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酒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72773发布日期:2022-09-28 01:19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酒瓶盖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酒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酒瓶盖。


背景技术:

2.作为酒类饮品包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酒瓶盖不仅需要具有密封性能,也要兼具防伪性。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防伪酒瓶盖一旦开启后,其密封性就会变差(如专利cn200720110962.8通过连接盖2与上盖3的配合密封结构),基于酒不一定会首次饮用就喝完,之后的保存中酒精容易挥发,无法满足后续的长时间保存;此外,现有的防伪措施多是使用防伪环实现防伪,爆裂的防伪环缺口容易对手造成伤害;因此不仅需要提升酒瓶盖的密封性能,也要改善其防伪结构,避免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酒瓶盖,能够保证开封后对剩余酒的密封性,在实现防伪的同时可有效避免因撕裂防伪环带来的伤害。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酒瓶盖,包括连接盖、密封盖、固定套设在连接盖下部外壁的瓶肩套、螺接在连接盖上部的内盖、套设在内盖外可周向旋转上升的定位盖、固定套设在定位盖外壁的外盖、固定在连接盖内的内塞,所述内塞内贴合嵌设有隔套,且隔套抵接在连接盖上部内壁与内塞上部之间,所述隔套内腔与位于隔套下部的内塞内腔连通形成流道,所述隔套内设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中心处与隔套间压接有弹性件,所述密封盖包括顶盖部、分别设于顶盖部下表面的密封部和压件部,所述顶盖部上下限位固定在内盖上部并封盖连接盖开口,所述密封部贴合伸入连接盖上开口,拧合内盖时,所述压件部伸入连接盖内腔,压件部将密封塞压紧至隔套使得流道被隔断,所述内盖环形外壁对称设有一对滑块,所述定位盖环形侧壁上开设有一对供滑块滑动的倾斜滑槽,初始时所述滑块卡合穿过滑槽高处一端,靠近滑槽低处一端的所述定位盖侧壁上设有一对止退条,所述定位盖可旋转上升至滑块被一对止退条限位在滑槽低处一端。
6.所述隔套包括水平圆盘部、由圆盘部外端向上并向外延伸的侧套部和由侧套部上端向上延伸形成的抵接部,所述圆盘部底部中心向上突起形成凸柱,所述密封塞下表面凹陷形成与凸柱贴合套合的柱孔,所述凸柱上表面与柱孔底面间压接弹性件。
7.所述密封塞整体呈倒锥形,所述密封塞侧壁与侧套部内侧壁贴合,所述圆盘部上开设有圆周分布的通孔,所述密封塞底面凸起形成圆周均布的凸缘,每个凸缘外圈的所述密封塞底面凹陷形成一圈贯穿孔,所述凸缘配合嵌入通孔且圆盘部将贯穿孔下端口密封。
8.所述内盖包括设于其顶端的圆周分布的横向抵接片和圆周分布于其上部内壁的压接块,所述顶盖部四周边缘压接在一圈抵接片与一圈压接块之间。
9.所述滑槽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通的横向第一槽、倾斜第二槽和第三槽,所述第二槽槽孔呈自上向下先逐渐变大再逐渐变小设置,位于第三槽与第二槽连接处的所述定位盖
上设有上下分布的a槽和b槽,所述a槽与b槽与第三槽与第二槽连通,所述a槽与第二槽之间的定位盖侧壁、b槽与第二槽之间的定位盖侧壁各自形成止退条。
10.所述内盖侧壁上设有一对弹性齿,所述弹性齿位于滑块下方,所述定位盖环形内壁设有一对a凹槽和一对b凹槽,一个所述a凹槽和一个b凹槽构成一组分布在同一侧,所述a凹槽位于第一槽下方且b凹槽位于第二槽下方;所述定位盖下端口内壁设有限定齿,滑块滑动至第三槽时,所述弹性齿滑动至与限定齿周向限位抵接。
11.所述外盖包括固定套设在定位盖外壁的第一外盖和固定套设在第一外盖外壁的第二外盖,所述第一外盖下端面与定位盖下端面齐平,所述第二外盖下部将瓶肩套包覆。
