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存空间可调节的编织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52619发布日期:2023-03-22 10:54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存空间可调节的编织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编织袋,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储存空间可调节的编织袋。


背景技术:

2.编织袋,又称蛇皮袋是塑料袋的一种,用于包装,其原料一般是聚乙烯、聚丙烯等各种化学塑料原料经挤出、拉伸成扁丝,再经织造、编制、制袋而成;编织袋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较高,而现有的某些编织袋储存空间多为固定,例如申请号为cn202022243018.8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具有高强度的编织袋,该编织袋在使用时,通过扭簧、转轴和背带绳等结构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了长度便于调节的效果,通过插杆、活动块和弹簧等结构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了卡接稳定的效果,然而该编织袋的储存空间固定,虽然有存放物品的功能,但是对大于自身尺寸的物品无法放下。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储存空间可调节的编织袋,具有可调节储存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的效果。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储存空间可调节的编织袋,包括编织袋袋体、手提绳;所述编织袋袋体包括两侧的长侧壁、两侧的短侧壁、底面;所述长侧壁、短侧壁、底面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手提绳固定设置于编织袋袋体上;所述编织袋袋体两侧长侧壁上有第一褶皱;所述编织袋袋体两侧短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缺口;所述缺口处固定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与缺口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设置有若干个螺丝;所述螺丝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把手。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手提绳使编织袋便于携带,缺口处设置有连接条,通过连接条与缺口的连接使缺口与连接条之间形成两侧贯通的空间;所述空间内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内设置的螺丝通过把手进行旋转。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块两侧分别开设有若干个螺纹槽;所述螺丝通过螺纹槽与固定块连接;所述螺丝通过把手进行旋转;所述把手对长侧壁进行限位。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把手的尺寸大于缺口的尺寸,因此把手不管旋转至任意角度编织袋袋体均位于两个把手之间,即把手可以控制编织袋袋体的大小,在放置较大的物品时把手通过螺丝旋转后与固定块位置较远时使编织袋袋体变大,因为较远时袋体与把手之间的距离也变大,通过拉伸第一褶皱使两侧长侧壁变长,拉伸第一褶皱后底面的第二褶皱和连接条上的第三褶皱亦可拉伸变长,使编织袋整体空间变大,在编织袋袋体想要恢复至空间增大前的状态时,把手通过螺丝旋转后固定块位置较近时使编织袋袋体变小,因为较近时袋体与把手之间的距离变小,通过收紧第一褶皱使两侧长侧壁变短,收紧第一褶皱后底面的第二褶皱和连接条上的第三褶皱亦可收紧变短,使编织袋整体空间变小;即通过把手控制编织袋袋体的大小。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编织袋袋体两侧长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定位
块;所述定位块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还可分别设置于定位块上和连接条上。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可设置于定位块之间,隔板竖直设置于定位块之间时使编织袋袋体分为左右两个储存空间,隔板设置于定位块上和连接条上时使编织袋袋体分为上下两个储存空间,不同的是隔板位于定位块上时编织袋袋体上下空间大小较为平均,隔板设置于连接条上方时隔板下方的空间较小,隔板上方的空间较大,在不需要使用到隔板时隔板亦可放置于短侧壁与定位块之间,通过隔板提高了编织袋袋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面有第二褶皱;所述连接条上有第三褶皱;所述第二褶皱分别与第三褶皱和第一褶皱接触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除了第二褶皱与第三褶皱和第一褶皱接触连接外,长侧壁、短侧壁、底面其余部分均采用缝合连接。
