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板的立式上下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35186发布日期:2022-11-18 21:02阅读:47来源:国知局
PCB板的立式上下料机的制作方法
pcb板的立式上下料机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pcb板物料的上下料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pcb板的立式上下料机。


背景技术:

2.pcb板,又称印制电路板,是承载电子元器件的基板,是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pcb板生产时需经过多道工序,一般采用水平的生产线,在pcb板生产流程中,当完成一个工序后直接将初加工后的pcb板转运到下一工序加工。但是,随着电子产品小型化、轻量化的需求,电子产品所用pcb板越来越薄;因此,需要将pcb板放入专用的载具中进行定位支撑,一方面提高pcb板转运过程中的可靠性,另一方面提高加工时的定位精度;然后,再进行后续的加工,这就需要在加工前需要通过人工将pcb板放入载具中,上料到对应工位处直接定位加工,且在加工后需要人工将pcb从载具中取出。
3.现有pcb板的传送方式,在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线路板的上下料大多只能实现单独一个工位的移送,对于一个工艺步骤中立式布局的多个工位的同步加工,无法实现立体的上下料控制;这就造成,现有设备对线路板加工前后,上下料无法实现立体布局的多工位有序控制。
4.以上原因,造成现有pcb板上下料夹装的效率低,无法实现pcb板的自动装载、自动卸载,不仅浪费了人力、效率不高,还造成无法控制的质量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便于对pcb板进行自动夹持抓取、移送、松开放料、以及多工位同步上下料控制的pcb板的自动控制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cb板的立式上下料机,能够实现在立体空间上的多工位同步上下料控制,便于pcb板的进行自动夹持抓取、移送和松开放料,有效实现物料的自动快速移送,传动平稳可靠,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6.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pcb板的立式上下料机,用于同一工位多个加工单元的pcb板自动上料或pcb板自动下料,包括:
8.立柱支架,用于沿竖向方向上下料pcb板时的滑动导向及定位支撑;
9.上下料吊升装置,安装于立柱支架上,对于同一工位处层状布局的多个加工单元、沿竖向方向升降运动后进给至每个加工单元的上料工位或下料工位;
10.上下料横移进给装置,安装固定于上下料吊升装置上,用于将生产线或外部多层叠放的pcb板移送至其上的板框夹具锁紧、并在上下料吊升装置带动下升降运动至每个加工单元的上料工位处将待加工的板框夹具及pcb板移送至每个加工单元,或者在上下料吊升装置带动下升降运动至每个加工单元的下料工位处将加工后的板框夹具及pcb板移出每个加工单元、并在上下料吊升装置带动下二次升降运动后将板框夹具上的pcb板移送下料
以及将空置的板框夹具移送至备用区。
11.优选地,所述上下料吊升装置包括吊升驱动电机、两个立柱滑轨、吊升主动齿轮、吊升齿轮带和吊升从动齿轮,两个立柱滑轨相对的安装于所述立柱支架的底基座和顶撑体之间,所述吊升驱动电机及其驱动的吊升主动齿轮安装于所述立柱支架的底基座上,所述吊升从动齿轮吊挂安装于所述立柱支架上顶撑体的下侧;
12.所述吊升齿轮带转动套装于吊升主动齿轮与吊升从动齿轮之间,所述上下料横移进给装置上的基座板通过直线滑动轴承与两个立柱滑轨滑动套装配合,所述吊升齿轮带的单侧通过压扣锁紧件与所述上下料横移进给装置上的基座板固定连接;
13.所述吊升驱动电机通过吊升主动齿轮及吊升齿轮带带动所述上下料横移进给装置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
14.优选地,所述上下料横移进给装置包括:
15.基座板,水平设置用于整个装置的支撑定位;
16.两组限位立板,分别相对的竖直安装于所述基座板两侧、并在两者之间形成pcb板上下料的移送通道;
17.板体载具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基座板上侧、且位于两组所述限位立板之间的移送通道中,设置有对pcb板定位及装卸锁紧的板框夹具和用于板框夹具沿移送通道方向导向及定位;
