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率无人叉车。
背景技术:2.目前,现有的叉车一般只具有一套货叉用于提升载具,运输效率较低,且为了增大负载,多会增大叉车车体体积,导致叉车尺寸较大,不利于狭窄巷道的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率无人叉车,旨在增大叉车的运输效率并缩小叉车体积。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效率无人叉车,包括:
5.车体,所述车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支撑臂以及连接两所述支撑臂的主体部,两所述支撑臂与所述主体部围合形成容置空间;和
6.货叉组件,部分所述货叉组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货叉组件包括上下排布的上货叉和下货叉,所述上货叉和所述下货叉的叉臂均自所述容置空间向前延伸,且均可升降设置。
7.可选地,所述货叉组件还包括门架结构,所述门架结构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并与两所述支撑臂连接,所述上货叉和所述下货叉均可升降地设于所述门架结构。
8.可选地,所述门架结构包括:
9.上门架,所述上门架设于两所述支撑臂之间并与两所述支撑臂连接,所述上货叉的叉臂可升降地设于所述上门架,且自所述上门架向前延伸;和
10.下门架,所述下门架设于两所述支撑臂之间且位于所述上门架下方,所述下门架与两所述支撑臂连接,所述下货叉的叉臂可升降地设于所述下门架,且自所述下门架向前延伸。
11.可选地,所述上门架与两所述支撑臂滑动连接,以带动所述上货叉从所述容置空间的前方开口进出所述容置空间;
12.和/或,所述下门架与两所述支撑臂滑动连接,以带动所述下货叉从所述容置空间的前方开口进出所述容置空间。
13.可选地,所述上门架自所述容置空间向所述车体上方延伸,以使所述上货叉可升降进出所述容置空间。
14.可选地,所述货叉组件还设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设于所述上门架并与所述上货叉传动连接。
15.可选地,所述上货叉的叉臂底部开设有避让槽,所述下货叉的叉臂可进出所述避让槽。
16.可选地,所述高效率无人叉车还包括:
17.舵轮组件,所述舵轮组件设于所述主体部,所述舵轮组件的舵轮凸设于所述主体
部的底部且可全方位旋转;和
18.两承载轮,每一所述承载轮分别设于一所述支撑臂,且凸设于所述支撑臂的底部,所述承载轮可随所述舵轮组件旋转以控制所述车体移动方向。
19.可选地,所述高效率无人叉车还包括两驱动件,每一所述驱动件与一所述承载轮传动连接,以驱使对应的所述承载轮转动。
20.可选地,所述高效率无人叉车还包括配重模块,所述配重模块设于所述车体。
21.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率无人叉车,在叉车内设置上下排布的两套货叉,使得两套货叉均可升降设置以用于同时叉取托运两托板货物,从而提高无人叉车的运输效率;同时,使得部分货叉组件容置于车体的容置空间中,既可以减小高效率无人叉车的体积,使得无人叉车的体积减小,满足更多使用环境的运输需求;还可以使得高效率无人叉车的重心后移,以在高效率无人叉车托载货物时平衡负载,提高无人叉车的载重能力,可以同时托运更重的货物,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效率无人叉车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24.图2为图1中高效率无人叉车上货叉回缩的结构图;
25.图3为图2中高效率无人叉车下货叉回缩的结构图;
26.图4为图3中高效率无人叉车上货叉下沉的结构图;
27.图5为图4中高效率无人叉车的仰视图;
28.图6为图4中高效率无人叉车上货叉和下货叉伸出时的结构图;
29.图7为图1中高效率无人叉车货叉组件上门架和上货叉的结构图;
30.图8为图1中高效率无人叉车货叉组件下门架和下货叉的结构图。
31.附图标号说明:
32.[0033][0034]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6]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7]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8]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9]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效率无人叉车100。
[0040]
请参照图1,在本技术高效率无人叉车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效率无人叉车100包括:
[0041]
车体10,所述车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两支撑臂11以及连接两所述支撑臂11的主体部13,两所述支撑臂11与所述主体部13围合形成容置空间15;和
