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作斗及具有该工作斗的作业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54852发布日期:2023-03-07 18:39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作斗及具有该工作斗的作业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高空作业车及高空应急救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作斗及具有该工作斗的作业车。


背景技术:

2.现有高空作业车的工作斗通过一体式的安装底座与车臂连接,且开门方式采用侧面开门的方式,使门洞较小。再有,开门采用铰链式的门板结构,进一步限定了门开度大小,不能使伤员躺在担架上进入。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斗及具有该工作斗的作业车,能增大工作斗开门的开度,实现担架自由出入工作斗。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作斗包括斗体,所述斗体包括作业平台、围栏,所述围栏三面围合形成所述斗体的侧面和背面,使斗体的正面形成门洞;所述斗体还包括在所述门洞处与所述围栏活动插装的防护杆;所述防护杆的两端向同一侧垂直弯折,并在弯折的末端上通过销铰接一锁板,所述防护杆的弯折部位与所述围栏插装,所述锁板沿防护杆的铰接点旋转以形成锁定状态和打开状态,在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锁板与围栏抵接,在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锁板与弯折的防护杆的轴线方向一致。
5.上述方案中,将门洞设计在矩形结构的斗体的正面,较大程度的增加了门洞的开度尺寸,另工作斗开门采用插装式的防护杆结构,旋转锁板即能实现锁紧和打开,方便快捷,且打开后,在工作斗开门进行高空救援时,两人加担架可自由出入工作斗。
6.优选的,所述锁板上设有长腰型的锁孔,在所述锁定状态时,锁孔的一端半圆弧面与所述销抵接,在打开状态时,锁孔的另一端半圆弧面与所述销抵接。
7.优选的,所述防护杆包括杆体和弯头体,所述杆体的两端均弯折各设置一个所述弯头体,所述锁板铰接于所述弯头体上;所述弯头体与所述围栏插装。
8.优选的,所述弯头体轴向的中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贯通所述弯头体末端,所述锁板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9.优选的,所述弯头体铰接有所述锁板的轴向远端设有一挡板,所述挡板的边沿超出所述弯头体外侧。
10.优选的,所述工作斗还包括龙骨架、摆动油缸和连接架,所述龙骨架的一端通过摆动油缸与所述连接架铰接,所述斗体置于所述龙骨架上,且所述龙骨架与所述斗体的背面贴合;所述连接架的顶部设有挂杆,所述挂杆与所述摆动油缸位于所述连接架的两个相对侧。
11.优选的,所述龙骨架的底部设有吊钩,所述吊钩远离所述连接架设置。
12.优选的,所述斗体上设有用于感应其水平度的电气倾角传感器,所述电气倾角传感器与所述摆动油缸电连接。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作业车,包括上述的工作斗。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作业车,包括车臂、锁定油缸、撑杆、锁钩和上述的工作斗,所述锁钩与所述连接架的挂杆连接,且所述锁钩远离挂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车臂的末端,所述锁定油缸在所述锁钩受力的反方向侧连接车臂和锁钩;所述撑杆连接所述车臂和连接架的底部。
15.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一、设计为分体式的斗体、龙骨架和连接架等,可自动调平进行高空作业,集成设有吊钩形成组合式的工作斗,除进行高空救援外,还能实现吊运;
17.二、采用摆动油缸的工作斗调平方式,通过电气倾角传感器实时数据检测工作斗的水平度并及时调平,满足高空作业需求;
18.三、将门洞设计在矩形结构的斗体的正面,较大程度的增加了门洞的开度尺寸,另工作斗开门采用插装式的防护杆结构,旋转锁板即能实现锁紧和打开,方便快捷,且打开后,在工作斗开门进行高空救援时,两人加担架可自由出入工作斗。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作业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的工作斗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1中的防护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23.图5为防护杆处于锁定状态时的示意图;
24.图6为防护杆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25.图7为图1中的龙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图1中的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作业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附图中:1、斗体;2、龙骨架;3、摆动油缸;4、连接架;5、撑杆;6、锁钩;7、锁定油缸;8、车臂;9、吊钩;
