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属于电梯安装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地坎与电梯层门之间的安装机构。
背景技术:2.电梯人身伤害事故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就是电梯层门因外部作用力将电梯门撞开,造成受害人失足从层门处坠入井道。而一般电梯层门上部有挂钩,不容被撞开,经常是外力使电梯层门与下部安装块之间的固定板刚性变形,从而将安装块脱离地坎滑槽。传统类型的安装块通常为一块方形的金属片,这种安装块在固定板变形后容易滑出地坎滑槽,造成电梯事故。
3.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当电梯层门受到外力撞击,安装块发生形变脱离电梯地坎,无法保证电梯的安全性。
4.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电梯地坎与电梯层门之间的安装机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当电梯层门受到外力撞击,安装块发生形变脱离电梯地坎,无法保证电梯的安全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梯地坎与电梯层门之间的安装机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电梯地坎与电梯层门之间的安装机构,包括底板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分别竖直固定设置在底板两侧,两块所述固定板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将两块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与限位板上方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贯穿开设有贯穿槽,所述盖板的下方且位于贯穿槽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滑板,所述底板与盖板之间滑动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滑动连接两块固定板之间,所述安装块上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分别位于两个滑板下方,所述滑板滑动设置在滑槽内部,两块所述限位板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固定板与盖板之间设置有紧固机构。
8.通过设置滑槽,滑槽开设在安装块上方,且安装块上方的盖板上固定设置有滑板,滑板滑动设置在滑槽内部,盖板、底板和固定板相互配合形成电梯地坎,安装块滑动设置在底板与盖板之间,从而实现了当安装块从电梯地坎中脱落,能够有效减小电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9.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杆与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与第二限位杆水平固定设置在两块限位板之间,所述第一限位杆与第二限位杆水平且平行设置在两块固定板之间,所述安装块滑动套设在第一限位杆与第二限位杆上。
10.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杆与第二限位杆,第一限位杆与第二限位杆水平固定设置在两块限位板之间,且安装块滑动套设在第一限位杆与第二限位杆上,从而实现了对安装块的进一步限位,达到防止安装块从电梯地坎中脱落,减小了电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1.优选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螺栓,所述盖板上贯穿开设有多个贯穿孔,所述固定板与限位板上端面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螺栓孔,多个所述贯穿孔与固定板与限位板上端面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螺栓孔同轴设置。
12.通过设置盖板,盖板通过多个螺栓固定设置在固定板与限位板上方,从而实现了对安装块的进一步限位,达到防止安装块从电梯地坎中脱落,减小了电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3.优选的,所述安装块上端面中端固定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滑动设置在贯穿槽内部,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连接装置。
14.通过设置连接块,连接块上端滑动设置在贯穿槽内部,从而实现了便于工作人员将安装块与电梯门连接的效果。
15.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二螺栓孔贯穿开设在连接块上半端,所述第二螺栓孔位于盖板上端,且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密封装置。
16.通过设置第二螺栓孔,第二螺栓孔贯穿开设在连接块上端,且第二螺栓孔位于盖板上方,从而实现了便于工作人员的安装与拆卸的效果。
17.优选的,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密封条与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分别固定设置在盖板且位于贯穿槽两侧,所述密封条分别固定设置在两块连接板靠近贯穿槽一侧。
