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包装盒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承重水果包装盒。
背景技术:2.包装盒是一种包装容器,被广泛应用在各类行业中,包装盒的使用,提高了产品运输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同时优美的包装盒也提升了产品的档次。
3.目前,水果包装盒通常是由纸板折叠形成的长方体或正方体,而对于一些较大的承重水果包装盒是在外包装盒内置入承重结构,承重结构包括上下两块承重板和四根连接杆,承重板四个角均开设有连接孔,四根连接杆穿入连接孔将上下承重板连接起来,二者的连接通过在连接杆上设置限位环或连接孔内部开设有限位块来固定。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当包装盒体积较大时,在运输过程中,在车辆转弯等外界环境影响下,盒内水果的移动会对包装盒的侧面产生作用力,当盒体侧面承受力较大时,盒体可能会发生破损,影响盒体对水果的保护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提高包装盒侧面的承受力,本技术提供一种承重水果包装盒。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承重水果包装盒,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承重水果包装盒,包括盒体、盖设于所述盒体上的盖体和放置于所述盒体内的承重结构,所述承重结构包括上承重板、下承重板、侧面承重板和连接杆,所述上承重板与所述下承重板通过所述连接杆相连接,所述侧面承重板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杆的上端相抵接,所述侧面承重板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杆的下端相抵接,相邻的所述侧面承重板通过角码固定器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体完全盖合在盒体上形成用于容纳水果的闭合空间,承重结构用于提升盒体的承重能力;使用时,将承重结构置于盒体内,打开上承重板,将水果放入承重结构中,使下承重板直接与水果接触,起承重作用,避免盒体与水果的直接接触,提高了盒体底部的承重能力,侧面承重板的设置,给承重结构的侧面增加了支撑物,大大减轻了盒体侧面因受到盒体内水果的冲撞而变形的程度,因而提升了盒体侧面的承重能力,提高了盒体对水果的保护效果。
9.可选的,所述侧面承重板设置有四组。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别在相邻两根连接杆之间设置一组侧面承重板,则在承重结构的四个侧面都增加支撑物,使侧面更加牢固,大大减轻了盒体侧面因受到盒体内水果的冲撞而变形的程度,从而提升了盒体各个侧面的承重能力。
11.可选的,所述侧面承重板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根交叉设置的支撑板,所形成的交叉部位相比单个支撑板更加牢固,更加结实,提高了侧面承重板中心的承重能力。
13.可选的,相邻的所述侧面承重板的上端通过直角角码固定器连接,所述直角角码
固定器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侧面承重板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与相邻的所述侧面承重板的上端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的侧面承重板通过角码两两固定连接,使四组分离的侧面承重板连接为一个整体,提高了承重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盒体对水果的保护性。
15.可选的,相邻的所述侧面承重板与下承重板通过三面角码固定器连接,所述三面角码固定器包括第三连接臂、第四连接臂和第五连接臂,所述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垂直连接,所述第五连接臂与所述第三连接臂和所述第四连接臂的底边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臂与所述侧面承重板的下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接臂与相邻的所述侧面承重板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五连接臂与所述下承重板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面角码固定器竖立的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将相邻的两个侧面承重板固定连接,使四组分离的侧面承重板形成一个整体,三面角码固定器水平的第五连接臂与下承重板的一个边角固定连接,将侧面承重板与下承重板连接为一个整体,提高了承重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盒体整体的承重能力。
17.可选的,所述侧面承重板内侧设置一层防震网。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防震网具有缓冲减震的作用,所以降低了因摇晃而使盒体内的水果对盒体侧面产生的冲击力,提高了盒体对水果的保护性。
19.可选的,所述防震网与所述侧面承重板的四个角相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震网与所述侧面承重板的四个角相连接,在承重结构的四个侧面形成了完整的防震面,从而降低了盒体内的水果因摇晃对侧面各个部位产生的冲击力。
21.可选的,所述下承重板和所述连接杆通过螺纹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螺纹连接更加牢固,所以增加了下承重板与连接杆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提升了下承重板的承重能力。
