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技术涉及炼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主要涉及一种钢包吊耳的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2.在重工业现场,由于天车司机所在的操作室位置离地面较高,且炼钢车间工作环境粉尘多、光线差,天车司机很难准确控制天车和挂钩的位置,所以该过程的处理方法是设置地面指调人员进行人工调度。但是地面工作调度人员在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下,难免也会出现疲劳,或者由于障碍物遮挡而做出错误的判断,这会导致天车司机在挂钩没有完全挂起钢包的情况下就开始提升,进而导致钢水包脱落,造成严重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3.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包吊耳的监测设备,能够实时监测钢包挂耳入钩情况,自动识别吊包作业时是否正确挂钩,从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4.本技术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技术的实践而习得。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钢包吊耳的监测设备,所述监测设备包括:主机;点云扫描装置,所述点云扫描装置与所述主机通信连接,用于获取以所述钢包吊耳为中心的设定角度范围内的三维点云模型;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与所述主机通信连接,用于监控所述钢包吊耳和挂钩的接触情况。
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监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监控子装置,所述监控子装置分别用于监控各个钢包吊耳和挂钩的接触情况。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机还用于接收所述监控装置的监控画面。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监测设备还包括交换机,所述交换机用于构建所述点云扫描装置与所述主机之间的通信连接,还用于构建所述监控装置与所述主机之间的通信连接。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监测设备还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通过所述交换机与所述监控装置通信连接,用于显示所述钢包吊耳和所述挂钩的接触情况。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显示装置和所述交换机之间设置有无线图传装置,用于传输所述钢包吊耳和所述挂钩的接触情况的监控影像。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无线图传装置包括无线图传发送模块和无线图传接收模块。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监测设备还包括:报警提示装置,所述报警提示装置通过所述交换机接收所述主机发出的报警信号,根据所述报警信号执行报警操作;plc控制装置,所述plc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交换机和所述报警提示装置之间,用于将所述报警信号转换为能被所述报警提示装置识别的操作信号。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报警提示装置和所述plc控制装置之间通过无线收发装置连接,所述无线收发装置用于传输能被所述报警提示装置识别的操作信号。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无线收发装置包括无线io发射模块和无线io接收模块。
15.基于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有以下优点或进步效果:
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包吊耳的监测设备,所述监测设备构造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装载的主机、点云扫描装置以及监控装置,能够对钢包吊耳和挂钩进行准确的接触情况判断,实时监测钢包吊耳和挂钩的接触情况,判断钢包吊耳是否准确入钩,能够提前识别吊包作业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前制止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1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8.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19.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钢包吊耳的监测设备的简图;
20.图2示出了基于本技术提供的监测设备的监测流程简图。
21.附图标号具体如下所示:
22.主机
ꢀꢀꢀꢀꢀꢀꢀꢀꢀꢀꢀꢀꢀꢀ
101;
ꢀꢀꢀꢀꢀꢀꢀꢀꢀꢀꢀꢀ
点云扫描装置
ꢀꢀꢀꢀꢀ
102;
23.监控装置
ꢀꢀꢀꢀꢀꢀꢀꢀꢀꢀ
103;
24.监控子装置
ꢀꢀꢀꢀꢀꢀꢀꢀ
10301和10302;
25.交换机
ꢀꢀꢀꢀꢀꢀꢀꢀꢀꢀꢀꢀ
104;
ꢀꢀꢀꢀꢀꢀꢀꢀꢀꢀꢀꢀ
显示装置
ꢀꢀꢀꢀꢀꢀꢀꢀꢀ
105;
26.无线图传装置
ꢀꢀꢀꢀꢀꢀ
106;
27.无线图传发送模块
ꢀꢀ
10601;
ꢀꢀꢀꢀꢀꢀꢀꢀꢀꢀ
无线图传接收模块 10602;
28.报警提示装置
ꢀꢀꢀꢀꢀꢀ
107;
ꢀꢀꢀꢀꢀꢀꢀꢀꢀꢀꢀꢀ
plc控制装置
ꢀꢀꢀꢀꢀꢀ
108;
29.无线收发装置
ꢀꢀꢀꢀꢀꢀ
109;
30.无线io发射模块
ꢀꢀꢀꢀ
10901;
ꢀꢀꢀꢀꢀꢀꢀꢀꢀꢀ
无线io接收模块
ꢀꢀꢀ
10902。
具体实施方式