18.通过设置密封条,密封条分别固定设置在两块连接板靠近贯穿槽一侧,从而实现了将贯穿槽密封的效果。
19.优选的,所述密封条为橡胶材质,且两个所述密封条的顶端贴合。
20.通过设置密封条为橡胶材质,且两个密封条的顶端贴合,从而实现了减少灰尘落入电梯地坎内阻碍安装块滑动的效果。
21.优选的,所述安装块上端与盖板下端贴合,所述安装块上端与盖板下端滑动设置。
22.通过设置安装块上端与盖板下端贴合,且安装块上端与盖板下端滑动设置,从而实现了当电梯层门受到外力撞击,安装块发生形变也不会脱离电梯地坎,提高电梯层门的强度,从而达到保证电梯安全性的效果。
23.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电梯地坎与电梯层门之间的安装机构,通过设置底板和固定板,固定板分别竖直固定设置在底板两侧,两块固定板两侧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将两块固定板固定连接,固定板与限位板上方设置有盖板,盖板上贯穿开设有贯穿槽,盖板下方贯穿槽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滑板,底板与盖板之间滑动设置有安装块,安装块滑动设置于两块固定板之间,安装块上端开设有滑槽,滑槽分别位于滑板下方,滑板滑动设置在滑槽内部,两块限位板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固定板与盖板之间设置有紧固机构,通过上述结构,从而达到当电梯层门受到外力撞击,安装块发生形变也不会脱离电梯地坎,提高电梯层门的强度,进而保证电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技术安装块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技术盖板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底板;2、固定板;3、限位板;4、盖板;5、贯穿槽;6、滑板;7、安装块;8、滑槽;9、第一限位杆;10、第二限位杆;11、螺栓;12、贯穿孔;13、第一螺栓孔;14、连接块;15、第二螺栓孔;16、密封条;17、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0.参照图1-3,一种电梯地坎与电梯层门之间的安装机构,包括底板1和固定板2,固定板2分别竖直固定设置在底板1两侧,两块固定板2两侧设置有限位板3,限位板3将两块固定板2固定连接,固定板2与限位板3上方设置有盖板4,盖板4上贯穿开设有贯穿槽5,在盖板4的下方且位于贯穿槽5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滑板6,底板1与盖板4之间滑动设置有安装块7。
31.安装块7滑动连接在两块固定板2之间,安装块7上端开设有滑槽8,滑槽8分别位于两个滑板6下方,滑板6滑动设置在滑槽8内部,两块限位板3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固定板2与盖板4之间设置有紧固机构,通过设置滑槽8,滑槽8开设在安装块7上方,且安装块7上方的盖板4上固定设置有滑板6,滑板6滑动设置在滑槽8内部,从而达到减少了安装块7从电梯地坎中脱落的情况发生,进而降低了电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2.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杆9与第二限位杆10,第一限位杆9与第二限位杆10水平固定设置在两块限位板3之间,第一限位杆9与第二限位杆10水平且平行设置在两块固定板2之间,安装块7滑动套设在第一限位杆9与第二限位杆10上,从而达到了对安装块7的进一步限位,盖板4、底板1和固定板2相互配合形成电梯地坎,安装块7滑动设置在底板1与盖板4之间,达到防止安装块7从电梯地坎中脱落,减小了电梯事故发生的效果。
33.紧固机构包括螺栓11,盖板4上贯穿开设有多个贯穿孔12,固定板2与限位板3上端面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螺栓孔13,其中,多个贯穿孔12与固定板2与限位板3上端面分别开设有的多个第一螺栓孔13同轴设置,盖板4通过多个螺栓11固定设置在固定板2与限位板3上方,从而实现了对安装块7的进一步限位,达到防止安装块7从电梯地坎中脱落,减小了电梯事故发生的效果。
34.参考图2-4,安装块7上端面的中部固定设置有连接块14,连接块14滑动设置在贯穿槽5内部,连接块14上设置有连接装置,从而达到了便于工作人员将安装块7与电梯门连接的效果。
35.连接装置包括第二螺栓孔15,第二螺栓孔15贯穿开设在连接块14上半端,第二螺栓孔15位于盖板4上端,螺栓11贯穿第二螺栓孔15与电梯门上的螺孔,将电梯门与连接块14固定连接,且盖板4上设置有密封装置。
36.其中,密封装置包括密封条16与连接板17,连接板17分别固定设置在盖板4上方且位于贯穿槽5的两侧,密封条16分别固定设置在两块连接板17靠近贯穿槽5一侧,从而达到了将贯穿槽5密封的效果。
37.同时,密封条16为橡胶材质,且两个密封条16的顶端贴合,从而达到了减少灰尘落入电梯地坎内阻碍安装块7滑动的效果。
38.另外,安装块7上端与盖板4下端贴合,安装块7上端与盖板4下端滑动设置,从而达
到了当电梯层门受到外力撞击,安装块7发生形变也不会脱离电梯地坎的效果,同时,提高了电梯层门的强度,进而保证电梯安全性的效果。
39.工作原理:在使用本技术时,通过将螺栓11贯穿第二螺栓孔15将电梯门与连接块14固定连接,在电梯门移动时,通过连接块14带动安装块7在第一限位杆9与第二限位杆10上移动,连接块7在盖板4上的贯穿槽5内滑动设置,盖板4下端贯穿槽5两侧固定设置的滑板6滑动设置在安装块7上开设的滑槽8内,安装块7上端与盖板4下端贴合滑动设置,且通过将多个螺栓11拧出,将电梯门抬起后,可对本技术进行拆卸,通过上述结构,从而达到当电梯层门受到外力撞击,安装块7发生形变也不会脱离电梯地坎,提高电梯层门的强度,从而保证电梯的安全性。
4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