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育秧基质生产用定量打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41154发布日期:2022-12-21 03:19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育秧基质生产用定量打包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包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育秧基质生产用定量打包装置。


背景技术:

2.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水稻按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按留种方式分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和稻秆可以作为牲畜饲料。中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东北地区。水稻属于直接经济作物,大米饭是中国居民的主食,目前国内的水稻种植面积常规稻是2.45亿亩,而杂交稻的种植面积是2亿亩。
3.现在水稻进行加工时,需要对其进行定量进行打包,而现在传统的打包方式通常是人工进行打包后进行称重,这种方式不仅劳动强度较大,而且还较为麻烦,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在传统的打包方式通常是人工进行打包后进行称重,这种方式不仅劳动强度较大,而且还较为麻烦,效率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水稻育秧基质生产用定量打包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育秧基质生产用定量打包装置,包括称重装置,所述称重装置的顶部固定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有半圆弧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半圆弧板的一侧设有半圆门板,所述半圆弧板和半圆门板的顶部中心处均固定有弧形板,所述称重装置的表面和半圆弧板的外侧弧板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连接块的内部且位于驱动电机的上方开设有圆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螺杆,所述螺杆位于圆孔内,所述螺杆表面套设并螺纹连接有螺筒,所述螺筒的顶部贯穿圆孔顶部并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固定有圆环板,所述圆环板的顶部固定有第一进料漏斗,所述圆环板的内壁固定有第二进料漏斗,所述圆环板的底部且位于连接弧板上方固定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底部固定有挤压板。
6.优选的,所述称重装置的底部等间距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均固定有橡胶垫,所述称重装置的表面设有屏幕。
7.优选的,所述半圆弧板的顶部且位于其上弧形板两端均固定有连接弧板,所述半圆门板的顶部和底部的一端分别与连接弧板和底板销轴连接,所述半圆门板的顶部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连接弧板卡扣连接。
8.优选的,所述半圆门板上的弧形板的外侧弧板固定有把手,所述把手的表面套设有橡胶套。
9.优选的,所述螺筒的表面且靠近底部套设固定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直径与圆
孔的直径相适配。
10.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嵌入并固定有两个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输出端与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把水稻打包带放置到半圆弧板和半圆门板之间,再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螺杆,螺杆转动带动螺筒下降,螺筒下降带动固定板,固定板带动圆环板,圆环板带动连接件下降,连接件下降带动挤压板挤压打包带进料端,可以起到撑开打包带的效果。
13.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把水稻从第一进料漏斗处洒落,这时水稻会穿过第二进料漏斗并进入到夹持中的水稻打包带内,可以起到方便水稻装进打包带内的效果,从而可以起到防止水稻在盛装打包带内时撒漏的作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稻育秧基质生产用定量打包装置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稻育秧基质生产用定量打包装置的整体结构剖视立体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稻育秧基质生产用定量打包装置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稻育秧基质生产用定量打包装置的进料漏斗结构立体图。
