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雾罐自动理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74928发布日期:2022-10-29 02:28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雾罐自动理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雾剂生产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雾罐自动理瓶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气雾剂的生产过程中,在气雾剂进行灌装工作之前,需要将杂乱的气雾罐进行整理,使气雾罐能够有序地排列在输送带上,以便输送带将气雾罐输送至灌装位或装盖位进行加工。
3.相关技术中,通常都是采用人工对气雾罐进行整理,即工作人员将若干个气雾罐依次罐口朝上摆放至输送带上,然而,由于输送带的输送速度较快,对工作人员的操作速度有严苛的要求,且人工摆放气雾罐的频率会不一样,不能保证气雾罐的间距在要求范围之内,而灌装位的灌装是定时定量的,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随着长时间的工作容易因手臂酸痛导致身体不适,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利用人工对气雾罐进行整理时,对工作人员的操作速度要求较高,且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随着时间的增加,影响工作效率的现象,本技术提供一种气雾罐自动理瓶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雾罐自动理瓶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气雾罐自动理瓶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机架上的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上转动设置有用于容纳若干排气雾罐的第一输送带,所述操作平台上设置有出罐口,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输送气雾罐至下一加工位的第二输送带,且第二输送带的一端与出罐口连接;所述出罐口处滑移设置有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所述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对称设置于出罐口的两侧,所述操作平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相对操作平台朝靠近或远离出罐口的方向移动,以令气雾罐自第一输送带经出罐口被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推送至第二输送带上的驱动机构。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整理气雾罐时,将若干个气雾罐放置在第一输送带上,通过驱动第一输送带转动,使若干个气雾罐输送至出罐口处,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相对操作平台朝靠近或远离出罐口的方向交错移动,使位于出罐口处的气雾罐被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推送至第二输送带上。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人工整理气雾罐,本技术通过驱动第一输送带转动,使第一输送带上的气雾罐输送至出罐口处,通过驱动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相对操作平台朝靠近或远离出罐口的方向交错移动,从而使出罐口处的气雾罐被推送至第二输送带上,第二输送带再将气雾罐输送至下一加工位进行后续加工,对工作人员的操作速度要求较低,只需将气雾罐放置在第一输送带上即可,且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气雾罐的输送效率。
8.优选的,所述操作平台上设置有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所述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对称设置于出罐口的两侧,且所述第
一推板滑移连接于第一引导板,所述第二推板滑移连接于第二引导板,且所述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分别位于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背离第二输送带的一侧。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整理时,通过驱动第一输送带转动,在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的引导下,若干排位于第一输送带的气雾罐能够有序地被引导至出罐口处。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分别沿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分别滑移配合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位于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朝向第二输送带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背离第二输送带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滑槽与第一滑块的滑移配合以及第二滑槽与第二滑块的滑移配合,使在驱动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相对操作平台朝靠近或远离出罐口的方向移动时不易发生偏移。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靠近出罐口的一侧均设置有弹性垫。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垫的设置,使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在将气雾罐推送至第二输送带上时,气雾罐的表面不易受到损害。
