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线电缆卷取机。
背景技术:2.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它可定义为:由下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电缆亦可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在对电线电缆收卷过程中需使用到电线电缆卷取机,现有的电线电缆卷取机在收卷电线电缆时,不方便对电线电缆的收卷架进行更换,使得收卷架在更换过程中耗时较长,不能对电线和电缆进行梳理,使得缠绕在收卷架上的电线电缆卷内部容易出现空鼓的现象,造成电线电缆卷不稳定,从而导致电线电缆卷取机出现收卷效率低和收卷质量较差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电线电缆卷取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线电缆卷取机,具备方便对电线电缆的收卷架进行更换,同时可对电线和电缆进行梳理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电线电缆卷取机在收卷电线电缆时,因不方便对电线电缆的收卷架进行更换,使得收卷架在更换过程中耗时较长,不能对电线和电缆进行梳理,使得缠绕在收卷架上的电线电缆卷内部容易出现空鼓的现象,造成电线电缆卷不稳定,从而导致电线电缆卷取机出现收卷效率低和收卷质量较差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线电缆卷取机,包括移动底板,所述移动底板顶部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内腔贯穿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的内侧设置有六角支撑柱,所述六角支撑柱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收卷轴,左侧的连接轴的左侧贯穿左侧的竖板并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移动底板顶部表面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安装有限位装置,所述移动底板顶部表面右侧的中心处开设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的内腔安装有复位装置,所述竖板的背表面和移动底板顶部表面的右侧安装有引导装置。
5.优选的,所述收卷轴外圈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套设有限位盘,所述支撑套内侧的表面开设有六角定位插孔,所述六角支撑柱的外侧延伸至六角定位插孔的内腔并与六角定位插孔的内腔为滑动接触。
6.优选的,左侧的竖板底部的表面与移动底板顶部的表面焊接固定,右侧的竖板底部的表面与移动底板顶部的表面为滑动接触。
7.优选的,所述复位装置包括滑杆,所述滑杆位于滑移槽的内腔,所述滑杆的左右两侧与滑移槽内腔的左右两侧焊接固定,所述滑杆表面的左侧滑动套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与竖板底部的表面焊接固定,所述滑杆的表面且位于滑块的右侧套设有复位弹簧。
8.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固定套管,所述固定套管底部的表面与移动底板顶部
表面的右侧焊接固定,所述固定套管内腔的右侧开设有移动缺口,两个固定套管内腔相远离的一侧焊接有连接弹簧,两个连接弹簧相靠近的一侧焊接有挡块,两个挡块相靠近的一侧贯穿固定套管,所述挡块右侧的表面焊接有推动块,所述推动块的右侧贯穿移动缺口,所述推动块的顶部贯穿设置有定位插杆。
9.优选的,所述引导装置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顶板呈左右分布,所述顶板的正表面与竖板背表面的顶部焊接固定,所述顶板底部表面的中心处焊接有引导杆,所述引导杆的底部与移动底板顶部的表面焊接固定,所述引导杆表面的顶部套设有限位卡块。
10.优选的,所述限位卡块的前侧套设在竖板的表面,所述引导杆的表面且位于限位卡块的底部套设有支撑弹簧,所述限位卡块的内侧焊接有承载块,所述承载块的内侧横向设置有承载轴。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竖板、滑块、滑杆、复位弹簧、滑移槽、固定套管、移动缺口、推动块、挡块、定位插杆、连接弹簧、顶板、限位卡块、支撑弹簧、引导杆、承载轴、承载块、收卷轴、轴承座、连接轴、支撑套和六角支撑柱的配合使用,方便对电线电缆的收卷架进行更换,同时可对电线和电缆进行梳理,解决了现有的电线电缆卷取机在收卷电线电缆时,因不方便对电线电缆的收卷架进行更换,使得收卷架在更换过程中耗时较长,不能对电线和电缆进行梳理,使得缠绕在收卷架上的电线电缆卷内部容易出现空鼓的现象,造成电线电缆卷不稳定,从而导致电线电缆卷取机出现收卷效率低和收卷质量较差的问题,值得推广。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六角定位插孔,可对六角支撑柱进行收纳。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轴测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引导装置结构轴测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复位装置结构轴测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限位装置结构轴测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挡块结构轴测图。
