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盒顶部密封前顶部热化装置及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67043发布日期:2022-12-31 11:13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盒顶部密封前顶部热化装置及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装盒顶部密封前顶部热化装置及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对于饮品的包装盒,一般是瓶口结构与筒状的包材封粘接在一起形成,一般瓶口结构包括固定底座和与固定底座上连接的瓶嘴,包材的侧壁中具有连接纵缝,固定底座背离瓶嘴的一端的周边具有外侧延伸的连接壁,连接壁与包材顶部周围的挤压的侧壁粘接,实现瓶口结构与包材顶部密封连接。其中,目前对于瓶口结构与包材之间的粘接,一般是先对瓶口结构的底座的连接壁和包材顶部进行热化,然后将两者挤压粘接在一起,不过,在目前的加工方式中,对包材和瓶口结构的加热范围较大,对底座的连接壁以及包材顶部的连接处加热位置精确度较低,容易出现加热不良,从而导致瓶口结构与包材顶部密封不良,降低产品良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包装盒顶部密封前顶部热化装置及包装盒成型设备,该包装盒顶部密封前顶部热化装置中,喷气组件的第一喷气口和第二喷气口可以分别准确地对包材的顶部侧壁和瓶口结构的连接壁喷热气加热,且使得包材顶部和连接壁活化程度较好,使得包材顶部和连接壁之间成型连接良好,密封性较好,有利于提高包装盒成品良率。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包装盒顶部密封前顶部热化装置,包括:
6.喷气组件,所述喷气组件包括用于与包装盒的包材顶部的侧壁对应的多个第一喷气口、用于与所述包装盒的瓶口结构对应的多个第二喷气口,所述第一喷气口用于位于所述包材顶部的侧壁的内侧且与所述包材顶部的侧壁相对,所述第二喷气口用于位于所述瓶口结构的连接壁的外侧且与所述连接壁相对;当所述喷气组件处于第一工况时,与所述包材顶部周侧的连接纵缝所在区域相对的所述第一喷气口对所述包材的顶部的连接纵缝所在区域喷射热气,所述第二喷气口对所述连接壁喷射热气;当所述喷气组件处于第二工况时,所述第一喷气口对所述包材的顶部周侧的侧壁喷射热气,所述第二喷气口对所述连接壁喷射热气;
7.供气组件,所述供气组件用于给所述喷气组件供给热气。
8.上述包装盒顶部密封前顶部热化装置中,喷气组件的第一喷气口和第二喷气口可以分别准确地对包材的顶部侧壁和瓶口结构的连接壁喷热气加热,且使得包材顶部和连接壁活化程度较好,使得包材顶部和连接壁之间成型连接良好,密封性较好,有利于提高包装盒成品良率。
9.可选地,所述喷气组件包括第一喷气部件和第二喷气部件;
10.所述第一喷气部件包括:第一外壳体和第一内壳体,所述第一外壳体具有筒状结
构,所述第一外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一内壳体外周侧,所述第一外壳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内壳体的第一端同向设置,所述第一外壳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内壳体的第二端同向设置,所述第一内壳体的周侧与所述第一外壳体之间形成第一通气腔,所述第一外壳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内壳体的第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外壳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内壳体的第二端之间形成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外壳体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气腔连通的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出气孔仅用于与所述包材顶部周侧的连接纵缝所在区域相对,以使所述第一出气孔构成所述喷气组件处于所述第一工况时的所述第一喷气口;所述第一内壳体的第一端形成有具有敞口的第一内凹结构,所述第一内凹结构用于容纳所述瓶口结构,所述第一内壳体的第一端的边缘部上设置有绕所述第一外壳体的轴心线分布的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出气孔构成所述喷气组件处于所述第一工况时所述第二喷气口;
