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无脚手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42720发布日期:2022-11-11 18:50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无脚手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梯安装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无脚手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建筑业的不断发展,电梯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提升高度越来越高,这给电梯安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电梯安装办法需要在电梯的井道内安装脚手架,尤其是高层建筑,搭设脚手架不仅工程量大,且脚手架的运输、安装、拆卸、保管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影响施工周期和成本控制。
3.无脚手架施工是一种新型的电梯安装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人工劳动强度、降低安装成本和提高施工质量。目前的无脚手架施工工艺为先组装好轿箱、轿底板及对重架,安装好主机、控制柜等机房设备,挂好钢丝绳和对重,然后依靠临时用电运行轿箱作为工作平台,施工人员、机具及安装材料随工作平台由下往上运行,进行井道内导轨、厅门及电气设备的安装工作,完全省去脚手架,避免了上述脚手架电梯施工的不足。
4.针对上述中的技术,发明人认为工作人员在通过工作平台进行安装工作的过程中,工作平台常出现晃动的现象,故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工作平台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无脚手架安装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梯无脚手架安装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梯无脚手架安装结构包括工作平台、固定限位组件以及移动限位组件,所述固定限位组件以及移动限位组件均设置在工作平台上,且所述固定限位组件可将停靠在电梯进内的工作平台进行固定限位,所述移动限位组件可将在电梯进内上下移动的工作平台进行固定限位。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工作平台在停靠和移动时的限位,从而提高了工作平台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8.可选的,所述固定限位组件包括第一推动电机、伸缩推杆、转动壳、齿轮、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第一限位板以及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推动电机的缸体固定设置在工作平台靠近电梯井壁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推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伸缩推杆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推杆远离第一推动电机的一端与转动壳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绕自身轴线方向转动置于转动壳内,并同时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啮合;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一端均固定设置在工作平台靠近电梯井壁的外侧壁,所述第一限位板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限位板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齿条远离齿轮的端面一体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齿条远离齿轮的端面一体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置于第一滑槽内切不可脱离,所述第二滑块滑动置于第二滑槽内切不可脱离。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平台停靠在电梯井内后,启动第一推动电机,第一推动电机带动伸缩推杆、齿轮、第一齿条以及第二齿条向电梯井壁方向移动,直至与电梯井壁
抵接,实现对工作平台的固定限位;若电梯井壁出现不平整现象时,第一齿条先抵接到电梯井壁后,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条继续向电梯井壁方向移动,带动第以齿条向远离电梯井壁方向移动,直至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同时抵接到电梯井壁,从而实现对工作平台的固定限位。
10.可选的,所述第一齿条靠近电梯井壁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抵接板;所述第二齿条靠近电梯井壁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抵接板。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固定限位工作平台时,对电梯井壁的压强,减少了对墙体的损坏。
12.可选的,所述移动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工作平台周侧并与电梯井壁抵接的滑轮。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与电梯井壁抵接的滑轮,可以提升工作平台上下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14.可选的,所述移动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二推动电机、推动杆、竖板、横板、弹簧以及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推动电机的固定设置在工作平台上,所述第二推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推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远离第二推动电机的一端与竖板的一个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竖板一侧与横板固定连接,所述横板开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二移动块靠近横板的端面一体设置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滑动置于第四滑槽内,且不可脱离;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竖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移动块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块远离弹簧的一端与绕自身轴线方向转动的滑轮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二推动电机推动竖板靠近电梯井壁,从而挤压弹簧,工作平台在上下移动过程中,通过弹簧恢复力的作用下,滑轮与电梯井壁抵接的更加稳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工作平台上下移动的平稳性。
