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行机构具有固定功能的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27070发布日期:2023-01-04 09:02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行机构具有固定功能的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运行机构具有固定功能的起重机。


背景技术:

2.起重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又称天车,航吊,吊车,轮胎起重机的主要特点是:其行驶驾驶室与起重操纵室合二为一、是由履带起重机(履带吊)演变而成,将行走机构的履带和行走支架部分变成有轮胎的底盘,克服了履带起重机(履带吊)履带板对路面造成破坏的缺点,属于物料搬运机械,在人们进行运输物料的过程中会用到涉及一种运行机构具有固定功能的起重机。
3.但是现有装置由于不具备针对物料的固定功能,导致人们在使用起重设备运输的过程中物料可能会发生倾斜以及脱落的情况问题,现有装置由于起重结构较为复杂使整体过于臃肿,导致不利于人们进行生产以及降低了人们生产效率和普及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行机构具有固定功能的起重机,具备增加针对物料的固定功能以及简化了起重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及普及率和提高了人们的生产强度等优点,解决了人们在使用起重设备运输的过程中物料可能会发生倾斜以及脱落的情况和由于起重结构较为复杂使整体过于臃肿,导致不利于人们进行生产以及降低了人们生产效率和普及率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具备增加针对物料的固定功能以及简化了起重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及普及率和提高了人们的生产强度等优点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运行机构具有固定功能的起重机,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箱体,箱体内壁的下表面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的外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盘,第二圆盘通过皮带与第一圆盘传动连接,第一圆盘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轴,第三转动轴远离第一圆盘的一端外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一侧齿牙通过通孔与第二支撑杆的一侧齿牙相互啮合,第二支撑杆的底端通过滑槽滑动连接在第二圆管的内部,第二圆管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箱体内壁的下表面。
8.第二支撑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撑板,第四支撑板的下表面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远离电动推杆的一端通过滑块与第一固定块滑动连接,第一固定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远离第一固定块的一端外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
9.优选的,第二转动轴的外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的一侧齿牙通过
通孔与第一支撑杆的一侧齿牙相互啮合,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外圆周面通过滑槽滑动连接在第一圆管的内部,第一圆管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箱体内壁的下表面,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10.优选的,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杆,推杆远离第二支撑板的一端通过滑槽滑动连接在第三圆管的内部,第三圆管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箱体内壁的下表面。
11.优选的,箱体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五支撑板,第五支撑板的一端内部与第二转动轴的外圆周面转动连接。
12.优选的,第一固定块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滑槽与伸缩杆一端的滑块相互适配,第一固定块的数量为两个,每个第一固定块的一侧均与伸缩杆一端的滑块滑动连接。
13.优选的,第一转动轴与第二固定块的数量为两个,每个第一转动轴与第二固定块均对称分布在第三支撑板的一侧。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行机构具有固定功能的起重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运行机构具有固定功能的起重机,首先开启电动推杆带动了伸缩杆进行伸缩运动,随着伸缩杆的伸缩运动带动了第一固定块进行旋转,随着第一固定块的旋转带动了第一转动轴进行旋转进而带动了第二固定块进行旋转,由第二固定块的一侧与物料紧密接触,达到了固定的功能,从而保证了在人们进行运输起重工作过程中物料不会发生脱落倾斜的情况,解决了人们在使用起重设备运输的过程中物料可能会发生倾斜以及脱落的情况的问题。
16.2、该运行机构具有固定功能的起重机,具备增加针对物料的固定功能以及简化了起重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及普及率和提高了人们的生产强度等优点,使人们在进行运输的过程中物料不会发生倾斜以及脱落的情况,提高了人们工作的效率,以及有效的简化了起重结构,提高了人们的生产效率以及降低了生产难度和人们的工作强度的问题,同时解决了人们在使用起重设备运输的过程中物料可能会发生倾斜以及脱落的情况和由于起重结构较为复杂使整体过于臃肿,导致不利于人们进行生产以及降低了人们生产效率和普及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伸缩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三维立体结构剖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圆管结构示意图。
