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车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25760发布日期:2022-12-28 05:56阅读:29来源:国知局
台车吊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吊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台车吊具。


背景技术:

2.带式焙烧机中,台车在高温环境中运行,台车的篦条、栏板和车轮极易磨损、变形,因此,需要不定期更换台车。台车吊具是台车更换过程中的必要工具,现有的台车吊具,如图1所示,包括滑轮和与滑轮转动连接的两个弧形夹具,一辆台车需要两个台车吊具,一个台车吊具上的两个弧形夹具对应位于台车同侧的两个车轮,台车吊运前,需先将滑轮与吊车连接,然后再通过人工手动将夹具固定在对应车轮上,台车吊运到指定位置后,还需要通过人工手动将夹具拆除。人工装夹弧形夹具,存在装夹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台车吊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4.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台车吊具,包括:框架,其竖直设置,所述框架的底部敞口;两个连杆,其竖直对称设于所述框架的左右两侧;两个夹爪,其对称设于所述两个连杆的底端内侧,每个夹爪的一端与相邻连杆的底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框架的底部相邻侧铰接;吊杆,其竖直设于所述框架的上方,并与所述两个连杆的顶端铰接;卡钩,其竖直设于所述吊杆和所述框架之间,并与所述吊杆连接,所述卡钩可与所述框架的顶面卡接;其中,所述两个夹爪能在所述吊杆的带动下伸入或脱离所述框架内。
5.优选的是,所述的台车吊具,还包括:驱动件,其固设于所述吊杆的下方,所述卡钩与所述驱动件连接,并由所述驱动件驱动转动;所述框架的顶面设有卡沟槽,所述卡钩可与所述卡钩槽配合卡接。
6.优选的是,所述的台车吊具,所述驱动件包括,套筒,其竖直设置,所述套筒的内部中空,顶部与所述吊杆固定连接,底部设有第一连接孔;导向柱,其固设在所述套筒内,并与其同轴设置,所述导向柱的外侧沿其周向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柱的中部沿其轴向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导向槽连通;驱动柱,其活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所述驱动柱的上端固设有竖直设置的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与所述套筒内顶部抵接,所述驱动柱的下端穿出所述第一连接孔,并与所述卡钩的顶部固定连接;导向杆,其水平设于所述导向槽内,并与所述驱动柱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导向槽的顶面和底面均为锯齿形,且位于顶面的上锯齿形和位于底面的下锯齿形的齿顶和齿底交错设置。
7.优选的是,所述的台车吊具,所述卡钩槽包括一圆形槽和一条形槽,所述条形槽设于所述圆形槽的上方并与其连通,所述条形槽的长度不大于所述圆形槽的直径;所述卡钩为与所述条形槽配合的条形块或梯形块,所述卡钩的厚度不大于所述圆形槽的厚度。
8.优选的是,所述的台车吊具,所述框架的顶部前侧固设有开口向下的轮缘卡槽。
9.优选的是,所述的台车吊具,所述夹爪包括一大端和一小端,所述大端与所述框架的底部相邻侧铰接,小端与相邻连杆的底端铰接。
10.优选的是,所述的台车吊具,所述吊杆的顶部固设有吊环。
11.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框架的左右两侧设置夹爪和连杆,在框架的上方设置吊杆,将夹爪的两端分别与框架的底部和连杆的底端铰接,将连杆的顶端与吊杆铰接,并将吊杆通过卡钩与框架顶面可拆卸卡接,使用时,只需根据需要控制卡钩与框架的顶面连接或不连接,以及控制吊杆移动,即可使夹爪夹紧和松开车轮,实现台车的自动抓取和摆放,装夹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13.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14.图1是现有台车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台车吊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图2中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台车吊具第一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图4中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台车吊具第二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0.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台车吊具第三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1.