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识别抓斗卸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63477发布日期:2022-12-07 04:43阅读:23来源:国知局
物料识别抓斗卸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抓斗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物料识别抓斗卸载装置。


背景技术:

2.抓斗,是指起重机抓取干散货物的专用工具。由两块或多块可启闭的斗状颚板合在一起组成容物空间,装料时使颚板在物料堆中闭合,物料被抓入容物空间,卸料时颚板在料堆上悬空状态下开启,物料散落在料堆上,颚板的开合一般由起重机起升机构钢丝绳操纵。
3.在抓斗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抓取一些粘性较大的物品,因此会用一些残留的物品黏连在颚板内部,进而使得再次抓取物品时的抓斗容量变小,而经常使用的抓斗不便于对颚板内部进行清除残留的物品,进而降低了抓斗抓取物料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物料识别抓斗卸载装置,旨在改善经常使用的抓斗不便于对颚板内部进行清除残留的物品,导致降低了抓斗抓取物料效率的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物料识别抓斗卸载装置,包括抓斗组件和敲击组件,所述抓斗组件包括第一斗体、第二斗体、伸缩件和连接头,所述第一斗体上部一侧和所述第二斗体上部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斗体和所述第二斗体另一侧均与所述连接头转动连接,所述伸缩件端部与所述连接头固定连接,所述伸缩件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斗体和所述第二斗体上部转动连接,所述敲击组件包括电机、撑架和敲击杆,所述电机和所述撑架分别与所述第一斗体和所述第二斗体外部固定连接,所述敲击杆中部与所述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电机输出端与敲击杆传动连接。
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有益效果是:第一斗体和第二斗体之间转动连接,实现了第一斗体和第二斗体之间的开合,便于第一斗体和第二斗体之间闭合时实施对物料的抓取,也便于第一斗体和第二斗体之间的打开时,将物料进行卸载,因此在伸缩件的输出端的配合使用下,实现了第一斗体和第二斗体之间的开合,伸缩件的输出端将第一斗体和第二斗体一侧向下方推动时,可以实现将第一斗体和第二斗体之间的打开,伸缩件的输出端将第一斗体和第二斗体向上方拉动时,实现了第一斗体和第二斗体之间的闭合,在连接头的使用下,便于抓斗与起重设备之间的连接,在电机和第一斗体和第二斗体之间的配合使用下,实现了电机的安装,电机的输出端间歇带动敲击杆实施对第一斗体和第二斗体外部一侧的敲击,在敲击的过程中,有利于将抓斗内部残留的物品去除,在整个使用的过程中,实现了对物料的抓取和卸载,并实现了将抓斗内部残留的物品敲击去除,有效的防止残留已的物品占用抓斗内部的空间,从而可以提高抓斗抓取无聊的效率。
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斗体和所述第二斗体均设置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对称设置。
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连接板是对称设置的,分别在第一斗体对称设置有两个,
第二斗体对称设置有两个,从而连接第一斗体和第二斗体之间的转动连接。
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板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伸缩件输出端转动连接。
1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传动轴的设置便于两个连接板之间的连接,也便于伸缩件输出端与第一斗体和第二斗体之间的转动连接。
1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斗体和所述第二斗体均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转动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对称设置。
1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连接杆是对称设置的,分别在第一斗体一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在第二斗体一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四个连接杆均与连接头之间转动连接,从而确保了第一斗体和第二斗体的稳定性。
1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头内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伸缩件端部固定连接。
1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固定块的设置,便于伸缩件的安装,并且实施对伸缩件的支撑。
1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头上部周侧设置有连接耳,所述连接头一侧设置有摄像头。