11.所述第二喷气部件包括:第二外壳体和第二内壳体,所述第二外壳体具有筒状结构,所述第二外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二内壳体外周侧,所述第二外壳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内壳体的第一端同向设置,所述第二外壳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内壳体的第二端同向设置,所述第二内壳体的周侧与所述二外壳体之间形成第二通气腔,所述第二外壳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内壳体的第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外壳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内壳体的第二端之间形成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外壳体周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绕所述第二外壳体的轴心线分布且与所述第二通气腔连通的第三出气孔,所述第三出气孔用于与所述包材顶部周侧的侧壁相对,以使所述第三出气孔构成所述喷气组件处于所述第二工况时的所述第一喷气口;所述第二内壳体的第一端形成有具有敞口的第二内凹结构,所述第二内凹结构用于容纳所述瓶口结构,所述第二内壳体的第一端的边缘部设置有绕所述第二外壳体的轴心线分布的第四出气孔,所述第四出气孔构成所述喷气组件处于所述第二工况时所述第二喷气口;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喷气部件还包括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外壳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内壳体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气腔连通的第一进气孔;
13.所述第二喷气部件还包括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外壳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内壳体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气腔连通的第二进气孔。
14.可选地,当所述第一外壳体与所述包材的侧壁相对时,所述第一出气孔所在区域在所述包材的侧壁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包材的侧壁上的连接纵缝,所述连接纵缝的两侧均对应有所述第一出气孔。
15.可选地,所述第一外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外壳体的轴心线的延伸方向排列的至少两行所述第一出气孔,每行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出气孔,且每行中的多个所述第一出气孔的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一外壳体的轴心线垂直。
16.可选地,至少两行所述第一出气孔中,靠近所述第一外壳体的第一端的一行中的所述第一出气孔的孔径大于其它行中的所述第一出气孔的孔径。
17.可选地,至少两行所述第一出气孔中,每相邻的两行中的所述第一出气孔错位设置。
18.可选地,所述第一内壳体的第一端的边缘部的每个侧壁上均设有至少两行所述第
二出气孔,每行包括多个所述第二出气孔,且每行中的多个所述第二出气孔的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一外壳体的轴心线垂直。
19.可选地,至少两行所述第二出气孔中,每相邻的两行中的所述第二出气孔错位设置。
20.可选地,所述第二外壳体的各侧壁上均设置有沿所述第二外壳体的轴心线的延伸方向排列的至少两行所述第三出气孔,每行包括多个所述第三出气孔,每行中的多个第三出气孔的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二外壳体的轴心线垂直。
21.可选地,至少两行所述第三出气孔中,靠近所述第二外壳体的第一端的一行中的所述第三出气孔的孔径大于其它行中的所述第三出气孔的孔径。
22.可选地,至少两行所述第三出气孔中,每相邻的两行中的所述第三出气孔错位设置。
23.可选地,所述第二外壳体中每相邻的两个侧壁之间形成连接棱,所述连接棱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外壳体的轴心线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连接棱上设置有多个沿所述连接棱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通气腔连通。