[0042]
货叉组件20,部分所述货叉组件20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5,所述货叉组件20包括上下排布的上货叉21和下货叉23,所述上货叉21和所述下货叉23的叉臂均自所述容置空间15向前延伸,且均可升降设置。
[0043]
本技术提出的高效率无人叉车100,可以以人工遥控手柄控制叉车运行或直接在叉车内设置控制程序自主运行,无需设置驾驶位以及相关驾驶组件等,减少空间占用,从而减少叉车体10积。具体地,叉车包括车体10和货叉组件20,车体10底部可设置有驱动轮或传
送履带等驱动组件30,以使车体10可移动;控制器等多设置在车体10内,且可设置远程通讯组件与控制器通讯连接,以接收外界控制信号使控制器控制叉车上的各个组件执行相应动作,或者,控制器内预设控制程序,当叉车启动时可以按控制程序自主运行,无需人为操控,可以在叉车上设置定位组件、识别组件、传感器等器件与控制器通讯连接,依据不同组件识别的各个信号由控制器按预设程序执行对应控制动作。
[0044]
进一步的,货叉组件20中包括上下排布的两套货叉,两套货叉均可升降设置,可以理解的,当货叉叉取货物时,货叉上升使得货物悬空以随叉车移动,当货叉摆放货物时,货叉下降使得货物放置于安置面上。本实施例在叉车中设置两套货叉,可以使得上货叉21和下货叉23分别叉取并托运一托板货物,从而使得无人叉车可以同时叉取两托板货物,提高了无人叉车的运输效率,实现高效率运输的目的。
[0045]
再进一步地,车体10包括两个支撑臂11和主体部13,两个支撑臂11分别自主体部13的两侧向前延伸,从而围合形成容置空间15,且使得部分货叉组件20设置在容置空间15中,如此设置,可以减少高效率无人叉车100的体积,减少无人叉车的空间占用,使得无人叉车可以适用于更多环境中的货物运载;另外,货叉组件20的部分位于车体10内,可以使得高效率无人叉车100的整体重心后移,如此设置,可以在无人叉车托载货物时平衡负载,避免车体10上翘,以提高无人叉车的载重能力,可以同时托运更重的货物,进一步提高无人叉车的运输效率。
[0046]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使得上货叉21和下货叉23均可升降,可以是使得上货叉21和下货叉23直接与支撑臂11滑动连接,以使上货叉21和下货叉23可升降,此时,需依据上货叉21的上升高度对应设置支撑臂11的高度;也可以是如下实施例中设置门架结构25用于安装货叉,在此不做赘述。
[0047]
因此,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率无人叉车100,在叉车内设置上下排布的两套货叉,使得两套货叉均可升降设置以用于同时叉取托运两托板货物,从而提高无人叉车的运输效率;同时,使得部分货叉组件20容置于车体10的容置空间15中,既可以减小高效率无人叉车100的体积,使得无人叉车的体积减小,满足更多使用环境的运输需求;还可以使得高效率无人叉车100的重心后移,以在高效率无人叉车100托载货物时平衡负载,提高无人叉车的载重能力,可以同时托运更重的货物,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
[0048]
请参照图1,在本技术高效率无人叉车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货叉组件20还包括门架结构25,所述门架结构25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5并与两所述支撑臂11连接,所述上货叉21和所述下货叉23均可升降地设于所述门架结构25。
[0049]
本实施例中,货叉组件20包括门架结构25,门架结构25设置在容置空间15内,使得上货叉21和下货叉23均可升降地设置在门架结构25上,上货叉21和下货叉23与门架结构25之间的滑动连接方式,可以是设置电机或气缸等驱动件,并通过设置导轨滑块结构,也可以是丝杆连接结构或带传动结构等传动连接,从而使得上货叉21和下货叉23可在门架结构25上升降,其中,上货叉21和下货叉23的升降结构多采用独立结构,即分别设置独立的升降结构驱使上货叉21和下货叉23升降。
[0050]
门架结构25的设置,可以使得车体10的支撑臂11无需延伸至上货叉21的上升高度,降低车体10的加工难度,减少车体10体积;另外可以利用门架结构25作为配重,使得高效率无人叉车100的重心靠后且更为稳重,使得高效率无人叉车100可以运载更重的货物且
运载过程更加稳定。
[0051]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体10底部设置轮毂结构等驱动组件30以使车体10可移动,其中,驱动组件30包括舵轮组件31和两个承载轮33,其中,使得舵轮组件31设置在主体部13上,两个承载轮33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臂11上,且位于支撑臂11的远离主体部13的一端,从而使得车体10所受驱动组件30的支撑力平衡,保证高效率无人叉车100的稳定性;进一步地,使得门架结构25始终位于舵轮组件31和承载轮33之间的区域内,从而使得门架结构25的设置使得无人叉车的重心靠向车体一侧,以使高效率无人叉车100运载过程更加稳定,降低高效率无人叉车100运载货物时重心不稳导致倾倒的风险。