12.所述第二外盖包括上下相连的顶外盖部、主外盖部和下外盖部,所述顶外盖部外径尺寸等于下外盖部外径尺寸且大于主外盖部外径尺寸。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内盖的拧合使密封盖将密封塞压紧至隔套,使内塞被隔断实现对酒液的进一步密封,即使酒瓶盖打开后再次用于密封,仍能保证对剩余酒的密封性,维持酒的品质,大大改善了密封效果;通过密封塞与隔套的弹性压接设置,打开瓶盖时就能解除密封塞与隔套的密封,倒出酒液;通过定位盖的可旋转抬升但不能下降恢复原位的设置,提示酒瓶有否被打开过,达到防伪目的,避免现有技术中撕裂防伪环带来的伤害。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密封盖与内盖的装配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位盖的立体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盖的立体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盖与定位盖装配的侧视图;
19.图6为图5中a-a向的剖面图;
2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定位盖提升后的示意图;
21.图8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盖的立体图;
22.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23.图10为本实用新型密封塞的仰视图;
24.图11为本实用新型隔套的俯视图。
25.图中:连接盖1、盖口部11、肩盖部12、缺口121、内台阶部13、限位片14、出液部15、密封盖2、顶盖部21、密封部22、压件部23、内盖3、滑块31、抵接片32、压接块33、弹性齿34、通槽35、定位盖4、滑槽41、第一槽411、第二槽412、第三槽413、a槽42、b槽43、止退条44、a凹槽45、b凹槽46、限定齿47、开口槽48、外盖5、第一外盖51、第二外盖52、顶外盖部521、主外盖部522、下外盖部523、内塞6、筒部61、锥口部62、连接部63、压接部64、外缘部65、上连部66、密封齿67、瓶肩套68、上间套部681、下间套部682、隔套7、圆盘部71、侧套部72、抵接部73、凸柱74、通孔75、密封塞8、柱孔81、凸缘82、贯穿孔83、弹性件84、瓶子9。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7.如图1~图11所示,一种酒瓶盖,包括连接盖1、密封盖2、固定套设在连接盖1下部外壁的瓶肩套68、螺接在连接盖1上部的内盖3、套设在内盖3外可周向旋转上升的定位盖4、固定套设在定位盖4外壁的外盖5、固定在连接盖1内的内塞6,定位盖4与外盖5通过胶水粘接固定或通过卡齿结构周向固定。所述内塞6包括筒部61、由筒部61上端向外并向上延伸形成的锥口部62、由锥口部62上端向上延伸的连接部63、由连接部63向外垂直延伸形成的水平压接部64、由压接部64外端向下并向外延伸形成的外缘部65、由压接部64上表面中部凸起形成的上连部66,所述筒部61外壁设有密封齿67。通过内塞6实现瓶子9瓶口与连接盖1的密封。
28.连接盖1包括与内盖3螺接的盖口部11和连接在盖口部11下端的肩盖部12,盖口部11外径尺寸小于肩盖部12,盖口部11与肩盖部12连接处内壁形成内台阶部13,肩盖部12上开设有圆周分布的缺口121,缺口121内设有向上并向内倾斜的限位片14,限位片14具有一定的弹性,肩盖部12套设在瓶口且通过限位片14与瓶口配合固定。安装酒瓶盖时,所述筒部61、锥口部62、连接部63一并嵌入瓶口,压接部64压接在内台阶部13与瓶口之间,上连部66与盖口部11下部内壁紧密扣合或过盈配合。
29.所述内塞6内贴合嵌设有隔套7,且隔套7抵接在连接盖1上部内壁与内塞6上部之间,所述隔套7内腔与位于隔套7下部的内塞6内腔连通形成流道,所述隔套7内设有密封塞8,所述密封塞8中心处与隔套7间压接有弹性件84,弹性件84为弹性球或其他具有回弹性的部件。
30.所述密封盖2包括顶盖部21、分别设于顶盖部21下表面的密封部22和压件部23,压件部23与密封部22内外同心设置,所述顶盖部21上下限位固定在内盖3上部并封盖连接盖1开口,所述密封部22贴合伸入连接盖1上开口,密封部22环形外壁与连接盖1开口环形内壁贴合。
31.拧合内盖3时,所述压件部23伸入连接盖1内腔,压件部23将密封塞8压紧至隔套7使得流道被隔断。盖合酒瓶盖时,压件部23推压密封塞8使得密封塞8与隔套7密封套合,同时弹性件84被压缩,拧开酒瓶盖时,密封盖2随外盖5被取下,密封塞8在弹性件84作用下推动上移一段距离,使得密封塞8与隔套7间形成间隙,从而能倒出酒液。
32.所述内盖3环形外壁对称设有一对滑块31,所述定位盖4环形侧壁上开设有一对供滑块31滑动的倾斜滑槽41,初始时所述滑块31卡合穿过滑槽41高处一端,靠近滑槽41低处一端的所述定位盖4侧壁上设有一对止退条44,所述定位盖4可旋转上升至滑块31被一对止退条44限位在滑槽41低处一端。
