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老人上楼的装置

文档序号:31901807发布日期:2022-10-22 06:40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老人上楼的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楼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老人上楼的装置。


背景技术:

2.截至2022年,我国老年人数量已经超过2.5亿人,在城镇小区里,老年人的群体占到了六成以上,其中,有一种类型的老年人,虽然可以独立行走,但是由于年龄增加,下肢力量已经明显不足,而手杖又无法辅助下肢完成抬腿的动作,每次抬腿都会十分吃力,一旦抬腿在过程中没有站稳而摔倒,后果将不堪设想,这部分上楼吃力的老人在老年群体中占比很高。
3.为了解决老旧小区老人上楼不便的问题,市场上出现了三种辅助上楼装置:1.电动履带式轮椅;2.曲线座椅式升降椅;3.接力式上下楼辅助器。
4.电动履带式轮椅能适应老旧小区中狭小的楼梯。其采用可折叠设计,携带方便,不占用公共空间。价格也是大多数老年人可以接受的范围。但老人使用时需要有人陪同操作,无法自己操作。对于同子女一起生活的老人,由子女搀扶就可以达到下楼目的,没必要花钱购买。独居老人就更不适合该产品了。
5.曲线座椅式升降椅具有安装周期短,舒适安全的优点。但是运输效率低,一次只能运输一人,用户等待时间长。对空间有很高要求,老旧小区的过道狭窄,安装完成后座椅的停放会占用较大公共空间,容易给其他居民出行造成不便。由于结构原因,只适合部分小区楼道状况,楼道适应性差。并且价格昂贵,居民接受程度低。
6.接力式上下楼辅助器采用分段式接力,提高了运输效率,在层与层之间设置了两个站点,减少了排队等待时间。但相应的也提高了安装成本。安装后占用楼道空间,对空间结构造成一定影响。其次,安全性低。老人在装置移动时没抓牢可能会摔倒。在面对突发状况,无法保证用户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辅助老人上楼的装置,解决现有的辅助装置安全性不高,制造成本高,占用公共空间大等缺点。
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9.一种辅助老人上楼的装置,包括行驶轨道和支撑机构,所述行驶轨道包括轨道板、长凸轨和长齿条,轨道板和楼梯扶手的侧壁固定连接,沿轨道板长度方向上设置有长齿条和长凸轨,长凸轨与长齿条等长且平行,长凸轨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在水平段、竖直段和轨道板之间构成凹槽,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壳体和固定设置在支撑壳体内部的齿轮驱动机构,支撑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与长凸轨结构互补的轨道安装槽,支撑壳体通过其轨道安装槽与长凸轨相互勾连,支撑壳体可沿长凸轨滑动,齿轮驱动机构的输出齿轮与长齿条啮合,齿轮驱动机构与电源连接;在支撑壳体的上端设置扶手和开关系统。
10.进一步的,所述齿轮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转动轴和输出齿轮,伺服电机与电源
和开关面板连接,开关系统包括电机调速开关,伺服电机通过电机安装座与支撑壳体固定,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转动轴,转动轴上固定套接所述输出齿轮。
11.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调速开关为矩形推动式开关,设置在扶手上端面,包括置于中央的关闭档位,分别置于上、下方的上、下运动档位。
12.进一步的,所述上、下运动档位与关闭档位之间均设置无极调速档位。
13.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撑壳体的下端设置若干挂钩。
14.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撑壳的设置有探路灯,探路灯与电源和开关面板连接,开关面板上设置有探路灯开关和亮度调节旋钮。
15.进一步的,在长凸轨的两个端头均设置有限位挡块和限位传感器,限位传感器与伺服电机连接。
16.进一步的,在支撑壳的上端还设置有公告宣传屏幕,公告宣传屏幕与电源连接。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8.1、本实用新型装置克服了现有辅助老人上楼装置中安全性不高,成本高,占用公共空间大等缺点,其包括行驶轨道和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可以沿着行驶轨道可控的平稳移动,支撑机构上的扶手给腿部力量不足的老人一定的牵引力和搀扶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和安装成本低,功能实用。
19.2、本实用新型装置适用于小区住宅楼、养老院和医院使用,其采用便携智能化的设计模式,具有灵敏的感应功能,让老人更安全更有效的上下楼。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图1的立体图;
23.图3是图1的侧视图;
