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保护膜吹膜工序多组分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02230发布日期:2022-10-22 06:46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保护膜吹膜工序多组分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吹膜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保护膜吹膜工序多组分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吹膜是一种塑料加工方法,是指将塑料粒子加热融化再吹成薄膜的一种塑料加工工艺,通常采用将聚合物挤出成型管状膜坯,在较好的熔体流动状态下通过高压空气将管膜吹胀到所要求的厚度,经冷却定型后成为薄膜,这种加工工艺吹出的膜料质量相关于吹膜的机器和塑料粒子,其生产设备简单,投资少,产品见效快;薄膜力学性能高;无边料,废料少;薄膜产品成圆筒状,制袋工艺简单;能够生产大幅宽薄膜的特点,如果是用新料吹出的薄膜,色泽均称,干净,成品拉伸好,如果用回收的废塑料制成的塑料粒子,在制成薄膜时通常要添加色素,制成的薄膜可能就着色不匀,脆且易断,价格也较低,如果由专业的吹膜机生产的吹膜料适用于各种高档薄膜包装,这种膜由于其阻隔性好,保鲜,防湿,防霜冻,隔氧,耐油,可广泛用于轻重包装,如各种鲜果、肉食品、酱菜、鲜牛奶、液体饮料、医药用品等,一般的复合保护膜工艺采用特殊结构的螺杆挤出机,以及螺旋模头,和调节灵活的冷却风环,还有合理的光圈式稳泡结构,从而保证上三种聚乙烯材料及其不同比例的混合塑料化均匀。
3.在对吹膜工艺进行供料的时候可以用到上料装置,现有的上料装置因为控制不同物料的投入量较为麻烦,而且在投入量发生较大误差的时候可能无法保证生产的质量,导致次品产生,而且因为物料的材质不同以及投入时速率不同,在使用的时候有可能发生添加物料发生堵塞的问题发生,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保护膜吹膜工序多组分上料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上料装置因为控制不同物料的投入量较为麻烦,而且在投入量发生较大误差的时候可能无法保证生产的质量,导致次品产生,而且因为物料的材质不同以及投入时速率不同,在使用的时候有可能发生添加物料发生堵塞的问题发生,使用较为不便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复合保护膜吹膜工序多组分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斗,所述上料斗的内壁设置有防堵组件,所述上料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运输管,所述运输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设置在运输管的内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料斗,所述上料斗的顶部设置有料罐,所述料罐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料管,所述料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料阀,所述料阀设置在上料斗的顶部;
6.所述防堵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转动轴、从动轴和搅动杆,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上料斗的后侧,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在第二驱动电机的前侧,所述转动轴与从动轴活动连接,所述搅动杆固定连接在从动轴和转动轴的表面。
7.为了达到便于让转动轴带动从动轴进行转动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保护膜吹膜工序多组分上料装置优选的,所述转动轴前侧的表面和从动轴前侧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带轮,所述带轮的内壁活动连接有传动皮带。
8.为了达到便于对下料斗和顶板之间进行连接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保护膜吹膜工序多组分上料装置优选的,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与下料斗固定连接。
9.为了达到便于将运输管和顶板进行连接并且对运输管进行支撑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保护膜吹膜工序多组分上料装置优选的,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受力杆,所述受力杆的底部与运输管固定连接。
10.为了达到便于观察添加物料体积,使得物料的添加比例更加精准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保护膜吹膜工序多组分上料装置优选的,所述料罐的内壁开设有刻度槽。
11.为了达到便于将料罐和上料斗进行连接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保护膜吹膜工序多组分上料装置优选的,所述料罐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抬高架,所述抬高架的底部与上料斗固定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该复合保护膜吹膜工序多组分上料装置,通过设置防堵组件,在将物料投入上料斗的时候,第二驱动电机带动转动轴和从动轴转动,使得搅动杆对物料进行搅动,使得物料始终保持运动,避免发生堵塞,设置的料罐可以便于将不同的物料投入各个料罐中以便于调整配料比例,随后物料堆积在料管的位置,最后通过料阀落下到下料斗的内部,落到运输管中,第一驱动电机带动螺旋杆转动并且将物料从运输管的内部进行运输,运输的时候也可以对物料起到一定的混合效果,最后物料从下料斗上落下完成上料。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保护膜吹膜工序多组分上料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运输管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料罐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9.图中,1、上料斗;2、防堵组件;201、第二驱动电机;202、转动轴;203、从动轴;204、搅动杆;3、运输管;4、第一驱动电机;5、螺旋杆;6、顶板;7、下料斗;8、料罐;9、料管;10、料阀;11、带轮;12、支架;13、受力杆;14、刻度槽;15、抬高架;16、传动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