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编织袋袋体上开设有缺口,缺口与连接条连接使缺口与连接条之间形成两侧贯通的空间,空间处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通过把手调整螺丝在固定块内的深度进而调节编织袋袋体的大小,即通过把手调节储存空间,编织袋袋体长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块,定位块上设置有隔板,隔板可分别设置于定位块之间、定位块和连接条上,通过隔板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施例连接条与底面和长侧壁连接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施例固定块、把手、连接条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施例固定块剖视图;
17.图5是本实施例定位块俯视图;
18.图6是本实施例隔板放置于定位块示意图;
19.图7是本实施例缺口示意图。
20.附图标记:1、手提绳;2、长侧壁;3、短侧壁;4、底面;5、第一褶皱;6、缺口;7、连接条;8、固定块;9、螺丝;10、把手;11、螺纹槽;12、定位块;13、隔板;14、第二褶皱;15、第三褶皱。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储存空间可调节的编织袋,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可调节储存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的效果,包括编织袋袋体、手提绳1;所述编织袋袋体包括两侧的长侧壁2、两侧的短侧壁3、底面4;所述长侧壁2、短侧壁3、底面4之间通过缝合的方式连接;所述长侧壁2、短侧壁3、底面4均采用平方克重较大的编织袋为材料,也就是较厚的编织袋为材料;所述手提绳1通过缝合的方式设置于编织袋袋体上;所述手提绳1采用编织袋为材料;所述编织袋袋体两侧长侧壁2上有第一褶皱5;所述编织袋袋体两侧短侧壁3上共开设有四个缺口6,每个短侧壁3上开设有两个缺口6,如图7所示;所述缺口6处缝合设置有两个连接条7;所述连接条7采用编织袋为材料;所述连接条7与缺口6之间共设置有两个固
定块8;所述固定块8采用木材为材料;所述固定块8内共设置有四个螺丝9;所述螺丝9上焊接共设置有四个把手10;所述把手10采用铁为材料。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手提绳1使编织袋便于携带,缺口6处设置有连接条7,通过连接条7与缺口6的连接使缺口6与连接条7之间形成两侧贯通的空间;所述空间内设置有固定块8;固定块8内设置的螺丝9通过把手10进行旋转;所述固定块8与连接条7和缺口6接触连接,因为通过把手10可防止固定块8脱离连接条7和缺口6。
24.所述每个固定块8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螺纹槽11;所述螺丝9通过螺纹槽11与固定块8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螺丝9通过把手10进行旋转;所述把手10对长侧壁2进行限位。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把手10的尺寸大于缺口6的尺寸,因此把手10不管旋转至任意角度编织袋袋体均位于两个把手10之间,即把手10可以控制编织袋袋体的大小,在放置较大的物品时把手10通过螺丝9旋转后与固定块8位置较远时使编织袋袋体变大,因为较远时袋体与把手10之间的距离也变大,通过拉伸第一褶皱5使两侧长侧壁2变长,拉伸第一褶皱5后底面4的第二褶皱14和连接条7上的第三褶皱15亦可拉伸变长,使编织袋整体空间变大,在编织袋袋体想要恢复至空间增大前的状态时,把手10通过螺丝9旋转后固定块8位置较近时使编织袋袋体变小,因为较近时袋体与把手10之间的距离变小,通过收紧第一褶皱5使两侧长侧壁2变短,收紧第一褶皱5后底面4的第二褶皱14和连接条7上的第三褶皱15亦可收紧变短,使编织袋整体空间变小;即通过把手10控制编织袋袋体的大小。
26.所述编织袋袋体两侧长侧壁2上共设置有八个定位块12;所述定位块12通过强力胶以粘接的方式设置于长侧壁2上;所述定位块12采用木材为材料;所述定位块12之间设置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采用木材为材料;所述隔板13还可分别设置于定位块12上和连接条7上。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13可设置于定位块12之间,隔板13竖直设置于定位块12之间时使编织袋袋体分为左右两个储存空间,隔板13设置于定位块12上和连接条7上时使编织袋袋体分为上下两个储存空间,不同的是隔板13位于定位块12上时编织袋袋体上下空间大小较为平均,隔板13设置于连接条7上方时通过固定块8对隔板13进行支撑且隔板13下方的空间较小,隔板13上方的空间较大,在不需要使用到隔板13时隔板13亦可放置于短侧壁3与定位块12之间,通过隔板13提高了编织袋袋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28.所述底面4有第二褶皱14;所述连接条7上有第三褶皱15;所述第二褶皱14分别与第三褶皱15和第一褶皱5接触连接。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除了第二褶皱14与第三褶皱15和第一褶皱5接触连接外,长侧壁2、短侧壁3、底面4其余部分均采用缝合连接。
3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编织袋袋体上开设有缺口6,缺口6与连接条7连接使缺口6与连接条7之间形成两侧贯通的空间,空间处设置有固定块8,固定块8通过把手10调整螺丝9在固定块8内的深度进而调节编织袋袋体的大小,即通过把手10调节储存空间,编织袋袋体长侧壁2上设置有定位块12,定位块12上设置有隔板13,隔板13可分别设置于定位块12之间、定位块12和连接条7上,通过隔板13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