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衬组件、包装结构及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58730发布日期:2022-10-28 22:5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组件(100)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包括底板(1)、两个第一折叠部(2)以及两个第二折叠部(3),所述底板(1)形成有贴附孔(101),所述贴附孔(101)用于穿设产品,所述两个第一折叠部(2)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1)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所述两个第二折叠部(3)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1)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所述两个第一折叠部(2)和所述底板(1)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之间设置有插接组件(4),所述第一折叠部(2)通过所述插接组件(4)连接于所述底板(1)第一侧,所述底板(1)、所述两个第一折叠部(2)以及所述两个第二折叠部(3)围设形成容纳腔(5),所述容纳腔(5)用于容纳所述产品;薄膜(20),所述薄膜(20)连接于所述底板(1)且覆盖所述贴附孔(101),所述薄膜(20)用于包裹所述产品的端部,在所述薄膜(20)包裹产品的端部时,所述薄膜(20)处于紧绷状态且位于所述壳体(10)的容纳腔(5)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组件(4)包括插孔(41)和插扣(42),所述插扣(42)与所述插孔(41)插接,所述插孔(41)设置于所述第一折叠部(2)远离所述底板(1)的一侧和所述底板(1)第一侧中的一个,所述插扣(42)设置于所述第一折叠部(2)远离所述底板(1)的一侧和所述底板(1)第一侧中的另一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扣(42)两侧倾斜设置有导向部(421);在所述插扣(42)插接于所述插孔(41)方向上,所述两个导向部(421)之间距离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扣(42)设置于所述第一折叠部(2)远离所述底板(1)的一侧,所述插孔(41)设置于所述底板(1)第一侧,在所述插扣(42)插接于所述插孔(41)方向上,所述插扣(42)的插扣延伸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插孔(41)的插孔延伸深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1)第二侧向所述第二折叠部(3)方向上,所述插扣(42)的插扣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插孔(41)的插孔宽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一所述第一折叠部(2)包括第一子板(201),所述第一子板(201)连接于所述底板(1)两个第一侧中的一个,在所述底板(1)两个第一侧中的一个向所述第一子板(201)方向上,所述第一子板(201)具有两条折痕,以将所述第一子板(201)分成第一部(2011)、第二部(2012)以及第三部(2013);另一所述第一折叠部(2)包括第二子板(202),所述第二子板(202)连接于所述底板(1)两个第一侧中的另一个,在所述底板(1)两个第一侧中的另一个向所述第二子板(202)方向上,所述第二子板(202)具有两条折痕,以将所述第二子板(202)分成第四部(2024)、第五部(2025)以及第六部(2026);一所述第二折叠部(3)包括第三子板(303)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三子板(303)两端的第一折叠板(3031)和第二折叠板(3032),所述第三子板(303)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折叠板(3031)和所述第二折叠板(3032)之间形成有折痕,所述第三子板(303)连接于所述底板(1)两个第二侧中的一个;另一所述第二折叠部(3)包括第四子板(304)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子板(304)两端的第三折叠板(3043)和第四折叠板(3044),所述第四子板(304)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折叠板(3043)和所述第四折叠板(3044)之间形成有折痕,所述第四子板(304)连接于所述底板
(1)两个第二侧中的另一个。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背离所述薄膜(20)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加强组件(30),所述第一加强组件(30)包括若干个层叠设置的第一加强框(301),相邻所述第一加强框(3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框(301)形成有贯穿其自身且与所述贴附孔(101)的尺寸、形状相匹配的第一加强孔(301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朝向所述薄膜(20)一侧面设置有第二加强组件(40),所述第二加强组件(40)包括若干个层叠设置的第二加强框(401),相邻所述第二加强框(4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框(401)形成有贯穿其自身且与所述贴附孔(101)形状相匹配的第二加强孔(4011);在所述底板(1)两个第一侧中的一个向一所述第一折叠部(2)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折叠部(2)依次包括第一号板(211)、第二号板(212)以及第三号板(213),所述第二号板(212)分别与所述第一号板(211)和所述第三号板(213)之间形成有折痕,所述第一号板(211)与所述底板(1)两个第一侧中的一个连接;在所述底板(1)两个第一侧中的另一个向另一所述第一折叠部(2)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折叠部(3)依次包括第四号板(214)、第五号板(215)以及第六号板(216),所述第五号板(215)分别与所述第四号板(214)以及所述第六号板(216)之间形成有折痕,所述第四号板(214)与所述底板(1)两个第一侧中另一个连接;在所述底板(1)两个第二侧的一个向一所述第二折叠部(3)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折叠部(3)依次包括第七号板(307)、第八号板(308)以及第九号板(309),所述第八号板(308)分别与所述第七号板(307)以及所述第九号板(309)之间形成有折痕,所述第七号板(307)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号折叠板(3071)以及第二号折叠板(3072),所述第七号板(307)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号折叠板(3071)和所述第二号折叠板(3072)之间形成有折痕,所述第九号板(309)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三号折叠板(3093)以及第四号折叠板(3094),所述第九号板(309)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号折叠板(3093)以及所述第四号折叠板(3094)之间形成有折痕;在所述底板(1)两个第二侧的一个向另一所述第二折叠部(3)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折叠部(3)依次包括第十号板(310)、第十一号板(311)以及第十二号板(312),所述第十一号板(311)分别与所述第十号板(310)以及所述第十二号板(312)之间形成有折痕,所述第十号板(310)两端对称设置第五号折叠板(3105)以及第六号折叠板(3106),所述第十号板(310)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五号折叠板(3105)以及所述第六号折叠板(3106)之间形成有折痕,所述第十二号板(312)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七号折叠板(3127)以及第八号折叠板(3128),所述第十二号板(312)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七号折叠板(3127)以及所述第八号折叠板(3128)之间形成有折痕。9.一种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结构(200)包括:两个内衬组件(100),所述内衬组件(100)为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内衬组件(100),两个所述内衬组件(100)平行间隔设置,以在两个所述内衬组件(100)的薄膜(20)之间形成用于容纳产品的容纳空间。10.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包括:包装盒本体;包装结构(200),所述包装结构(200)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结构(200),所述包装结
构(200)设置于所述包装盒本体内。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内衬组件、包装结构及包装盒,内衬组件包括壳体以及薄膜,壳体包括底板、两个第一折叠部以及两个第二折叠部,底板形成有贴附孔,两个第一折叠部分别连接于底板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两个第二折叠部分别连接于底板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两个第一折叠部和底板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之间设置有插接组件,第一折叠部通过插接组件连接于底板第一侧,底板、两个第一折叠部以及两个第二折叠部围设形成容纳腔;薄膜连接于底板且覆盖贴附孔。本申请内衬组件能够快速成型,强度高、结构稳定且不易弹开。稳定且不易弹开。稳定且不易弹开。


技术研发人员:濮艳清 傅秋佳 梁奕昆 邓志吉 刘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23
技术公布日:2022/10/2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