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纸杯生产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收杯装置。
背景技术:2.纸杯的生产是将原纸进行裁剪等机械加工形成杯体和杯底后,再进行粘合而制成的一种筒状容器,具有安全卫生、方便快捷的特点。
3.目前,纸杯加工完成后,工厂会通过收杯器来对生产得到的纸杯进行收集出料,比如相关技术中存在一种收杯装置,参照图1,收杯装置包括输杯管道1、可转动的收杯台2和沿收杯台2周向分布的收杯筒3,加工成型后的纸杯通过输杯管道1被运输到收杯筒3中,第一个收杯筒3装满后,收杯台2转动,将第二个收杯筒3转动至输杯管道1下方继续装杯,收杯筒3底端设置有气缸4,气缸4可以驱动收杯筒3转动至水平状态,在第二个收杯筒3收杯的同时,转离的第一个收杯筒3通过气缸4转换为水平状态,辅助出杯。采用这种方案,有效减少了工人收取纸杯时所需等待的时间,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4.但是,发明人发现,当纸杯从输杯管道1中落入收杯筒3中时,会对收杯筒3产生一定的冲击,使收杯筒3晃动,并且当收置的纸杯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受大量纸杯重量的影响,收杯筒3底部与收杯台2的连接处会有弯折的趋势,长此以往,会对设备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增加收杯筒收杯时的稳定性,减少收杯过程中对收杯筒与收杯台连接处的损坏,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一种收杯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收杯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收杯装置,包括机体、转动设置于机体顶端的收杯台、周向分布于收杯台边沿的多个收杯筒和用于向收杯筒输送纸杯的输杯管道,所述机体顶面还设置有减震组件,且所述减震组件设置在所述输杯管道的底部,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设置在机体顶面的套筒,所述套筒顶端沿竖直方向滑移设置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的顶端与收杯筒底面相抵,所述套筒内还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可对缓冲杆产生竖直向上的作用力。
8.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当收集纸杯时,成型的纸杯通过输杯管道出料,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收杯筒中,对收杯筒造成一定的冲击,冲击力通过收杯筒底面传递至缓冲杆,并通过第一弹性件吸收,有效削弱了冲击作用。减震组件的设置,有效削弱了收杯筒承受的作用力,增强了收杯筒的稳定性。此外,减震组件还对收杯筒产生一定的支撑作用,减少了收杯过程中大量纸杯堆积对收杯筒与收杯台连接处产生损坏的情况发生,有效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9.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件为设置在套筒内底部的弹簧,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顶端与缓冲杆底部相抵。
10.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当纸杯从输杯管道中落下后,对收杯筒底端产生一定的冲击力,使收杯筒向下运动,并推动缓冲杆运动,缓冲杆进一步推动第一弹性件,给第一弹
性件向下的作用力,第一弹性件受力发生形变后,产生恢复力,并作用于缓冲杆上,与收杯筒作用于缓冲杆的作用力抵消,从而减小了缓冲杆的运动幅度,进而提高了收杯筒的稳定性。
11.优选的,所述缓冲杆底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位于套筒内,所述第一弹性件顶端与底板底面相抵,所述缓冲杆底端还套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底板顶面和套筒内顶面相抵。
12.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当缓冲杆向下移动时,第二弹性件伸长,对底板产生拉力,促使底板向初始位置移动,进而推动缓冲杆回复,对收杯筒产生向上的作用力,与冲击力相抵,进一步增加了收杯筒的稳定性。
13.优选的,所述缓冲杆顶端还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与收杯筒底面相抵。
14.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托板增大了减震组件与收杯筒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了在纸杯落下的过程中冲击力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削弱,同时使减震组件的支撑更稳定。
15.优选的,所述托板侧壁设置有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用于引导收杯筒滑移至托板顶端。
16.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当收杯台转动时,与收杯台同步转动的收杯筒通过引导斜面滑移至托板顶端,有效减少了收杯筒在转动过程中与减震组件发生干涉碰撞,保证了装置的正常运行。
17.优选的,所述套筒可拆卸设置在机体顶面。
18.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套筒的可拆卸设置便于减震组件中零部件的更换,有效减少了减震组件因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老化而失效的情况发生,增加了减震组件的使用寿命。
