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罐装茶叶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30852发布日期:2023-01-04 10:26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罐装茶叶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罐装茶叶包装装置。


背景技术:

2.作为一类特殊的商品,由于受到自身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茶叶的包装有别于其它一般性商品的包装。常用的茶叶包装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别为金属罐包装、纸盒包装、塑料包装、薄膜袋包装和纸袋包装。
3.金属罐包装,金属罐包装的防破损、防潮、密封性能十分优异,是茶叶比较理想的包装,多用于高端茶叶,金属罐一般用镀锡薄钢板制成,罐形在方形和圆筒形等,其盖有单层盖和双层盖两种。从密封上来分,有一般罐和密封罐两种。在包装技术处理上,一般罐可采用封入脱氧剂包装法,以除去包装内的氧气。
4.密封罐多采用充气或者真空包装。金属罐对茶叶的防护性优于复合薄膜,且外表美观、高贵,其缺点是包装成本高,包装与商品的重量比高,增加运输费用。设计精致的金属罐适合于高档茶叶的包装。
5.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10362525.8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茶叶包装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搅拌单元、振动单元以及包装单元,搅拌单元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搅拌筒、设在搅拌筒内壁上的端面齿轮以及位于端面齿轮下方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端部固定连接有与端面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振动单元包括分别铰接在搅拌筒底部两侧的第一振动板和第二振动板,第一振动板和第二振动板均为电热板,机架上转动连接有扇形齿轮,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在扇形齿轮的端面上;包装单元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第二转轴;包装单元还包括用于传动包装箱的传送带。采用上述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解决了茶叶干燥时受热不均匀的问题。但是上述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中难以针对罐装茶叶进行包装。


技术实现要素:

6.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罐装茶叶包装装置,解决现有茶叶包装装置难以针对金属罐装茶叶进行包装的技术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罐装茶叶包装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输送带、设置于机架上的机械臂;
8.所述输送带包括输入输送带、环形输送带和输出输送带,所述环形输送带连接所述输入输送带和所述输出输送带,所述环形输送带沿自身圆心方向360
°
旋转输送,所述输送带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卡置凹槽;
9.所述机械臂包括第一机械臂和第二机械臂,所述第一机械臂悬设于所述输入输送带与所述环形输送带的接驳处,所述第二机械臂悬设于所述环形输送带与所述输出输送带的接驳处;
10.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下料机构和封口机构,所述下料机构和所述封口机构均悬设于
所述环形输送带上方。
11.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口和下料管,所述下料管外接有储料筒,所述下料口上设置有定量阀门,所述定量阀门上集成设置有质量监测器。
12.进一步的,所述封口机构包括一体成型的下压板和热压凸起,所述热压凸起内嵌设有热熔丝,所述热压凸起上包覆有橡胶层。
13.进一步的,所述卡置凹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负压吸盘。
14.进一步的,所述输入输送带和所述输出输送带处在同一直线上。
15.进一步的,所述输入输送带和所述输出输送带上并排设置有两个或者三个工位。
16.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通过将输送带分为输入输送带、环形输送带和输出输送带,在运输及包装作业过程中能够提升其工作效率;通过在环形输送带上方同时设置有下料机构和封口机构,能够在环形输送带上将茶叶下料和封口作业完成,而后经过输出输送带进行输出,全程自动化,提升了罐装茶叶的包装效率。
18.2、下料机构包括下料口和下料管,所述下料管外接有储料筒,所述下料口上设置有定量阀门,所述定量阀门上集成设置有质量监测器;通过设置有集成有质量监测器的定量阀门,能够在下料过程中自动监控下料量,确保每个包装罐内的茶叶量都保持一致,避免了少量或者过量添加而影响后续作业的进行。
19.3、封口机构包括一体成型的下压板和热压凸起,所述热压凸起内嵌设有热熔丝,所述热压凸起上包覆有橡胶层,一体成型的下压板和热压凸起能够使下压封口的工序一步完成,通过在热压凸起上包覆有橡胶层,橡胶层采用耐高温的橡胶层,目的是避免封口膜粘连在热压凸起上。
20.4、卡置凹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负压吸盘,负压吸盘能够将茶叶罐紧紧吸附在输送带上,保证了下料过程和封口过程中茶叶罐不会发生晃动,同时在机械臂对茶叶罐进行夹持的时候,负压吸盘自动松开使茶叶罐保持自由。
21.5、输入输送带和所述输出输送带处在同一直线上,同一直线上可以减少机械臂的工作半径进而能够降低装置整体的能耗,也可以加快输送带的输送速度进而提升工作效率。
22.6、输入输送带和所述输出输送带上并排设置有两个或者三个工位,通过设置有并排的工位,做到同排上有两个至三个的茶叶罐同时进行运输,进而能够增大单次进入环形输送带上的茶叶罐,能够提升装置整体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卡置凹槽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封口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9.参考图1至图5,本实施例一提供一种罐装茶叶包装装置,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1上的输送带2、设置于机架1上的机械臂;
30.所述输送带2包括输入输送带21、环形输送带22和输出输送带23,所述环形输送带22连接所述输入输送带21和所述输出输送带23,所述环形输送带22沿自身圆心方向360
°
旋转输送,所述输送带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卡置凹槽24,所述卡置凹槽24内设置有一个负压吸盘7,所述输入输送带21和所述输出输送带23处在同一直线上,所述输入输送带21和所述输出输送带23上并排设置有两个,能够保证同排有两个茶叶罐进行运输;
31.所述机械臂包括第一机械臂3和第二机械臂4,所述第一机械臂3悬设于所述输入输送带21与所述环形输送带22的接驳处,所述第二机械4臂悬设于所述环形输送带22与所述输出输送带23的接驳处;
32.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下料机构5和封口机构6,所述下料机构5和所述封口机构6均悬设于所述环形输送带22上方;
33.所述下料机构5包括下料口51和下料管52,所述下料管52外接有储料筒8,所述下料口51上设置有定量阀门53,所述定量阀门53上集成设置有质量监测器54,质量监测器54用于监测下料管52的下料量,并计算数据从而控制定量阀门53的开关;
34.所述封口机构6包括一体成型的下压板61和热压凸起62,所述热压凸起62内嵌设有热熔丝63,所述热压凸起62上包覆有橡胶层64。
35.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多个”卡置凹槽24,其中多个为不限定具体数量,其根据实际输送带2的长短进行具体数量的确定,仅需要保证相邻两个卡置凹槽24之间间距相同即可,权利要求书包括说明书中提及的“悬设”为设置于机架上并悬挂于环形输送带22上,其中封口机构6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伸缩杆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参照图5,其为公知设备及公知运作流程,在此不多赘述。
36.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