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转运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78284发布日期:2023-01-12 19:41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转运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缆转运架。


背景技术:

2.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是用以传输电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
3.电缆的敷设方式有直接敷设、穿管敷设、浅草敷设、电缆沟敷设、电缆隧道敷设、架空敷设等几种方式,不管是哪一种电缆敷设施工方式都需要不停的更换施工点位,为了便于电缆的转运需要在运输前将电缆绕设成线盘,而每次更换施工点位都需要进行电缆线盘装车、转运、卸车、固定电缆线盘的动作,因此,需要使用到转运架对电缆进行转运。
4.现有的转运架的使用,需要将电缆线缠绕在转运架上,在缠绕过程中,通过手摇的方式使得用于卷收电缆的部分进行转动,电缆线随着卷收电缆的部分逐渐缠绕在转运架上,转运架上设置的滚轮结构使得成卷的电缆线盘能够随着转运架进行移动。然而,现有的转运架在缠绕电缆时,需要沿卷收电缆的部分外壁有序的对电缆进行牵引,如此才能使得电缆被均匀有序的缠绕在卷收电缆的部分上,而对于电缆的缠绕多由人工操作进行,因此,在对电缆进行卷收时,转动卷收电缆的部分需要一个人进行,对电缆的牵引需要另一个人进行,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负担,还增加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卷收电缆的同时自动对电缆进行牵引的电缆转运架以解决卷收电缆的操作需要至少两个人而增加成本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缆转运架,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底部的万向轮以及水平架设在底座上的用于收卷电缆的收卷轴,所述收卷轴的两端具有端板,且收卷轴能够绕自身中心轴线自由转动,通过转动收卷轴将电缆缠绕在两端板之间的收卷轴上,所述收卷轴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电缆一端的固定部,固定部在将电缆的一端固定住后,转动收卷轴即可对电缆进行缠绕卷收;收卷轴的一端延伸至底座的外侧并设置有用于手动或通过外部机械带动收卷轴转动的第一转轴,可通过转动第一转轴带动收卷轴转动;在底座上位于收卷轴的下方沿收卷轴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能够来回移动的牵引部,在第一转轴与牵引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在第一转轴转动后带动牵引部沿收卷轴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的传动部,在第一转轴转动后,通过传动部的传动带动牵引部运行,当手动转动第一转轴时,在工作人员转动第一转轴后,牵引部同步运行,无需另行准备动力装置,且收卷轴的转动与牵引部的运行同步进行,在收卷轴转动并对电缆进行卷收的同时,牵引部在收卷部的下方随着收卷轴的卷收节奏来回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牵引电缆沿收卷轴的长度方向移动以使电缆整齐均匀的缠绕在收卷轴上。
7.所述固定部包括设置在收卷轴外壁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收卷轴的外壁之间围设有一用于夹住电缆的呈圆柱状的限位空间,在电缆卷收之前,通过限位空间将电缆的
一端固定住;所述固定部还包括设置在固定板面向限位空间的一侧上并用于增大电缆与固定板之间摩擦并抵在电缆外表面上的橡胶层,橡胶层在限位空间夹住电缆的同时能够使得电缆被夹持的更紧实,且能够对电缆的外表面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8.所述固定板包括呈弧形的凸形片以及分别位于凸部两侧的连接片,所述限位空间形成于所述凸形片与所述收卷轴的外壁之间,其中一连接片铰接于收卷轴,另一连接片与收卷轴卡装连接。
9.所述牵引部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驱动部、设置在底座上的滑动部以及设置在滑动部上用于供电缆穿过并牵引导向的导向部;所述驱动部包括设置在底座上并分别位于两端板下方的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以及绕设在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上的链条,所述传动部与第一链轮或第二链轮传动连接以能够在第一转轴转动时带动第一链轮或第二链轮转动,并通过链条、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之间的传动配合使得链条绕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转动,所述滑动部与链条连接并能够带动导向部沿收卷轴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导向部在沿收卷轴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的过程中牵引着电缆均匀地缠绕在收卷轴上。
