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用支撑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01107发布日期:2022-12-10 05:28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铸造用支撑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铸造用支撑设备。


背景技术:

2.铸造是指将固态金属熔化为液态倒入特定形状的铸型,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熔模精密铸造工艺作为铸造工艺当中的重要分支,以其对铸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和铸件复杂度的高适应性广泛应用与生产作业中,熔模精密铸造工艺简单说就是用易熔材料制成可熔性模型,在其上涂覆若干层特制的耐火涂料,经过干燥和硬化形成一个整体型壳后,再用蒸汽或热水从型壳中熔掉模型,然后把型壳置于砂箱中,在其四周填充干砂造型,最后将铸型放入焙烧炉中经过高温焙烧,铸型或型壳经焙烧后,于其中浇注熔融金属而得到铸件。
3.现有技术中的熔模精密铸造在作业时发现,由于铸型或型壳在焙烧前需要按照设定进度进行短暂储存,且大部分铸型或型壳会直接放置到地面进行储存,导致铸型或型壳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受潮现象,使铸型或型壳在焙烧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纹。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铸造用支撑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铸造用支撑设备,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造用支撑设备,包括两组承载环座,两组所述承载环座之间设有多组支撑角钢,两组所述承载环座之间设置有多组储纳组件,每组所述储纳组件均包括升降环框,每组所述升降环框均通过调距螺栓和调距螺母与相对应的支撑角钢固定安装,每组所述支撑角钢的外侧面均开设有多组调距孔,每组所述调距螺栓的外表面均与相对应调距孔的内壁可滑动的插接,每组所述升降环框的顶部均设有限位环,每组所述限位环的顶部均设有伸缩折叠管,每组所述伸缩折叠管的顶端均设有吸附环,每组所述吸附环的顶部均开设有多组磁吸孔,每组所述磁吸孔的内部均设置有磁吸条,每组所述升降环框的内壁均设有支撑板。
9.优选的,每组所述调距螺栓的外表面均螺装有防松螺母,每组所述防松螺母的内端均与相对应调距螺母的外端抵紧。
10.优选的,下侧所述承载环座正面和背面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固定弯板,每组所述固定弯板的底部均开设有涨钉孔,每组所述涨钉孔的内壁均可滑动的插接有膨胀螺栓。
11.优选的,每组所述升降环框的顶部均设置有柔性缓冲垫,每组所述柔性缓冲垫的顶部均开设有多组防滑槽。
12.优选的,每组所述升降环框的正面均设置有信息标牌,每组所述信息标牌的正面
均设置有编码标识。
13.优选的,两组所述承载环座之间设置有多组并联立杆,两组相邻所述并联立杆之间设置有多组攀爬横杆。
14.(三)有益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铸造用支撑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该铸造用支撑设备,通过吸附环,使型壳外侧的伸缩折叠管展开,吸附环与承载环座或升降环框贴合后磁吸条将其固定,此时储纳组件在相邻储纳组件或承载环座的配合下形成防尘空间,外部水汽或灰尘颗粒难以进入到防尘空间内与型壳接触,有效降低了铸型或型壳在储存过程中受潮的几率,极大减小了铸型或型壳在焙烧过程中出现裂纹的几率。
17.2、该铸造用支撑设备,通过调距孔,使操作人员根据型壳的实际状况确定放置高度,放置高度确定后根据进一原则选取相对应的调距孔,调距孔选取完成后带动储纳组件沿支撑角钢移动,储纳组件移动到设定位置后通过调距螺栓和调距螺母将其固定,有效提高了装置对不同型号型壳的适应性,从而增强了装置的适用性。
18.3、该铸造用支撑设备,通过多组储纳组件,使型壳在不相互接触的前提下进行堆叠放置,极大降低了型壳堆叠放置过程中出现损坏的几率,进而使单位面积内的型壳储存数量得到增加,有效提高了对储存位置的利用率,从而增强了装置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剖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储纳组件的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22.图中:1、承载环座;2、支撑板;3、支撑角钢;4、储纳组件;5、攀爬横杆;6、升降环框;7、调距螺栓;8、调距螺母;9、调距孔;10、限位环;11、伸缩折叠管;12、吸附环;13、磁吸条;14、防松螺母;15、固定弯板;16、膨胀螺栓;17、柔性缓冲垫;18、信息标牌;19、并联立杆。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铸造用支撑设备,包括两组承载环座1,两组承载环座1之间设有多组支撑角钢3,两组承载环座1之间设置有多组储纳组件4,通过多组储纳组件4,使型壳在不相互接触的前提下进行堆叠放置,极大降低了型壳堆叠放置过程中出现损坏的几率,进而使单位面积内的型壳储存数量得到增加,有效提高了对储存位置的利用率,从而增强了装置的适用性,每组储纳组件4均包括升降环框6,每组升降环框6均通过调距螺栓7和调距螺母8与相对应的支撑角钢3固定安装,每组支撑角钢3的外侧面均开设有多组调距孔9,通过调距孔9,使操作人员根据型壳的实际状况确定放置高度,放置高度确定后根据进一原则选取相对应的调距孔9,调距孔9选取完成后带动储纳组
