩状态,半压缩状态下的短弹簧4的弹力与纱线的张力相当,利用弹力对纱线支撑,使纱线的张力处于标准范围内,当纱线张力过大时,动轮2受到压迫,短弹簧4过度压缩,其底部支撑的支座8会被压而下移,由于支座8通过连杆14与降流管12中的阀板15连接,所以阀板15能够被下移的支座8带动而一并下移,使得降流管12中间的流道打开,让筒体13内腔的上下两端连通,配重块6自重较大,会将筒体13内腔下端的流体通过降流管12挤压至筒体13内腔的上端,从而带动活塞杆5一并下移,让动轮2高度下降,动轮2高度下降后与纱线之间的距离变远,处于过度压缩的短弹簧4得到释放,又会将动轮2向上推,短弹簧4恢复半压缩状态,使纱线的张力恢复标准范围内,达到在纱线张力过大时自动调节的目的,同时由于动轮2被向上推,支座8会通过连杆14带动阀板15也向上移,让降流管12继续封闭,使得动轮2在张力调节后保持稳定;
38.而当纱线张力过小时,输送泵9抽出筒体13内腔上端的流体进入筒体13内腔的下端,使活塞杆5被推动上移,让动轮2也能够上移,提高动轮2对纱线的支撑压力,主动的对纱线张力过小的情况进行调节
39.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包覆丝机用进线张力调节机构或者多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