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上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2.自动上料机专为塑料及粉体生产加工行业设计制造,本机与物料接触部分主要采用不锈钢制作,可与各种规格挤出机,高速混合机,塑料搅拌机配套使用,广泛适用于各类粉状,粒状,回收破碎等物料的上(送)料用途;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变化,人们对于自动上料机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越大,但是传统的自动上料机能输送的高度都是固定的,所以就使得装置在使用起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3.如公开号为cn216072190u,名称为《一种自动循环上料装置》,授权公告日为20220318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包括上料装置,上料装置内部设置有支撑装置,上料装置包括装置板,装置板外表面上侧固定连接有支杆,支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料槽,料槽外表面下侧设置有出料板,出料板外表面一侧设置有输料管,支撑装置包括装置箱,装置箱外表面上侧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下端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外表面上侧设置有固定杆。该自动循环上料装置,螺纹杆转动时,使得左右两侧螺纹块在轴杆外表面一侧运动,使得左右两侧轴杆相对运动,从而使得支撑板带动支撑杆上下运动,从而使得支撑杆带动输料管围绕出料板上下运动,从而使得输料管远离出料板一端高度可以发生变化,从而使得装置输料高度可以调节。
4.包括上述专利在内的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无法将上料机构进行位置移动,定点作业,效率低下,不便于上料机构位置调节,移动不便等。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上料装置,通过进料斗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台,位于支撑台底端活动连接的齿环座,齿环座底端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液压缸驱动伸缩杆定向运动,使得伸缩杆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在液压缸的驱动下进行支撑,增强移动架的稳定性,通过液压缸将支撑座收起,位于移动架两侧对称连接的连接臂所连接的移动轮,使得本装置移动时更加便捷,灵活性强,值得广泛推广。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循环上料装置,包括进料斗;
7.所述进料斗底端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底端设置有移动架;
8.所述移动架内侧固定设置有齿环座,所述齿环座底端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底端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伸缩杆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底端设置有移动轮;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支撑台底端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底端设置有电机轴,且电机轴与齿环座啮合。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进料斗底端固定连接有下料斗,所述下料斗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下料斗底端对称设置有支撑柱,且支撑柱底端固定在支撑台上。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下料斗一侧固定连接有吹料泵,所述吹料泵一侧固定连接有输料管。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8.所述进料斗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上端固定连接有气动泵,所述气动泵一侧设置有气动杆。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0.所述气动杆远离气动泵的一端设置有吹料泵,所述吹料泵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且连接轴与气动杆连接。
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2.所述齿环座一侧固定连接有拉臂,且拉臂内侧开设有槽口。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循环上料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支撑台底端活动连接的齿环座,齿环座底端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液压缸驱动伸缩杆定向运动,使得伸缩杆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在液压缸的驱动下进行支撑,增强移动架的稳定性,通过液压缸将支撑座收起,位于移动架两侧对称连接的连接臂所连接的移动轮,使得本装置移动时更加便捷,灵活性强,值得广泛推广。
2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支撑台底端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底端固定连接的电机轴与齿环座啮合,在伺服电机驱动下,使得支撑台转动,以便于调节支撑台顶端固定连接的进料斗以及输料管的位置,使得输料管的位置调节时更加便捷,灵活性强,本装置结构简单,适用性强,值得广泛推广。
26.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进料斗底端固定连接的下料斗出口端与吹料泵进口端对接,位于进料斗一侧活动连接的活动座上固定连接的气动泵,使得气动泵驱动气动杆定向运动,以便于调节吹料泵所连接的输料管上下往复运动,灵活性高,结构简单,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循环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进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移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a处的局部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图3中b处的局部示意图;
32.图例说明:
33.1、进料斗;11、支撑柱;12、下料斗;13、驱动电机;14、活动座;15、气动泵;16、气动杆;17、吹料泵;2、支撑台;21、伺服电机;22、电机轴;3、移动架;31、拉臂;32、支撑座;33、伸缩杆;34、液压缸;35、齿环座;4、移动轮;5、输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5.参照图1-5,一种循环上料装置,包括进料斗1;进料斗1底端设置有支撑台2,支撑台2底端设置有移动架3;移动架3内侧固定设置有齿环座35,齿环座35底端设置有液压缸34,液压缸34底端设置有伸缩杆33,伸缩杆33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32,伸缩杆33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臂,连接臂底端设置有移动轮4;具体的,进料斗1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台2,位于支撑台2底端活动连接的齿环座35,齿环座35底端固定连接有液压缸34,液压缸34驱动伸缩杆33定向运动,使得伸缩杆33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32在液压缸34的驱动下进行支撑,增强移动架3的稳定性,通过液压缸34将支撑座32收起,位于移动架3两侧对称连接的连接臂所连接的移动轮4,使得本装置移动时更加便捷,灵活性强,值得广泛推广;
36.支撑台2底端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21,伺服电机21底端设置有电机轴22,且电机轴22与齿环座35啮合;具体的,支撑台2底端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21,伺服电机21底端固定连接的电机轴22与齿环座35啮合,在伺服电机21驱动下,使得支撑台2转动,以便于调节支撑台2顶端固定连接的进料斗1以及输料管5的位置,使得输料管5的位置调节时更加便捷,灵活性强,本装置结构简单,适用性强,值得广泛推广;
37.进料斗1底端固定连接有下料斗12,下料斗12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3;下料斗12底端对称设置有支撑柱11,且支撑柱11底端固定在支撑台2上;下料斗12一侧固定连接有吹料泵17,吹料泵17一侧固定连接有输料管5;进料斗1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动座14,活动座14上端固定连接有气动泵15,气动泵15一侧设置有气动杆16;气动杆16远离气动泵15的一端设置有吹料泵17,吹料泵17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且连接轴与气动杆16连接;齿环座35一侧固定连接有拉臂31,且拉臂31内侧开设有槽口;具体的,进料斗1底端固定连接的下料斗12出口端与吹料泵17进口端对接,位于进料斗1一侧活动连接的活动座14上固定连接的气动泵15,使得气动泵15驱动气动杆16定向运动,以便于调节吹料泵17所连接的输料管5上下往复运动,灵活性高,结构简单,适用性强。
38.工作原理:进料斗1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台2,位于支撑台2底端活动连接的齿环座35,齿环座35底端固定连接有液压缸34,液压缸34驱动伸缩杆33定向运动,使得伸缩杆33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32在液压缸34的驱动下进行支撑,增强移动架3的稳定性,通过液压缸34将支撑座32收起,位于移动架3两侧对称连接的连接臂所连接的移动轮4,支撑台2底端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21,伺服电机21底端固定连接的电机轴22与齿环座35啮合,在伺服电机21驱动下,使得支撑台2转动,以便于调节支撑台2顶端固定连接的进料斗1以及输料管5的位置,使得输料管5的位置调节时更加便捷,使得本装置移动时更加便捷,灵活性强,值得广泛推广。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