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碳纤维原丝纱锭的搬运支撑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37892发布日期:2023-11-06 16:29阅读:51来源:国知局
用于碳纤维原丝纱锭的搬运支撑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搬运支撑架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碳纤维原丝纱锭的搬运支撑架装置。


背景技术:

1、在碳纤维原丝纱锭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叉车或轨道式运输车把碳纤维原丝纱锭运至存储区中,因此用于碳纤维原丝纱锭的搬运支撑架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工艺装置,在现有的用于碳纤维原丝纱锭的搬运支撑架装置中,多采用制作转运放置架,辊轴在转运放置架上竖向定位,为保证运输时的稳定性,采用纱锭竖向布置,但该布置方式存在以下技术缺陷,第一:装载时纱锭由水平布置转变为垂直布置,位移过程中丝锭抓取装置竖向抓取力较大,对辊轴伤害较大,第二:会导致纱锭上的原丝受振动产生错位,这种丝锭在进行碳化时,会发生原丝缠绕在一起无法正常放丝,需操作人员紧急处理,影响生产效率与碳化质量,

2、本发明通过使处于搬运状态的碳纤维原丝纱锭上的原丝保持缠绕状态的技术特征,对位于竖向状态布置的碳纤维原丝纱锭上的原丝由于受到搬运振动产生错位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

3、基于申请人于2022年5月26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碳纤维原丝纱锭的转运支架。

2、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碳纤维原丝纱锭的搬运支撑架装置,因此保证了经过碳化处理的原丝处于正常放丝。

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碳纤维原丝纱锭的转运支架,包含有具有作用在碳纤维原丝纱锭上膨胀部并且呈水平方向分布的辊轴、设置在辊轴上的机架装置。

4、由于设计了辊轴和机架装置,通过机架装置,实现了对辊轴进行支撑,通过辊轴,实现了对位于横向状态布置的碳纤维原丝纱锭进行固定,实现了使处于搬运状态的碳纤维原丝纱锭上的原丝保持缠绕状态,解决了对位于竖向状态布置的碳纤维原丝纱锭上的原丝由于受到搬运振动产生错位的技术问题,因此保证了经过碳化处理的原丝处于正常放丝。

5、本发明设计了,按照使处于搬运状态的碳纤维原丝纱锭上的原丝保持缠绕状态的方式把辊轴和机架装置相互联接。

6、本发明设计了,按照对位于横向状态布置的碳纤维原丝纱锭进行固定的方式把辊轴与机架装置联接。

7、本发明设计了,机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框架、支撑梁和支腿。

8、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凸显了使处于搬运状态的碳纤维原丝纱锭上的原丝保持缠绕状态的技术特征,引入了在用于碳纤维原丝纱锭的搬运支撑架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应用。

9、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机架装置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背座和加强板。

10、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11、本发明设计了,在框架上分别设置有支撑梁和支腿,在支撑梁与框架之间设置有背座并且在支腿与框架之间设置有加强板,在支撑梁上设置有辊轴。

12、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框架、背座、支撑梁、辊轴、支腿和加强板,组成了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发明的技术问题。

13、本发明设计了,辊轴设置为内端头具有法兰盘的气胀轴并且辊轴的法兰盘设置为通过螺栓螺母与支撑梁联接。

14、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高压气体作为驱动辊轴的膨胀部的动力设置。

15、本发明设计了,框架设置为矩形架状体并且框架的边框的内壁的其中一段设置为与支撑梁联接,框架的边框的上端端面部的其中一段设置为背座联接并且框架的下端端面的角部设置为与支腿联接,框架的下端端面的角部的侧面设置为与加强板联接。

16、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边框架进行容纳支撑。

17、本发明设计了,支撑梁设置为包含有梁部和法兰盘部并且法兰盘部设置为与梁部的竖部嵌入式联接,梁部的横部端头设置为与框架联接并且梁部的横部端头设置为与背座嵌入式联接,法兰盘部设置为通过螺栓螺母与辊轴联接并且梁部设置为t字形板状体,法兰盘部设置为具有通孔体的盘状体并且法兰盘部设置为沿梁部的竖部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18、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进行竖部双侧面进行支撑设置,实现了法兰盘对接连接。

19、本发明设计了,支腿设置为包含有腿部和外套部并且腿部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外套部贯串式联接,腿部的上端头设置为与框架联接并且腿部的侧面部设置为与加强板联接,腿部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外套部设置为尼龙套。

20、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杆腿支撑设置。

21、本发明设计了,背座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座部、第二座部、下中间板部和上中间板部并且第一座部的内侧面下部和第二座部的内侧面下部分别设置为与下中间板部的端头联接,第一座部的内侧面上部和第二座部的内侧面上部分别设置为与上中间板部的端头联接,第一座部的横部槽体和第二座部的横部槽体分别设置为与支撑梁联接并且第一座部的竖部下端端面部和第二座部的竖部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框架联接,第一座部的内侧面部和第二座部的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支撑梁联接并且第一座部和第二座部分别设置为横部下端端面部具有槽体和竖部外侧面部具有槽体的l字形架状体,在第一座部的竖部槽体和第二座部的竖部槽体上分别设置有透漏孔体并且下中间板部和上中间板部分别设置为条状体。

22、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下部包容连接和竖部贴面对接,形成了座体支撑设置。

23、本发明设计了,加强板设置为三角形片状体并且加强板的横向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框架联接,加强板的竖向外侧面部设置为与支腿联接。

24、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实现了板片加强连接设置。

25、本发明设计了,框架和支腿与支撑梁和辊轴设置为按照形成横向支撑的方式分布并且框架、支腿、支撑梁和辊轴与背座和加强板设置为按照加固连接的方式分布,支撑梁设置为沿框架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并且辊轴设置为沿支撑梁的竖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一个支腿和一个加强板设置为组成一组离地支撑部件并且四组离地支撑部件设置在框架上,第一座部的横部槽体和第二座部的横部槽体分别设置为与梁部的横部联接。

26、本发明设计了,辊轴分别设置为机械式手动胀轴或电动胀轴。

27、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机械能和电动能的其它方式驱动辊轴的膨胀部进行工作。

28、在本技术方案中,辊轴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发明的必要技术特征,框架、背座、支撑梁、支腿和加强板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发明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梁部、法兰盘部、第一座部、第二座部、下中间板部、上中间板部、腿部和外套部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29、在本技术方案中,使处于搬运状态的碳纤维原丝纱锭上的原丝保持缠绕状态的辊轴和机架装置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碳纤维原丝纱锭的搬运支撑架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