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选厂破碎抑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漏斗抑尘罩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2.碎矿车间产生的扬尘都是来自破碎、胶带运输、漏斗等设备产生的粉状颗粒物,颗粒物粉尘是一种磨耗原料时产生的细小物体,漂浮在厂房空气中,若是毫无管理地让粉尘四处飘散,会造成工作场所空气污染,导致工作现场工作人员呼吸不顺或呼吸困难等问题,引发职工的身体健康,职工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易导致气管或肺部的疾病。目前,各种破碎、胶带运输、漏斗等设备使用的抑尘装置通常以吸尘方式集中过滤,以改善粉尘四处飘散后空气品质恶劣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漏斗设置在漏斗支架上,漏斗支架上设置风机支架并安装有用于抽尘的风机,漏斗顶部位置设置有通过抽风管与风机相连通的抽风口,漏斗下方设置胶带机,通过胶带机的胶带运输物料,当漏斗中的物料下落时,通过风机、抽风口将漏斗内部产生的负压含颗粒较小的粉尘吸入过滤室进行洁净,但由于矿石落入漏斗的速度比较快,导致负压加大,因此掉落至漏斗的矿石产生的粉尘比较大,导致现有的集尘方式存在易于发生灰尘到处飘扬问题,严重危害职工健康,同时又对现场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漏斗抑尘罩升降装置,适用于物料破碎、胶带运输、漏斗等抑尘措施,可有效的抑制破碎、胶带运输、漏斗等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灰尘级物料向现场飘散,进而提高现场环境质量,减小粉尘对作业人员的危害。
4.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5.本实用新型一种漏斗抑尘罩升降装置,包括漏斗和用于支撑漏斗的漏斗支架,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漏斗支架顶部的动力机构、滑轮转向机构和位于漏斗顶部各方位边沿的若干围帘拉杆;所述动力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和通过驱动装置提供驱动力的主动力钢丝绳,主动力钢丝绳连接有若干根与围帘拉杆一一对应的升降钢丝绳,各根升降钢丝绳分别通过滑轮转向机构与相对应的围帘拉杆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滑轮转向机构包括设置于漏斗支架顶部的第一主滑轮组、左滑轮组、左转向滑轮组、右滑轮组、右转向滑轮组、右转向滑轮和若干支撑滑轮,第一主滑轮组、左滑轮组和右滑轮组设置于漏斗支架顶部前侧中部区域,左转向滑轮组及右转向滑轮组和右转向滑轮分别设置于漏斗支架顶部两侧区域,各支撑滑轮分别设置于漏斗支架顶部两侧或后侧;位于漏斗顶部各方位边沿的各围帘拉杆前后或左右相对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围帘拉杆与左滑轮组位置相对应,连接其的升降钢丝绳经左滑轮组、右滑轮组和第一主滑轮组与主动力钢丝绳相连接;其余各所述围帘拉杆分别与一个支撑滑轮对应,位于第一主滑轮组左侧的各围帘拉杆上连接的升降钢丝绳分别经支撑滑轮、左转向滑轮组、左滑轮组和第一主滑轮组与主动力钢丝绳相连接,位于第一主滑轮组右侧的各围帘拉杆上连接的升降钢丝绳分别经支撑滑轮、右转向滑轮组、右滑轮组和第一主滑轮组与主动力钢丝绳相连接,
与左滑轮组相连接的围帘拉杆对面一侧的围帘拉杆经支撑滑轮、右转向滑轮、右转向滑轮组、右滑轮组和第一主滑轮组与主动力钢丝绳相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第一左转向滑轮和第二左转向滑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动滑轮和第二动滑轮,所述主动力钢丝绳一端固定设置,另一端依次经第一动滑轮、第一左转向滑轮、第二动滑轮、第二左转向滑轮与各升降钢丝绳相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缸。
9.进一步地,所述主动力钢丝绳通过连接扣与各升降钢丝绳相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漏斗支架顶部外侧设置有检修平台,所述驱动装置、第一左转向滑轮和第二左转向滑轮分别固定设置于检修平台上,所述连接轴滑动设置于检修平台上,所述主动力钢丝绳固定设置的一端固定于检修平台上。
11.进一步地,各所述升降钢丝绳的端部分别通过钢丝绳扎头与各围帘拉杆相连接。
12.应用时,将抑尘罩设置于漏斗的外侧,并将抑尘罩的顶部分别与各围帘拉杆连接,当漏斗作业时,通过动力机构带动主动力钢丝绳拉动各升降钢丝绳上升,进而将抑尘罩缓缓升起,抑尘罩将漏斗罩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将漏斗内部产生的负压含颗粒较小的粉尘抑尘在抑尘罩内部,然后通过漏斗上端的抽风口、抽风管及风机将粉尘抽送到灰尘储物室内进行处理,避免粉尘飘散。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漏斗抑尘罩升降装置,其设计新颖,结构合理,安装及维护方便,占用面积小,实施成本低,通过动力装置和钢丝绳并配合各滑轮组、转向滑轮组、转向滑轮、支撑滑轮、动滑轮等,实现抑尘罩的升降,达到作业时抑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同样适用于各类产生粉尘较大的设备抑尘的需求。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漏斗;2、漏斗支架;3、风机支架;4、风机;5、检修平台;6、抽风口;7、抽风管;8、胶带机;9、胶带;10、钢丝绳扎头;11、围帘拉杆;12、升降钢丝绳;13、第一主滑轮组;14、右滑轮组;15、左滑轮组;16、右转向滑轮组;17、左转向滑轮组;18、支撑滑轮;19、第一动滑轮;20、第一左转向滑轮;21、第二左转向滑轮;22、右转向滑轮;23、连接扣;24、驱动装置;25、连接轴;26、第二动滑轮;27、主动力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连
