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防卡轮机构及包含它的运输轨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92878发布日期:2022-11-15 22:34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防卡轮机构及包含它的运输轨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防卡轮机构及包含它的运输轨道,属于分拣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直线交叉带分拣机中,小车组件包括分拣小车,分拣小车首尾相连成环形结构。工作时,小车组件套设在运输轨道上。在安装小车组件时,先将小车组件套设在运输轨道上,然后通过轨道张紧机构,增大运输轨道的周长,使小车组件能和所述运输轨道贴合。当运输轨道周长增加时,运输轨道上产生缝隙,当分拣小车的轮体在运输过程中经过运输轨道上的缝隙时,缝隙会对轮体产生卡轮现象,导致划伤轮体,缩短轮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防卡轮机构及包含它的运输轨道,可以有效的解决技术背景中的问题。
4.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防卡轮机构,位于两个相邻的第一轨道主体和第二轨道主体之间,所述第一轨道主体包括朝向所述第二轨道主体延伸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轨道主体包括朝向所述第一轨道主体延伸的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相互靠近的边缘形成第一缝隙,在轮体经过所述轨道防卡轮机构时,轮体的外表面的中部区域压合在所述第一缝隙上,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或第二支撑部中的至少一个相抵接。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设置,当轮体经过所述轨道防卡轮机构时,轮体与所述第一支撑部或第二支撑部中的至少一个相抵接,通过第一支撑部或/和第二支撑部对轮体进行支持,防止轮体卡入第一轨道主体和第二轨道主体之间的缝隙中。因此本机构解决了分拣小车的轮体在运输过程中经过运输轨道上的缝隙时,会对轮体产生卡轮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轨道主体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相互靠近的边缘形成第二缝隙,在所述第二轨道主体和所述第一支撑部相互靠近的边缘形成第三缝隙,所述第二缝隙和所述第三缝隙位于所述第一缝隙的两侧。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缝隙、所述第二缝隙和所述第三缝隙形成直角z字形,或斜边z字形。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轮体经过所述轨道防卡轮机构时,轮体的外表面的中心线位置压合在所述第一缝隙上。
9.一种运输轨道,包括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连接处设置有轨道防卡轮机构。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轨道张紧机构,所述轨道张紧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所述轨道张紧机构能改变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之间的距
离。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轨道张紧机构包括张紧螺杆和张紧螺母,所述张紧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轨道、所述张紧螺母和所述第一轨道,通过旋转所述张紧螺母,能改变所述第二轨道和所述第一轨道之间的距离。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轨道张紧机构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和所述第一轨道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轨道连接。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和所述张紧螺杆平行设置。
附图说明
14.图1为利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运输轨道的直线交叉带分拣机的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运输轨道的立体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轮体经过轨道防卡轮机构的示意图。
18.图中:
19.1、第一轨道;11、第一轨道主体;111、第一支撑部;2、第二轨道;21、第二轨道主体;211、第二支撑部;3、轨道张紧机构;31、张紧螺杆;32、张紧螺母;33、连接杆;4、轨道防卡轮机构;41、第一缝隙;42、第二缝隙;43、第三缝隙;5、分拣小车;51、轮体。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21.参见附图1、附图2和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运输轨道,包括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所述第一轨道1和所述第二轨道2可拆卸连接,还包括轨道张紧机构3,所述轨道张紧机构3连接所述第一轨道1和所述第二轨道2,所述轨道张紧机构3能改变所述第一轨道1和所述第二轨道2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运输轨道的周长,对套设在运输轨道上的小车组件进行张紧,使小车组件贴合在运输轨道上。在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的连接处设置有轨道防卡轮机构4,所述轨道防卡轮机构4能防止轮体51卡入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之间的缝隙中。
