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砂布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砂布生产线储布装置。
背景技术:2.现有砂布生产过程中,原料布用完后,需要停机换卷,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3.为改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砂布生产线储布装置,包括:
4.支撑架;
5.下导布辊组,所述下导布辊组安装于所述支撑架内底部;
6.上导布辊组,所述上导布辊组升降式安装于所述支撑架内,所述上导布辊组位于所述下导布辊组上方;
7.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安装于所述支撑架内,所述升降单元与所述上导布辊组连接;
8.按压辊组,所述按压辊组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侧端,原料布自所述按压辊组送入支撑架内,并呈交替式绕设于所述下导布辊组和上导布辊组之间。
9.优选的,所述下导布辊组包括:
10.下固定座,所述下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内底部;
11.下导布辊,多个所述下导布辊并列安装于所述下固定座上。
12.优选的,所述上导布辊组包括:
13.上升降座,所述上升降座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内,所述上升降座位于所述下固定座上方,所述升降单元与所述上升降座连接;
14.上导布辊,多个所述上导布辊并列安装于所述上升降座上,所述上导布辊数量比所述下导布辊数量少1个,原料布呈下上交替式绕设于所述下导布辊和上导布辊之间。
15.优选的,所述升降单元包括:
16.油缸伸缩杆,所述油缸伸缩杆竖直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侧端远离按压辊组位置;
17.转轴,两个所述转轴并列安装于所述支撑架顶端;
18.固定扣座,所述固定扣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侧端远离安装辊组位置,所述固定扣座位于所述油缸伸缩杆上方;
19.转动链轮,所述转动链轮安装于所述油缸伸缩杆输出端;
20.传动链轮,所述传动链轮安装于所述转轴上;
21.链条,所述链条一端与所述固定扣座连接,所述链条另一端依次行走于转动链轮、两个传动链轮后,与所述上升降座连接;
22.绕绳轮,每个所述转轴上安装有绕绳轮;
23.提拉绳,所述提拉绳一端绕设于所述绕绳轮上,所述提拉绳另一端与所述上升降座连接。
24.优选的,所述上升降座表面安装有行走于所述支撑架内壁的滑轮。
25.优选的,所述上导布辊数量为8个。
26.优选的,所述油缸伸缩杆外接有油泵。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30.图中:1.大卷;2.小卷;3.传动导布辊;4.按压辊组;5.支撑架;6.滑轮;7.链条;8.传动链轮;9.上导布辊;10.原料布;11.油缸伸缩杆;12.下导布辊;13.固定扣座;14.转动链轮;15.绕绳轮。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实施例
3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3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砂布生产线储布装置,包括:
35.支撑架5;
36.下导布辊组,所述下导布辊组安装于所述支撑架5内底部;
37.上导布辊组,所述上导布辊组升降式安装于所述支撑架5内,所述上导布辊组位于所述下导布辊组上方;
38.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安装于所述支撑架5内,所述升降单元与所述上导布辊组连接;
39.按压辊组4,所述按压辊组4安装于所述支撑架5侧端,原料布10自所述按压辊组送入支撑架5内,并呈交替式绕设于所述下导布辊组和上导布辊组之间。
4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4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砂布生产线储布装置,原料布10自按压辊组4送入支撑架5内,并呈上下交替式绕设于下导布辊组和上导布辊组之间,从而形成几十米的储布余量,原料布使用完后,需要通过大卷1替换掉小卷2时,按压辊组4工作,从而按压住原料布10末端,此时升降单元工作,带动上导布辊组在支撑架5内下降,原料布继续输送,此时无需停机,即可完成原料布10末端大卷1、小卷2的替换,将大卷1的头端自传动导布辊3接在位于按压辊组4内的原料布10末端,即可完成不停机状态下,料卷的更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砂布生产线储布装置,无需停机即可完成料卷的更换,提高了工作效率。
4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导布辊组包括:
43.下固定座,所述下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5内底部;
44.下导布辊12,多个所述下导布辊12并列安装于所述下固定座上。
4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46.下固定座固定安装于支撑架5内底部,多个下导布辊12并列安装于下固定座上,原料布交替绕设于下导布辊12上,从而增加了原料布的储布余量。
4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导布辊组包括:
48.上升降座,所述上升降座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5内,所述上升降座位于所述下固定座上方,所述升降单元与所述上升降座连接;
49.上导布辊9,多个所述上导布辊9并列安装于所述上升降座上,所述上导布辊9数量比所述下导布辊12数量少1个,原料布10呈下上交替式绕设于所述下导布辊12和上导布辊9之间。
5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51.多个上导布辊9并列安装于上升降座上,原料布交替绕设于下导布辊12和上导布辊9之间,从而增加了原料布的储布余量,且通过升降单元带动上升讲座在支撑架5内升降,进而带动并列安装于上升降座的多个上导布辊9升降,从而实现了上导布辊9和下导布辊12之间高度的改变,从而实现原料布储布余量的改变,即上导布辊9和下导布辊12之间高度增加,原料布储布余量变多,上导布辊9和下导布辊12之间高度减少,原料布储布余量变少。
52.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单元包括:
53.油缸伸缩杆11,所述油缸伸缩杆11竖直安装于所述支撑架5侧端远离按压辊组4位置;
54.转轴,两个所述转轴并列安装于所述支撑架5顶端;
55.固定扣座13,所述固定扣座13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5侧端远离安装辊组4位置,所述固定扣座13位于所述油缸伸缩杆11上方;
56.转动链轮14,所述转动链轮14安装于所述油缸伸缩杆11输出端;
57.传动链轮8,所述传动链轮8安装于所述转轴上;
58.链条7,所述链条7一端与所述固定扣座13连接,所述链条7另一端依次行走于转动链轮14、两个传动链轮8后,与所述上升降座连接;
59.绕绳轮15,每个所述转轴上安装有绕绳轮15;
60.提拉绳,所述提拉绳一端绕设于所述绕绳轮15上,所述提拉绳另一端与所述上升降座连接。
6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62.油缸伸缩杆11收缩,从而带动安装于油缸伸缩杆11输出端的转动链轮14下降,转动链轮8拉拽绕设于其上的链条7,从而使链条7靠近转动链轮8端下降,链条7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扣座13上,从而不会发生运动,与链条7另一端连接的上升降座在支撑架5内上升,由于链条7行走于传动链轮8上,从而带动与传动链轮8连接的转轴转动,两个并列安装于支撑架5顶端的转轴时,带动与传动链轮8同轴安装于转轴上的绕绳轮15转动,绕绳轮15卷绕提拉绳,从而辅助带动与提拉绳连接的上升降座在支撑架5内提升,进而实现了安装于上升降座上的上导布辊9和下导布辊12之间高度的增加;相反地,当需要减小上导布辊9和下导布
辊12之间高度时,只需要控制油缸伸缩杆11伸长即可。
6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升降座表面安装有行走于所述支撑架5内壁的滑轮6。
6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65.滑轮6的设置,限位了上升降座的升降方向,以控制上升降座砸死支撑架5内做竖直升降运动。
6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导布辊9数量为8个。
6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68.上导布辊9的数量为8个,下导布辊12的数量为9个,原料布上下交替式绕设于上导布辊9和下导布辊12之间,进而预留了30-40米之间的原料布储布余量。
6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缸伸缩杆11外接有油泵。
7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71.油泵工作,从而作为油缸伸缩杆11的动力输入端。
72.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