24.可选地,所述通孔的孔径大于靠近所述第二外壳体的第二端的一行中的所述第三出气孔的孔径。
25.可选地,所述第二外壳体的每个侧壁中靠近所述连接棱的边部设有斜向贯通孔,所述斜向贯通孔位于所述第三出气孔朝向所述第二外壳体的第一端的一侧,在垂直于所述第二外壳体的轴心线的截面内,且所述第二外壳体中与同一所述连接棱连接的两个侧壁分为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的所述斜向贯通孔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延伸方向相交于所述第一侧壁背离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且所述第二侧壁上的所述斜向贯通孔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延伸方向相交于所述第二侧壁背离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
26.可选地,所述第二内壳体的第一端的边缘部的每个侧壁上均设有至少两行所述第四出气孔,每行包括多个所述第四出气孔,每行中的所述第二出气孔的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二外壳体的轴心线垂直。
27.可选地,至少两行所述第三出气孔中,每相邻的两行中的所述第四出气孔错位设置。
28.可选地,所述喷气组件包括:
29.第三外壳体和第三内壳体,所述第三外壳体具有筒状结构,所述第三外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三内壳体外周侧,所述第三外壳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内壳体的第一端同向设置,所述第三外壳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内壳体的第二端同向设置,所述第三内壳体的周侧与所述第三外壳体之间形成第三通气腔,所述第三外壳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内壳体的第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三外壳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内壳体的第二端之间形成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三外壳体周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绕所述第三外壳体的轴心线分布且与所述第三通气腔连通的第五出气孔;所述第三内壳体的第一端形成有具有敞口的第三内凹结构,所述第三内凹结构用于容纳所述瓶口结构,所述第三内壳体的第一端的边缘部上设置有绕所述第三外壳体的轴心线分布的第六出气孔;
30.套设于所述第三外壳体的外周侧的遮挡片,所述遮挡片沿所述第三外壳体的轴心线的延伸方向可移动的安装于所述第三外壳体,所述遮挡片具有与所述包材顶部周侧的连
接纵缝所在区域相对的缺口;当所述遮挡片位于第一遮挡工位时,所述缺口处裸露部分所述第五出气孔,且所述遮挡片遮蔽其余所述第五出气孔;当所述遮挡片位于打开工位时,所述遮挡片避让全部所述第五出气孔,以使全部所述第五出气孔裸露。
31.本实用新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装盒成型设备,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任意一种包装盒顶部密封前顶部热化装置。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盒顶部密封前顶部热化装置的第一喷气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盒顶部密封前顶部热化装置的第二喷气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盒顶部密封前顶部热化装置的第二喷气部件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3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盒顶部密封前顶部热化装置的第二喷气部件与密封前包装盒的配合示意图;
