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刹车片传输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86208发布日期:2022-11-15 20:38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刹车片传输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刹车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刹车片传输机构。


背景技术:

2.汽车刹车片是指固定在与车轮旋转的制动鼓或制动盘上的摩擦材料,通过产生摩擦作用从而达到车辆减速的目的。
3.汽车刹车片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个环节的加工,在加工的过程中,通常通过传送带进行输送到下一环节。
4.现有传输装置,通过将汽车刹车片放置在传送带的上表面,直接通过传送带运输到指定位置,但是现有的传输装置,无法控制相邻的汽车刹车片的距离,只能依靠人为放置,使得下一环节,需要人为进行整理后再进行加工,不利于后续加工的高效性,所以我们提出一种汽车刹车片传输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刹车片传输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传输装置,无法控制相邻的汽车刹车片的距离,只能依靠人为放置,使得下一环节,需要人为进行整理后再进行加工,不利于后续加工的高效性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汽车刹车片传输机构,包括支撑座、遮挡组件和推动组件:
9.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皮带轮,两个所述皮带轮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连接轴,两个所述皮带轮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在支撑座的内部,两个所述皮带轮的外表面设置有传送带;
10.遮挡组件,遮挡组件包括转动座和接触座,所述转动座设置在支撑座的内部,且所述转动座设置在其中一个连接轴的外表面;
11.推动组件,推动组件博包括一个双向丝杆、两个推动座和两个连接座,所述双向丝杆设置在两个固定座的内壁上。
12.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连接轴的一端穿支撑座向外延伸,所述连接轴向外延伸的一端连接有外接驱动组件,所述支撑座的内壁上设置有两个滑动座。
13.优选的,两个所述滑动座设置连接有遮挡座,其中一个所述滑动座处于支撑座内部的一端与接触座相连接。
14.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侧面连接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的内壁与连接座相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座连接在双向丝杆的外表面。
15.优选的,所述双向丝杆的一端贯穿限位座向外延伸,向外延伸的一端连接有把手,所述连接座的下表面与推动座相连接。
16.优选的,两个所述推动座相对的一侧开设为斜面,所述接触座的下表面开设为斜面。
1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刹车片传输机构,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8.1、该汽车刹车片传输机构,在遮挡组件的作用下,使得相同时间内只能传输一个汽车刹车片,从而达到控制两个相邻的汽车刹车片之间的距离,保证了两个汽车刹车片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一下环境不需要对汽车刹车片进行人为调节,能够直接进行加工,使得加工效率提高。
19.2、该汽车刹车片传输机构,在推动组件的作用下,使得汽车刹车片经过两个固定座之间时,被推动处于传送带中间位置,从而使得汽车刹车片的输送位置范围较为统一,便于进行加工。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座剖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放大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的放大图。
25.图中:1、支撑座;101、传送带;102、皮带轮;103、连接轴;104、固定座;2、转动座;201、接触座;202、滑动座;203、遮挡座;3、双向丝杆;301、推动座;302、连接座;303、限位座。
具体实施方式
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汽车刹车片传输机构。
27.根据附图1和图2所示,包括支撑座1、遮挡组件和推动组件,支撑座1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皮带轮102,两个皮带轮102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连接轴103;
28.两个皮带轮102通过连接轴103转动连接在支撑座1的内部,两个皮带轮102的外表面设置有传送带101,其中一个连接轴103的一端穿支撑座1向外延伸,连接轴103向外延伸的一端连接有外接驱动组件;
