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防夹手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89828发布日期:2023-01-31 22:49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电梯防夹手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梯防夹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电梯防夹手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2.现代电梯主要由曳引机(绞车)、导轨、对重装置、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和缓冲器等)、信号操纵系统、轿厢与厅门等组成,这些部分分别安装在建筑物的井道和机房中。通常采用钢丝绳摩擦传动,钢丝绳绕过曳引轮,两端分别连接轿厢和平衡重,电动机驱动曳引轮使轿厢升降。电梯要求安全可靠、输送效率高、平层准确和乘坐舒适等。电梯的基本参数主要有额定载重量、可乘人数、额定速度、轿厢外廓尺寸和井道型式等。
3.电梯为防止电梯门夹到人通常设有红外感应光幕来控制厅门的开闭,但是在厅门与轿厢之间的缝隙处往往容易夹到一些儿童的手,还有厅门在即将关闭时若有人突然伸手在门缝之间,也容易被电梯门夹到。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电梯防夹手感应装置,解决了上述提到的问题。
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6.本技术提供电梯防夹手感应装置,包括侧边防夹机构和中间防夹机构。
7.所述侧边防夹机构包括电梯本体、支座、挡板和第一压敏传感器,所述电梯本体包括轿厢、轿门和厅门,所述轿厢侧边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轿门与所述厅门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支座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壁上,所述挡板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座表面,所述挡板与所述轿门间隙配合,所述挡板两端套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支座表面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挡板表面,所述第一压敏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挡板表面。
8.所述中间防夹机构包括支板、支撑板和第二压敏传感器,所述支板分别固定在所述轿门和一个所述厅门表面的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板内,所述支撑板上套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板表面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板表面,所述第二压敏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支撑板表面。
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有儿童将手伸入轿门和轿厢之间的间隙时,手指会触摸到挡板表面,挡板开始像内侧旋转,此时挡板内表面的第一压敏传感器接触到凸块受到挤压,第一压敏传感器通过控制器将轿门收回,当有人将手指插入两个轿门或者两个厅门之间时,当轿门或者厅门关闭时,支撑板挤压到人手,支撑板在支板向内滑动直到第二压敏传感器挤压到支板表面的第二压敏传感器此时第二压敏传感器通过控制器控制轿门或者厅门收回,当没有异物处在两个轿门或者两个厅门之间时,支撑板在轿门或者厅门关闭时,支撑板处在另一个轿门或者厅门表面的第二凹槽不会触发第二压敏传感器,该电梯防夹手感应装置能够感应到门缝中插入的物体,避免了儿童误把手指插入厅门缝隙中被夹的事故发生。
1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挡板两侧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转动连
接在所述支座表面,所述扭力弹簧套在所述连接杆上。
1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挡板表面安装有保护垫,所述保护垫与所述轿门表面贴合。
1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凹槽内壁安装有凸块,所述凸块表面安装有橡胶垫,所述凸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敏传感器一侧。
1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板表面固定有滑杆,所述滑杆滑动贯穿在所述支板表面,所述弹簧套在所述滑杆上。
1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板表面也安装有所述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第二压敏传感器设置在同一直线上。
1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板表面安装有橡胶保护条。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7.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轿门厅门关闭时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轿门厅门打开时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轿门厅门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轿门厅门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轿厢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00-侧边防夹机构;110-电梯本体;111-轿厢;112-轿门;113-厅门;114-第一凹槽;115-第二凹槽;120-支座;130-挡板;131-扭力弹簧;132-连接杆;133-保护垫;140-第一压敏传感器;150-凸块;151-橡胶垫;200-中间防夹机构;210-支板;220-支撑板;221-弹簧;222-滑杆;223-保护条;230-第二压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24.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
26.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电梯防夹手感应装置包括侧边防夹机构100和中间防夹机构200,其中中间防夹机构200与侧边防夹机构100分别设置在电梯门缝处。
27.请参阅图1、4和5,侧边防夹机构100包括电梯本体110、支座120、挡板130和第一压敏传感器140,电梯本体110包括轿厢111、轿门112和厅门113,轿厢111侧边开设有第一凹槽
114,轿门112与厅门113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115,支座120安装在第一凹槽114内壁上,第一凹槽114内壁安装有凸块150,凸块150表面安装有橡胶垫151,凸块150设置在第一压敏传感器140一侧,挡板130两端转动连接在支座120表面,挡板130与轿门112间隙配合,挡板130两端套有扭力弹簧131,扭力弹簧131一端固定在支座120表面另一端固定在挡板130表面,挡板130两侧固定有连接杆132,连接杆132一端转动连接在支座120表面,扭力弹簧131套在连接杆132上,挡板130表面安装与保护垫133,保护垫133与轿门112表面贴合,第一压敏传感器140安装在挡板130表面。
28.请参阅图1、2和3,中间防夹机构200包括支板210、支撑板220和第二压敏传感器230,支板210分别固定在轿门112和一个厅门113表面的第二凹槽115内,支板210表面也安装有凸块150,凸块150与第二压敏传感器230设置在同一直线上,支撑板220滑动连接在支板210内,支撑板220上套有弹簧221,弹簧221一端固定在支板210表面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板220表面,支撑板220表面固定有滑杆222,滑杆222滑动贯穿在支板210表面,支撑板220表面安装有橡胶保护条223,弹簧221套在滑杆222上,第二压敏传感器230安装在支撑板220表面。
29.具体的,该电梯防夹手感应装置的工作原理:工作时,当有儿童将手伸入轿门112和轿厢111之间的间隙时,手指会触摸到挡板130表面,挡板130开始像内侧旋转,此时挡板130内表面的第一压敏传感器140接触到凸块150受到挤压,第一压敏传感器140通过控制器将轿门112收回,当有人将手指插入两个轿门112或者两个厅门113之间时,当轿门112或者厅门113关闭时,支撑板220挤压到人手,支撑板220在支板210向内滑动直到第二压敏传感器230挤压到支板210表面的第二压敏传感器230此时第二压敏传感器230通过控制器控制轿门112或者厅门113收回,当没有异物处在两个轿门112或者两个厅门113之间时,支撑板220在轿门112或者厅门113关闭时,支撑板220处在另一个轿门112或者厅门113表面的第二凹槽115不会触发第二压敏传感器230。
30.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