18.两组板体横移机构,分别安装于两组所述限位立板的顶端,且同步运动带动上料工位处的pcb板横移至所述板体载具定位机构上的板框夹具处、或者同步运动带动板框夹具处的pcb板横移至下料工位处;
19.板体升降抓取机构,包括两个升降气缸和提升吊框,所述提升吊框外围周向上设有多个对pcb板进行夹持抓取的抓手组件,两个升降气缸位于所述提升吊框相对两侧并分别安装固定于两侧对应的板体横移机构上、用于抓取夹持pcb板后对整个所述提升吊框的提升或下降;
20.板框移送机构,安装于基座板中部,在两组限位立板两侧板体载具定位机构对板框夹具的纵向及横向限位作用下,锁紧板框夹具、并沿直线移送方向带动板框夹具移入或带动板框夹具上的pcb板移出。
21.优选地,所述板体载具定位机构包括对pcb板装卸锁紧的板框夹具、多个顶侧限位压轮、多个底侧限位承托轮和多个旁侧限位轮,所述顶侧限位压轮、所述底侧限位承托轮和所述旁侧限位轮分为两组、且分别安装于所述基座板两侧的每组限位立板上,对沿移送方向水平进给的板框夹具滑动导向的同时、并进行纵向和横向限位。
22.优选地,所述板体载具定位机构上板框夹具的正对应两侧边框上还分别设有多组板体自锁夹持件,每组板体自锁夹持件在外力驱动下克服自锁扭力张开让位后用于pcb板放置于板框夹具、以及在自身自锁扭力作用下将pcb板压扣锁紧于板框夹具上。
23.优选地,所述板体横移机构的驱动部共用一个动力驱动源,两组所述板体横移机构的动力驱动通过驱动杆同步连接;
24.每组板体横移机构包括:
25.支撑板,水平设置用于整个机构的支撑定位;
26.驱动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一端;
27.第一传送带,沿所述支撑板长度方向安装,一端套装于所述驱动部驱动轴上设置的第一主动轮上,另一端套装于所述支撑板上安装的第一从动轮上;
28.第一滑轨及第一滑块组件,所述第一滑轨紧邻所述第一传送带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一滑块组件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传送带固定连接、且在第一传送带带动下沿第一滑轨直线横移;
29.第二滑轨及第二滑块组件,所述第二滑轨呈悬臂状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一滑块组件上,所述第二滑块组件沿所述第二滑轨滑动、并用于带动其上承载物料;
30.第二传送带,分别转动套装于所述第二滑轨两端设置的第三从动轮和第四从动轮上,所述第二滑块组件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传送带固定连接;
31.移送皮带固定柱,远离所述驱动部安装固定于所述支撑板另一端的端部、并用于锁紧固定所述第二传送带;
32.所述驱动部驱动第一传送带转动,第一传送带通过第一连接件带动第一滑块组件沿第一滑轨滑动,并带动第一滑块组件上的第二滑轨及第二滑块组件同步横移,且由于第二传送带一端由所述移送皮带固定柱固定,在第二传送带反向力作用下,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传送带固定连接的所述第二滑块组件、相对所述第二滑轨及所述第一传送带以双倍的速度带动第二滑块组件及其上承载物料横移。
33.优选地,所述板框移送机构包括:
34.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基座板一端;
35.第三传送带,沿移送方向安装,一端套装于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轴上设置的第二主动轮上,另一端套装于所述基座板上安装的第六从动轮上;
36.第三滑轨及第三滑块组件,所述第三滑轨紧邻所述第三传送带安装于所述基座板上,所述第三滑块组件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三传送带固定连接、且在第三传送带带动下沿第三滑轨直线横移;
37.第四滑轨及第四滑块组件,所述第四滑轨呈悬臂状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三滑块组件上,所述第四滑块组件沿所述第四滑轨滑动、并用于带动板框夹具或板框夹具上承载的pcb板同步动作;
38.第四传送带,分别转动套装于所述第四滑轨两端设置的第七从动轮和第八从动轮上,所述第四滑块组件通过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四传送带固定连接;