29.当需对汽车刹车片进行传输时,首先通过连接轴103外接的驱动组件,使得皮带轮102通过连接轴103在支撑座1的内壁上进行转动,由于两个连接轴103通过传送带101相连接;
30.此时在连接轴103的转动下,使得传送带101进行转动,进而使得两个连接轴103同时进行转动,此时将加工完的汽车刹车片放置在传送带101的上表面,使得汽车刹车片随着传送带101的转动进行移动;
31.在推动组件的作用下,使得汽车刹车片经过两个固定座104之间时,被推动处于传送带101中间位置,当汽车刹车片继续移动时,在遮挡组件的作用下,使得相同时间内只能传输一个汽车刹车片;
32.从而达到控制两个相邻的汽车刹车片之间的距离,保证了两个汽车刹车片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一下环境不需要对汽车刹车片进行人为调节,能够直接进行加工,使得加工效率提高。
33.根据附图2和图4所示,遮挡组件包括转动座2和接触座201,转动座2设置在支撑座1的内部,且转动座2设置在其中一个连接轴103的外表面,支撑座1的内壁上设置有两个滑动座202;
34.两个滑动座202设置连接有遮挡座203,其中一个滑动座202处于支撑座1内部的一端与接触座201相连接,接触座201的下表面开设为斜面;
35.随着汽车刹车片继续移动,使得汽车刹车片与遮挡座203接触,在连接轴103的转动下使得转动座2进行转动,在转动座2的转动下,使得转动座2与接触座201接触并挤压;
36.带动滑动座202沿着支撑座1的内壁进行滑动,由于两个滑动座202之间固定连接有遮挡座203,遮挡座203的下表面连接有挡块,从而使得两个滑动座202和一个遮挡座203同时向上移动;
37.当移动到最高点时,使得汽车刹车片通过遮挡座203的下方,当转动座2不处于最高点时,此时滑动座202反向移动,使得遮挡座203下方的挡块对另一个汽车刹车片进行遮挡,进而使得相同时间内只能传输一个汽车刹车片;
38.从而达到控制两个相邻的汽车刹车片之间的距离,保证了两个汽车刹车片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一下环境不需要对汽车刹车片进行人为调节,能够直接进行加工,使得加工效率提高。
39.根据附图3和图5所示,推动组件博包括一个双向丝杆3、两个推动座301和两个连接座302,双向丝杆3设置在两个固定座104的内壁上,固定座104的侧面连接有限位座303;
40.限位座303的内壁与连接座302相连接,两个连接座302连接在双向丝杆3的外表面,双向丝杆3的一端贯穿限位座303向外延伸;
41.向外延伸的一端连接有把手,连接座302的下表面与推动座301相连接,两个推动座301相对的一侧开设为斜面;
42.汽车刹车片经过两个固定座104之间时,使得汽车刹车片与其中一个推动座301的斜面接触并挤压,使得汽车刹车片在推动座301的推动下进行移动,直至被推动处于传送带101的中间位置;
43.从而使得汽车刹车片的输送位置范围较为统一,便于进行加工,当需要对改变输送范围时,此时通过转动把手带动了双向丝杆3进行转动;
44.使得两个连接座302在限位座303的内壁上进行滑动,带动了推动座301进行移动,从而改变了两个推动座301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推动座301推动汽车刹车片在传送带101上的输送位置。
45.工作原理:当需对汽车刹车片进行传输时,首先通过连接轴103外接的驱动组件,使得皮带轮102通过连接轴103在支撑座1的内壁上进行转动,由于两个连接轴103通过传送带101相连接;
46.此时在连接轴103的转动下,使得传送带101进行转动,进而使得两个连接轴103同时进行转动,此时将加工完的汽车刹车片放置在传送带101的上表面,使得汽车刹车片随着传送带101的转动进行移动;
47.使得汽车刹车片经过两个固定座104之间时,使得汽车刹车片与其中一个推动座301的斜面接触并挤压,使得汽车刹车片在推动座301的推动下进行移动,直至被推动处于传送带101的中间位置;
48.从而使得汽车刹车片的输送位置范围较为统一,便于进行加工,当需要对改变输送范围时,此时通过转动把手带动了双向丝杆3进行转动,由于连接座302滑动连接在限位座303的内壁上;
49.此时在双向丝杆3的转动下,使得双向丝杆3外表面螺纹连接的两个连接座302,在限位座303的内壁上进行滑动,在连接座302的移动下带动了下表面固定连接的推动座301进行移动;
50.从而改变了两个推动座301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推动座301推动汽车刹车片在传送带101上的输送位置,此时随着汽车刹车片继续移动,使得汽车刹车片与遮挡座203接触;
51.此时在连接轴103的转动下,使得连接轴103外表面的转动座2进行转动,在转动座2的转动下,使得转动座2与接触座201接触并挤压,使得接触座201带动滑动座202沿着支撑座1的内壁进行滑动;
52.由于两个滑动座202之间固定连接有遮挡座203,遮挡座203的下表面连接有挡块,从而使得两个滑动座202和一个遮挡座203同时向上移动,当移动到最高点时,使得汽车刹车片通过遮挡座203的下方;
53.当转动座2不处于最高点时,此时滑动座202反向移动,使得遮挡座203下方的挡块对另一个汽车刹车片进行遮挡,进而使得相同时间内只能传输一个汽车刹车片;
54.从而达到控制两个相邻的汽车刹车片之间的距离,保证了两个汽车刹车片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一下环境不需要对汽车刹车片进行人为调节,能够直接进行加工,使得加工效率提高。
5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