3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喷气部件的第一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喷气部件的第二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8.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喷气部件的第二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9.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喷气部件的第二外壳体的角落处的截面示意图;
40.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盒顶部密封前顶部热化装置的第三喷气部件与密封前包装盒的配合示意图;
41.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喷气部件的第三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盒成型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3.图标:
44.1-喷气组件;2-包材;3-瓶口组件;4-运载装置;5-支架组件;11-第一喷气口;12-第二喷气口;13-第一喷气部件;14-第二喷气部件;15-第三喷气部件;31-瓶嘴;32-连接壁;41-心轴轮;42-心杆;51-第一支架;52-第二支架;131-第一外壳体;132-第一内壳体;133-第一通气腔;134-第一进气口;135-第一连接座;141-第二外壳体;142-第二内壳体;143-第二通气腔;144-第二进气口;145-第二连接座;151-第三外壳体;152-第三内壳体;153-第三通气腔;154-第三进气口;155-遮挡片;156-第三连接座;1311-第一出气孔;1321-第一内凹结构;1322-第二出气孔;1351-第一进气孔;1411-第三出气孔;1412-连接棱;1413-通孔;1414-斜向贯通孔;1421-第二内凹结构;1422-第四出气孔;1451-第二进气孔;1511-第五出气孔;1521-第三内凹结构;1522-第六出气孔;1551-缺口;1561-第三进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顶部密封前顶部热化装置,其中,包装盒顶部密封前,包装盒的包材和瓶口结构是分离的,还未连接在一块,其中,包材具有绕一轴线围绕的侧壁,其中一侧的侧壁中设置有与轴线平行的纵缝,瓶口结构包括瓶嘴和与瓶嘴的一端连接固定部,固定部背离瓶嘴的一侧具有向外侧延伸的连接壁,连接壁用于与包材顶部连接,其中,在包装盒顶部密封前,瓶口结构固定在一个基座上,包材套设在基座周围,并未包材顶部与瓶口结构的瓶嘴朝向相同,包材顶部侧壁围绕在瓶嘴周围,包材顶部端面超过瓶嘴的顶侧一些,这样,包材和瓶口结构均固定在基座上,且包材的侧壁顶部围绕在瓶嘴周侧,可以在包材顶部的侧壁以及瓶口结构的连接壁加热后密封连接。
47.其中,包装盒顶部密封前顶部热化装置用于对上述包装盒的包材和瓶口结构的连接壁热化。具体地,包装盒顶部密封前顶部热化装置包括:喷气组件1和供气组件,喷气组件1包括多个第一喷气口11和多个第二喷气口12,第一喷气口11用于与包装盒的包材2顶部的侧壁对应,且第一喷气口11位于包材2顶部的侧壁的内侧且与包材2顶部侧壁的内表面相对,第一喷气口11可以对着包材顶部的侧壁侧表面喷射热气,第二喷气口12与包装盒的瓶口结构3对应,且第二喷气口12位于瓶口结构3的连接壁32的外侧且与连接壁32相对,第二喷气口12用于对着连接壁的外表面喷射热气;其中,当喷气组件1处于第一工况时,仅有与包材2顶部周侧的连接纵缝所在区域相对的第一喷气口11对包材2的顶部的连接纵缝所在区域喷射热气,可以实现对包材的顶部连接纵缝所在区域进行加热(加热在本文中也称活化),同时,第二喷气口12对连接壁喷射热气,实现对瓶口结构的连接壁加热;当喷气组件1处于第二工况时,第一喷气口11对包材2的顶部周侧的侧壁喷射热气,实现对包材顶部所有的侧壁进行加热,第二喷气口12对连接壁喷射热气,实现对瓶口结构的连接壁加热;在工作过程中,供气组件用于给喷气组件供给热气,使得喷气组件的第一喷气口和第二喷气口可以喷出热气。采用包装盒顶部密封前顶部热化装置,可以在两种工况下对包装盒顶部密封前的包材和瓶口结构的连接壁进行加热,在第一工况下可以对包材顶部的连接纵缝处进行准确预加热,由于连接纵缝处的包材层叠,厚度较厚,预先加热一下,然后在第二工况第二喷气口对顶部周围侧壁进行加热时,连接纵缝处可以再次加热,活化程度更好,而在瓶口结构处,在第一工况下第二喷气口对连接壁进行加热,在第二工况下第二喷气口对连接壁再次加热,连接壁经过两次加热,连接壁的活化程度更好,这样,第一喷气口可以对包材顶部成型连接处进行准确加热,第二喷气口对瓶口结构的连接壁处准确的喷气加热,且包材顶部和连接壁的活化程度较好,在加热之后,后续包材和连接壁进行成型密封连接时,包材顶部和连接壁之间粘接严密,增强连接密封性,有利于提高包装盒成品的良率。并且,第一喷气口和第二喷气口的喷气范围准确,足以加热包材顶部和连接壁,且不会造成大范围加热,不会对包装盒的其它部位产生不良影响,保证包装盒的性能良好。