14.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操作平台顶面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套设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的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分别铰接于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上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以及用于驱动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同步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呈竖直设置,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对称设置于第二输送带的两侧,所述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且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的轴长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铰接于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的远心端,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整理气雾罐时,通过驱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带动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转动,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带动下分别沿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长度方向朝靠近或远离出罐口处交错移动,带动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相对工作台朝靠近或远离出罐口的方向交错移动,即第一推板朝靠近出罐口的方向移动时,第二推板朝远离出罐口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出罐口处的气雾罐被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依次推送至第二输送带上。
16.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同步轴以及用于驱动同步轴转动的驱动电机,同步轴沿垂直于第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设置,且同步轴位于第二输送带的下方,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操作平台上,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同步轴,所述同步轴的两端均设置有传动件,两组传动件分别传动连接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在驱动电机驱动同步轴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步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沿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长度方向朝靠近或远离出罐口的方向交错移动,即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相对操作平台朝靠近或远离出罐口的方向交错移动。
18.优选的,所述传动件包括一组相互啮合的锥齿轮组,其中一个锥齿轮套设于同步轴,另一个锥齿轮套设于第一转轴上。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在驱动电机驱动同步轴转动时,通过锥齿轮组的啮合传动,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稳定地发生转动,从而使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能够稳定地带动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转动,进而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能够稳定地沿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长度方向朝靠近或远离出罐口的方向移动。
20.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气雾罐从第二输送带上掉落的限位板。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的设置使第二输送带在将气雾罐输送至下一加工位进行加工时,气雾罐不易从第二输送带上掉落。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本技术在对气雾罐进行整理时,将若干个气雾罐放置在第一输送带上,通过驱动第一输送带转动,使若干个气雾罐有序地被输送至出罐口处,通过驱动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朝靠近或远离出罐口的方向移动,使出罐口处的气雾罐被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自第一输送带推送至第二输送带上,从而使第二输送带将气雾罐输送至下一加工位进行加工,工作人员只需将气雾罐放置在第一输送带上即可,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要求,且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气雾罐的输送效率;
24.2.本技术在整理气雾罐时,通过驱动同步轴转动,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步转动,使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同步转动,由于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的轴长方向相互垂直,使第一凸轮带动第一滑块沿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朝靠近出罐口的方向移动时,第二凸轮带动第二滑块沿第二滑槽的长度方向朝远离出罐口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推板相对操作平台朝靠近出罐口的方向移动时,第二推板相对工作台朝远离出罐口的方向移动,如此反复,使出罐口处的气雾罐更易被推送至第二输送带上,提高了气雾罐的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施例中除去气雾罐后的另一视角展示图;
27.图3是本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28.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29.图5是调节组件的展示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操作平台;3、第一输送带;4、第二输送带;5、气雾罐;6、第一挡板;7、第二挡板;8、出罐口;9、第一引导板;10、第二引导板;11、第一推板;12、第二推板;13、第一滑槽;14、第二滑槽;15、第一滑块;16、第二滑块;17、弹性垫;18、第一转轴;19、第二转轴;20、第一凸轮;21、第二凸轮;22、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同步轴;25、驱动电机;26、锥齿轮组;27、限位板;28、调节组件; 281、调节座;282、调节杆;283、抵接板;284、螺孔;285、螺杆;286、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一种气雾罐自动理瓶装置,参照图1和图2,包括机架1以及固定设置于机架1上的操作平台2,操作平台2呈长方体状设置,且操作平台2位于机架1的端部。操作平台2上转动设置有用于容纳若干排气雾罐5的第一输送带3,第一输送带3沿操作平台2的长度方向设
置。机架1上还转动设置有用于将气雾罐5输送至下一加工位的第二输送带4,第一输送带3可同时输送两排气雾罐5至下一加工位,第二输送带4的输送方向与第一输送带3的输送方向一致,且第二输送带4的一端与第一输送带3连接。