21.其中:1、第一支撑板;2、箱体;3、第一电机;4、第二支撑板;5、第一支撑杆;6、第一圆管;7、第一固定块;8、第二支撑杆;9、皮带;10、第一圆盘;11、第二圆管;12、第一齿轮;13、第三圆管;14、第三支撑板;15、第四支撑板;16、伸缩杆;17、第二固定块;18、第一转动轴;19、电动推杆;20、第五支撑板;21、第二转动轴;22、第三转动轴;23、第二圆盘;24、第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4,一种运行机构具有固定功能的起重机,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一支撑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箱体2,箱体2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五支撑板20,第五支撑板20的一端内部与第二转动轴21的外圆周面转动连接,第二转动轴21的外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24,第二齿轮24的一侧齿牙通过通孔与第一支撑杆5的一侧齿牙相互啮合,第一支撑杆5的一端外圆周面通过滑槽滑动连接在第一圆管6的内部,第一圆管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箱体2内壁的下表面,第一支撑杆5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齿轮24,实现了人们开启第一电机3能够通过第一齿轮12与第二齿轮24同时带动第一支撑杆5与第二支撑杆8在第一圆管6与第二圆管11内部进行升降,从而实现了起重功能,通过设置第五支撑板20,实现了当人们开启第一电机3带动第二转动轴21进行旋转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五支撑板20的限位作用下保证了第二转动轴21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性效果,箱体2内壁的下表面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21,第二转动轴21的外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盘23,第二圆盘23通过皮带9与第一圆盘10传动连接,第一圆盘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轴22,第三转动轴22远离第一圆盘10的一端外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2,第一齿轮12的一侧齿牙通过通孔与第二支撑杆8的一侧齿牙相互啮合,第二支撑杆8的底端通过滑槽滑动连接在第二圆管11的内部,第二圆管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箱体2内壁的下表面。
24.第二支撑杆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杆,推杆远离第二支撑板4的一端通过滑槽滑动连接在第三圆管13的内部,第三圆管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箱体2内壁的下表面,通过设置推杆与第三圆管13,实现了当人们开启第一电机3带动第二支撑板4升降运动的过程中通过推杆与第三圆管13的配合下对第二支撑板4进行缓冲的效果,第二支撑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撑板15,第四支撑板15的下表面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9,电动推杆1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6,伸缩杆16远离电动推杆19的一端通过滑块与第一固定块7滑动连接,第一固定块7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滑槽与伸缩杆16一端的滑块相互适配,第一固定块7的数量为两个,每个第一固定块7的一侧均与伸缩杆16一端的滑块滑动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块7一侧的滑槽,实现了当电动推杆19带动伸缩杆16一端的滑块向上推动的过程中通过滑槽带动了第一固定块7与第一转动轴18进行旋转的效果,第一固定块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18,第一转动轴18与第二固定块17的数量为两个,每个第一转动轴18与第二固定块17均对称分布在第三支撑板14的一侧,通过设置量第一转动轴18与两个第二固定块17,实现了通过电动推杆19与伸缩杆16同时带动两个第一转动轴18进行旋转,从而使两个第二固定块17进行旋转达到固定功能的效果,第一转动轴18远离第一固定块7的一端外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7。
25.在使用时,人们首先开启第一电机3带动了第一转动轴18进行转动,随着第一转动轴18的转动带动了第二圆盘23进行旋转,随着第二圆盘23的转动通过皮带9带动了第一圆盘10进行转动,随着第一圆盘10的转动通过第三转动轴22带动了第一齿轮12进行转动,由
第一齿轮12的转动通过通孔带动了第二支撑杆8在第二圆管11内部进行滑动,由第一转动轴18带动了第二齿轮24进行转动,随着第二齿轮24的转动通过通孔带动了第一支撑杆5在第一圆管6内部进行升降滑动,通过第一支撑杆5与第二支撑杆8的升降运动带动了第二支撑杆8进行升降运动,随着第二支撑杆8的升降运动实现了起重功能,当人们需要对物料进行固定时只需开启电动推杆19带动了伸缩杆16进行伸缩运动,随着伸缩杆16的伸缩运动带动了第一固定块7通过滑块的作用下进行旋转,随着第一固定块7的旋转下带动了第二转动轴21进行旋转,由第二转动轴21的转动带动了第二固定块17进行旋转,通过第二固定块17的一侧与物料的一侧紧密贴合从而达到了固定的效果。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