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对智能输送车。
背景技术:2.目前我国动车组轮对在检修时的输送移动均采用人工输送形式,其特点是输送效率低下,特别是在长距离输送时工人劳动强度大,为满足检修进度需要投入大量人员和作业时间。此外,在人工输送的过程中,存在无法保证轮对的及时和可靠的停止,势必会造成轮对表面的撞击等现象。
3.因此结合目前全国动车段所对轮对检修输送的需求,需要一种能够对轮对进行智能输送的装置,来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高输送效率和现场管理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现有和谐号和复兴号动车组各种轮对智能输送车,对轮对进行输送转运,提高输送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5.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轮对智能输送车,包括车体框架、行走驱动总成、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的抱轮机构、抱轮夹紧机构和动力模块;
7.行走驱动总成包括设置在车体框架中部两侧的动力轮组和设置在车体框架两端的万向轮组,动力轮组与动力模块驱动连接;
8.抱轮机构包括横向平行设置并安装在车体框架同侧的第一抱轮机构和第二抱轮机构,第二抱轮机构与车体框架竖向滑动连接;
9.抱轮夹紧机构一端固定在车体框架上,另一端与第二抱轮机构固定连接,驱动第二抱轮机构竖向滑动。
10.进一步地,第一抱轮机构包括第一电推杆和第一托轮,第一托轮通过第一直线滑块与第一电推杆传动连接,第一直线滑块通过第一直线滑轨与车体框架横向活动连接。
11.进一步地,第二抱轮机构包括第二电推杆和第二托轮,第二托轮通过第二直线滑块与第二电推杆传动连接,第二直线滑块通过第二直线滑轨与车体框架横向活动连接,第二直线滑轨通过第三直线滑轨与车体框架竖向活动连接。
12.进一步地,抱轮夹紧机构采用电推杆。
13.进一步地,控制模块和动力模块安装在车体框架底面。
14.进一步地,车体框架底部安装磁条检测模块,磁条检测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
15.进一步地,第一抱轮机构和第二抱轮机构上均安装夹紧检测模块,夹紧检测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
16.进一步地,车体框架顶面还安装定位检测模块,定位检测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
17.本实用新型的轮对智能输送车,解决了在现有长距离人工输送轮对时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的问题,实现轮对的自动化抱紧和运送过程,提高了现场管理水平;可满足上
层调度系统对轮对智能输送车下达作业命令后即可实现轮对的定向输送的要求。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21.图中,1-车体框架;2-行走驱动总成;21-动力轮组;22-万向轮组;3
‑ꢀ
控制模块;4-抱轮夹紧机构;5-动力模块;6-第一抱轮机构;61-第一电推杆;62-第一托轮;63-第一直线滑块;64-第一直线滑轨;7-第二抱轮机构; 71-第二电推杆;72-第二托轮;73-第二直线滑块;74-第二直线滑轨;75-第三直线滑轨;8-磁条检测模块;9-夹紧检测模块;10-定位检测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24.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中心”、“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具体地,“竖向”为水平相对于车体框架的长度也即前进方向,“横向”为水平相对于车体框架宽度方向,横向两端为车体框架的两侧。
25.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6.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轮对智能输送车,包括车体框架1、行走驱动总成2、控制模块3,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3连接的抱轮机构、抱轮夹紧机构4和动力模块5,优选的,控制模块3和动力模块5安装在车体框架1底面。
28.行走驱动总成2包括设置在车体框架1中部两侧的动力轮组21和设置在车体框架1两端的万向轮组22,动力轮组21与动力模块6驱动连接。实施例中,动力模块6设置在两动力轮组21之间,驱动动力轮组21前进或后退,万向轮组22设置在车体框架1的前端和后端的各
一组或几组,两套无动力的万向轮组22设置在车体框架1长度方向两端,共同支撑整个车体,平衡车体并跟随移动。
29.抱轮机构包括横向平行设置并安装在车体框架1同侧的第一抱轮机构6 和第二抱轮机构7,第二抱轮机构7与车体框架竖向滑动连接。具体的,第一抱轮机构6包括第一电推杆61和第一托轮62,第一托轮62通过第一直线滑块63与第一电推杆61传动连接,第一直线滑块63通过第一直线滑轨64 与车体框架1横向活动连接。
30.第二抱轮机构7包括第二电推杆71和第二托轮72,第二托轮72通过第二直线滑块73与第二电推杆71传动连接,第二直线滑块73通过第二直线滑轨74与车体框架1横向活动连接,第二直线滑轨74通过第三直线滑轨75 与车体框架1竖向活动连接。
31.抱轮夹紧机构4一端固定在车体框架1上,另一端与第二抱轮机构7固定连接,驱动第二抱轮机构7在第三直线滑轨75方向即竖向滑动,实施例中优选的,抱轮夹紧机构4采用电推杆。
32.如图3所示,需要运送轮对时,第一托轮62和第二托轮72分别在第一电推杆61和第二电推杆71的带动下从车体框架1侧边伸出至轮对两侧,抱轮夹紧机构4带动第二抱轮机构7移动靠近第一抱轮机构6将轮对夹紧。
33.优选的,车体框架1底部安装磁条检测模块8,磁条检测模块8与控制模块3连接。磁条检测模块8通过现场地面的磁条,保证输送车沿着既定路线的行驶及转运。
34.优选的,第一抱轮机构6和第二抱轮机构7上均安装夹紧检测模块9,夹紧检测模块9与控制模块3连接。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夹紧检测模块9安装在第一直线滑块63和第二直线滑块73上,在抱轮夹紧的过程中检测两抱轮机构与轮对的距离,当达到一定距离后抱轮夹紧机构4的夹紧动作停止并保持锁死状态,保证两组抱轮机构对轮对的夹紧程度适中。
35.优选的,车体框架1顶面还安装定位检测模块10,定位检测模块10与控制模块3连接。定位检测系统10安装在车体框架1上部侧边,可以检测轮对的轮轴位置,从而实现在寻找目标轮对的准确定位。
36.当需要进行轮对输送的时候,上层调度系统下达作业指令,轮对输送车收到指令后,会按照设定好的路线进行行驶去寻找目标轮对,当到达目标轮对区域时,定位检测模块10开始检测轮对轮轴位置,检测完毕后输送车到达指定位置,此时两组抱轮机构伸出并开始夹紧,当距离检测系统检测到两侧距离达到设定值后夹紧停止并保持夹紧状态,轮对在抱轮的作用下开始被输送至目标位置。当到达目标位置,抱轮夹紧机构放松并收回,轮对输送完成,轮对输送车回到指定区域或执行下一个作业任务。
37.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