接”或者“相连”等类似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1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漏斗抑尘罩升降装置,包括漏斗支架2和安装于漏斗支架2上的漏斗1,漏斗支架2上设置风机支架3并安装有用于抽尘的风机4,漏斗1顶部位置设置有通过抽风管7与风机4相连通的抽风口6,漏斗下方设置胶带机8,通过胶带机8的胶带9运输物料,生产时,可以在漏斗1外侧设置抑尘罩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将漏斗1内部产生的负压含颗粒较小的粉尘抑尘在抑尘罩内部,然后通过漏斗1上端的抽风口6、抽风管7及风机4将粉尘抽送到灰尘储物室内进行处理,避免粉尘飘散,抑尘罩可以使用常见的塑料帘等,为便于漏斗及各部件的显示,抑尘罩未视出;为便于漏斗1作业时抑尘罩的升降,通过在漏斗支架2顶部设置升降装置并与抑尘罩相连,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漏斗支架2顶部的动力机构、滑轮转向机构和位于漏斗1顶部各方位边沿的若干围帘拉杆11;所述动力机构包括驱动装置24和通过驱动装置24提供驱动力的主动力钢丝绳27,主动力钢丝绳27连接有若干根与围帘拉杆11一一对应的升降钢丝绳12,各根升降钢丝绳12分别通过滑轮转向机构与相对应的围帘拉杆11连接,围帘拉杆11用于与抑尘罩的顶部相连。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4提供驱动力给主动力钢丝绳27,用于主动力钢丝绳27的收放,主动力钢丝绳27收放时,再驱动各升降钢丝绳12的收放,各升降钢丝绳12通过滑轮转向机构实现各围帘拉杆11升降,进而实现抑尘罩的升降。
19.进一步地,所述滑轮转向机构包括设置于漏斗支架2顶部的第一主滑轮组13、左滑轮组15、左转向滑轮组17、右滑轮组14、右转向滑轮组16、右转向滑轮22和若干支撑滑轮18,第一主滑轮组13、左滑轮组15和右滑轮组14设置于漏斗支架2顶部前侧中部区域,左转向滑轮组17及右转向滑轮组16和右转向滑轮22分别设置于漏斗支架2顶部两侧区域,各支撑滑轮18分别设置于漏斗支架2顶部两侧或后侧;位于漏斗1顶部各方位边沿的各围帘拉杆11前后或左右相对应设置,围帘拉杆11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如本实施例中,围帘拉杆11左右各设置两个,前后各设置一个;前侧的围帘拉杆11与左滑轮组15位置相对应,连接该围帘拉杆11的升降钢丝绳12依次经左滑轮组15、右滑轮组14和第一主滑轮组13与主动力钢丝绳27相连接;其余各围帘拉杆11分别与一个支撑滑轮18对应,位于第一主滑轮组13左侧的各围帘拉杆11上连接的升降钢丝绳12分别依次经支撑滑轮18、左转向滑轮组17、左滑轮组15和第一主滑轮组13与主动力钢丝绳27相连接,位于第一主滑轮组13右侧的各围帘拉杆11上连接的升降钢丝绳12分别依次经支撑滑轮18、右转向滑轮组16、右滑轮组14和第一主滑轮组13与主动力钢丝绳27相连接,与左滑轮组15相连接的围帘拉杆11对面一侧的围帘拉杆11依次经支撑滑轮18、右转向滑轮22、右转向滑轮组16、右滑轮组14和第一主滑轮组13与主动力钢丝绳27相连接。本实施例中,各升降钢丝绳12通过第一主滑轮组13进行分配,分别连接至左滑轮组15和右滑轮组14,再利用左滑轮组15和右滑轮组14进行升降钢丝绳12的分配,并通过左、右转向滑轮组17、16、右转向滑轮22等,将各升降钢丝绳12的末端与各围帘拉杆11相连,当主动力钢丝绳27收放时,带动各升降钢丝绳12同步收放,进行通过各左、右滑轮组、转向滑轮组、转向滑轮等,实现各围帘拉杆11的上升或下降,进而实现抑尘罩的升降。
20.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第一左转向滑轮20和第二左转向滑轮21,所述驱动装置24可以设置为液压缸或其它动力装置,驱动时缓慢平稳,其输出端连接有连接轴
25,连接轴25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动滑轮19和第二动滑轮26,所述主动力钢丝绳27一端可以与机架、机座等进行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经第一动滑轮19、第一左转向滑轮20、第二动滑轮26、第二左转向滑轮21与各升降钢丝绳12相连接,通过两个动滑轮的设置,可以在主动力钢丝绳27收放时,减少受力,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
21.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力钢丝绳27通过连接扣23与各升降钢丝绳12相连接。
22.本实施例中,为便于漏斗1的维护以及动力机构的设置,所述漏斗支架2顶部外侧设置有检修平台5,所述驱动装置24、第一左转向滑轮20和第二左转向滑轮21分别固定设置于检修平台5上,所述连接轴25的两端滑动设置于检修平台5上,如在检修平台上设置两个滑轨,将连接轴25的两端通过滑块设置于滑轨上,所述主动力钢丝绳27固定设置的一端固定于检修平台5上。
23.本实施例中,各所述升降钢丝绳12的端部分别通过钢丝绳扎头10与各围帘拉杆11相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