[0052]
请参照图1和图2,在本技术高效率无人叉车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架结构25包括:
[0053]
上门架251,所述上门架251设于两所述支撑臂11之间并与两所述支撑臂11连接,所述上货叉21的叉臂可升降地设于所述上门架251,且自所述上门架251向前延伸;和
[0054]
下门架253,所述下门架253设于两所述支撑臂11之间且位于所述上门架251下方,所述下门架253与两所述支撑臂11连接,所述下货叉23的叉臂可升降地设于所述下门架253,且自所述下门架253向前延伸。
[0055]
本实施例中,使得门架结构25包括分体式的上门架251和下门架253,上门架251和下门架253均单独与车体10连接固定,其中上门架251用于承载上货叉21,下门架253用于承载下货叉23,如此设置,可以避免门架结构25同时承载上货叉21和下货叉23的载重,使得上货叉21和下货叉23的载重分别由不同门架承担,降低门架结构25受损风险。
[0056]
结合参照图1至图3,在本技术高效率无人叉车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门架251与两所述支撑臂11滑动连接,以带动所述上货叉21从所述容置空间15的前方开口进出所述容置空间15;
[0057]
和/或,所述下门架253与两所述支撑臂11滑动连接,以带动所述下货叉23从所述容置空间15的前方开口进出所述容置空间15。
[0058]
本实施例中,使得上门架251和下门架253的至少其中之一与两支撑臂11滑动连接,以使上货叉21和下货叉23的至少其中之一可平移地设置在容置空间15中,可以在承载货物时无需移动车体10即可叉取货物。另外,当上货叉21可平移时,可以在上货叉21承载货物之后使得上货叉21上升并后撤,为下货叉23的动作避位,避免在下货叉23叉取货物时上货叉21和其上承载的货物与周边环境干涉影响下货叉23的动作;当下货叉23可平移时,可以在上货叉21叉取货物时使下货叉23回缩至容置空间15,同样为上货叉21的动作避位,避免上下货叉23相互干涉;且当上货叉21和下货叉23可平移,可以在无需托载货物时使上货叉21回缩至容置空间15对上货叉21其保护作用,使下货叉23回缩至容置空间15以对下货叉23起保护作用,当上货叉21和下货叉23均回缩至容置空间15时可以减小无人叉车的整车体10积,降低叉车的占用空间。
[0059]
以上门架251可滑动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臂11的朝向另一支撑臂11的表面开设有滑槽111,在上门架251的朝向两个支撑臂11的侧部设置有诸如滑块或滚轮255等滑动部,优选采用滚轮255,以将滑动运动转化为滚轮255的滚动,可以减少上门架251滑动过程与支撑臂11之间的摩擦,减少能耗,使得上货叉21的平移更为顺畅。下门架253的滑动结构可以参照前述实施结构,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例如将滑槽111设置为导轨,并对
应设置滑块与导轨配合,在此不做限定。
[0060]
请参照图3,在本技术高效率无人叉车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门架251自所述容置空间15向所述车体10上方延伸,以使所述上货叉21可升降进出所述容置空间15。
[0061]
本实施例中,上门架251自容置空间15向车体10上方延伸,使得上货叉21可升降进出容置空间15,如此设置,可以使得上货叉21尽可能地远离下货叉23,以对下货叉23避位,提高使用安全性;且可以使得上货叉21可以满足更高位置货物的叉取和摆放需求,提高适用性。
[0062]
在本技术高效率无人叉车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货叉组件20还设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设于所述上门架251并与所述上货叉21传动连接。
[0063]
可以理解的,本技术提出的高效率无人叉车100中,上货叉21需要将货物抬升至一定高度,且可抬升至高于车体10的位置,此时,车体10载货通过坑洼不平的路面时,车体10和货物往往晃动较为厉害,容易导致上货叉21和货物失载坠落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在货叉组件20上设置减震机构,用于为上货叉21提供缓冲吸收振动能量,使得上货叉21更为稳定,避免车体10颠簸振动时上货叉21和货物失载坠落,提高运输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064]
其中,减震机构可以是油缸减震机构、弹簧减震机构、气缸减震机构或至少两种减震机构的组合机构,在此不做限定。
[0065]
结合参照图4至图6,在本技术高效率无人叉车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货叉21的叉臂底部开设有避让槽211,所述下货叉23的叉臂可进出所述避让槽211。
[0066]