48.因此,上述包装盒顶部密封前顶部热化装置中,喷气组件的第一喷气口和第二喷气口可以分别准确地对包材的顶部侧壁和瓶口结构的连接壁喷热气加热,且使得包材顶部和连接壁活化程度较好,使得包材顶部和连接壁之间成型连接良好,密封性较好,有利于提高包装盒成品良率。
49.具体地,对于喷气组件的设置可以有多重选择设置方式,如:
50.方式一:
51.参考图1、图2所示,喷气组件1可以包括第一喷气部件13和第二喷气部件14。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喷气部件13包括第一外壳体131和第一内壳体132,第一外壳体131具有筒状结构,第一外壳体131套设于第一内壳体132外周侧,第一外壳体131的第一端与第一内壳体132的第一端同向设置,第一外壳体131的第二端与第一内壳体132的第二端同向设置,第一内壳体132的周侧与第一外壳体131之间形成第一通气腔133,第一外壳体131的第一端与第一内壳体132的第一端密封连接,第一外壳体131的第二端与第一内壳体132的第二端之间形成第一进气口134,供气组件可以与第一进气口连通,向第一进气孔提供热气,热气进入第一通气腔;在第一外壳体131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通气腔133连通的第一出气孔1311,第一出气孔1311仅与包材2顶部周侧的连接纵缝所在区域相对,使得第一出气孔1311构成喷气组件1处于第一工况时的第一喷气口11;第一内壳体132的第一端形成有具有敞口的第一内凹结构1321,第一内凹结构1321用于容纳瓶口结构3,第一内壳体132的第一端的边缘部上设置有绕第一外壳体131的轴心线分布的第二出气孔1322,第二出气孔1322构成喷气组件1处于第一工况时第二喷气口12,当第一喷气部件对包材和瓶口结构加热时,基座承载着包材和瓶口结构,包材的顶部从第一外壳体的第一端套在第一外壳体的外周侧,瓶嘴伸入第一内壳体的第一内凹结构内,且第一内壳体的第一端边缘部与瓶口结构的连接壁适配,具体地,第一内壳体的第一端边缘部与连接壁平行,则第二出气孔正好可以与连接壁相对,第二出气孔可以正对着连接壁喷气,且第一内壳体的第一端边缘部与连接壁之间具有一段间隙,间隙不会太大,使得第二出气孔喷射的热气可以准确的喷在连接壁上,而第一出气孔与周围的包材的连接纵缝部位相对,可以对着连接纵缝所在的部位进行喷热气加热,加热部位准确。
52.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喷气部件14包括第二外壳体141和第二内壳体142,第二外壳体141具有筒状结构,第二外壳体141套设于第二内壳体142外周侧,第二外壳体141的第一端与第二内壳体142的第一端同向设置,第二外壳体141的第二端与第二内壳体142的第二端同向设置,第二内壳体142的周侧与第二外壳体141之间形成第二通气腔143,第二外壳体141的第一端与第二内壳体142的第一端密封连接,第二外壳体141的第二端与第二内壳体142的第二端之间形成第二进气口144,供气组件可以与第二进气口连通,向第二进气孔提供热气,热气进入第二通气腔;在第二外壳体141周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绕第二外壳体141的轴心线分布且与第二通气腔143连通的第三出气孔1411,第三出气孔1411用于与包材2顶部周侧的侧壁相对,使得第三出气孔1411构成喷气组件1处于第二工况时的第一喷气口11;第二内壳体142的第一端形成有具有敞口的第二内凹结构1421,第二内凹结构1421用于容纳瓶口结构3,第二内壳体142的第一端的边缘部设置有绕第二外壳体141的轴心线分布的第四出气孔1422,第四出气孔1422构成喷气组件1处于第二工况时第二喷气口12;当第二喷气部件对包材和瓶口结构加热时,基座承载着包材和瓶口结构,包材的顶部从第二外壳体的第一端套在第二外壳体的外周侧,瓶嘴伸入第二内壳体的第二内凹结构内,且第二内壳体的第一端边缘部与瓶口结构的连接壁适配,具体地,第二内壳体的第一端边缘部与连接壁平行,则第四出气孔正好可以与连接壁相对,第四出气孔可以正对着连接壁喷气,且第二内壳体的第一端边缘部与连接壁之间具有一段间隙,间隙不会太大,使得第四出气孔喷射的热气可以准确的喷在连接壁上,而第三出气孔与周围的包材的连接纵缝部位相对,可以
对着连接纵缝所在的部位进行喷热气加热,加热部位准确。