24.图4是实施例1中行驶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实施例1中支撑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行驶轨道,101-轨道板,102-长凸轨,103-长齿条;
27.2-支撑机构,201-支撑壳体,202-轨道安装槽;
28.3-齿轮驱动机构,301-伺服电机,302-转动轴,303-输出齿轮;
29.4-扶手;
30.5-电机调速开关;
31.6-挂钩;
32.7-亮度调节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
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34.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35.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3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老年人上楼辅助装置,其通过齿轮齿条系统的牵引,给腿部力量不足的老人一定的牵引力和搀扶力,解决了部分老年人上楼提东西、上楼困难的问题,其结构简单、制造和安装成本大大降低,功能实用,适合大部分老旧小区改造施工。
37.实施例1:
3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辅助老人上楼的装置,包括行驶轨道1和支撑机构2,行驶轨道包括轨道板101、长凸轨102和长齿条103,轨道板101和原有的楼梯扶手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其布置方向与楼梯走向相同。
39.参见图3,沿着轨道板101的长度方向,在轨道板101侧壁固定设置有长齿条103和长凸轨102,长凸轨102与长齿条103等长且平行,长凸轨102设置在长齿条103的上方,长凸轨102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在水平段、竖直段和轨道板之间构成了一个凹槽。
40.支撑机构2包括支撑壳体201和固定设置在支撑壳体201内部的齿轮驱动机构3,支撑壳体201的一侧设置有与长凸轨102结构互补的轨道安装槽202,支撑壳体201通过其轨道安装槽202与长凸轨102相互勾搭连接,支撑壳体201可以沿着长凸轨102滑动,这种相互勾搭连接的方式是为了防止在支撑壳体201在滑动的过程中出现晃动失稳,进而提高产品运动的安全性。
41.齿轮驱动机构3包括伺服电机301、转动轴302和输出齿轮303,伺服电机301与电源和电机调速开关5连接,输出齿轮202与长齿条啮3之间啮合;伺服电机301通过电机安装座与支撑壳体201固定,伺服电机30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转动轴302,转动轴302上固定套接输出齿轮303。本实施例中,在长凸轨202的两个端头均设置有限位挡块和限位传感器,限位传感器与伺服电机连接,当支撑机构2运动至行驶轨道1的端头位置时,支撑机构2触发限位传感器,伺服电机301断电,支撑机构2即停止运动,限位挡块起到最终的阻挡防止脱离的作用。
42.在支撑壳体201的上端面设置有扶手4,扶手4为圆柱体结构供使用者把握住,在扶手4的上端面设置电机调速开关5,在本实施中,电机调速开关5为矩形推动式开关,包括置于中央的关闭档位,分别置于上、下方的上、下运动档位,上、下运动档位与关闭档位之间为无极调速档位,根据推动的距离远近可以控制伺服电机201的转速,进而控制整个支撑机构2的运动速度。
43.本实施例中,在支撑壳体201的下端设置1个挂钩6,老人上下楼的同时,将携带的重物悬挂在挂钩6上,从而便利的实现上、下楼同时运送重物。
44.实施例2:
45.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壳的侧壁和底壁上均设置有探路灯,探路灯与电源和亮度调节旋钮7连接,本实用新型装置在夜晚使用时,可以打开探路灯,方便观察楼梯台阶。
46.实施例3:
47.在实施例1和2的基础之上,本实施例中,在支撑壳的上端还可以设置有公告宣传屏幕,公告宣传屏幕可以使电子屏幕,其与电源连接,通过画面和声音方便物业通知消息以及播放广告等。
48.为了具体的介绍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过程:
49.使用者到达楼梯的右侧准备上楼,其先将手提的重物挂在挂钩上,然后用右手握住扶手,木制向上推动扶手上的电机调速开关,此时齿轮驱动机构的伺服电机通电开始转动,齿轮齿条机构啮合运动,带动支撑机构沿着行驶轨道向上行走,给握住扶手的使用者一个斜向上的牵引力和搀扶力,老人在支撑机构的牵引搀扶下缓步向上行走,当行走至楼梯顶部时,支撑机构触发到限位传感器,伺服电机断电,支撑机构立即停止运动,使用者放开扶手,取下悬挂的重物离开。
50.若在夜晚使用,使用者可以按下亮度调节旋钮,探路灯开始照明。
5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装方便成本低,使得具有行走能力但是体力较弱的老年人不再受楼梯的困扰,实现轻松上下楼,丰富养老生活。在上下楼梯过程中,子女不用搀扶前进、陪伴左右,不用担心父母出行。进而减轻了儿女和家庭负担,保障了老年人的人身安全。
5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