18.图例说明:1、称重装置;2、支撑板;3、屏幕;4、底板;5、半圆弧板;6、半圆门板;7、弧形板;8、连接弧板;9、把手;10、连接块;11、驱动电机;12、圆孔;13、螺杆;14、螺筒;15、限位环;16、伸缩杆;17、固定板;18、圆环板;19、第一进料漏斗;20、第二进料漏斗;21、连接件;22、挤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1.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稻育秧基质生产用定量打包装置,包括称重装置1,称重装置1的顶部固定有底板4,底板4的顶部固定有半圆弧板5,底板4的顶部且位于半圆弧板5的一侧设有半圆门板6,半圆弧板5和半圆门板6的顶部中心处均固定有弧形板7,称重装置1的表面和半圆弧板5的外侧弧板固定有连接块10,连接块10的内部固定有驱动电机11,连接块10的内部且位于驱动电机11的上方开设有圆孔12,驱动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有螺杆13,螺杆13位于圆孔12内,螺杆13表面套设并螺纹连接有螺筒14,螺筒
14的顶部贯穿圆孔12顶部并固定有固定板17,固定板17的一端固定有圆环板18,圆环板18的顶部固定有第一进料漏斗19,圆环板18的内壁固定有第二进料漏斗20,圆环板18的底部且位于连接弧板8上方固定有连接件21,连接件21的底部固定有挤压板22。
22.其整个实施例1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称重装置1的顶部固定有底板4,底板4的顶部固定有半圆弧板5,底板4的顶部且位于半圆弧板5的一侧设有半圆门板6,可以起到放置打包带的效果,再通过半圆弧板5和半圆门板6的顶部中心处均固定有弧形板7,称重装置1的表面和半圆弧板5的外侧弧板固定有连接块10,连接块10的内部固定有驱动电机11,连接块10的内部且位于驱动电机11的上方开设有圆孔12,驱动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有螺杆13,螺杆13位于圆孔12内,螺杆13表面套设并螺纹连接有螺筒14,可以起到带动螺筒14升降的效果,再通过螺筒14的顶部贯穿圆孔12顶部并固定有固定板17,固定板17的一端固定有圆环板18,可以起到使螺筒14升降带动固定板17和圆环板18升降的效果,再通过圆环板18的顶部固定有第一进料漏斗19,圆环板18的内壁固定有第二进料漏斗20,可以起到方便进料,同时防止水稻溅射的效果,再通过圆环板18的底部且位于连接弧板8上方固定有连接件21,连接件21的底部固定有挤压板22,可以起到挤压打包带进料端两侧的效果,从而可以起到使打包带进料端撑起的效果。
23.实施例2,如图1-4所示,称重装置1的底部等间距固定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底部均固定有橡胶垫,称重装置1的表面设有屏幕3;半圆弧板5的顶部且位于其上弧形板7两端均固定有连接弧板8,半圆门板6的顶部和底部的一端分别与连接弧板8和底板4销轴连接,半圆门板6的顶部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连接弧板8卡扣连接;半圆门板6上的弧形板7的外侧弧板固定有把手9,把手9的表面套设有橡胶套;螺筒14的表面且靠近底部套设固定有限位环15,限位环15的直径与圆孔12的直径相适配;连接块10的内部嵌入并固定有两个伸缩杆16,伸缩杆16的输出端与固定板17的底部固定连接。
24.其整个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通过称重装置1的底部等间距固定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底部均固定有橡胶垫,可以起到支撑称重装置1的效果,同时可以起到防滑的效果,再通过称重装置1的表面设有屏幕3,可以起到显示出水稻的重量的效果;再通过半圆弧板5的顶部且位于其上弧形板7两端均固定有连接弧板8,半圆门板6的顶部和底部的一端分别与连接弧板8和底板4销轴连接,半圆门板6的顶部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连接弧板8卡扣连接,可以起到打开半圆门板6的效果;再通过半圆门板6上的弧形板7的外侧弧板固定有把手9,把手9的表面套设有橡胶套,可以起到方便打开半圆门板6的效果,同时也可以防止在太阳底下装水稻时把手9过热的效果;再通过螺筒14的表面且靠近底部套设固定有限位环15,限位环15的直径与圆孔12的直径相适配,可以起到放置螺筒14脱落圆孔12内的效果;再通过连接块10的内部嵌入并固定有两个伸缩杆16,伸缩杆16的输出端与固定板17的底部固定连接,可以起到对固定板17和螺筒14进行限位的效果。
25.工作原理:通过把水稻打包带放置到半圆弧板5和半圆门板6之间,再通过驱动电机11带动螺杆13转动,螺杆13转动带动螺筒14下降,螺筒14下降带动固定板17下降,固定板17带动圆环板18下降,圆环板18带动连接件21下降,连接件21下降带动挤压板22挤压打包带进料端,可以起到使打包带进料端撑起的效果,再通过把水稻从从第一进料漏斗19处进入,这时水稻会从第二进料漏斗20处滑落到撑起的水稻打包带内部,当观察称重装置1上的屏幕3显示出该打包带内的水稻重量时自己需求的时,再通过驱动电机11带动螺杆13转动,
螺杆13转动带动螺筒14上升,螺筒14上升带动固定板17上升,固定板17带动圆环板18上升,圆环板18带动连接件21上升,连接件21上升带动挤压板22脱落打包带进料端,再通过用手握住把手9并打开半圆门板6,可以起到方便搬出盛装有水稻的打包带,这样就能依次进行定量打包水稻。
2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