22.参见附图1和附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轨道张紧机构3包括张紧螺杆31和张紧螺母32,所述张紧螺杆31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轨道2、张紧螺母32和所述第一轨道1,通过旋转张紧螺母32,能改变所述第二轨道2和所述第一轨道1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运输轨道的周长,使小车组件和所述运输轨道进行贴合。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轨道张紧机构3还包括连接杆33,所述连接杆33设置有两根,分别位于所述张紧螺杆31的两侧,并和所述张紧螺杆31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杆33一端和所述第一轨道1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轨道2上设置的通孔,进而和所述第二轨道2连接。通过连接杆33的设置,对所述第一轨道1和所述第二轨道2的位置进行固定,同时防止第一轨道1以张紧螺杆31为中心发生转动。
24.参见附图2和附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轨道防卡轮机构4位于两个相邻的
第一轨道主体11和第二轨道主体21之间,所述第一轨道主体11包括朝向所述第二轨道主体21延伸的第一支撑部111,所述第二轨道主体21包括朝向所述第一轨道主体11延伸的第二支撑部211,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1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11相互靠近的边缘形成第一缝隙41,在轮体51经过所述轨道防卡轮机构4时,轮体51的外表面的中部区域压合在所述第一缝隙41上,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11或第二支撑部211中的至少一个相抵接。通过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二支撑部211的设置,当轮体51经过所述轨道防卡轮机构4时,轮体51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11或第二支撑部211中的至少一个相抵接,通过第一支撑部111或/和第二支撑部211对轮体51进行支撑,防止轮体51卡入第一轨道主体11和第二轨道主体21之间的缝隙中。因此本机构解决了分拣小车5的轮体51在运输过程中经过运输轨道上的缝隙时,运输轨道上的缝隙会对轮体51产生卡轮的技术问题。
25.参见附图3和附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轨道主体1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11相互靠近的边缘形成第二缝隙42,在所述第二轨道主体21和所述第一支撑部111相互靠近的边缘形成第三缝隙43,所述第二缝隙42和所述第三缝隙43位于所述第一缝隙41的两侧。所述第一缝隙41、所述第二缝隙42和所述第三缝隙43形成直角z字形,或斜边z字形。当旋转张紧螺母32,随着张紧螺母32在张紧螺杆31上位置的改变,促使第一轨道1向远离所述第二轨道2方向运动,此时第二缝隙42和第三缝隙43的宽度逐渐增大,因所述第一缝隙41、所述第二缝隙42和所述第三缝隙43形成直角z字形,或斜边z字形,所以第二缝隙42和第三缝隙43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当轮体51通过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的连接处时,轮体51首先经过第二缝隙42,第二缝隙42下方是第一支撑部111,此时第一支撑部111对轮体51产生支撑力,使轮体51不会卡入第二缝隙42中;然后轮体51继续沿着输送轨道运动,当运动到第三缝隙43时,此时第三缝隙43上侧的第二支撑部211对所述轮体51产生支撑力,使轮体51在第二支撑部211的支撑力的作用下平稳通过第三缝隙43,使轮体51不会卡入第三缝隙43中。优选的,在轮体51经过所述轨道防卡轮机构4时,轮体51的外表面的中心线位置压合在所述第一缝隙41上,使轮体51通过第二缝隙42或第三缝隙43时,轮体51均有一半的轮子在第二缝隙42或第三缝隙43上面,另一半轮子有第一支撑部111或第二支撑部211的支撑力对其支撑,使轮体51能平稳的通过缝隙。
26.安装过程:通过轨道张紧机构3连接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使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相贴合,将由分拣小车5首尾相连形成的小车组件套设在运输轨道上,通过轨道张紧机构3调节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之间的距离,使小车组件和运输轨道完全贴合。
27.工作过程:分拣小车5运输至第二缝隙42时,第二缝隙42下方的第一支撑部111对轮体51产生支撑力,使轮体51不会卡入第二缝隙42中;然后轮体51随着分拣小车5继续沿着运输轨道运动,当运动到第三缝隙43时,此时第三缝隙43上侧的第二支撑部211对轮体51产生支撑力,使轮体51在第二支撑部211的支撑力的作用下平稳通过第二缝隙42,使轮体51不会卡入第二缝隙42中。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
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30.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