53.具体实施时,上述方式一中,如图1所示,第一喷气部件13还包括第一连接座135,第一外壳体131的第二端与第一内壳体132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一连接座135,第一连接座135上设置有与第一通气腔133连通的第一进气孔1351;第一外壳体的第二端和第一内壳体的第二端均与第一连接座密封连接,第一连接座与第一进气口相对,并遮挡住第一进气口,第一连接座上的第一进气孔可以与第一进气口连通,从而使得热气可以进入第一通气腔,第一外壳体的第二端和第一内壳体的第二端均固定于第一连接座,连接稳定性较好,保证第一内壳体和第一外壳体之间的结构稳定性;另外,第二喷气部件14还包括第二连接座145,第二外壳体141的第二端与第二内壳体142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连接座145,第二连接座145上设置有与第二通气腔143连通的第二进气孔1451,第二外壳体的第二端和第二内壳体的第二端均与第二连接座密封连接,第二连接座与第二进气口相对,并遮挡住第二进气口,第二连接座上的第二进气孔可以与第二进气口连通,从而使得热气可以进入第二通气腔,第二外壳体的第二端和第二内壳体的第二端均固定于第二连接座,连接稳定性较好,保证第二内壳体和第二外壳体之间的结构稳定性。
54.具体地,上述方式一中,参考图1和图5所示,当第一外壳体131与包材2的侧壁相对时,第一出气孔1311所在区域在包材2的侧壁上的正投影覆盖包材2的侧壁上的连接纵缝,连接纵缝的两侧均对应有第一出气孔1311,使得连接纵缝的两侧均对应有第一出气孔,可以使连接纵缝周围活化均匀,使得包材的连接纵缝处活化良好。
55.具体实施时,如图5所示,第一外壳体131的侧壁上设置有沿第一外壳体131的轴心线的延伸方向排列的至少两行第一出气孔1311,每行包括多个第一出气孔1311,且每行中的多个第一出气孔1311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外壳体131的轴心线垂直。具体可以设置两行第一出气孔,可以保证出气量,保证对包材的加热气流充足,更好的对包材顶部侧壁的连接纵缝处进行加热。
56.具体地,上述至少两行第一出气孔1311中,靠近第一外壳体131的第一端的一行中的第一出气孔1311的孔径大于其它行中的第一出气孔1311的孔径。由于气流从第一出气孔流出后,大部分气流是沿着包材顶端的出口流出,也就是大部分气流是朝向第一外壳体的第二端的方向流出,此时在靠近第一外壳体的第一端的第一出气孔流出的气流大部分要经过靠近第一壳体的第二端的第一出气孔,所以包材顶部侧壁靠近第一外壳体的第二端的部位始终有热气流进过,此处温度会一直保持,将靠近第一外壳体的第一端的一行中的第一出气孔的孔径设置的稍微大些,出气量稍微增加,可以平衡包材顶部侧壁整体的加热温度,使得包材顶部侧壁加热均匀。
57.进一步地,为了增加包材顶部侧壁加热均匀性,如图5所示,在至少两行第一出气孔1311中,每相邻的两行中的第一出气孔1311错位设置。
58.同时,对于第一内壳体上的第二出气孔的设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内壳体132的第一端的边缘部的每个侧壁上均设有至少两行第二出气孔1322,每行包括多个第二出气孔1322,且每行中的多个第二出气孔1322的排列方向与第一外壳体131的轴心线垂直。具体可以设置两行第二出气孔,可以保证出气量,保证对连接壁的加热气流充足,更好的对连接壁进行加热。
59.为了增加连接壁加热均匀性,在至少两行第二出气孔1322中,每相邻的两行中的
第二出气孔1322错位设置。
60.在上述方式一中,如图2和图6所示,第二外壳体141的各侧壁上均设置有沿第二外壳体141的轴心线的延伸方向排列的至少两行第三出气孔1411,每行包括多个第三出气孔1411,每行中的多个第三出气孔1411的排列方向与第二外壳体141的轴心线垂直。具体可以设置两行第三出气孔,可以保证出气量,保证对包材的加热气流充足,更好的对包材顶部侧壁进行加热。
61.具体地,上述至少两行第三出气孔1411中,靠近第二外壳体141的第一端的一行中的第三出气孔1411的孔径大于其它行中的第三出气孔1411的孔径。由于气流从第三出气孔流出后,大部分气流是沿着包材顶端的出口流出,也就是大部分气流是朝向第二外壳体的第二端的方向流出,此时在靠近第二外壳体的第一端的第三出气孔流出的气流大部分要经过靠近第二壳体的第二端的第三出气孔,所以包材顶部侧壁靠近第二外壳体的第二端的部位始终有热气流进过,此处温度会一直保持,将靠近第二外壳体的第一端的一行中的第三出气孔的孔径设置的稍微大些,出气量稍微增加些,可以平衡包材顶部侧壁整体的加热温度,使得包材顶部侧壁加热均匀。
62.进一步地,在至少两行第三出气孔1411中,每相邻的两行中的第三出气孔1411错位设置,可以增加包材顶部侧壁加热均匀性。
63.另外,优选地,如图6所示,第二外壳体141中每相邻的两个侧壁之间形成连接棱1412,连接棱141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外壳体141的轴心线的延伸方向平行,连接棱1412上设置有多个沿连接棱1412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的通孔1413,通孔1413与第二通气腔143连通。连接棱与包材的棱边相对应,在连接棱上设置通孔进行喷气,可以使的包材的角落处加热良好,使得包材的棱边处活化良好,粘贴牢固,增加密封性。
