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升机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32200发布日期:2022-10-26 00:45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顶升机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顶升机具。


背景技术:

2.一直以来,高陡岩质边坡覆绿都是很困难的,是生态修复领域的难点。高陡岩质边坡覆绿时,边坡或陡崖上由于是硬岩层,风化作用不显著无风化物质,植物难以生长。采用现有的栽植修复技术进行覆绿时,且高陡边坡由于坡度较大,无法采用植生毯、植生袋,采用植生槽时,高陡边坡施工难度大,工作效率低,施工作业不安全。比如公开号为cn211849496u的专利中,锚杆锚固在边坡上,各锚杆之间形成植生袋空间,加固绳与锚杆连接并围绕植生袋空间。公开号为cn104452781a的专利中,包括多级缓坡带;每一级缓坡带包括岩质坡体和缓坡平台,缓坡平台上设有排水沟,岩质坡体的两侧开设有截水沟,岩质坡体上还安装有若干植生条。因此亟需设计一种顶升机具,用于岩质坡体上覆绿装置的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顶升机具,使得待高空安装的装置被抬高,便于高空安装,减少人员高空作业,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施工作业安全。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顶升机具,包括承台,所述承台的底部分别与两条支腿的上端活动连接,两条所述支腿的下端安装有滚轮,所述顶升机具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收线装置,所述收线装置上安装有缆线,所述缆线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支腿的下端固定连接。
5.将支架固定至地表,摇动收线装置滚动卷起缆线以收拢支腿,实现顶升机具的缓慢上升,将顶升机具承台上的待高空安装的装置顶升至预定位置。
6.所述支腿为可伸缩支腿,便于收纳,减少顶升机具收缩后的收纳空间。
7.具体地,所述支腿包括多截可伸缩的分支腿,所述分支腿之间设置有拧扣,分支腿伸展开到所需长度后,通过拧扣对分支腿进行固定。
8.具体地,所述收线装置包括手动卷扬,所述手动卷扬上设置有滚筒,所述缆线缠绕于所述滚筒外表面。
9.靠近岩质边坡开设有条形凹槽,其中一侧所述滚轮设于所述凹槽内部。
10.为实现顶升机具紧贴边坡岩壁顶升待高空安装的装置,当边坡不垂直时,可在顶升机具临边坡岩壁一侧的滚轮下开挖一定深度的凹槽作为单侧滚轮的轨道,此时滚筒牵动缆线,缆线牵动滚轮移动以实现顶升机具的倾斜顶升。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使得待高空安装的装置被抬高,便于待高空安装的装置高空安装,减少人员高空作业,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施工作业安全。
附图说明
12.图1(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顶升机具工作时的主视图;
13.图1(b)为图1(a)的左视图;
14.图1(c)为图1(a)的俯视图;
15.图1(d)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顶升机具收缩后的示意图;
16.图1(e)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顶升机具伸展后的示意图;
17.图2(a)为边坡覆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b)为图2(a)中b-b剖面示意图;
19.图2(c)为图2(a)中a-a剖面示意图;
20.图3为框架柱顶升的示意图;
21.图4为植生槽吊装的示意图;
22.图5为图2中的k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3.图6为图2中的m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4.图7(a)为框架柱的主视图;
25.图7(b)为图7(a)的俯视图。
26.图中:1-锚固件;2-导绳;3-框架柱;4-植生槽;5-顶升机具。
