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属于货物装卸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卸货设备。
背景技术:2.目前,在快递物流中转场内进行卸货或装货时,由于货物码放高度不同,人员需要从不同的高度拿取货物或者将货物码放至不同高度,存在人员需要辅助登高设备进行装卸货的场景。但登高设备使用时需要人员频繁上下,导致人员劳动强度大且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也影响了装卸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装卸货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装卸货时需要人员频繁上下登高设备的问题。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卸货设备包括支撑架、用于输送货物的输送机构、平台和顶升机构,所述输送机构沿自身输送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输送机构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输送机构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平台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平台的底端连接在所述顶升机构的输出端,所述顶升机构能驱动所述平台升降。
5.可选的,所述装卸货设备还包括滑槽,所述滑槽位于所述输送机构的所述第一端,所述滑槽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输出端向下倾斜设置。
6.可选的,所述平台在升降过程中包括上端位置、下端位置以及中间位置,当所述平台处于所述上端位置时,所述输送机构的所述第一端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二端;当所述平台处于所述中间位置时,所述输送机构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大约在同一高度位置;当所述平台处于所述下端位置时,所述输送机构的所述第一端位置高于所述第二端。
7.可选的,所述平台在升降过程中包括多个所述上端位置,多个所述上端位置沿所述平台的升降方向依次设置;和/或,所述平台在升降过程中包括多个所述下端位置,多个所述下端位置沿所述平台的升降方向依次设置。
8.可选的,所述平台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座和在所述底座上竖直设置的围板,所述底座连接所述顶升机构的输出端,所述围板的顶端与所述输送机构的输出端转动连接;和/或,所述平台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顶升机构工作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为脚踏开关或者手动开关。
9.可选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架、驱动件、转动件和输送带,所述输送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输送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平台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输送架上,所述输送带绕设在所述转动件上,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转动件并能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
10.可选的,所述驱动件为电机,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主动同步轮、从动同步轮和同步带,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动同步轮并能驱动所述主
动同步轮转动,所述主动同步轮与所述从动同步轮通过所述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从动同步轮通过键与所述转动件连接;或者,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和链条,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动链轮并能驱动所述主动链轮转动,所述主动链轮与所述从动链轮通过所述链条传动连接,所述从动链轮通过键与所述转动件连接。
11.可选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驱动件,所述顶升驱动件为液压缸、气缸或者电动推杆,所述液压缸、所述气缸或者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杆连接所述平台的底端。
12.可选的,所述顶升机构还包括基座和剪叉结构,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平台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剪叉结构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所述基座和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轨,另一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所述平台的底端和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轨,所述液压缸、所述气缸或者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杆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杆。
13.可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以及所述顶升机构的底部均设置有移动轮。
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卸货设备,通过设置输送机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支撑架和平台的顶端转动连接,以及设置顶升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平台的底端并能驱动平台升降,从而避免了装卸货人员频繁上下登高设备造成的安全隐患,同时能始终保持取放货物的高度与输送机构第二端的高度在最佳高度范围内,减轻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装卸货效率。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技术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卸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卸货设备处于低位状态时的示意图。
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卸货设备处于中位状态时的示意图。
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卸货设备处于高位状态时的示意图。
21.附图标号说明:
22.10、支撑架;20、输送机构;21、第一端;22、第二端;30、平台;31、底座;32、围板;40、顶升机构;50、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卸货设备,可应用于装货作业和卸货作业。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卸货设备包括支撑架10、用于输送货物的输送机构20、用于供
装卸货人员站立的平台30和顶升机构40,输送机构20沿自身输送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输送机构20的第一端21与支撑架10转动连接,输送机构20的第二端22与平台30的顶端转动连接,平台30的底端连接在顶升机构40的输出端,顶升机构40能驱动平台30升降。其中,输送机构20的第一端21可以通过第一转轴与支撑架10转动连接,使得输送机构20可绕第一转轴相对于支撑架10转动;输送机构20的第二端22可以通过第二转轴与平台30转动连接,使得输送机构20可绕第二转轴相对于平台30小幅度转动。