39.载具皮带固定柱,远离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固定于所述基座板另一端的端部、并用于锁紧固定所述第四传送带;
40.板框锁止组件,安装于所述第四滑块组件上,设置有对板框夹具边沿进行止推限位的限位块,以及在动力驱动下与限位块配合来锁紧板框夹具的锁止头,所述板框夹具上设有用于锁止头伸出或收回的限位槽;
41.所述板框锁止组件对板框夹具锁紧固定后,所述驱动电机驱动第三传送带转动,第三传送带通过第三连接件带动第三滑块组件沿第三滑轨滑动,并带动第三滑块组件上的第四滑轨及第四滑块组件同步横移,第四滑块组件带动板框夹具或其上承载的pcb板同步动作,且由于第四传送带一端由所述载具皮带固定柱固定,在第四传送带反向力作用下,通过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四传送带固定连接的所述第四滑块组件、相对所述第四滑轨及所述第三传送带以双倍的速度带动第四滑块组件及板框夹具及其上承载的pcb板横移。
42.优选地,所述板框锁止组件包括板框承托板、限位块、锁止驱动气缸、支点铰链结构和锁止头,所述板框承托板安装固定于所述第四滑轨上,所述限位块固定于所述板框承托板顶侧外缘,所述锁止驱动气缸通过连接块安装于所述板框承托板下侧;
43.所述锁止头中部通过所述支点铰链结构转动铰接于所述连接块上,所述板框承托板上设有用于所述锁止头顶端穿出或缩回的过穿孔;
44.所述锁止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于所述锁止头底端,通过锁止驱动气缸驱动所述锁止头以所述支点铰链结构为转轴中心、带动所述锁止头顶端伸出过穿孔与限位块配合来锁紧板框夹具或收回解除锁止。
4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4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下料吊升装置和上下料横移进给装置有效配合,对于同一工位处层状布局的多个加工单元,上下料横移进给装置将生产线或外部多层叠放的pcb板移送至其上的板框夹具锁紧,上下料吊升装置沿竖向方向升降运动后进给至每个加工单元的上料工位;在上料工位处将待加工的板框夹具及pcb板移送至每个加工单元。
47.当需要下料时,上下料横移进给装置在上下料吊升装置带动下升降运动至每个加工单元的下料工位处,将加工后的板框夹具及pcb板移出每个加工单元;并在上下料吊升装置带动下二次升降运动后将板框夹具上的pcb板移送下料以及将空置的板框夹具移送至备用区;实现同一工位多个加工单元的pcb板自动上料或pcb板自动下料,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48.同时,上下料横移进给装置上的板体横移机构和板框移送机构相互配合,分别通过两组滑轨及滑块与两条传送带的有效配合,实现板框夹具及pcb板双倍转速的自动横移送料,进出料快速,具有占用空间小、传动平稳可靠。
49.另外,板体横移机构与板体升降抓取机构上的提升吊框、抓手组件有效配合,实现pcb板的自动抓取移送,便于pcb板上下料时或pcb板加工过程中的自动移送,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5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5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5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5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pcb板的自动上下料控制装置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54.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pcb板的自动上下料控制装置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55.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pcb板的自动上下料控制装置去除基座板后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56.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板体横移机构和板体升降抓取机构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57.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板体横移机构和板体升降抓取机构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58.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侧板体横移机构部分结构爆炸的放大示意图;