33.所述隔套7包括水平圆盘部71、由圆盘部71外端向上并向外延伸的侧套部72和由侧套部72上端向上延伸形成的抵接部73,所述圆盘部71底部中心向上突起形成凸柱74,所述密封塞8下表面凹陷形成与凸柱74贴合套合的柱孔81,所述凸柱74上表面与柱孔81底面间压接弹性件84。在取下外盖5时,密封塞8在弹性件84回弹力作用下与隔套7间留有间隙,此时凸柱74与柱孔81仍保持套合。
34.所述侧套部72外壁与筒部61上部内壁、锥口部62内壁、连接部63内壁、压接部64内侧上表面、上连部66内壁贴合,所述抵接部73上端抵接至连接盖1内壁。抵接部73与连接盖1间扣合固定。
35.所述密封塞8整体呈倒锥形,所述密封塞8侧壁与侧套部72内侧壁贴合,所述圆盘
部71上开设有圆周分布的通孔75,所述密封塞8底面凸起形成圆周均布的凸缘82,每个凸缘82外圈的所述密封塞8底面凹陷形成一圈贯穿孔83,所述凸缘82配合嵌入通孔75且圆盘部71将贯穿孔83下端口密封。通过贯穿孔83的设置增加倒酒时的出液量。盖口部11包括位于其内的出液部15,密封塞8位于出液部15下方,抵接部73上端抵接至出液部15,压件部23出液部15。
36.所述内盖3包括设于其顶端的圆周分布的横向抵接片32和圆周分布于其上部内壁的压接块33,压接块33位于两相邻抵接片32间隙下方,所述顶盖部21四周边缘压接在一圈抵接片32与一圈压接块33之间。
37.所述滑槽4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通的横向第一槽411、倾斜第二槽412和第三槽413,所述第二槽412槽孔呈自上向下先逐渐变大再逐渐变小设置,位于第三槽413与第二槽412连接处的所述定位盖4上设有上下分布的a槽42和b槽43,所述a槽42与b槽43与第三槽413与第二槽412连通,所述a槽42与第二槽412之间的定位盖4侧壁、b槽43与第二槽412之间的定位盖4侧壁各自形成止退条44。位于上方的止退条44呈向下并向靠近第三槽413方向倾斜,位于下方的止退条44呈向上并向靠近第三槽413方向倾斜。a槽42和b槽43的设置使两止退条44具有一定弹性,实现滑块31的通过,同时止退条44对滑块31具有限位作用,只有强行破坏止退条44才能使滑块31退回至第一槽411。
38.所述定位盖4底面凹陷形成一对开口槽48,一对所述开口槽48与一对滑槽41呈相互垂直分布。开口槽48使得定位盖4具有一定的弹性,便于内盖3的安装。
39.所述内盖3侧壁上设有一对弹性齿34,内盖3侧壁上设有通槽35,所述通槽35内设置直角状弹性齿34,所述弹性齿34位于滑块31下方,所述定位盖4环形内壁设有一对a凹槽45和一对b凹槽46,一个所述a凹槽45和一个b凹槽46构成一组分布在同一侧,所述a凹槽45位于第一槽411下方且b凹槽46位于第二槽412下方,滑块31抵入第一槽411时所述弹性齿34抵压在a凹槽45处,滑块31滑入第二槽412时所述弹性齿34滑动至b凹槽46处;所述定位盖4下端口内壁设有限定齿47,滑块31滑动至第三槽413时所述弹性齿34滑动至与限定齿47周向限位抵接。以图7为参照,初始时,弹性齿34位于限定齿47右侧,滑块31移至第三槽413,弹性齿34位于限定齿47左侧。
40.所述外盖5包括固定套设在定位盖4外壁的第一外盖51和固定套设在第一外盖51外壁的第二外盖52,所述第一外盖51下端面与定位盖4下端面齐平,所述第二外盖52下部将瓶肩套68包覆。所述第二外盖52包括上下相连的顶外盖部521、主外盖部522和下外盖部523,所述顶外盖部521外径尺寸等于下外盖部523外径尺寸且大于主外盖部522外径尺寸。所述瓶肩套68包括上间套部681和下间套部682,上间套部681的外径尺寸小于下间套部682,下外盖部523位于下间套部682上方且下外盖部523外径尺寸等于下间套部682外径尺寸,第二外盖52的结构设计使得酒瓶盖外形呈哑铃形,提升了酒瓶盖的美观性,赋予产品新的附加值。
41.在拧开酒瓶盖的初始阶段,定位盖4、外盖5一并上升,滑块31从第一槽411处变成卡设在第三槽413处,第一槽411与第三槽413间的高度差就是定位盖4、外盖5上升的距离,定位盖4一旦上升后,由于限定齿47、止退条44的限制无法下降,在瓶肩套68上标注指示标识,定位盖4、外盖5提升就能使指示标识外露,从而可以判断酒瓶盖是否有被拧开过,达到防伪目的。继续拧开酒瓶盖,由于滑块31限位在第三槽413,因此可以带动内盖3旋转而完全
一并取下密封盖2、内盖3、定位盖4、外盖5,密封塞8失去密封盖2的挤压作用就可以在弹性件84作用下上移,从而能够将酒倒出。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