1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连接耳设置,便于连接头与起重设备之间的连接,而连接耳设置有多个,可以确保连接头的稳定性,摄像头的设置,可以通过远程观察抓取无聊的种类,实现了无聊的识别。
1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电机输出端设置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一侧与所述敲击杆一端间歇连接。
1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转动块的设置,可以实现在转动块一侧间歇连接在敲击杆一端时,带动敲击杆一端转动,当转动块秩序持续转动时,转动块会与敲击杆一端之间脱离,敲击杆的另一端在弹簧的作用下,实施对第一斗体和第二斗体的外部敲击。
1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撑架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撑架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敲击杆上部固定连接。
2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弹簧的设置,有利于对敲击杆的推动,将敲击杆推向第一斗体和第二斗体外部,实施对第一斗体和第二斗体的敲击。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2.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物料识别抓斗卸载装置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斗体和第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敲击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00-抓斗组件;110-第一斗体;120-第二斗体;130-伸缩件;140-连接头;141-固定块;142-连接耳;143-摄像头;150-连接板;160-连接轴;170-连接杆;200-敲击组件;210-电机;211-转动块;220-撑架;221-弹簧;230-敲击杆。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28.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物料识别抓斗卸载装置,包括抓斗组件100和敲击组件200。
30.请参阅图1-图3,抓斗组件100包括第一斗体110、第二斗体120、伸缩件130和连接头140,第一斗体110上部一侧和第二斗体120上部一侧转动连接,第一斗体110和第二斗体120另一侧均与连接头140转动连接,伸缩件130端部与连接头140固定连接,采用的是螺栓连接方式,伸缩件130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斗体110和第二斗体120上部转动连接,第一斗体110和第二斗体120均设置有连接板150,两个连接板150转动连接,连接板150对称设置,连接板150设置有连接轴160,连接轴160与伸缩件130输出端转动连接,第一斗体110和第二斗体120均设置有连接杆170,连接杆170一端与连接板150转动接,连接杆170另一端与连接头140转动连接,连接杆170对称设置,连接头140内部设置有固定块141,采用的是螺栓连接方式,便于拆卸和安装,伸缩件130端部固定连接,采用的是螺栓连接方式,便于拆卸和安装,连接头140上部周侧设置有连接耳142,连接头140一侧设置有摄像头143。
31.请参阅图4,敲击组件200包括电机210、撑架220和敲击杆230,电机210和撑架220分别与第一斗体110和第二斗体120外部固定连接,敲击杆230中部与撑架220转动连接,电机210输出端与敲击杆230传动连接,电机210输出端设置有转动块211,转动块211一侧与敲击杆230一端间歇连接,撑架220设置有弹簧221,弹簧221一端与撑架220底部固定连接,采用的是螺栓连接方式,便于拆卸和安装,弹簧221另一端与敲击杆230上部固定连接。
32.该物料识别抓斗卸载装置的工作原理:伸缩件130的输出端推动连接轴160,连接轴160带动连接板150的移动,连接板150分别带动第一斗体110和第二斗体120以连接轴160为中心的转动,将第一斗体110和第二斗体120之间打开,在起重设备的配合使用下,将第一斗体110和第二斗体120朝向物料的上部移动,并通过摄像头143拍摄的现场画面进行识别待抓取的物料种类,当第一斗体110和第二斗体120到达物料上部时,在第一斗体110和第二斗体120重力的作用下,伸缩件130的输出端回缩带动连接轴160的上升,连接轴160上升带动连接板150的上升,连接板150带动第一斗体110和第二斗体120以连接轴160为中心转动闭合,实施物料的抓取,起重设备将抓斗升起到卸载区,伸缩件130输出端推动连接轴160,连接轴160推动第一斗体110和第二斗体120以连接轴160为中心转动,将第一斗体110和第二斗体120之间打开,实现卸载,电机210的输出端带动转动块211转动,转动块211一侧带动敲击杆230的转动,转动块211持续转动,转动块211与敲击杆230之间脱离,敲击杆230在弹
簧221的推动下,会敲击在第一斗体110和第二斗体120的外部,在整个使用的过程中,实现了对物料的抓取和卸载,并实现了将抓斗内部残留的物品敲击去除,有效的防止残留已的物品占用抓斗内部的空间,从而可以提高抓斗抓取无聊的效率。
33.需要说明的是,伸缩件130和电机210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34.伸缩件130和电机210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3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