59.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侧板体横移机构的侧视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
60.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侧板体横移机构的后视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
61.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板框移送机构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62.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板框移送机构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63.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板框移送机构单侧导向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64.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板框移送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65.图16是图15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66.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板框移送机构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67.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板框移送机构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68.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板框移送机构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6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7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71.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72.本实施例提供的pcb板的立式上下料机,用于同一工位多个加工单元的pcb板自动上料或pcb板自动下料,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立柱支架1’、上下料吊升装置2’和上下料横移进给装置3’,该立柱支架1’用于沿竖向方向上下料pcb板时的滑动导向及定位支撑;上下料吊升装置2’安装于立柱支架1’上,对于同一工位处层状布局的多个加工单元、沿竖向方向升降运动后进给至每个加工单元的上料工位或下料工位;上下料横移进给装置3’安装固定于上下料吊升装置2’上,用于将生产线或外部多层叠放的pcb板移送至其上的板框夹具锁紧、并在上下料吊升装置2’带动下升降运动至每个加工单元的上料工位处将待加工的板框夹具及pcb板移送至每个加工单元,或者在上下料吊升装置2’带动下升降运动至每个加工单元的下料工位处将加工后的板框夹具及pcb板移出每个加工单元、并在上下料吊升装置2’带动下二次升降运动后将板框夹具上的pcb板移送下料以及将空置的板框夹具移送至备用区。
73.继续如图1至图3所示,该上下料吊升装置2’包括吊升驱动电机20’、两个立柱滑轨21’、吊升主动齿轮22’、吊升齿轮带23’和吊升从动齿轮24’,两个立柱滑轨21’相对的安装于立柱支架1’的底基座10’和顶撑体11’之间,吊升驱动电机20’及其驱动的吊升主动齿轮22’安装于立柱支架1’的底基座10’上,吊升从动齿轮24’吊挂安装于立柱支架1’上顶撑体11’的下侧;吊升齿轮带23’转动套装于吊升主动齿轮22’与吊升从动齿轮24’之间,上下料