27.31-导轨槽;32-牛腿;33-螺栓孔;34-橡胶垫片;51.承台;52.可伸缩支腿;53.滚轮;54.手动卷扬;55.缆线;521.拧扣;541.滚筒;542.三角架。
具体实施方式
28.参照图1,为实现岩质边坡覆绿工程的预制构件的模块式快速施工,配合施工特制了一种顶升机具5专门用来进行框架柱1的快速施工。顶升机具5包括承台51、带滚轮53的支腿52、手动卷扬54、缆线55,支腿52设置为可伸缩支腿。可伸缩支腿分为多节并可伸缩,支腿末端连接两对连轴双滚轮53以实现在水平地表上的移动,水平将可伸缩支腿伸缩到预定位置后用拧扣521固定。支架采用三角架542,收线装置采用手动卷扬54,手动卷扬54上设置有滚筒541,滚筒541上缠绕有缆线55。将手动卷扬54上的三角架542固定至地表,摇动连接手动卷扬54上的滚筒541上的手柄带动滚筒541滚动卷起缆线55以收拢可伸缩支腿,实现顶升机具5的缓慢上升,将顶升机具5承台51上的框架柱1顶至预定位置。
29.本实用新型的高陡岩质边坡装配式快速少土覆绿技术,为实现顶升机具5紧贴边坡岩壁顶升框架柱1,当边坡不垂直时,可在顶升机具5临边坡岩壁一侧的滚轮53下开挖一定深度的凹槽作为单侧滚轮53的轨道,此时滚筒541牵动滚轮53移动以实现顶升机具5的倾斜顶升。
30.岩质边坡覆绿工程的施工方法如下:
31.首先在预制场采用预制件制作框架柱3及植生槽4等主要构件。在预制成型的植生槽4中铺设碎石、细沙和土壤等材料构成植物生长基质。并在植生槽4的植物生长基质中埋入爬藤类及草本类植物种子。覆绿工程采用预制构件及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以保证施工速度快,工程质量可靠。
32.参照图2-图7,高陡岩质边坡覆绿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33.(1)清理岩质边坡,清除高陡边坡上的浮石、细小颗粒及松动体;
34.(2)按照预先设计的框架柱3的导轨槽31位置,从边坡顶到边坡脚安设导绳2并由边坡顶及边坡脚的锚固件1固定;
35.(3)将一段框架柱3竖立,框架柱3的导轨槽31紧贴边坡岩壁,将导绳2卡进导轨槽31后,用螺栓将导绳2卡塞进导轨槽31后拧紧螺母将导绳2与框架柱3联结。采用顶升机具将框架柱3沿着导绳2顶升至一定高度后,在顶升机具下部接另一段框架柱3,固定在导绳上后,移开顶升机具,由下部框架柱3顶住上部框架柱3,顶升机具5下移至下部框架柱3底部顶升。如此重复,最后完成整个边坡坡面的框架柱3的安装。
36.(4)利用起重机等起吊装置,或由上往下,或由下往上,将一段植生槽4吊装至预定位置,植生槽4两端放置于相邻两列框架柱3牛腿32之上,并在植生槽4两端与框架柱3的牛腿32接触处填塞部分混凝土以硬化固定。安装植生槽4的框架柱3两牛腿32需在垂直高度上有约1m的高差。如此重复,最后完成整个边坡坡面的植生槽4的安装。
37.参照图7,本实用新型的高陡岩质边坡装配式快速少土覆绿技术的框架柱3包括导轨槽31、牛腿32、螺栓孔33及橡胶垫片34。框架柱3柱身尺寸约为5
×
0.5
×
0.5m,柱身尺寸既可以保证框架柱在顶升过程中重量不大,便于顶升;又能保持一定的刚度,不易断裂,柱身上有纵向贯通整个框架柱的导轨槽31,导轨槽31有两条,两条导轨槽31中心距为160~200mm,单条导轨槽31宽约50~60mm,深约150~200mm。设置两条导轨槽,利用两条导绳卡进导轨槽使框架纸在平面上固定,但在垂直方向上可以灵活移动。将框架柱顶升一顶高度后,固定住,在其下部空间接力固定并顶升框架柱。在上述参数配合,可以使得框架柱在顶升过程和顶升后,能够有效固定,不至摆动。在柱身两端,各有1~2道横向贯穿柱身的固定件,固定件采用螺栓孔33,用于固定导绳2。柱身两侧沿柱身纵向设有若干牛腿32,牛腿32之间间距约1m。框架柱柱身底部还有紧密连接上下框架柱3并防止框架柱3碰撞损坏的橡胶垫片34。为避免上下框架柱错位,设置两条导轨槽,利用两条导绳卡进导轨槽使框架纸在平面上固定,但在垂直方向上可以灵活移动。将框架柱顶升一顶高度后,固定住,在其下部空间接力固定并顶升框架柱。在上述参数配合,可以使得框架柱在顶升过程和顶升后,能够有效固定,不至摆动。为保证承受住植生槽的重量,框架柱和植生槽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混凝土等级在c30以上。
38.图2、图3、图4、图7中,框架柱3和植生槽4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混凝土等级在c30以上;顶升机具5主要采用钢制作。框架柱3、植生槽4制作及植生槽4中的植物生长基质铺设均在预制场完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