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2.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复合保护膜吹膜工序多组分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斗1,上料斗1的内壁设置有防堵组件2,上料斗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运输管3,运输管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4,第一驱动电机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旋杆5,螺旋杆5设置在运输管3的内侧,第一驱动电机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6,顶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料斗7,上料斗1的顶部设置有料罐8,料罐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料管9,料管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料阀10,料阀10设置在上料斗1的顶部;
23.防堵组件2包括第二驱动电机201、转动轴202、从动轴203和搅动杆204,第二驱动电机201固定连接在上料斗1的后侧,转动轴202固定连接在第二驱动电机201的前侧,转动轴202与从动轴203活动连接,搅动杆204固定连接在从动轴203和转动轴202的表面。
2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防堵组件2,在将物料投入上料斗1的时候,第二驱动电机201带动转动轴202和从动轴203转动,使得搅动杆204对物料进行搅动,使得物料始终保持运动,避免发生堵塞,设置的料罐8可以便于将不同的物料投入各个料罐8中以便于调整配料比例,随后物料堆积在料管9的位置,最后通过料阀10落下到下料斗7的内部,落到运输管3中,第一驱动电机4带动螺旋杆5转动并且将物料从运输管3的内部进行运输,运输的时候也可以对物料起到一定的混合效果,最后物料从下料斗7上落下完成上料。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转动轴202前侧的表面和从动轴203前侧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带轮11,带轮1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传动皮带16。
2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带轮11和传动皮带16配合,在转动轴202转动的时候,通过带轮11和传动皮带16带动从动轴203转动,便于让从动轴203和转动轴202一同转动,让搅动杆204对于物料的搅拌效果更好。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顶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12,支架12的底部与下料斗7固定连接。
2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支架12,可以便于将顶板6和下料斗7进行连接,使得结构更加合理。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顶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受力杆13,受力杆13的底部与运输管3固定连接。
3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受力杆13,便于让顶板6对运输管3进行连接安装,避免发生运输管3因为缺乏支撑导致的受力不足,从而导致断裂或是变形的情况发生。
3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料罐8的内壁开设有刻度槽14。
3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刻度槽14,可以便于对料罐8内部物料的体积进行观察,方便了使用者对物料比例的控制。
3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料罐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抬高架15,抬高架15的底部与上料斗1固定连接。
3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抬高架15,可以便于将上料斗1和料罐8进行连接,对于料罐8的安装可以使得结构更加合理,而将料罐8抬高一定的距离可以便于对料管9和料阀10
进行安装。
35.工作原理:首先,将不同的物料投入到料罐8中,设置在料罐8内部的刻度槽14便于对物料比例进行调配,随后物料堆积在料管9的位置,添加完成后打开料阀10,物料通过料阀10落下到下料斗7的内部,第二驱动电机201带动转动轴202发生转动,转动轴202通过带轮11和传动皮带16可以便于对从动轴203进行转动,安装在从动轴203和转动轴202表面的搅动杆204对物料进行搅动,使得物料始终保持运动,避免发生堵塞,第一驱动电机4带动螺旋杆5转动,螺旋杆5在运输管3内侧转动,使得物料从上料斗1底部落入运输管3内部的时候可以被螺旋杆5带动运输,并且将对物料起到一定的混合效果,在移动到运输管3底部开口的位置时物料落下到下料斗7的内部,以完成上料作业,顶板6和支架12对第一驱动电机4和运输管3进行支撑,使得结构更加稳定。
3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