10.所述滑动部包括沿收卷轴的长度方向平行并间隔设于所述链条上方的两第一滑杆;所述滑动部还包括分别滑动设置于两第一滑杆上的两第一滑块、两端分别连接于两第一滑块并沿垂直于第一滑杆方向水平布置的第二滑杆以及连接于导向部并滑动设置于第二滑杆上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通过一第二转轴铰接于链条;当第二滑块在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之间作直线运动时,带动所述导向部沿第一滑杆移动,当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链条的作用下绕所述第一链轮或第二链轮的外沿移动时,所述第二滑块在第二转轴的牵引下带动导向部沿第二滑杆移动以使导向部转向以牵引电缆在在收卷轴的下方沿收卷轴的长度方向随所述链条来回移动,从而牵引电缆从收卷轴的一端依次缠绕至收卷轴的另一端,再从另一端依次缠绕至收卷轴的一端如此反复。
11.所述第二滑块随着链条的移动依次具有第一移动段、第二移动段、第三移动段和第四移动段,所述第二移动段对应第一链轮的外延移动部分,第四移动段对应第二链轮的外延移动部分;当第一转轴转动并通过传动部带动第一链轮或第二链轮转动时,链条带动第二滑块移动,在第二滑块带动导向部在第一移动段移动时,导向部带动电缆沿收卷轴的长度方向正向移动;在第二滑块移动至第二移动段时,导向部随第二滑块沿第二滑杆滑动以转向;当第二滑块移动至第三移动段时,导向部带动电缆沿收卷轴的长度方向反向移动;当第二滑块移动至第四移动段时,导向部随第二滑块沿第二滑杆滑动以转向,如此即可实现导向部的往返移动。
12.所述导向部包括间隔设置在第二滑块上的两支撑架以及设置在两支撑架之间的两导向轮,两导向轮一上一下依次设置并能够绕自身轴线自由转动,在两导向轮之间具有用于供电缆通过的间隙,不仅能够对电缆进行导向,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矫直的功能。
13.所述传动部包括套设在第一转轴上的第一传动轮、水平设置在底座上并能够沿自身轴线自由转动的第三转轴、套设在第三转轴上并与第一传动轮通过一传动带传动配合的第二传动轮、套设在第三转轴上的第一锥形齿轮、设置在底座上能够自由转动的第二锥形齿轮以及套设在第一链轮上与第二锥形齿轮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与第一链轮同轴转动设置,通过各齿轮、各传动轮之间的传动配合,带动牵引部与第一转轴同步运行。
14.本实用新型的电缆转运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收卷轴、第一转轴与牵引
部之间的配合使用,使得第一转轴在外力作用下进行转动以带动收卷轴转动的同时,通过传动部带动牵引部运行并在收卷轴的下方牵引电缆从收卷轴的初始一端依次缠绕至收卷轴的另一端又从收卷轴另一端缠绕至收卷轴初始的一端上,如此重复,通过传动部使得第一转轴和牵引部同步运行,牵引部在运行过程中电缆均匀缠绕与收卷轴上,至多一个人便能够实现电缆的卷收操作,节省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转运架的正面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转运架的左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牵引部和传动部之间配合的俯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牵引部沿a-a方向进行剖切的左侧剖视图。
20.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21.底座-1;万向轮-2;收卷轴-3;端板-31;第一转轴-4;固定部-5;牵引部-6;第一链轮-61;第二链轮-62;链条-63;第一移动段-631;第二移动段-632;第三移动段-633;第四移动段-634;第一滑杆-64;第一滑块-65;第二滑杆-66;第二滑块-67;第二转轴-68;支撑架-691;导向轮-692;传动部-7;第一传动轮-71;第二传动轮-72;传动带-73;齿轮-74;第一锥形齿轮-75;第二锥形齿轮-76。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3.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转运架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底部的万向轮2、架设在底座1上用于收卷电缆的收卷轴3、设置于收卷轴3两端的端板31、设置于收卷轴3端部的第一转轴4、设置在收卷轴3上的固定部5、设置在底座1上并位于收卷轴3下方的牵引部6以及设置在第一转轴4与牵引部6之间的传动部7,万向轮2便于底座1的整体移动,收卷轴3用于收卷电缆,端板31位于收卷轴3的两端上以用于挡住并限制缠绕在收卷轴3上的电缆;通过外力使得第一转轴4转动从而带动收卷轴3转动,在收卷轴3转动过程中对电缆进行缠绕收卷,牵引部6通过传动部7在第一转动时运行,第一转轴4转动使得收卷轴3收卷电缆的同时,牵引部6沿着收卷轴3的长度方向牵引电缆来回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随着收卷轴3的转动整齐的缠绕在收卷轴3上,整个过程仅需操作第一转轴4即能够完成电缆的缠绕工作,缠绕好电缆的整个电缆转运架通过底座1和万向轮2进行移动。