可以理解的,本技术提出的高效率无人叉车100,通过设置可升降的上货叉21和下货叉23以同时托载两托板货物,提高无人叉车的运输效率,但上货叉21和下货叉23上下排布,如此设置,便会导致下货叉23对上货叉21的下降高度存在干涉,导致上货叉21无法下降至地面。本实施例中,在上货叉21的叉臂底部开设避让槽211,避让槽211正对下货叉23的叉臂设置,如此设置,当上货叉21下降时可通过避让槽211与下货叉23避位,从而使得上货叉21可以下降至地面以叉取地面的货物或将货物平稳摆放至地面,避让槽211的设置,提高了上货叉21的可移动距离和适用范围。
[0067]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上货叉21和下货叉23分别设置在上门架251和下门架253时,可以将上货叉21设置为包括连接件27和叉臂的结构,连接件27的上端与上门架251滑动连接,叉臂固定在连接件27的下端,从而使得上货叉21的叉臂可以下沉至下门架253的前方,再通过避让槽211的避位使得上货叉21的叉臂可以下沉至地面。
[0068]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门架253包括门架主体2531和滑动架2533,滑动架2533可升降地设于门架主体2531并用于固定下货叉23,此时,在上门架251的底部开设避让空间2511,当下门架253上升时使得滑动架2533进入避让空间2511中,避免滑动架2533干涉下货叉23的上升高度。
[0069]
请参照图5,在本技术高效率无人叉车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效率无人叉车100还包括:
[0070]
舵轮组件31,所述舵轮组件31设于所述主体部13,所述舵轮组件31的舵轮凸设于所述主体部13的底部;和
[0071]
两承载轮33,每一所述承载轮33分别设于一所述支撑臂11,且凸设于所述支撑臂11的底部,所述承载轮33可随所述舵轮组件31旋转以控制所述车体10移动方向。
[0072]
可以理解的,车体10底部需设置轮毂结构等驱动组件30以使车体10可移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0包括舵轮组件31和两个承载轮33,其中,使得舵轮组件31设置在主体部13上,两个承载轮33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臂11上,且位于支撑臂11的远离主体部13的一端,从而使得车体10所受驱动组件30的支撑力平衡,保证高效率无人叉车100的稳定性。
[0073]
具体的,舵轮组件31包括舵轮、转向结构和驱动结构,驱动结构与舵轮连接用于驱使舵轮转动,转向结构同时与舵轮和驱动结构连接,以驱使舵轮和驱动结构旋转转向,其中,驱动结构多为电机,设置支架将电机固定在支架上,并使得舵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上,使得电机的输出轴与舵轮连接,继而使得转向结构与支架连接驱使支架旋转实现舵轮的转向,转向结构可以只设置电机,也可以设置电机加上齿轮传动结构或带传动结构等,也即,高效率无人叉车100中通过舵轮带动车体10按路线进行行驶及转向动作,以将货物运输到指定位置。此时,舵轮组件31整体也可作为配重,使得高效率无人叉车100的重心靠后且更为稳重,使得高效率无人叉车100可以运载更重的货物且运载过程更加稳定。
[0074]
在本技术高效率无人叉车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效率无人叉车100还包括两驱动件,每一所述驱动件与一所述承载轮33传动连接,以驱使对应的所述承载轮33转动。
[0075]
本实施例中,在高效率无人叉车100中设置两驱动件,每一驱动件与一承载轮33传动连接,用于为承载轮33的转动提供动力。如此设置,使得驱动组件30中的舵轮和两承载轮33均具备自行转动的动力,无需由舵轮组件31单独驱使整车移动,使得车体10更为平稳和快速移动,可以提高运输效率。且驱动件的设置也可作为配重,使得高效率无人叉车100的重心靠向车体10一侧且更为稳重,使得高效率无人叉车100可以运载更重的货物且运载过程更加稳定。
[0076]
在本技术高效率无人叉车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效率无人叉车100还包括配重模块,所述配重模块设于所述车体10。
[0077]
可以理解的,本技术提出的高效率无人叉车100,旨在使得无人叉车可以同时叉取两托板货物,此时高效率无人叉车100的承重更高以实现提高运输效率的目的;但也需避免车体10过度承重失去平衡而往前倾覆。本实施例中,在车体10上设置配重结构,配重结构可以是配重块或者将无人叉车的其他组件集成在车体10中,使得高效率无人叉车100的重心靠向车体10一侧且更为稳重,从而使得高效率无人叉车100可以运载更重的货物且运载过程更加稳定。
[0078]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重结构为配重块,此时,可以设置多个配重块,并使得配重块与车体10可拆卸连接,或者在车体10上设置放置空间用于放置配重块;如此设置,可以根据高效率无人叉车100所需运输的货物重量在车体10上对应放置相应数量的配重块,避免车体10失去平衡而往前倾覆,提高车体10的适用性和使用安全性。
[007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