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链斗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91142发布日期:2023-01-12 23:11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链斗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链斗输送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链斗输送机。


背景技术:

2.链斗式输送机是一种以沿轨道运行的料斗来水平或倾斜输送物料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电站、矿山、煤炭等行业的,进行各种松散物料的输送;如:锅炉灰渣、水泥熟料、矿渣、焦炭、碎石等,特别是一些温度高、容重大、块度大、具有锋利锐角和磨琢性强的物料,目前的链斗输送机在需要改变输送形式时,需要人工增加较多的整体结构,增加劳动成本,而且布置时间较长,导致停机时间过长,降低了输送效率,为此,提出一种新型链斗输送机。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链斗输送机,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链斗输送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相互远离的两侧均开设有圆弧槽与辅助弧槽,所述圆弧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相互远离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两个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外壁均啮合有链条,所述机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相互远离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两个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的外壁啮合有链条,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所述机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箱,所述第一电机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贯穿机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主动盘,所述主动盘的外壁设有传动带,所述机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从动盘,所述从动盘与主动盘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从动盘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机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凸台,所述凸台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的外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销,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固定销的外壁转动连接,所述摆动杆的另一端与从动轴的外壁转动连接。
5.优选的,所述辅助弧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相互远离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辅助齿轮,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贯穿机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主动齿轮,所述机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支撑轴的外壁转动连接,利用支撑轴与辅助齿轮的升降,辅助从动轴,改变输送形式,且辅助齿轮的移动同时也可以张紧链条,防止链条脱轨。
6.优选的,所述机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机体相互远离的内壁均开设有滑动槽与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卡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块的内部,所述螺
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输出道,所述上输出道相互远离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板,两个所述滑板的一端与两个滑动槽分别滑动连接,利用旋转螺杆带动移动板,方便收集物料,且避免在了在调整输送形式时与链条干涉,增加了安全性。
7.优选的,所述机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箱,所述第二电机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输出端与主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将第三电机与第二电机设于机体外侧,有利于观察机体内的运动状态。
8.优选的,所述机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箱,所述机体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下输出道,用于输送物料。
9.优选的,两个所述链条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盒子,所述盒子之间无缝连接,避免在输送时撒漏,相对增加了输送效率。
10.优选的,所述上输出道的内部设有传送带,利用传送带,将物料输送至待处理区。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链斗输送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新型链斗输送机,通过采用在机体两侧开设以链条一端为中心的圆弧槽,利用摆动杆带动从动轴做圆弧运动,使得链条的一端升降,配合支撑轴与辅助齿轮的升降,从而改变输送形式,不需要人工再添加整体结构,相对节约了成本,且调节方便,效率高,较大的提高了输送效率。
13.2、该新型链斗输送机,通过采用可伸缩的输出口,利用旋转螺杆带动移动板,当链条倾斜角度过大时,利用上输出道方便收集物料,且避免在调整输送形式时与链条干涉,对物料有效的输出,且增加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平输送形式主剖视图。
20.图中:1、机体;2、主动轴;3、第一主动齿轮;4、链条;5、辅助弧槽;6、圆弧槽;7、辅助齿轮;8、支撑轴;9、第一从动齿轮;10、从动轴;11、第一电机箱;12、第一电机;13、第二电机;14、第三电机;15、第一转动轴;16、固定轴;17、第二主动齿轮;18、第二从动齿轮;19、第一传动轴;20、传动杆;21、第二转动轴;22、主动盘;23、传动带;24、从动盘;25、第二传动轴;26、连接杆;27、滑块;28、固定销;29、凸台;30、旋转轴;31、摆动杆;32、盒子;33、固定板;34、第四电机;35、螺杆;36、移动板;37、固定块;38、滑板;39、上输出道;40、下输出道;41、第二电机箱;42、出料箱;43、滑动槽;44、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22.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机体1,机体1相互远离的两侧均开设有圆弧槽6与辅助弧槽5,圆弧槽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从动轴10,从动轴10相互远离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9,两个第一从动齿轮9的外壁均啮合有链条4,机体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主动轴2,主动轴2相互远离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3,两个第一主动齿轮3的外壁啮合有链条4,第一主动齿轮3与第一从动齿轮9通过链条4传动连接,机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箱11,第一电机箱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12与第二电机13,第一电机12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21,第二转动轴21贯穿机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主动盘22,主动盘22的外壁设有传动带23,机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从动盘24,从动盘24与主动盘22通过传动带23传动连接,从动盘2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轴25,第二传动轴2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6,机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凸台29,凸台29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旋转轴30,旋转轴30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摆动杆31,摆动杆31的外壁滑动连接有滑块27,滑块2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销28,连接杆26的另一端与固定销28的外壁转动连接,摆动杆31的另一端与从动轴10的外壁转动连接。
23.辅助弧槽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轴8,支撑轴8相互远离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辅助齿轮7,第二电机13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15,第一转动轴15贯穿机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主动齿轮17,机体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固定轴16,固定轴16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18,第二主动齿轮17与第二从动齿轮18相互啮合,第二从动齿轮1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轴19,第一传动轴19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传动杆20,传动杆20的另一端与支撑轴8的外壁转动连接,利用支撑轴8与辅助齿轮7的升降,辅助从动轴10,改变输送形式,且辅助齿轮7的移动同时也可以张紧链条4,防止链条4脱轨,调节较为方便,而且效率高,较大的提高了输送效率。
24.机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37,机体1相互远离的内壁均开设有滑动槽43与卡槽44,卡槽44的内部卡接有固定板33,固定板3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四电机34,第四电机34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杆35,螺杆3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块37的内部,螺杆35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移动板36,移动板3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输出道39,上输出道39的内部设有传送带,上输出道39相互远离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板38,两个滑板38的一端与两个滑动槽43分别滑动连接,利用旋转螺杆35带动移动板36,方便收集物料,且避免在了在调整输送形式时与链条4干涉,增加了安全性.
25.机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箱41,第二电机箱4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14,第三电机14输出端与主动轴2的一端固定连接,将电机设于机体1外侧,有利于观察机体1内的运动状态。
26.机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箱42,机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下输出道40。
27.两个链条4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盒子32,所述盒子32之间无缝连接,避免在输送时撒漏,相对增加了输送效率。
28.综上所述,该新型链斗输送机,使用时,先利用旋转螺杆35带动移动板36,使得上输出道39两侧的滑板38滑动,将上输出道39移动至与链条4顶部的盒子32部干涉的位置后,开启第一电机12与第二电机13,主动盘22与从动盘24通过传动带23传动连接,使得摆动杆31外壁的滑块27摆动,从而带动从动轴10在圆弧槽6中滑动,配合第二主动齿轮17与第二从
动齿轮18的啮合,使支撑轴8在辅助弧槽中滑动,从而将链条4的输送形态改变,之后开启第三电机14,转动主动轴2,利用第一主动齿轮3与第一从动齿轮9通过链条4的传动连接,将盒子32输送,当输送形式坡度较大时将上输出道39移动至合适位置收集并且输送物料,当坡度较小时,可采用下输出道40。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