23.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支撑板嵌设于所述卡槽内。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卡槽的大小与第二支撑板相契合,第二支撑板牢固嵌设于第一支撑板的卡槽内,所以增加了侧面承重板的稳定性。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侧面承重板的设置,给承重结构的侧面增加了支撑物,大大减轻了盒体侧面因受到盒体内水果的冲撞而变形的程度,因而提升了盒体侧面的承重能力;
27.2.相邻的侧面承重板通过角码两两固定连接,使分离的侧面承重板连接为一个整体,提高了承重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盒体对水果的保护效果;
28.3.三面角码固定器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将相邻的两个侧面承重板固定连接,使分离的侧面承重板形成一个整体,三面角码固定器的第五连接臂与下承重板的一个边角固定连接,将侧面承重板与下承重板连接为一个整体,提高了承重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盒体整体的承重能力。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外观示意图;
30.图2是实施例1盒体、盒盖和承重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31.图3是实施例1承重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实施例1连接杆与上承重板、下承重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33.图5是实施例1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示意图;
34.图6是实施例1直角角码固定器与侧面承重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35.图7是实施例1三面角码固定器与侧面承重板和下承重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36.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2设置防震网和扎带的承重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记说明:1、盒体;2、盖体;3、承重结构;31、上承重板;311、安装孔; 32、下承重板;33、侧面承重板;331、第一支撑板;3311、卡槽;332、第二支撑板;34、连接杆;341、安装槽;4、直角角码固定器;41、第一连接臂;42、第二连接臂;5、螺栓;6、三面角码固定器;61、第三连接臂;62、第四连接臂;63、第五连接臂;7、防震网;8、扎带。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承重水果包装盒。
40.实施例1:
41.参照图1和图2,一种承重水果包装盒,包括盒体1、盖设于盒体1上的盖体2和放置于盒体1内的承重结构3,通过承重结构3提升盒体1的承重能力,进而提升盒体1对水果的保护效果。
42.盖体2和盒体1的高度相等,从而盖体2可以完全盖合在盒体1上,与盒体1形成一个用于容纳水果的闭合空间,盒体1和盖体2材料可以是瓦楞纸板、塑料等材料。当然,本实施例中盒体1和盖体2形成的容纳水果的结构也可以是日常的折叠式瓦楞纸箱。
43.参照图3,承重结构3包括上承重板31、下承重板 32、侧面承重板33和连接杆34,上承重板31和下承重板 32通过连接杆34连接,侧面承重板33的上端与连接杆34上端相抵接,侧面承重板33的下端与连接杆34的下端相抵接,相邻的两组侧面承重板33的上端通过直角角码固定器4连接,相邻的两组侧面承重板33的下端通过三面角码固定器连接。
44.参照图4,连接杆34上端开设有环形的安装槽341,上承重板31四个边角处开设有安装孔311,连接杆34的上端插设于安装孔311内,且安装槽341的底部与上承重板31的底部相抵接,连接杆34的下端与下承重板 32螺纹连接。
45.参照图5,侧面承重板33包括两个相互交叉连接的第一支撑板331和第二支撑板332,第一支撑板331中间开设有卡槽3311,第二支撑板332嵌设于第一支撑板331的卡槽3311内。
46.参照图6,直角角码固定器4包括第一连接臂41和第二连接臂42,第一连接臂41和第二连接臂42垂直连接,第一连接臂41通过螺栓5连接侧面承重板33的上端,第二连接臂42通过螺栓5连接相邻的侧面承重板33的上端。
47.参照图7,三面角码固定器6包括第三连接臂61、第四连接臂62和第五连接臂63,第三连接臂61通过螺栓5连接侧面承重板33的下端,第四连接臂62通过螺栓5连接相邻的侧面承重板33的下端,第五连接臂63通过螺栓5,将连接在一起的相邻的侧面承重板33与下承重板 32连接。
48.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承重水果包装盒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过程中,取下承重结构3的上承重板31,将承重结构3放入盒体1内,再将水果放入,安装上承重板31,将盖体2盖合在盒体1上,这样使下承重板 32直接与水果接触,下承重板 32起承重作用,避免盒体1与水果的直接接触,提高了盒体1底部的承重能力,侧面承重板33的设置,给承重结构3的侧面增加了支撑物,大大减轻了盒体1侧面因受到盒体1内水果的冲撞而变形的程度,因而提升了盒体1侧面的承重能力,提高了盒体1对水果的保护效果。
49.实施例2:
50.参照图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承重水果包装盒,相比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是,在侧面承重板33的内侧设置一层防震网7,防震网7为矩形,面积为盒体1四个侧面面积之和,当连接杆34、下承重板 32与侧面承重板33安装完成后,将防震网7置于承重结构3内部,防震网7根据承重结构3的形状折成四个面,防震网7的每个侧面的四个角通过扎带8与侧面承重板33的四个角连接,同时,在侧边也可以用多根扎带8将防震网7与四根连接杆34相连接。
51.本技术实施例2一种承重水果包装盒的实施原理为:防震网7在承重结构3的内部会形成一种保护结构,减小盒内的水果因摇晃而与侧面碰撞产生的冲击力,进而降低了因碰撞而对包装盒内的水果造成的损伤程度,同时也降低了盒体1侧面所受到的冲击力,从而提高了盒体1侧面的承重能力。
5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