横移进给装置3’上的基座板通过直线滑动轴承25’与两个立柱滑轨21’滑动套装配合,吊升齿轮带23’的单侧通过压扣锁紧件26’与上下料横移进给装置上的基座板固定连接;工作时,吊升驱动电机20’通过吊升主动齿轮22’及吊升齿轮带23’带动上下料横移进给装置3’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
74.如图4至图6所示,该上下料横移进给装置3’包括水平设置的基座板1、两组限位立板2、板体载具定位机构3、两组板体横移机构4、板体升降抓取机构5和板框移送机构6,两组限位立板2分别相对的竖直安装于基座板1两侧、并在两者之间形成pcb板上下料的移送通道;板体载具定位机构3设置于基座板1上侧、且位于两组限位立板2之间的移送通道中,该板体载具定位机构3上设置有对pcb板定位及装卸锁紧的板框夹具30和用于板框夹具30沿移送通道方向导向及定位;两组板体横移机构4分别安装于两组限位立板2的顶端,且同步运动带动上料工位处的pcb板横移至板体载具定位机构3上的板框夹具30处、或者同步运动带动板框夹具30处的pcb板横移至下料工位处。
75.继续如图4至图6所示,该板体升降抓取机构5包括两个升降气缸50和提升吊框51,提升吊框51外围周向上设有八个对pcb板(图中未示)进行夹持抓取的抓手组件52,两个升降气缸50位于提升吊框51相对两侧并分别安装固定于两侧对应的板体横移机构4上、用于抓取夹持pcb板后对整个提升吊框51的提升或下降;该板框移送机构6安装于基座板1中部,在两组限位立板2两侧板体载具定位机构3对板框夹具30的纵向及横向限位作用下,板框移送锁紧板框夹具30、并沿直线移送方向带动板框夹具30移入或带动板框夹具30上的pcb板移出。
76.如图5至图7、图12和图13所示,该板体载具定位机构3包括对pcb板装卸锁紧的板框夹具30、多个顶侧限位压轮31、多个底侧限位承托轮32和多个旁侧限位轮33,顶侧限位压轮31、底侧限位承托轮32和旁侧限位轮33分为两组、且分别安装于基座板1两侧的每组限位立板2上,对沿移送方向水平进给的板框夹具30滑动导向的同时、并进行纵向和横向限位。而且,在板框夹具30的正对应两侧边框上还分别设有八组板体自锁夹持件34,每组板体自锁夹持件34在外力驱动下克服自锁扭力张开让位后用于pcb板放置于板框夹具30、以及在自身自锁扭力作用下将pcb板压扣锁紧于板框夹具30上,其中,板框夹具30的每侧边框上分别设置有二组的板体自锁夹持件34,每组板体自锁夹持件34包括合页式压板340、自锁扭簧341和顶升气缸342,自锁扭簧341安装于合页式压板340的铰接处,自锁扭簧341自张开地驱动合页式压板340的前侧自由端压扣锁紧板框夹具30上放置的pcb板;该顶升气缸342安装于板框夹具30下侧的基座板1上,顶升气缸342驱动中心的抵接顶杆由板框夹具30底侧向上的穿过板框夹具30的边框、抵触于压板的自由端下侧并克服自锁扭簧341的锁紧力后推动压板自由端偏转让位后解除对pcb板的压扣锁紧。
77.如图4至图11所示,两组板体横移机构4的驱动部41共用一个动力驱动源7,该动力驱动源7为一驱动电机;两组板体横移机构4的动力驱动通过驱动杆8同步连接;每组板体横移机构4包括水平安装于限位立板2顶端的支撑板40、设置于支撑板40一端的驱动部41、第一传送带42、第一滑轨43及第一滑块组件44、第二滑轨45及第二滑块组件46、第二传送带47和移送皮带固定柱48;该第一传送带42沿支撑板40长度方向安装,一端套装于驱动部41驱动轴上设置的第一主动轮49上,另一端套装于支撑板40上安装的第一从动轮53上;第一滑轨43紧邻第一传送带42安装于支撑板40上,第一滑块组件44通过第一连接件54与第一传送
带42固定连接、且在第一传送带42带动下沿第一滑轨43直线横移;第二滑轨45呈悬臂状安装固定于第一滑块组件44上,第二滑块组件46沿第二滑轨45滑动、并用于带动其上承载的板体升降抓取机构5;该第二传送带47分别转动套装于第二滑轨45两端设置的第三从动轮55和第四从动轮56上,第二滑块组件46通过第二连接件57与第二传送带47固定连接;移送皮带固定柱48远离驱动部41安装固定于支撑板40另一端的端部、并用于锁紧固定第二传送带47。
78.其中,第一传送带42为第一齿轮传送带,对应的第一主动轮49为主动齿轮,第一从动轮53为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传送带47为第二齿轮传送带,第三从动轮55为第三从动齿轮,第四从动轮56为第四从动齿轮。