19.优选的,所述机体顶面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减震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容纳槽内还设置有第三弹性件和推动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容纳槽一端内侧壁和推动件侧壁固定,所述推动件远离第三弹性件的一侧与套筒侧壁相抵,并将所述套筒抵接固定在容纳槽内。
20.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更换减震组件时,拉动推动件,使套筒松动,取出套筒,并更换内部的零部件,更换完成后,将套筒置于容纳槽内,撤去作用于推动件上的作用力,第三弹性件推动推动件将套筒抵接于容纳槽另一侧侧壁,从而将套筒卡紧,操作便捷。
21.优选的,所述容纳槽内侧壁顶端滑移设置有隔尘板。
22.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套筒安装完成后,通过隔尘板将容纳槽开口关闭,有效减少了杂物落入容纳槽中的现象发生,改善了第三弹性件卡壳的情况,保证了装置的可运行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在输杯管道正下方的机体上设置减震组件,减小纸杯落下时冲击力对收杯筒的影响,增加了收杯筒的稳定性,同时,减震组件对收杯筒的底端有向上的支撑力,有效削弱了纸杯重量对收杯筒与收杯台连接处的影响,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5.2.通过在减震组件的顶端设置托板和引导斜面,使收杯筒在移动过程中可平稳的移动到减震组件顶端,有效减少了装置内部相互干涉的现象发生,有效保证了装置的正常运行;
26.3.通过套筒的可拆卸设置,便于减震组件内第一弹性件的更换,提高了减震组件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7.图1是相关技术中一种收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收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凸显减震组件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输杯管道;2、收杯台;3、收杯筒;4、气缸;5、机体;6、减震组件;61、套筒;62、缓冲杆;63、第一弹性件;64、第二弹性件;65、底板;66、托板;67、引导斜面;7、容纳槽;8、第三弹性件;9、推动件;10、隔尘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参照图1,收杯装置包括机体5,机体5上转动设置有收杯台2,收杯台2边缘沿周向铰接设置有多个收杯筒3,所述收杯筒3的顶端设置有输杯管道1,成型的纸杯通过输杯管道1输送至其一收杯筒3中,当该收杯筒3填满后,收杯台2转动将相邻的空收杯筒3转动至输杯管道1下方,继续出杯。收杯筒3底端还设置有气缸4,气缸4的两端分别与收杯台2和收杯筒3侧壁铰接,已经填满的收杯筒3转离输杯管道1下方后,在气缸4的控制下转动至水平状态出杯。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收杯装置。参照图2和图3,机体5表面靠近输杯管道1的位置开设有容纳槽7,容纳槽7内设置有减震组件6,减震组件6包括抵接设置于容纳槽7内的套筒61,套筒61顶端滑移设置有与收杯筒3抵接的缓冲杆62,缓冲杆62外还套设有第二弹性件64,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64为拉簧,第二弹性件64两端分别与设置于缓冲杆62底端的底板65和套筒61内顶面抵接,套筒61的底端还设置有第一弹性件63,第一弹性件63的顶端与底板65的底面抵接,当纸杯落下后,推动收杯筒3和缓冲杆62向下运动,此时,第二弹性件64和第一弹性件63共同作用,阻碍缓冲杆62向下运动,使缓冲杆62运动幅度变小,进而限制了收杯筒3的运动幅度,有效增加了收杯筒3的稳定性。
34.参照图3,缓冲杆62的顶端设置有托板66,且托板66顶面与收杯筒3的底面相抵,将收杯筒3支撑于减震组件6顶端,托板66的存在,增加了减震组件6与收杯筒3的接触面积,保证了减震效果。此外,托板66的侧壁还设置有引导斜面67,当收杯筒3转动至输杯管道1底端附近时,随着转动的进行,收杯筒3底端先与引导斜面67抵接,然后沿着引导斜面67滑移至托板66的顶端,如此设置,有效减少了收杯筒3在转动过程中与减震组件6干涉碰撞的情况发生,保证了装置的正常运行。
35.参照图3,容纳槽7内还设置有第三弹性件8和推动件9,推动件9通过第三弹性件8与容纳槽7连接,当将套筒61置于容纳槽7内后,第三弹性件8给推动件9一个朝向套筒61的作用力,作用力通过推动件9传递给套筒61,使套筒61抵接固定于容纳槽7内,当需要更换减震组件6时,工作人员只需推动推动件9,使套筒61松动,即可进行操作,方便快捷。容纳槽7内侧壁还滑动设置有隔尘板10,将隔尘板10滑移打开,即可进行套筒61的更换操作,当套筒61更换完成后,再将隔尘板10关闭,如此设置,有效隔绝了外界对推动件9的干扰,保证了套
筒61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始种处于锁紧状态,保证了减震效果。
3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收杯装置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在输杯管道1下方的机体5表面设置与收杯筒3抵接的减震组件6,对作用于收杯筒3上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增强收杯筒3的稳定性,并通过设置引导斜面67,辅助收杯筒3滑移至减震组件6顶端,减少装置内部之间的相互干扰,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
3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