16.可选的,所述工作平台靠近电梯井壁的端面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横板远离第二移动块的端面一体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滑动置于第三滑槽内且不可脱离。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推动轮滑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技术一种电梯无脚手架安装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0.图3是本技术一种电梯无脚手架安装结构的固定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技术一种电梯无脚手架安装结构的移动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1、工作平台;2、固定板;3、曳引绳滑轮;4、固定限位组件;40、第一推动电机;41、伸缩推杆;42、转动壳;43、齿轮;44、第一齿条;441、第一滑块;45、第二齿条;451、第二滑块;46、第一限位板;461、第一滑槽;47、第二限位板;471、第二滑槽;48、第一抵接板;49、第二抵接板;5、移动限位组件;51、第二推动电机;52、推动杆;53、第一移动块;531、横板;5311、第四滑槽;532、竖板;533、第三滑块;54、托板;541、第三滑槽;55、弹簧;56、第二移动块;561、第四滑块;57、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1-图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梯无脚手架安装结构,参考图1,该电梯无脚手架安装结构包括工作平台1、固定板2、曳引绳滑轮3;其中,工作平台1呈壳体立方体结构且一端开口设置,工作人员通过开口处于工作平台1中,工作平台1侧壁焊接有固定板2,曳引绳滑轮3固定设置在固定板2上,曳引绳滑轮3通过与绳索的配合可实现对工作平台1的升降。
25.参考图1和图2,工作平台1靠近电梯井壁的端面安装有固定限位组件4,固定限位组件4可将工作平台1平稳地停靠在电梯井内,减少工作人员在工作平台1上走动造成的工作平台1晃动的情况。
26.参考图2和图3,固定限位组件4包括提供动力源的第一推动电机40、伸缩推杆41、转动壳42、齿轮43、第一齿条44、第二齿条45、第一限位板46以及第二限位板47;第一推动电机40的缸体与工作平台1靠近电梯井壁的端面焊接,第一推动电机40的输出轴与伸缩推杆41焊接,伸缩推杆41远离第一推动电机40的一端与转动壳42焊接,齿轮43绕自身轴线方向转动置于转动壳42内,并分别同时与平行设置的第一齿条44和第二齿条45啮合;相互平行的第一限位板46和第二限位板47的一端均焊接在工作平台1靠近电梯井壁的端面上,第一限位板46和第二限位板47沿伸缩推杆41的长度方向对称分布,第一限位板46上开设有第一滑槽461,第一齿条44远离齿轮4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块441,第一滑块441与第一齿条44一体成型,第一滑块441置于第一滑槽461内,第一滑块441可沿第一滑槽461长度方向滑动且不脱离;第二限位板47上开设有第二滑槽471,第二齿条45远离齿轮4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块451,第二滑块451与第二齿条45一体成型,第二滑块451置于第二滑槽471内,第二滑块451可沿第二滑槽471长度方向滑动且不脱离。第一齿条44靠近电梯井壁的一端焊接有第一抵接板48,第二齿条45靠近电梯井壁的一端焊接有第二抵接板49。
27.第一推动电机40工作后,第一推动电机40带动伸缩推杆41伸长,伸缩推杆41推动齿轮43向电梯井壁方向移动,此时齿轮43与第一齿条44、第二齿条45不发生转动,第一抵接板48和第二抵接板49可同时抵接到电梯井壁,实现对工作平台1的固定限位;当第一抵接板48先抵接电梯井壁凸起时,齿轮43在伸缩推杆41的推动下,齿轮43发生转动,使得先抵接电梯井壁凸起的第一齿条44向上移动,第二齿轮43继续向下移动,齿轮43在推杆的推动下,持续向下移动,进而第一齿轮43在向上移动后会继续向下移动,最终第一抵接板48与第二抵接板49均平稳的放置在不平整的电梯井壁上。同样地,当第二抵接板49先抵接电梯井壁时,第一抵接板48与第二抵接板49也均可平稳的放置在不平整的电梯井壁上。
28.参考图1和图2,工作平台1上安装有移动限位组件5,移动限位组件5用于提高工作平台1在电梯井中升降过程的稳定性。
29.参考图1、图2和图4,移动限位组件5包括第二推动电机51、推动杆52、第一移动块53、托板54、弹簧55、第二移动块56以及滑轮57;其中,第一移动块53设置为l形,包括一体设置的横板531与竖板532,第二推动电机51固定设置在工作平台1内侧壁上,推动杆52沿自身长度方向滑动穿设在工作平台1侧壁上,且推动杆52的一端与第二推动电机51的输出轴焊接,另一端与第一移动块53焊接;托板54焊接在工作平台1靠近电梯井壁的端面上,托板54开设有第三滑槽541,第一移动块53靠近第一移动块53的一端一体设置有第三滑块533,第三滑块533平稳滑动设置在第三滑槽541内,且不可脱离;第二移动块56靠近横板531的侧壁
一体设置有第四滑块561,横板531靠近第二移动块56的端面开设有第四滑槽5311,第四滑块561平稳滑动设置在第四滑槽5311内,且不可脱离,弹簧55一端固定设置在竖板532远离工作平台1的端面,另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二移动块56上,第二移动块56远离弹簧55的一端通过耳板与滑轮57转动连接,且滑轮57绕自身轴线方向转动。
30.收缩第一抵接板48与第二抵接板49,并通过曳引绳滑轮3带动工作平台1升降的过程中,启动第二推动电机51通过推动杆52推动第一移动块53在托板54上移动,使得滑轮57靠近并抵接电梯井壁,当滑轮57抵接电梯井壁后,继续推动第一移动块53,此时第二移动块56与第一移动块53发生相对滑动,并使得弹簧55处于压缩状态,从而可提高升降工作平台1过程中的稳定性,且当滑轮57经过电梯井凸起时,在弹簧55的作用下,也可保证工作平台1的稳定移动。
31.参考图1,固定限位组件4和移动限位组件5均对应设置为多组,且对称分布在工作平台1相对的侧壁上,从而从多方位提高工作平台1的稳定性。
32.实施原理:当工作平台1停靠在电梯井内,通过启动第一推动电机40带动第一抵接板48与第二抵接板49靠近抵接电梯井壁,从而提高了工作平台1的稳定性,减少了工作人员在工作平台1上移动造成的晃动现象;收回第一抵接板48与第二抵接板49,并启动第二推动电机51,使得滑轮57与电梯井壁抵接,从而提高了工作平台1在电梯井内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3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