33.参照图1和图2,操作平台2上竖直设置有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7,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7对称分布于第一输送带3的两侧,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7均沿第一输送带3的长度方向设置。操作平台2上设置有出罐口8,出罐口8位于第一输送带3和第二输送带4的交界处。操作平台2上还竖直设置有第一引导板9和第二引导板10,第一引导板9和第二引导板10均呈倾斜设置,第一引导板9与第二引导板10的配合形成用于供气雾罐5通过的间隙,第一引导板9和第二引导板10对称设置于出罐口8的两侧。第一引导板9远离出罐口8的一端抵接于第一挡板6,第二引导板10远离出罐口8的一端抵接于第二挡板7。
34.参照图3和图4,第一引导和第二引导板10上分别滑移连接有第一推板11和第二推板12,第一推板11和第二推板12分别沿第一引导板9和第二引导板1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一推板11和第二推板12分别位于第一引导板9和第二引导板10背离第二输送带4的一侧。
35.参照图3和图4,第一引导板9和第二引导板10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13和第二滑槽14,第一滑槽13和第二滑槽14分别沿第一引导板9和第二引导板10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滑槽13和第二滑槽14内分别滑移配合有第一滑块15和第二滑块16,第一滑块15和第二滑块16分别位于第一引导板9和第二引导板10朝向第二输送带4的一侧,且第一滑块15背离第二输送带4的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一推板11,第二滑块16背离第二输送带4的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二推板12。此外,第一推板11和第二推板12靠近出罐口8的一侧均设置有弹性垫17。
36.参照图3和图4,操作平台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推板11和第二推板12相对操作平台2朝靠近或远离出罐口8的方向交错移动,以令气雾罐5自第一输送带3经出罐口8被第一推板11和第二推板12推送至第二输送带4上的驱动机构。
37.具体的,参照图3和图4,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操作平台2顶面的第一转轴18和第二转轴19、分别套设于第一转轴18和第二转轴19上的第一凸轮20和第二凸轮21、分别铰接于第一凸轮20和第二凸轮21上的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23以及用于驱动第一凸轮20和第二凸轮21同步转动的驱动组件。第一转轴18和第二转轴19均呈竖直设置,第一转轴18和第二转轴19均位于操作平台2靠近第二输送带4的一侧,且第一转轴18和第二转轴19对称设置于第二输送带4的两侧,第一凸轮20和第二凸轮21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18和第二转轴19上,且第一凸轮20和第二凸轮21的轴长方向相互垂直,第一连杆22铰接于第一凸轮20的远心端,第二连杆23铰接于第二凸轮21的远心端,且第一连杆22远离第一凸轮20的一端铰接于第一滑块15,第二连杆23远离第二凸轮21的一端铰接于第二滑块16。
38.具体的,参照图3和图4,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转轴18和第二转轴19之间的同步轴24以及用于驱动同步轴24转动的驱动电机25,同步轴24沿垂直于第一输送带3的输送方向设置,同步轴24横跨第二输送带4,且同步轴24位于第二输送带4的下方,驱动电机25固定设置于操作平台2的靠近第一引导板9的一侧,且驱动电机2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同步轴24。同步轴24的两端均设置有传动件,两组传动件分别传动连接于第一转轴18和第二转轴19。传动件包括一组相互啮合的锥齿轮组26,其中一个锥齿轮套设于同步轴24上,另一个锥齿轮套设于第一转轴18(第二转轴19)上。通过驱动电机25驱动同步轴24转动,在锥齿轮组26的传动下,带动第一转轴18和第二转轴19同步转动,使第一凸轮20和第二凸轮21同步转
动,从而使第一滑块15和第二滑块16在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23的带动下分别沿第一滑槽13和第二滑槽14的长度方向朝靠近或远离出罐口8的方向移动,带动第一推板11和第二推板12相对工作台朝靠近或远离出罐口8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一凸轮20和第二凸轮21的轴长方向相互垂直,使第一凸轮20通过第一连杆22带动第一滑块15朝靠近出罐口8的方向移动时,第二凸轮21通过第二连杆23带动第二滑块16朝远离出罐口8的方向移动,即第一推板11和第二推板12呈交错运动方式配合推动气雾罐5至第二输送带4上。
39.参照图3和图4,机架1上还设置有两块限位板27,两块限位板27对称设置于第二输送带4的两侧,两块限位板27对称设置于第二输送带4的两侧,且两块限位板27配合形成用于供气雾罐5通过的输送间隙。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调节两块限位板27之间的输送间隙的调节组件28。
40.参照图2和图5,本实施例中,调节组件28的数量为两组,两组调节组件28对称设置于第二输送带4的两侧。具体的,调节组件28包括固定设置于机架1上的调节座 281、开设于调节座 281上的圆孔、插接配合于圆孔的调节杆282,设置于调节杆282上的抵接板283以及用于固定调节杆282的固定件,调节座 281固定设置于机架1的侧壁,圆孔沿垂直于第二输送带4的输送方向设置,且圆孔贯穿调节座 281的两侧,调节杆282沿垂直于第二输送带4的方向设置,且调节杆282的一端穿过调节座 281,抵接板283固定安装于调节杆282穿过调节座 281的一侧,且抵接板283背离调节杆282的一侧固定连接于限位板27。固定件包括开设于调节座 281顶面的螺孔284以及与螺孔284螺纹配合的螺杆285,螺孔284呈竖直设置,且螺孔284与圆孔连通,螺杆285的一端穿过螺孔284后抵接于调节杆282的侧壁,此外,螺杆285的顶端还设置有便于驱动螺杆285转动的旋钮286。通过改变调节杆282伸出调节座 281的长度,使抵接板283带动两块限位板27朝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从而使两块限位板27之间的输送间隙发生改变,使不同大小的气雾罐5均能从两块限位板27之间通过,并输送至下一加工位处,通过驱动旋钮286转动,带动螺杆285转动,使螺杆285的一端伸入螺孔284后抵接于调节杆282的侧壁,从而将调节杆282抵紧于调节座 281内。
41.本技术的实施原理为:整理时,将若干个需要加工的气雾罐5放置于操作平台2上的第一输送带3上,通过驱动第一输送带3转动,在第一引导板9和第二引导板10的配合引导下,使若干个气雾罐5在第一输送带3的输送下朝靠近出罐口8的方向移动,通过驱动电机25带动同步轴24转动,在锥齿轮组26的传动下带动第一转轴18和第二转轴19同步转动,使第一凸轮20和第二凸轮21同步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滑块15和第二滑块16分别沿第一滑槽13和第二滑槽14的长度方向交错朝靠近或远离出罐口8的方向移动,带动第一推板11和第二推板12相对操作平台2沿分别第一滑槽13和第二滑槽14的长度方向交错朝靠近或远离出罐口8的方向移动,从而使被第一输送带3输送至出罐口8处的气雾罐5被第一推板11和第二推板12依次推送至第二输送带4上,通过驱动第二输送带4转动,使气雾罐5被第二输送带4输送至下一加工位进行加工。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