64.参考图4,如图6和图7所示,由于包材周围与第二外壳体之间具有一定间隔,在包材的棱边处与第二外壳体的连接棱之间的间隔要大于包材侧壁与第二外壳体的侧壁之间的间隔,所以通孔1413的孔径大于靠近第二外壳体141的第二端的一行中的第三出气孔1411的孔径,可以使得连接棱处的通孔出气量稍大些,保证包材的棱边处加热温度与包材的侧壁部位的加热温度均一,保证包材顶部整体的加热温度均匀,使得包材顶部活化良好,保证折叠成型时粘接严密、牢固,保证密封性。
65.如图7和图8所示,为了进一步增加包材棱边区域与包材侧壁的加热温度均衡,在第二外壳体141的每个侧壁中靠近连接棱1412的边部设有斜向贯通孔1414,斜向贯通孔1414位于第三出气孔1411朝向第二外壳体141的第一端的一侧,在垂直于第二外壳体141的轴心线的截面内,且第二外壳体141中与同一连接棱1412连接的两个侧壁分为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上的斜向贯通孔1414的轴心线与第二侧壁的延伸方向相交于第一侧壁背离第二侧壁的一侧,且第二侧壁上的斜向贯通孔1414的轴心线与第一侧壁的延伸方向相交于第二侧壁背离第一侧壁的一侧。在第二外壳体的每个侧壁中靠近连接棱的边部增加斜向贯通孔,可以进一步提高包材顶部的加热均匀性。
66.并且,对于斜向贯通孔在侧壁中靠近连接棱的边部的分布范围,可以使得斜向贯通孔的分布部位与包材顶部棱边处对折粘贴的对折部位对应。使斜向贯通孔在侧壁中靠近连接棱的边部的分布范围适配于包材顶部所要弯折的形状,更好的对包材顶部棱边部位进行加热。
67.对于第二内壳体上的第四出气孔的设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二内壳体142的第一端的边缘部的每个侧壁上均设有至少两行第四出气孔1422,每行包括多个第四出气孔1422,每行中的第二出气孔1322的排列方向与第二外壳体141的轴心线垂直。具体可以设置两行第四出气孔,可以保证出气量,保证对连接壁的加热气流充足,更好的对连接壁进行加热。
68.具体地,在上述至少两行第三出气孔1411中,每相邻的两行中的第四出气孔1422错位设置,可以增加连接壁加热均匀性。
69.方式二:
70.如图9和图10所示,喷气组件1包括第三喷气部件15,第三喷气部件15具体包括第三外壳体151和第三内壳体152、以及套设于第三外壳体151的外周侧的遮挡片155,其中,第三外壳体151具有筒状结构,第三外壳体151套设于第三内壳体152外周侧,第三外壳体151的第一端与第三内壳体152的第一端同向设置,第三外壳体151的第二端与第三内壳体152的第二端同向设置,第三内壳体152的周侧与第三外壳体151之间形成第三通气腔153,第三外壳体151的第一端与第三内壳体152的第一端密封连接,第三外壳体151的第二端与第三内壳体152的第二端之间形成第三进气口154,供气组件可以与第三进气口连通,向第三进气孔提供热气,热气进入第三通气腔;第三外壳体151周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绕第三外壳体151的轴心线分布且与第三通气腔153连通的第五出气孔1511;第三内壳体152的第一端形成有具有敞口的第三内凹结构1521,第三内凹结构1521用于容纳瓶口结构3,第三内壳体152的第一端的边缘部上设置有绕第三外壳体151的轴心线分布的第六出气孔1522;遮挡片155沿第三外壳体151的轴心线的延伸方向可移动的安装于第三外壳体151,遮挡片155具有与包材2顶部周侧的连接纵缝所在区域相对的缺口1551,遮挡片在第三外壳体上具有沿着第三外壳体的轴心线的延伸方向排列的遮挡工位和打开工位,且遮挡片可以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遮挡片沿着第三外壳体的轴心线的延伸方向来回移动,使得遮挡片在遮挡工位和打开工位之间切换;当遮挡片155位于遮挡工位时,缺口1551处裸露部分第五出气孔1511,且遮挡片155遮蔽其余第五出气孔1511,则此处裸露出的第五出气孔构成第一工况时的第一喷气口;当遮挡片155位于打开工位时,遮挡片155避让全部第五出气孔1511,以使全部第五出气孔1511裸露,全部第五出气孔构成第二工况时的第一喷气口,第一内壳体上的第六出气孔始终无遮挡,可以构成第二喷气口。当第三喷气部件对包材和瓶口结构加热时,基座承载着包材和瓶口结构,包材的顶部从第三外壳体的第一端套在第三外壳体的外周侧,瓶嘴伸入第三内壳体的第三内凹结构内,且第三内壳体的第一端边缘部与瓶口结构的连接壁适配,具体地,第三内壳体的第一端边缘部与连接壁平行,则第六出气孔正好可以与连接壁相对,第六出气孔可以正对着连接壁喷气,并且,通过遮挡片对部分第五出气孔进行遮挡,改变第三喷气部件对包材侧壁的两种部位的加热,整体结构紧凑,节省设备空间,且可以对包材顶部侧壁和瓶口结构的连接壁准确加热。