29.11、作业平台;12、围栏;13、门洞;14、防护杆;15、套管;141、杆体;142、弯头体;143、销;144、锁板;145、安装槽;146、锁孔;147、挡板;21、水平臂;22、竖直臂;23、支座;41、挂杆;42、竖板;43、筋板;4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3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作业车包括车臂8、撑杆5、锁定油缸7、锁钩6和工作斗。
32.如图2所示,所述工作斗包括斗体1、龙骨架2、摆动油缸3、连接架4和吊钩9。所述斗体1包括作业平台11、围栏12、门洞13、防护杆14和套管15。所述作业平台11为长矩形,其上
端面设有能防滑的花纹板。所述围栏12在所述作业平台11上三面围合,并形成所述斗体1的侧面和背面,使斗体1的正面形成所述门洞13。所述围栏12在门洞13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套管15,所述套管15在斗体1的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至少两组。
33.如图3、图4所示,所述防护杆14包括杆体141、弯头体142、销143、锁板144、安装槽145、锁孔146和挡板147。所述杆体141的两端均弯折各设置一个所述弯头体142,使所述防护杆14形成c形。所述弯头体142和杆体141可为分体式装配(如螺纹连接)结构。所述弯头体142轴向的中部设有安装槽145,所述安装槽145的宽度略大于锁板144的厚度,所述安装槽145贯通所述弯头体142的末端(如图4所示)。所述弯头体142临近安装槽145的位置处设有径向贯通的铰接孔。所述锁板144上设有长腰型的锁孔146。所述锁板144插入所述安装槽145中,将所述锁孔146与铰接孔对齐,再通过所述销143贯穿实现锁板144与弯头体142铰接。所述销143可采用铆钉与铆套的配装结构实现。所述锁板144可相对于销143旋转以形成锁定状态和打开状态。如图3所示,所述弯头体142铰接有所述锁板144的轴向远端设有一挡板147,所述挡板147可为圆形或方形,其外侧边沿超出所述弯头体142的外侧。
34.如图2所示,所述防护杆14自上往下安装,使弯头体142插装于对应位置的套管15内,且在插装时,锁板144处于打开状态(即所述锁板144与弯头体142的轴线方向一致,如图6所示)。插装时,所述挡板147与套管15的上端面抵接后,旋转所述锁板144,使锁孔146的一端半圆弧面与所述销143抵接后,形成与弯头体142轴线方向交叉且一端向上翘的过死点的锁定状态(如图5所示),此时,所述锁板144与套管15抵接,形成所述锁定状态(如图4所示)。反方向旋转所述锁板144,使锁孔146的另一端半圆弧面与所述销143抵接,也可以抵接,只要锁板144不与套管15发生干涉即可,将所述防护杆14拆卸,打开门洞13。
35.所述斗体1用于高空作业站人,应急救援摆放担架等。用于进出的所述门洞13采用快速拆装的防护杆14的方式,将救援过程中担架的进斗和出斗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不产生遮挡干涉,高效快速进出斗,为救援争取更多的时间。
36.如图2、图7所示,所述龙骨架2主要用于支撑斗体1及其上的高空作业人员及工具载荷。其设置为具有水平臂21和竖直臂22的l形,形成类似于货叉的结构。所述水平臂21长度较长,使所述斗体1置于其上,并将斗体1的背面与龙骨架2所述竖直臂22贴合。所述竖直臂22远离斗体1的一侧设置用于安装摆动油缸3的支座23。所述水平臂21的延伸末端上安装吊钩9,以形成能够救援、高空作业及吊运的组合式工作斗。
37.如图2、图8所示,所述连接架4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竖板42及连接于两个所述竖板42之间的多个筋板43和一个挂杆41,所述挂杆41位于连接架4的顶部设置。在所述连接架4临近的下端设置有所述摆动油缸3。所述连接架4具有b侧和与所述b侧相对设置的c侧。所述挂杆41临近b侧设置,所述摆动油缸3位于c侧。所述竖板42上还设有用于安装撑杆5的通孔44,所述通孔44临近竖板42的下端设置。所述挂杆41为向上弯曲的v形杆结构,两端穿过所述竖板42并焊接固定。所述摆动油缸3为调平执行机构,主要用于斗体1和龙骨架2的调平。所述斗体1上设有用于感应其水平度的电气倾角传感器(未图示),所述电气倾角传感器与所述摆动油缸3电连接。所述连接架4主要用于车臂8和龙骨架2的连接,可实现快速的取放,高效实现从储存状态至作业状态的切换。
38.如图1所示,所述锁钩6具有防止连接架4在工作过程中脱钩的功能,起安全保护作用。所述锁钩6与所述连接架4的挂杆41连接,且所述锁钩6远离挂杆41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车
臂8的末端上。所述锁定油缸7驱动锁钩6的锁定或解除,所述锁定油缸7在所述锁钩6受力的反方向侧连接车臂8和锁钩6。所述撑杆5分别与所述车臂8和连接架4上的通孔44连接。所述撑杆5主要用于支撑工作斗,保证连接架4与车臂8形成未定的三角形结构支撑。
39.如图9所示,工作斗安装在最末端伸缩的车臂8的末端,工作时,通过多级伸缩的车臂8将工作斗上升至需要的高度进行作业。工作斗的门洞13远离车臂8设置,利于人员进出工作斗。同时,在龙骨架2末端设置的吊钩9还能进行吊装转运的作业。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