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线圈数的缠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93555发布日期:2023-01-31 23:33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调节线圈数的缠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缠扣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调节线圈数的缠扣装置。


背景技术:

2.电缆在加工完成后,会缠绕在两端设置的侧板的缠绕杆的外表面,使得对电缆进行工整的缠绕收集,以防其之间交缠在一起,便于后期进行直接抽取使用。
3.现有的会通过电缆缠绕机对电缆进行缠绕紧扣,但该缠绕过程中电缆不能进行定量线圈数的缠绕,使得电缆在抽取使用过程中,剩余在缠绕杆外表面的电缆容易从缠绕杆的表面脱落,影响电缆的缠扣稳定性。
4.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电缆缠绕机处没有设置分区装置,使得较长的电缆整体均缠绕在缠绕杆的外表面,该过程中层层叠加紧贴在一起,使得在进行电缆的抽取使用时,也无法对电缆的使用长度进行快速测定,另外,对于剩余在缠绕杆处的电缆,且电缆端头不能与该电缆缠绕机之间连接固定,影响电缆缠绕后的稳定性,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提出一种便于调节线圈数的缠扣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线圈数的缠扣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会通过电缆缠绕机对电缆进行缠绕紧扣,但该缠绕过程中电缆不能进行定量线圈数的缠绕,使得电缆在抽取使用过程中,剩余在缠绕杆外表面的电缆容易从缠绕杆的表面脱落,影响电缆的缠扣稳定性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于调节线圈数的缠扣装置,包括:
9.缠绕杆,用于电缆的缠绕;
10.侧板,设置在缠绕杆的两端;
11.两组所述侧板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用于缠绕杆外表面电缆缠绕的线圈数定位缠扣;
12.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移动柱、连接块和螺纹杆,所述侧板的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凹槽处,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滑动有连接块,两组所述连接块之间设置有移动柱。
13.优选的,多组所述移动柱等数量分别在缠绕杆外部的上下两端。
14.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环和第二螺纹环,一组所述第一螺纹环和第二螺纹环位于一组连接块的下端。
15.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环的上表面与连接块的下表面相抵,所述第二螺纹环的上表面与第一螺纹环的下表面相抵。
16.优选的,所述移动柱的外表面开设有多组卡槽,可用于电缆一端的卡接定位。
17.优选的,所述卡槽处铰接设置有扣板,所述扣板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螺母。
18.优选的,多组所述凹槽的侧面设置有刻度板,用于移动柱移动距离的定位调节。
19.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线圈数的缠扣装置,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20.1、该一种便于调节线圈数的缠扣装置,通过在两组侧板之间设置移动柱,移动柱可通过两组螺纹环与螺纹杆的螺纹连接作用进行位置调节,从而可对一组移动柱与缠绕杆以及两组移动柱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使得该间距了满足定量电缆线圈数的缠绕,以便对缠绕杆处的电缆进行分区,一组区域缠绕的电缆长度被限定,便于快速测定。