件4沿支撑角钢3移动,储纳组件4移动到设定位置后通过调距螺栓7和调距螺母8将其固定,有效提高了装置对不同型号型壳的适应性,从而增强了装置的适用性,每组调距螺栓7的外表面均与相对应调距孔9的内壁可滑动的插接,每组升降环框6的顶部均设有限位环10,每组限位环10的顶部均设有伸缩折叠管11,每组伸缩折叠管11的顶端均设有吸附环12,通过吸附环12,使型壳外侧的伸缩折叠管11展开,吸附环12与承载环座1或升降环框6贴合后磁吸条13将其固定,此时储纳组件4在相邻储纳组件4或承载环座1的配合下形成防尘空间,外部水汽或灰尘颗粒难以进入到防尘空间内与型壳接触,有效降低了铸型或型壳在储存过程中受潮的几率,极大减小了铸型或型壳在焙烧过程中出现裂纹的几率,每组吸附环12的顶部均开设有多组磁吸孔,每组磁吸孔的内部均设置有磁吸条13,每组升降环框6的内壁均设有支撑板2。
25.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装置在作业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在每组调距螺栓7的外表面均螺装有用于向调距螺母8施加预紧力的防松螺母14,降低了调距螺母8出现不可控松动的几率,每组防松螺母14的内端均与相对应调距螺母8的外端抵紧,从而提高了装置在作业过程中的稳定性。
26.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装置作业过程中的稳固性,从而在下侧承载环座1正面和背面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固定弯板15,每组固定弯板15的底部均开设有涨钉孔,每组涨钉孔的内壁均可滑动的插接有用于将装置与安装位置连接固定的膨胀螺栓16,从而提高了装置作业过程中的稳固性。
27.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降低铸型或型壳在取放过程中损坏的几率,从而在每组升降环框6的顶部均设置有用于降低装置与铸型或型壳接触面硬度的柔性缓冲垫17,每组柔性缓冲垫17的顶部均开设有多组防滑槽,从而降低了铸型或型壳在取放过程中损坏的几率。
28.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确定储纳组件4内铸型或型壳类型的便利性,从而在每组升降环框6的正面均设置有信息标牌18,每组信息标牌18的正面均设置有编码标识,通过信息标牌18正面的编码标识,使操作人员快速得到相对应储纳组件4内铸型或型壳的对照信息,从而提高了确定储纳组件4内铸型或型壳类型的便利性。
29.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操作人员取放上侧储纳组件4内铸型或型壳的便利性,从而在两组承载环座1之间设置有多组并联立杆19,两组相邻并联立杆19之间设置有多组攀爬横杆5,通过并联立杆19和攀爬横杆5,使操作人员按照需求移动到设定高度,从而提高了操作人员取放上侧储纳组件4内铸型或型壳的便利性。
30.在使用时,首先将装置固定安装到设定位置,装置安装完成后根据型壳的实际状况确定放置高度,放置高度确定后根据进一原则选取相对应的调距孔9,调距孔9选取完成后带动储纳组件4沿支撑角钢3移动,储纳组件4移动到设定位置后通过调距螺栓7和调距螺母8将其固定,接着将型壳放置到支撑板2的顶部,型壳放置稳固后通过吸附环12带动伸缩折叠管11展开,吸附环12与承载环座1或升降环框6贴合后磁吸条13将其固定,此时储纳组件4在相邻储纳组件4或承载环座1的配合下形成防尘空间,外部水汽或灰尘颗粒难以进入到防尘空间内与型壳接触。
31.综上所述,该铸造用支撑设备,通过吸附环12,使型壳外侧的伸缩折叠管11展开,吸附环12与承载环座1或升降环框6贴合后磁吸条13将其固定,此时储纳组件4在相邻储纳
组件4或承载环座1的配合下形成防尘空间,外部水汽或灰尘颗粒难以进入到防尘空间内与型壳接触,有效降低了铸型或型壳在储存过程中受潮的几率,极大减小了铸型或型壳在焙烧过程中出现裂纹的几率。
32.该铸造用支撑设备,通过调距孔9,使操作人员根据型壳的实际状况确定放置高度,放置高度确定后根据进一原则选取相对应的调距孔9,调距孔9选取完成后带动储纳组件4沿支撑角钢3移动,储纳组件4移动到设定位置后通过调距螺栓7和调距螺母8将其固定,有效提高了装置对不同型号型壳的适应性,从而增强了装置的适用性。
33.该铸造用支撑设备,通过多组储纳组件4,使型壳在不相互接触的前提下进行堆叠放置,极大降低了型壳堆叠放置过程中出现损坏的几率,进而使单位面积内的型壳储存数量得到增加,有效提高了对储存位置的利用率,从而增强了装置的适用性。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