图8是图7中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2.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台车吊具第四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3.图10是图9中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4.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台车吊具第五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5.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台车吊具第六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6.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台车吊具第七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7.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台车吊具第八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8.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台车吊具第九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9.图16是图14中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0.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台车吊具第十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台车吊具,包括:框架1,其竖直设置,所述框架的底部敞口;两个连杆2,其竖直对称设于所述框架1的左右两侧;两个夹爪3,其对称设于
所述两个连杆2的底端内侧,每个夹爪3的一端与相邻连杆2的底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框架1的底部相邻侧铰接;吊杆4,其竖直设于所述框架1的上方,并与所述两个连杆2的顶端铰接;卡钩5,其竖直设于所述吊杆4和所述框架1之间,并与所述吊杆4连接,所述卡钩5可与所述框架1的顶面卡接;其中,所述两个夹爪3能在所述吊杆4的带动下伸入或脱离所述框架1内。
34.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台车吊具包括框架、两个连杆、两个夹爪、吊杆和卡钩。框架优选为竖直设置且底部敞口的矩形架,框架的水平方向的长度约大于车轮(15)的直径,以使框架能跨设在车轮上。框架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连杆和一个夹爪,连杆为竖直设置且夹角固定的二连杆,夹爪设于连杆的底部内侧,夹爪的一端与对应连杆的底端铰接,另一端与框架的底部相邻侧铰接,夹爪能在连杆的带动下绕框架的底部旋转并伸入或脱离框架内。框架的上方竖直设有吊杆,吊杆的顶部分别与两个连杆的顶端铰接。吊杆的下方设有卡钩,卡钩可以与框架的顶面卡接,也可以与框架的顶面不卡接,卡钩与框架的顶面卡接时,框架和吊杆一体设置,框架随吊杆一起移动,卡钩与框架顶面不卡接时,框架与吊杆分体设置,吊杆微动不带动框架移动。卡钩和框架顶面可拆卸卡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将卡钩与吊杆转动连接,在框架的顶面设置与卡钩配合卡接的卡钩槽,当卡钩需要和框架顶面卡接时,吊杆下移带动卡钩下移,卡钩伸入卡钩槽内,然后将卡钩转动90
°
,即可使卡钩卡设在卡钩槽内,实现卡钩与框架顶面的卡接,当卡钩不需要与框架顶面卡接时,将卡钩转动90
°
,吊杆上移带动卡钩上移,即可使卡钩脱离卡钩槽,实现卡钩与框架顶面的不卡接。
35.使用时,一个台车需要至少3个上述台车吊具,并将吊杆与吊车连接,通过吊车控制吊杆移动。台车吊运前,将卡钩与框架顶面卡接,并通过吊车将框架置于对应车轮的正上方,然后下放吊杆,使框架跨设在车轮上,然后将卡钩转动90
°
,使卡钩可随吊杆上移脱离卡钩槽,再上提吊杆,使吊杆通过连杆带动夹爪绕框架的底部向内旋转,伸入框架内并位于车轮的下方,继续上提吊杆,两个夹爪夹紧车轮,使车轮随吊杆一起上移,实现台车的自动抓取。台车吊运到指定位置后,继续下放吊杆,使吊杆通过连杆带动夹爪绕框架的底部向外旋转,脱离框架内,两个夹爪松开车轮,且当卡钩伸入卡钩槽内时,将卡钩转动90
°
,使卡钩与卡钩槽卡接,再上提吊杆,使吊杆带动框架一起移动,框架与车轮分离,实现台车的自动摆放。
3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框架的左右两侧设置夹爪和连杆,在框架的上方设置吊杆,将夹爪的两端分别与框架的底部和连杆的底端铰接,将连杆的顶端与吊杆铰接,并将吊杆通过卡钩与框架顶面可拆卸卡接,使用时,只需根据需要控制卡钩与框架的顶面连接或不连接,以及控制吊杆移动,即可使夹爪夹紧和松开车轮,实现台车的自动抓取和摆放,装夹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37.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台车吊具,还包括:驱动件,其固设于所述吊杆4的下方,所述卡钩5与所述驱动件连接,并由所述驱动件驱动转动,驱动件包括但不限于步进电机,所述卡钩5与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框架1的顶面设有卡沟槽6,所述卡钩5可与所述卡钩槽6配合卡接。这里,通过设置驱动件驱动卡钩转动,进一步提高了吊具的自动化装夹程度。
