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系统以及集装箱拆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65669发布日期:2023-01-17 19:14阅读:27来源:国知局
除尘系统以及集装箱拆箱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系统以及集装箱拆箱装置,属于集装箱卸载以及铁路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粉料的集装箱铁路运输中,集装箱拆箱(卸料)是货物集散的一个重要环节。现有的集装箱拆箱装置基本上都是开放设置,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3359554u公开的一种氧化铝粉矩形集装箱卸料输送装置,该装置中在可倾式集装箱卸料平台的下侧端底部设置缓流料卸料仓,在缓流料卸料仓的下端部设置有输送装置;在进行卸料时,先用起重吊装机械将集装箱放置在倾式集装箱卸料平台上进行卸料,并经过粉缓流卸料仓和输送装置将粉料输送到储料仓中。而这种开放设置的拆箱装置,粉料卸料时的扬尘会造成作业区域的污染,需要使用其他辅助手段来消除粉尘,例如喷雾除尘,但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尘系统以及具有该除尘系统的集装箱拆箱装置,能够在集装箱卸料过程中实现较好的除尘效果。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除尘系统,包括多个布袋除尘器、除尘风机、连接于除尘风机与布袋除尘器之间的除尘管路、连接于除尘风机的排风端的排风管路以及连接于排风管路的风帘装置;所述风帘装置包括共轨风管以及出风体;所述出风体能够设置于卸料仓的卸料口位置从而能够在卸料口形成风帘,所述出风体为管状,并且沿着所述卸料口的边缘布置;所述出风体上设置有多个相互隔离的出风腔,每个所述出风腔设置出风口;所述共轨风管上连接有多个分流风管,所述出风腔连接于所述分流风管。
5.所述出风体为多段结构。
6.所述出风口为通槽,所述通槽上设置有导风板。
7.所述导风板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端板上,所述端板固定于安装杆上,所述安装杆通过卡子固定于所述出风体上。
8.在所述导风板上还设置有侧翼板,所述侧翼板连接于所述出风体。
9.在所述排风管路上还设置有水除尘装置。
10.所述水除尘装置包括箱体以及设置于箱体上的多个喷淋模块,所述箱体的下部设置有下风口,箱体的上部设置有上风口,在所述下风口与上风口之间形成空气流道,多个所述喷淋模块依次排布在所述空气流道上;所述喷淋模块包括安装壳、设置于安装壳上的喷头以及位于喷头下方的固定扇叶,喷头连接于水泵,所述固定扇叶沿周向分布有多个倾斜的叶片,用于使含尘空气通过倾斜的叶片后与喷淋的液体充分搅动之后向上流动。
11.所述喷淋模块包括多个导流筒,每个所述导流筒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所述固定扇叶,所述喷头位于导流筒上方。
12.所述导流筒为呈列阵分布的多个。
13.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污泥的集污槽。
14.在所述箱体的顶部还设置有排放口以及控制阀门。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集装箱拆箱装置,包括卸料仓以及如前所述的除尘系统。
16.所述集装箱拆箱装置包括框架,所述卸料仓设置于所述框架上,所述除尘系统中布袋除尘器的吸风门位于所述卸料仓内;在所述卸料仓的一侧形成开放式的卸料口,集装箱能够通过卸料口向卸料仓内倾倒粉料。
17.所述除尘系统中的除尘风机为两个,两个所述除尘风机分布在所述卸料仓的两侧。
18.所述集装箱拆箱装置还包括螺旋输送机,所述螺旋输送机插入至所述卸料仓的底部,能够对卸料仓内的粉料提升输送至后续工位。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除尘系统以及具有该除尘系统的集装箱拆箱装置,在卸料仓的卸料口处设置风帘装置,当集装箱向卸料仓倾倒粉料时,风帘组件对卸料口进行吹气形成风帘,阻挡卸料仓内扬起的粉尘向外溢出;通过设置多个相互隔离的出风腔,并且独立地向每个出风腔进行分别送风,能够使出风较为均匀;同时,设置共轨风管,能够使气流较为均匀进入每个分流风管,进一步达到出风均匀的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拆箱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尘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2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23.图4为水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水除尘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25.图6为喷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导流筒与固定扇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导流筒与固定扇叶的装配结构分解示意图。