79.工作时,该驱动部41驱动第一传送带42转动,第一传送带42通过第一连接件54带动第一滑块组件44沿第一滑轨43滑动,并带动第一滑块组件44上的第二滑轨45及第二滑块组件46同步横移,且由于第二传送带47一端由移送皮带固定柱48固定,在第二传送带47反向力作用下,通过第二连接件57与第二传送带47固定连接的第二滑块组件46、相对第二滑轨45及第一传送带42以双倍的速度带动第二滑块组件46及其上承载的板体升降抓取机构5横移至pcb板的上料工位或下料工位。
80.如图12至图19所示,该板框移送机构6包括设置于基座板1一端的驱动电机60、第三传送带61、第三滑轨62及第三滑块组件63,第四滑轨64及第四滑块组件65、第四传送带66、载具皮带固定柱67和板框锁止组件68;该第三传送带61沿移送方向安装,一端套装于驱动电机60驱动轴上设置的第二主动轮69上,另一端套装于基座板1上安装的第六从动轮70上;第三滑轨62紧邻第三传送带61安装于基座板1上,第三滑块组件63通过第三连接件71与第三传送带61固定连接、且在第三传送带61带动下沿第三滑轨62直线横移;第四滑轨64呈悬臂状安装固定于第三滑块组件63上,第四滑块组件65沿第四滑轨64滑动、并用于带动板框夹具30或板框夹具30上承载的pcb板同步动作;第四传送带66分别转动套装于第四滑轨64两端设置的第七从动轮72和第八从动轮73上,第四滑块组件65通过第四连接件74与第四传送带66固定连接;载具皮带固定柱67远离驱动电机60安装固定于基座板1另一端的端部、并用于锁紧固定第四传送带66;该板框锁止组件68安装于第四滑块组件65上,其上设置有对板框夹具30边沿进行止推限位的限位块681,以及在动力驱动下与限位块681配合来锁紧板框夹具30的锁止头684,该板框夹具30相对应的两侧边框上分别设有用于锁止头684伸出或收回的限位槽300,这样,无论板框夹具30那一侧进入两组限位立板2之间的移送通道中,均可以对板框夹具30定位锁紧。
81.其中,第三传送带61为第一齿轮传送带,对应的第二主动轮69为主动齿轮,第六从动轮70为第一从动齿轮,第四传送带66为第二齿轮传送带,第七从动轮72为第三从动齿轮,第八从动齿轮73为第四从动齿轮。
82.继续如图12至图19所示,该板框锁止组件68包括板框承托板680、限位块681、锁止驱动气缸682、支点铰链结构683和锁止头684,板框承托板680安装固定于第四滑轨64上,限位块681固定于板框承托板680顶侧外缘,锁止驱动气缸682通过连接块685安装于板框承托板680下侧;锁止头684中部通过支点铰链结构683转动铰接于连接块685上,板框承托板680上设有用于锁止头684顶端穿出或缩回的过穿孔6800;锁止驱动气缸682的活塞杆端部铰接于所述锁止头684底端,通过锁止驱动气缸682驱动锁止头684以支点铰链结构683为转轴中
心、带动锁止头684顶端伸出过穿孔6800与限位块681配合来锁紧板框夹具30或收回解除锁止。
83.当板体横移机构4和板体升降抓取机构5将pcb板由上料工位移送至板框夹具30夹紧后,板框锁止组件68对板框夹具30锁紧固定后,驱动电机60驱动第三传送带61转动,第三传送带61通过第三连接件71带动第三滑块组件63沿第三滑轨62滑动,并带动第三滑块组件63上的第四滑轨64及第四滑块组件65同步横移,第四滑块组件65带动板框夹具30或其上承载的pcb板同步动作,且由于第四传送带66一端由载具皮带固定柱67固定,在第四传送带66反向力作用下,通过第四连接件74与所述第四传送带66固定连接的第四滑块组件65,相对第四滑轨64及第三传送带61、以双倍的速度带动第四滑块组件65及板框夹具30及其上承载的pcb板横移至pcb板的加工工位;当然,当板体横移机构4和板体升降抓取机构5将板框夹具30上加工后的pcb板移送至下料工位后,板框移送机构6将卸料后的板框夹具30移送至备用工位。
84.整机工作时,当需要上料时,对于同一工位处层状布局的多个加工单元,上下料横移进给装置3’将生产线或外部多层叠放的pcb板移送至其上的板框夹具锁紧,上下料吊升装置2’沿竖向方向升降运动后进给至每个加工单元的上料工位;上下料横移进给装置3’在上料工位处将待加工的板框夹具及pcb板移送至每个加工单元。当需要下料时,上下料横移进给装置3’在上下料吊升装置2’带动下升降运动至每个加工单元的下料工位处,上下料横移进给装置3’将加工后的板框夹具及pcb板移出每个加工单元,并在上下料吊升装置2’带动下二次升降运动后,将板框夹具上的pcb板移送下料、以及将空置的板框夹具移送至备用区。
8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底”、“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86.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