20.图中:1移动底板、2竖板、3限位盘、4复位装置、41滑块、42滑杆、43复位弹簧、5滑移槽、6限位装置、61固定套管、62移动缺口、63推动块、64挡块、65定位插杆、66连接弹簧、7引导装置、71顶板、72限位卡块、73支撑弹簧、74引导杆、75承载轴、76承载块、8收卷轴、9轴承座、10连接轴、11支撑套、12六角支撑柱、13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1-图6,一种电线电缆卷取机,包括移动底板1,移动底板1顶部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竖板2,竖板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轴承座9,轴承座9的内腔贯穿设置有连接轴10,连接轴1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套11,支撑套11的内侧设置有六角支撑柱12,六角支撑柱1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收卷轴8,左侧的连接轴10的左侧贯穿左侧的竖板2并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3,移动底板1顶部表面右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安装有限位装置6,移动底板1顶部表
面右侧的中心处开设有滑移槽5,滑移槽5的内腔安装有复位装置4,竖板2的背表面和移动底板1顶部表面的右侧安装有引导装置7,驱动电机13套管外设控制器控制;
22.收卷轴8外圈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套设有限位盘3,支撑套11内侧的表面开设有六角定位插孔,六角支撑柱12的外侧延伸至六角定位插孔的内腔并与六角定位插孔的内腔为滑动接触,通过设置六角定位插孔,可对六角支撑柱12进行收纳;
23.左侧的竖板2底部的表面与移动底板1顶部的表面焊接固定,右侧的竖板2底部的表面与移动底板1顶部的表面为滑动接触;
24.复位装置4包括滑杆42,滑杆42位于滑移槽5的内腔,滑杆42的左右两侧与滑移槽5内腔的左右两侧焊接固定,滑杆42表面的左侧滑动套设有滑块41,滑块41的顶部与竖板2底部的表面焊接固定,滑杆42的表面且位于滑块41的右侧套设有复位弹簧43,滑块41的表面与滑移槽5的内腔为滑动接触,复位弹簧43的右侧与滑移槽5内腔的右侧焊接固定,复位弹簧43的左侧与滑块41右侧的表面焊接固定;
25.限位装置6包括固定套管61,固定套管61底部的表面与移动底板1顶部表面的右侧焊接固定,固定套管61内腔的右侧开设有移动缺口62,两个固定套管61内腔相远离的一侧焊接有连接弹簧66,两个连接弹簧66相靠近的一侧焊接有挡块64,两个挡块64相靠近的一侧贯穿固定套管61,挡块64右侧的表面焊接有推动块63,推动块63的右侧贯穿移动缺口62,推动块63的顶部贯穿设置有定位插杆65,挡块64左侧的表面与右侧的竖板2右侧的表面为滑动接触,挡块64的表面与固定套管61的内腔为滑动接触,推动块63的表面与移动缺口62的内腔为滑动接触,推动块63顶部的表面和移动底板1顶部表面的右侧均开设有与定位插杆65配合使用的定位插孔;
26.引导装置7包括顶板71,顶板7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顶板71呈左右分布,顶板71的正表面与竖板2背表面的顶部焊接固定,顶板71底部表面的中心处焊接有引导杆74,引导杆74的底部与移动底板1顶部的表面焊接固定,引导杆74表面的顶部套设有限位卡块72;
27.限位卡块72的前侧套设在竖板2的表面,引导杆74的表面且位于限位卡块72的底部套设有支撑弹簧73,限位卡块72的内侧焊接有承载块76,承载块76的内侧横向设置有承载轴75,支撑弹簧73的顶部与限位卡块72底部的表面焊接,支撑弹簧73的底部与移动底板1顶部的表面焊接,承载块76内侧的表面开设有与承载轴75配合使用的承载孔,承载轴75的左右两侧均延伸至承载孔的内腔并与承载孔的内腔为滑动接触。
28.使用时,当现有收卷轴8表面缠绕的电线电缆达到收卷完成要求后,拔出定位插杆65,将两个推动块63向相反方向移动,此时连接弹簧66被压缩,挡块64进入固定套管61内,复位定位插杆65,向右推动右侧的竖板2,带动滑块41右移同时使得复位弹簧43被压缩,使得右侧的六角支撑柱12脱离右侧的六角定位插孔,拉动右侧的六角支撑柱12,使得左侧的六角支撑柱12脱离左侧的六角定位插孔,将现有收卷后的电线电缆移出,换上新的收卷轴8,停止推动右侧的竖板2,复位弹簧43带动滑块41复位,然后复位挡块64;在电线电缆收卷过程中,电线电缆会越过承载轴75顶部的表面然后缠绕在收卷轴8的表面,利用承载轴75对弯曲的电线电缆整平,最后缠绕在收卷轴8表面。
29.综上所述:该电线电缆卷取机,通过竖板2、滑块41、滑杆42、复位弹簧43、滑移槽5、固定套管61、移动缺口62、推动块63、挡块64、定位插杆65、连接弹簧66、顶板71、限位卡块72、支撑弹簧73、引导杆74、承载轴75、承载块76、收卷轴8、轴承座9、连接轴10、支撑套11和
六角支撑柱12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电线电缆卷取机在收卷电线电缆时,因不方便对电线电缆的收卷架进行更换,使得收卷架在更换过程中耗时较长,不能对电线和电缆进行梳理,使得缠绕在收卷架上的电线电缆卷内部容易出现空鼓的现象,造成电线电缆卷不稳定,从而导致电线电缆卷取机出现收卷效率低和收卷质量较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