28.图9为风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0为风帘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30.图11为侧出风段的分解示意图。
31.图12为中间出风段的分解示意图。
32.图13为图10中的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33.图14为图11中的b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5.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装箱拆箱装置,包括框架1、设置于框架1上的卸料仓2以及除尘系统3。
36.在所述卸料仓2的一侧形成开放式的卸料口21,集装箱能够通过卸料口21向卸料仓2内倾倒粉料。所述集装箱拆箱装置还包括螺旋输送机4,所述螺旋输送机4插入至所述卸料仓2的底部,能够在集装箱卸料的同时对卸料仓2内的粉料提升输送至后续工位进行分
装。
37.所述除尘系统3包括多个布袋除尘器31、除尘风机32以及连接于除尘风机32与布袋除尘器31之间的除尘管路33。每个所述布袋除尘器31设置有吸风门311,多个所述吸风门311分布在所述卸料仓2内。
38.在卸料口21处设置有风帘装置34。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卸料仓2设置有三个卸料口21,所述风帘装置34包括共轨风管341以及出风体342;所述出风体342设置于卸料仓2的卸料口21位置从而能够在卸料口21形成风帘,所述出风体342为管状,并且为多段结构,沿着所述卸料口21的边缘布置。具体而言,所述出风体342包括竖向设置的侧出风段342a和中间出风段342b以及横向设置的顶出风段342c,从而使所述卸料口21的左右两侧以及顶部分别布置有所述出风体342。
39.如图9-图14所示,所述共轨风管341连接于所述排风管路35,所述排风管路35连接于除尘风机32的排风端。所述出风体342上设置有多个相互隔离的出风腔340a,每个所述出风腔340a设置出风口340b;所述共轨风管341上连接有多个分流风管341a,所述出风腔340a连接于所述分流风管341a。
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除尘系统3中的除尘风机32为两个,两个所述除尘风机32分布在所述卸料仓2的左右两侧,并且在所述排风管路35上还设置有水除尘装置36,两个水除尘装置36同样设置于卸料仓2的左右两侧。设置两个除尘风机32共同带动多个布袋除尘器31的气流运动,相比于单风机结构而言除尘效果更好,左右式的分布结构也能够使集装箱拆箱装置的整体结构较为对称,避免单侧过重造成倾覆。
41.所述出风口340b为通槽,所述通槽上设置有导风板340c。具体而言,所述导风板340c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端板340d上,所述端板340d固定于安装杆340e上,所述安装杆340e通过卡子340f固定于所述出风体342上。在所述导风板340c上还设置有侧翼板340g,所述侧翼板340g连接于所述出风体342。
42.如图4-图8所示,所述水除尘装置36包括箱体361以及设置于箱体361上的多个喷淋模块362,所述箱体361的下部设置有下风口363,箱体361的上部设置有上风口364,在所述下风口363与上风口364之间形成空气流道,多个所述喷淋模块362依次排布在所述空气流道上。所述喷淋模块362包括安装壳362a、设置于安装壳362a上的喷头362b以及位于喷头362b下方的固定扇叶362c,喷头362b设置于支流水管362d上,支流水管362d连接于主水管362e,主水管362e通过输水管367连接于水泵365,所述固定扇叶362c沿周向分布有多个倾斜的叶片,用于使含尘空气通过倾斜的叶片后与喷淋的液体充分搅动之后向上流动。在所述安装壳362a内还设置有呈列阵分布的多个导流筒362f,每个所述导流筒362f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所述固定扇叶362c,所述喷头362b位于导流筒362f上方。在所述箱体36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污泥的集污槽366。
43.除此之外,在所述箱体361的顶部还设置有排放口368以及控制所述排放口368启闭和开度的控制阀门369,所述排放口368连通于大气,通过控制排放口368的开度,能够调节进入到风帘装置34内的气流量。
44.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
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