31.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32.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钢包吊耳的监测设备的简图,如图1所述,所述监测设备可以包括:主机101,所述主机101用于判断所述钢包吊耳和挂钩的接触情况;点云扫描装置102,所述点云扫描装置102与所述主机101通信连接,用于获取以所述钢包吊耳为中心的设定角度范围内的三维点云模型;监控装置103,所述监控装置103
与所述主机101通信连接,用于监控所述钢包吊耳和挂钩的接触情况。
33.在本技术中,可以采用工业计算机作为主机101,需要说明的是,工业计算机指的是专供工业界使用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其基本性能及相容性与商用电脑相差无几,但工业计算机更多的是注重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在恶劣的环境下要求稳定,如防尘、防水、防静电等。工业计算机并不要求当前最高效能,只求达到符合系统的要求,需符合工业环境中的可靠性要求与稳定,否则用于生产线万一遇到电脑当机,则可能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工业计算机所要求的标准值都必须符合严格的规范与扩充性。
34.在本技术中,主机101作为整个监测设备的处理中枢,需要针对点云扫描装置102和监控装置103获取到的所述钢包吊耳和挂钩的接触情况进行判断,判断所述钢包吊耳是否正确入钩。
35.在本技术中,所述点云扫描装置102可以采用激光扫描仪,在钢包吊耳入钩的过程中,针对钢包吊耳以及挂钩进行三维点云扫描,从而获取以钢包挂耳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的三维模型数据以及挂钩的实时位置数据,再将数据传输至所述主机101进行处理,可以根据三维模型数据和挂钩的实时位置数据判断钢包吊耳是否与挂钩重叠,从而判断所述钢包吊耳是否正确入钩。
36.请继续参阅图1。
37.所述监控装置103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监控子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监控装置103可以包括两个监控子装置10301和10302,所述监控子装置10301和10302分别用于监控各个钢包吊耳和挂钩的接触情况。因为钢包通常设置有两个吊耳,所以需要针对各个吊耳同时进行监控,从而保证每个吊耳都顺利入钩,才可保证钢包不会在吊起过程中发生侧翻。造成生产事故。
38.在本技术中,可以采用监控摄像头作为所述监控子装置10301和10302。
39.在本技术中,所述主机101还可以用于接收所述监控装置103的监控画面。所述主机101可以根据监控画面和上述的三维模型数据综合判断钢包吊耳和挂钩的接触情况。
40.请继续参阅图1。
41.所述监测设备还可以包括交换机104,所述交换机104用于构建所述点云扫描装置102与所述主机101之间的通信连接,还用于构建所述监控装置103与所述主机101之间的通信连接。
42.在本技术中,设置有交换机104后,可以有效提高各个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简化各个通信线路,也便于后续维护。
43.请继续参阅图1。
44.所述监测设备还可以包括显示装置105,所述显示装置105通过所述交换机104与所述监控装置103通信连接,用于显示所述钢包吊耳和所述挂钩的接触情况。
45.所述显示装置105和所述交换机104之间可以设置有无线图传装置106,用于传输所述钢包吊耳和所述挂钩的接触情况的监控影像。所述无线图传装置106可以包括无线图传发送模块10601和无线图传接收模块10602。
46.在本技术中,无线图传发送模块10601和无线图传接收模块10602之间可以基于wifi、buleteeth、或者移动通信例如5g进行无线连接。
47.在本技术中,所述显示装置105可以为显示器等可以播放影像的设备,技术人员可
以根据所述显示装置105上的影像监控所述钢包吊耳和所述挂钩的接触情况,当发生突发情况时可以及时进行人工介入操作,避免发生事故。实时视频数据通过无线图传装置106发送至天车操作室及中控室等必要场所,避免了重工业现场线缆布设的困难,利于天车工作现场的工程实施。
48.请继续参阅图1。
49.所述监测设备还可以包括:报警提示装置107,所述报警提示装置107通过所述交换机104接收所述主机101发出的报警信号,根据所述报警信号执行报警操作;plc控制装置108,所述plc控制装置108设置于所述交换机104和所述报警提示装置107之间,用于将所述报警信号转换为能被所述报警提示装置107识别的操作信号。所述报警提示装置107和所述plc控制装置108之间可以通过无线收发装置109连接,所述无线收发装置109可以用于传输能被所述报警提示装置107识别的操作信号。所述无线收发装置109可以包括无线io发射模块10901和无线io接收模块10902。
50.在本技术中,无线io发射模块10901和无线io接收模块10902之间可以基于wifi、buleteeth、或者移动通信例如5g进行无线连接。
51.在本技术中,通过引入报警提示装置107,使得天车操作人员不仅能通过监控视频实时了解入钩状态,同时也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操作天车本身,只需要根据响应的预警提示音调整天车控制即可。同样通过无线收发装置109将报警提示发送至天车操作室及中控室等必要场所,避免了重工业现场线缆布设的困难,利于天车工作现场的工程实施。
52.接下来请参阅图1和图2。
53.图2示出了基于本技术提供的监测设备的监测流程简图,如图2所示,当发出启动所述监测设备的信号后,所述监测设备上电并进行自检,自检结束后先判断钢包是否就位,即判断是否开始监测。当开始进行监测后,所述监测设备的点云扫描装置102和监控装置103开始工作,实时获取钢包挂耳附近的三维点云以及视频图像数据,主机101判断钢挂钩是否已经准确入位,如果判断准确入位,则持续发出已入位的信号,反之则发出警报信息。
54.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施方式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
55.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