21.2、该一种便于调节线圈数的缠扣装置,通过在移动柱的外表面开设有卡槽,当定量线圈数的电缆将一组移动柱与缠绕杆之间的间距填满之后,可将电缆的一端卡接在一组移动柱外表面开设的卡槽处,且通过扣板和固定螺母进行定位,可将电缆与移动柱之间进行连接定位,且可对电缆不同缠绕区域进行分隔,使得进而对各区域处设置的线缆进行固定限位。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柱和连接块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螺纹杆和螺纹环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缠绕杆;101、侧板;102、凹槽;2、刻度板;3、定位机构;301、移动柱;302、连接块;303、螺纹杆;304、第一螺纹环;305、第二螺纹环;306、卡槽;307、扣板;308、固定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便于调节线圈数的缠扣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缠绕杆1,用于电缆的缠绕,侧板101,设置在缠绕杆1的两端,该缠扣装置为已知型号为cr-01的电缆缠绕机中的部分装置,其通过电机进行驱动,带动缠绕杆1进行转动,以便将电缆缠绕收纳在其外表面,侧板101可对缠绕杆1的两端进行限位遮挡。
28.根据附图1所示,该装置中多组凹槽102的侧面设置有刻度板2,用于移动柱301移动距离的定位调节,通过刻度板2的作用,可对移动柱301的移动距离进行测量定位。
29.根据附图2-3所示,该装置中两组侧板101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3,用于缠绕杆1外表面电缆缠绕的线圈数定位缠扣,定位机构3包括移动柱301、连接块302和螺纹杆303,侧板101的侧面开设有凹槽102,螺纹杆30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凹槽102处,螺纹杆303的外表面滑动有连接块302,两组连接块302之间设置有移动柱301,多组移动柱301等数量分别在缠绕杆1外部的上下两端,移动柱301通过连接块302沿着螺纹杆303进行移动,从而可对一组移动柱301与缠绕杆1之间的间距以及两组移动柱301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使得该间距内可缠绕定量线圈数的电缆。
30.根据附图3所示,该装置中螺纹杆303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环304和第二螺纹环305,一组第一螺纹环304和第二螺纹环305位于一组连接块302的下端,第一螺纹环304的上表面与连接块302的下表面相抵,第一螺纹环304与连接块302之间限位连接,即第一螺纹
环304转动过程中不会与连接块302之间分离,第二螺纹环305的上表面与第一螺纹环304的下表面相抵,在将移动柱301的位置调节完成后,其两端设置的连接块302与螺纹杆303处于相对位置,接着可转动位于该连接块302下表面设置的两组螺纹环,可将连接块302设置在螺纹杆303外表面一处,进而使得移动柱301被固定在两组侧板101之间。
31.根据附图3-4所示,该装置中移动柱301的外表面开设有多组卡槽306,可用于电缆一端的卡接定位,卡槽306处铰接设置有扣板307,扣板307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螺母308,通过将电缆的一端卡接在移动柱301外表面开设的卡槽306处,可对电缆与移动柱301之间进行连接定位。
32.工作原理:
33.一组凹槽102处设置的两组移动柱301在初始状态时,两组移动柱301分别位于凹槽102的内顶部和内底部。
34.该一种便于调节线圈数的缠扣装置在使用时,首先根据所需进行电缆的缠绕圈数移动两组侧板101之间设置的靠近缠绕杆1处的移动柱301,即先转动移动柱301位于凹槽102内部的连接块302下表面限位设置的第一螺纹环304,使得第一螺纹环304带动连接块302沿着螺纹杆303的外表面进行移动,进而使得移动柱301随之进行相同方向和距离的移动。
35.进一步的,根据凹槽102侧面设置的刻度板2,可对移动柱301的移动距离进行测量,当第一螺纹环304带动一组移动柱301移动至合适位置后,此时可停止转动第一螺纹环304,然后转动位于第一螺纹环304下端的第二螺纹环305,使得第二螺纹环305的上表面与第一螺纹环304的下表面相抵,以致连接块302被固定设置在螺纹杆303处,使得此时一组移动柱301设置在固定位置,且该一组移动柱301与缠绕杆1之间的间距满足电缆定量线圈数的缠绕。
36.进一步的,可通过重复上述操作,对另一组移动柱301进行调节使得,使得两组移动柱301之间的间距满足电缆定量线圈数的缠绕。
37.最后,可先将电缆的一端通过电缆缠绕机处的电机缠绕在缠绕杆1的外表面,当定量线圈数的电缆将一组移动柱301与缠绕杆1之间的间距填满之后,可关闭电机,然后将电缆的一端卡接在一组移动柱301外表面开设的卡槽306处,且通过扣板307和固定螺母308进行定位,可将电缆与移动柱301之间进行连接定位,且可对电缆不同缠绕区域进行分隔。
3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