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卸货设备,通过设置输送机构20的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分别与支撑架10和平台30的顶端转动连接,以及设置顶升机构40的输出端连接平台30的底端并能驱动平台30升降,从而避免了装卸货人员频繁上下登高设备造成的安全隐患,同时能始终保持取放货物的高度与输送机构20第二端22的高度在最佳高度范围内,减轻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装卸货效率。
26.可以理解的是,当使用本技术的装卸货设备进行卸货时,此时输送机构20的第一端21为输出端,输送机构20的第二端22为输入端,卸货人员从不同的高度拿取货物后放置在输送机构20上,输送机构20将货物从第二端22向第一端21进行输送;当使用本技术的装卸货设备进行装货时,此时输送机构20的第一端21为输入端,输送机构20的第二端22为输出端,货物从第一端21向第二端22输送,装货人员从输送机构20上拿取货物进行码放。
27.其中,平台30在升降过程中包括上端位置、下端位置以及中间位置,中间位置介于上端位置与下端位置之间。如图2所示,当平台30处于下端位置时,输送机构20的第一端21位置高于第二端22,此时装卸货设备处于低位状态;如图1和图3所示,当平台30处于中间位置时,输送机构20的第一端21与第二端22大约在同一高度位置,此时装卸货设备处于中位状态;如图4所示,当平台30处于上端位置时,输送机构20的第一端21的位置低于第二端22,此时装卸货设备处于高位状态。
28.可选的,平台30在升降过程中包括多个上端位置,多个上端位置沿平台30的升降方向依次设置;和/或,平台30在升降过程中包括多个下端位置,多个下端位置沿平台30的升降方向依次设置。也就说,平台30在升降过程中可以有多个上端位置和/或下端位置,从而充分满足在不同高度取放货物的需求。
29.装卸货人员在装卸货过程中可根据货物的取放高度来调整平台30高度,使平台30一直保持在取放货物的最佳高度。以使用本技术的装卸货设备进行卸货作业为例,如图2所示,顶升机构40驱动平台30下降至最低的下端位置,以使平台30的底面贴近地面,平台30的底面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1,输送机构20的第一端21的位置高于第二端22的位置,此时装卸货设备处于低位状态,卸货人员站在平台30上,适于取放较低高度位置的货物;如图3所示,顶升机构40驱动平台30上升至中间位置,以使平台30的底面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2(h2>h1),输送机构20的第一端21的高度位置约等于第二端22的高度位置,此时装卸货设备处于中位状态,卸货人员站在平台30上,适于取放中间高度位置的货物;如图4所示,顶升机构40驱动平台30上升至上端位置,以使平台30底面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3(h3>h2),输送机构20的第一端21的位置低于第二端22的位置,此时装卸货设备处于高位状态,卸货人员站在平台30上,适于取放较高高度位置的货物。
3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平台30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座31和在底座31上竖直设置的围板32,底座31连接顶升机构40的输出端,围板32的顶端与输送机构20
的输出端转动连接。使用本技术的装卸货设备时,装卸货人员站在底座31上,通过围板32对装卸货人员进行保护,以防止装卸货人员跌落,提高安全性。
31.平台30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顶升机构40工作的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为脚踏开关或者手动开关,装卸货人员通过操作控制开关可以实现控制顶升机构40驱动平台30升降或者停止工作。具体的,当控制开关为脚踏开关时,脚踏开关优选设置在平台30的底座31上;当控制开关为手动开关时,手动开关优选设置在平台30的围板32上,从而方便于操作。
3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输送机构20包括输送架、驱动件、转动件(例如辊筒)和输送带,输送架的一端与支撑架10转动连接,输送架的另一端与平台30的顶端转动连接;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输送架上,输送带绕设在转动件上,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转动件并能驱动转动件转动。
33.可选的,驱动件为电机,输送机构20还包括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可以包括主动同步轮、从动同步轮和同步带,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主动同步轮并能驱动主动同步轮转动,主动同步轮与从动同步轮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从动同步轮通过键与转动件连接;当电机驱动主动同步轮转动时,转动的主动同步轮通过同步带传动而使被动同步轮同时转动,转动的被动同步轮又带动转动件转动,转动的转动件使得输送带进行移动以输送货物,通过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可以调整输送带的输送方向。或者,传动组件也可以包括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和链条,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主动链轮并能驱动主动链轮转动,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从动链轮通过键与转动件连接;当电机驱动主动链轮转动时,转动的主动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而使被动链轮同时转动,转动的被动链轮又带动转动件转动,转动的转动件使得输送带进行移动以输送货物,通过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可以调整输送带的输送方向。
34.其中,顶升机构40包括顶升驱动件,顶升驱动件为液压缸、气缸或者电动推杆,液压缸、气缸或者电动推杆的伸缩杆连接平台30的底端。具体的,顶升驱动件的伸缩杆可通过顶升转轴与平台30的底端转动连接,平台30可绕顶升转轴相对于顶升驱动件的伸缩杆小角度转动。当顶升驱动件的伸缩杆向上伸出时,将驱动与其连接的平台30的高度上升;当顶升驱动件的伸缩杆向下缩回时,将驱动与其连接的平台30的高度下降,从而达到驱动平台30升降的目的。
35.可选的,顶升机构40还包括基座和剪叉结构,基座上设置有第一滑轨,平台30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滑轨;剪叉结构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的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其中一个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基座和滑动连接第二滑轨,另一个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平台30的底端和滑动连接第一滑轨,液压缸、气缸或者电动推杆的伸缩杆连接其中一个连接杆。也就是说,顶升驱动件的输出端可以直接连接平台30的底端并驱动平台30升降;也可以通过剪叉结构间接连接平台30的底端,从而通过驱动剪叉结构升降而带动平台30升降。具体的,当顶升驱动件驱动两个连接杆相互靠近时,剪叉结构的高度上升,与其连接的平台30的高度也上升;当顶升驱动件驱动两个连接杆相互远离时,剪叉结构的高度下降,与其连接的平台30的高度也下降,从而达到驱动平台30升降的目的。
36.可选的,可以将顶升机构40固定安装在底面上;或者,也可以在支撑架10的底部以及顶升机构40的底部均设置移动轮,从而方便将装卸货设备移动至不同的指定位置,使用范围更广。移动轮优选为带锁定机构的万向轮,从而可以有效提高装卸货设备的灵活性。
3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装卸货设备还包括滑槽50,滑槽50位
于输送机构20的第一端21,滑槽50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连接在支撑架10上,输出端向下倾斜设置。具体的,滑槽50可在输送机构20转动时保持滑槽50的输出端与输送机构20的第一端21距离一致;滑槽50的输出端可以连通另外的输送装置或者容器,从而在进行卸货作业时,放置在输送机构20上的货物可输送至滑槽50内,以便货物流向另外的输送装置或者容器中。
38.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40.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装卸货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