71.上述方式二中,如图9所示,第三喷气部件15还包括第三连接座156,第三外壳体151的第二端与第三内壳体152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三连接座156,第三连接座156上设置有与第三通气腔153连通的第三进气孔1561;第三外壳体的第二端和第三内壳体的第二端均与第三连接座密封连接,第三连接座与第三进气口相对,并遮挡住第三进气口,第三连接座上的第三进气孔可以与第三进气口连通,从而使得热气可以进入第三通气腔,第三外壳体的
第二端和第三内壳体的第二端均固定于第三连接座,连接稳定性较好,保证第三内壳体和第三外壳体之间的结构稳定性。
72.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装盒成型设备,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包装盒顶部密封前顶部热化装置,以及用于承载包材和瓶口结构载具,载具包括有基座,包材套设在基座的外周侧,瓶口结构固定在基座的顶端,包材顶部的开口与瓶嘴的开口朝向相同。
73.具体地,如图11所示,上述包装盒成型设备还包括有运用运载包材和瓶口结构的运载装置4和安装喷气组件的支架组件5,运载装置4包括有心轴轮41和连接于心轴轮41的多个心杆42,心轴轮41可绕逆时针方向旋转,每个心杆42的一端连接于心轴轮41的轮面,且心杆42的轴心线与心轴轮41的轴心,心杆42沿着心轴轮41的径向方向延伸,多个心杆42在心轴轮41的外周侧间隔分布;其中,每个芯轴的另一端安装有基座,基座用于承载包材和瓶口结构,包材套设在基座上,瓶口结构安装在基座的顶部。
74.支架组件5包括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51,第一支架51和第二支架52在心轴轮41的周向方向上分布,并且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心杆一一相对,第一支架上安装有第一喷气部件,第二支架上安装有第二喷气部件,且第一喷气部件的第一外壳体的第一端朝向对应的心杆的方向,第二喷气部件的第二外壳体的第一端朝向对应的心杆的方向,第一喷气部件与心杆相对时,第一外壳体的轴心线与对应的心杆的轴心线重合,第二喷气部件与心杆相对时,第二外壳体的轴心线与对应的心杆的轴心线重合,且第一喷气部件沿第一外壳体的轴心线的延伸方向可以移动的安装于第一支架,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喷气部件在第一支架上沿着第一外壳体的轴心线移动,且第二喷气部件沿第二外壳体的轴心线的延伸方向可以移动的安装于第二支架,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喷气部件在第二支架上沿着第二外壳体的轴心线移动。当心轴轮转动,使得心杆顶端的密封前的包装盒与第一喷气部件和第二喷气部件对应时,第一喷气部件可以朝向包装盒移动,并且将第一外壳体的第一端伸入包材顶部,对包材和瓶口结构的连接壁进行加热,第二喷气部件可以朝向包装盒移动,并且将第二外壳体的第一端伸入包材顶部,对包材和瓶口结构的连接壁进行加热。
75.基于相同的设计构思,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装盒顶部密封前顶部热化方法,应用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包装盒顶部密封前顶部热化装置,参考图1、图2和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76.首先,将包装盒的包材2和瓶口结构3与喷气组件1对位,使喷气组件1的第一喷气口11与包材2顶部的侧壁的内侧相对,且使喷气组件1的第二喷气口12与瓶口结构3的连接壁32的外侧相对;
77.然后,进行第一次加热,使与包材2顶部周侧的连接纵缝所在区域相对的第一喷气口11对包材2的顶部的连接纵缝所在区域喷射热气,且使第二喷气口12对连接壁喷射热气;
78.接着,第一加热完成之后,进行第二次加热,使第一喷气口11对包材2的顶部周侧的侧壁喷射热气,且使第二喷气口12对连接壁喷射热气。
79.具体地,在上述方法中,进行第一加热时,喷气组件1内的气体压力为大于等于9mbar~13mbar,喷气组件1内的气体温度为320℃~370℃,第一次加热的时长为450ms~650ms;进行第二次加热时,喷气组件1内的气体压力为大于等于2mbar~4mbar,喷气组件1内的气体温度为290℃~340℃,第一次加热的时长为450ms~650ms,合理分配两次加热时
气流的温度和加热时间,可以使得包材和连接壁加热程度更好。
80.进一步地,第一加热完成之后,且第二次加热开始之前,第一加热和第二次加热之间的间隔时长为小于等于1500ms。使得两次加热相隔时间不会过长,有利于使得包材和连接壁加热效果更好。
81.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