38.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台车吊具,所述驱动件包括,套筒7,其竖直设置,所述套筒7的内部中空,顶部与所述吊杆4固定连接,底部设有第一连接孔;导向柱8,其固设在所
述套筒7内,并与其同轴设置,所述导向柱8的外侧沿其周向设有导向槽9,所述导向柱8的中部沿其轴向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导向槽9连通;驱动柱10,其活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所述驱动柱10的上端固设有竖直设置的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顶端与所述套筒7内顶部抵接,所述驱动柱10的下端穿出所述第一连接孔,并与所述卡钩5的顶部固定连接;导向杆12,其水平设于所述导向槽9内,并与所述驱动柱10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导向槽9的顶面和底面均为锯齿形,且位于顶面的上锯齿形和位于底面的下锯齿形的齿顶和齿底交错设置。具体的,所述上锯齿形和所述下锯齿形上相邻齿顶和齿底之间的齿廓线用于通过所述导向杆12推动所述驱动柱10转动45
°
。这里,列举了一种驱动件的具体结构,通过吊杆带动套筒上下微动,实现驱动柱的自动转动。
39.具体的,如图4-图17所示,第一状态下,框架跨在车轮上,卡钩钩在卡钩槽内;第二状态下,吊杆向下微动,框架不动,夹爪围绕着与框架的联接轴向外旋转一个小角度,连杆、套筒及导向柱向下微动,导向杆沿导向槽的齿廓线移动,并带动驱动柱旋转45
°
,驱动柱带动卡钩在卡钩槽内旋转45
°
;第三状态下,吊杆向上微动,框架不动,夹爪围绕着与框架的联接轴向内旋转一个小角度,连杆、套筒及导向柱向上微动,导向杆沿导向槽的齿廓线移动,并带动驱动柱继续旋转45
°
,驱动柱带动卡钩在卡钩槽内继续旋转45
°
,此时,卡钩与卡钩槽的槽口平行;第四状态下,吊杆继续向上运动,框架不动,夹爪围绕着与框架的联接轴向内旋转一个大角度,夹爪的前端旋转至框架内的车轮外圆侧下方,此时夹爪的另一端被框架挡住不能再旋转,连杆、套筒及导向柱向上运动,卡钩脱离卡沟槽,脱离框架;第五状态下,吊具继续向上运动,夹爪在框架内的车轮外圆侧下方托住车轮,将台车吊起,吊具微动夹取车轮后,称重,确认夹取成功,提升;第六状态下、吊车将旧台车移动到交接位置停止,吊具开始下降,吊具将台车放在轨道上停顿一下,此时,台车车轮落在另一位置的轨道(14)上,但还没有脱离夹爪;第七状态下、吊杆继续向下运动,框架不动,夹爪向外旋转一个较大的角度,为框架脱开车轮,创造条件,连杆、套筒及导向柱向下运动,此时卡钩与槽口平行卡钩进入卡沟槽内,进入框架;第八状态下、吊杆向下微动,框架不动,夹爪围绕着与框架的联接轴向外旋转一个小角度,连杆、套筒及导向柱向下微动,导向杆沿导向槽的齿廓线移动,并带动驱动柱继续旋转45
°
;第九状态下、吊杆向上微动,框架不动,夹爪围绕着与框架的联接轴向内旋转一个小角度,连杆、套筒及导向柱向上微动,由于弹簧弹力作用,导向杆带动驱动柱沿导向槽继续旋转45
°
,此时,卡钩与槽口垂直,并可在卡设在卡钩槽内,锁住了框架与吊杆;第十状态下、吊具向上移动,带动框架脱离车轮,吊具微动释放台车后,称重,确认释放成功,吊具起升,实现吊、放台车动作。
40.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柱10包括一大头和一小头,所述大头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所述小头穿出所述第一连接孔,且所述大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径,以使所述大头仅能在所述第二连接孔内活动,避免所述驱动柱10从第一连接孔内脱落。
41.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台车吊具,所述卡钩槽6包括一圆形槽和一条形槽,所述条形槽设于所述圆形槽的上方并与其连通,所述条形槽的长度不大于所述圆形槽的直径;所述卡钩5为与所述条形槽配合的条形块或梯形块,所述卡钩的厚度不大于所述圆形槽的厚度,以使卡钩可经条形槽伸入圆形槽内,并通过转动卡钩实现卡钩与卡沟槽的卡接。
42.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台车吊具,所述框架1的顶部前侧固设有开口向下的轮缘卡槽13,当框架跨设在车轮上时,车轮外缘(16)卡设在轮缘卡槽内,以使夹爪夹紧车轮
时,轮缘卡槽和夹爪对车轮形成三点定位,使车轮与吊具的连接更加稳定。
43.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台车吊具,所述夹爪3包括一大端和一小端,所述大端与所述框架1的底部相邻侧铰接,小端与相邻连杆2的底端铰接。进一步的,所述夹爪3向内旋转时,靠近车轮的一面为锯齿面,以使增大夹爪与车轮间的摩擦力,避免吊运过程中车轮滑落。
44.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台车吊具,所述吊杆4的顶部固设有吊环,以方便吊具和吊车的连接。
45.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