24.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顶面上的两支架,两支架分设在底板的两侧并对称设置,在两支架上分别同轴设置有轴承;万向轮2设置为至少四个并呈矩形阵列布置与底板底面上,收卷轴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端板31,且收卷轴3的两端继续延伸至两端板31外侧分别形成有两连接轴,两连接轴分别连接于两支架上的轴承,第一转轴4穿过其中一个轴承并连接于对应的连接轴,通过外力转动第一转轴4能够带动收卷轴3转动,可在第一转轴4的自由端上设置摇杆,操作人员人工进行摇动摇杆以使第一转轴4带动收卷轴3转动以进行电缆的收卷工作;或者在设置有第一转轴4的其中一支架上安装一电机,将
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4传动连接,通过启动电机,电机运行带动第一转轴4转动以带动收卷轴3转动的方式实现对电缆的收卷工作,而其他能够带动第一转轴4转动的结构或装置均可运用。
25.固定部5包括设置在收卷轴3外壁上的固定板以及设置在固定板上的橡胶层,固定板与收卷轴3的外壁之间围设有一限位空间,在收卷电缆之前,首先通过限位空间将电缆的一端固定在收卷轴3上,防止在收卷电缆的初始阶段,因为电缆没有被固定而需要人为的对电缆进行固定,防止电缆在收卷轴3转动过程中散落,而固定部5的设置大大的降低了电缆的收卷难度,在固定部5将电缆的一端固定住后,即使在收卷的初始阶段,无需人为的进行固定也能够进行电缆的收卷。固定板包括呈弧形的凸形片以及分别设置在凸形片两侧的连接片,且两连接片位于凸形片呈直线的两侧上,凸形片与对应的收卷轴3之间围设成所述限位空间,作为优选的,在收卷轴3上沿平行于连接片的方向开设有与凸形片的内腔共同组成一呈圆柱形的凹槽,以使限位空间呈圆柱形,且限位空间的直径等于电缆的直径,以在将凸形片扣合在凹槽上并进行固定时,凸形片和凹槽将电缆压持于限位空间内;其中一个连接片与收卷轴3的外壁铰接,可通过合页连接的方式将凸形片的一侧连接于收卷轴3,另一个连接片与收卷轴3之间通过按动卡扣等卡装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也可通过其他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进行,卡装连接等方式均为公知的现有技术,对于详细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橡胶层设置在凸形片的内壁上,在电缆被凸形片压持住后,橡胶层由于表面粗糙可延展,因此,能够增加电缆外表面与凸形片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升凸形片的固定效果,且在凸形片压持住电缆时,橡胶层紧紧贴合在电缆上,不仅增加电缆的夹持效果,且橡胶层柔软可延展的材质能够对电缆的外表面进行防护,防止电缆被压持部分的外表面被凸形片压坏。应当理解的是,固定部5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也是使用其他能够固定电缆的结构或装置进行替换,如在收卷轴3上直接设置一个夹持装置,同样能够实现对电缆的固定功能。应当理解的是,即使不使用固定部,操作人员在手动转动第一转轴4时,可一手转动第一转轴4,一手拉住电缆的一端,实现一个人对电缆收卷的操作。
26.牵引部6包括设置在底板顶面上的驱动部、设置在底板顶面上并与驱动部连接的滑动部以及设置在滑动部上用于供电缆穿过并对电缆牵引导向的导向部,驱动部驱动滑动部移动以使滑动部能够带动导向部在收卷轴3的下方来回移动。驱动部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并分别位于两端板31下方的第一链轮61和第二链轮62以及绕设在第一链轮61和第二链轮62上的链条63,第一链轮61或第二链轮62通过传动部7与第一转轴4传动连接以带动第一链轮61或第二链轮62转动,通过链条63与第一链轮61和第二链轮62之间的传动配合,使得对应的第二链轮62或第一链轮61转动,链条63绕第一链轮61和第二链轮62移动。具体的,第一链轮61位于其中一个端板31的下方,第二链轮62位于另一个端板31的下方,以使第一链轮61和第二链轮62对应收卷轴3长度方向所在的两端,绕设在第一链轮61和第二链轮62上的链条63的长度方向与收卷轴3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链轮61、第二链轮62和链条63可位于收卷轴3的正下方,也可位于收卷轴3的前下方或后下方,第一链轮61位于靠近第一转轴4的一侧并与传动部7传动配合。
27.滑动部包括两端分别连接于底板顶面上的两第一滑杆64、分别滑动设置于两第一滑杆64上的两第一滑块65、两端分别连接于两第一滑块65的第二滑杆66以及连接于导向部底面并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杆66上的第二滑块67,两第一滑杆64沿收卷轴3的长度方向平行
并间隔分布,且两第一滑杆64分设在链条63的两侧上方,即链条63长度方向所在的两侧的上方;第二滑杆66沿垂直于第一滑杆64的方向水平布置,而连接于第二滑块67的导向部通过第二滑块67能够沿垂直于第一滑杆64的方向移动,而连接于两第一滑块65的第二滑杆66能够带动导向部沿收卷轴3的长度方向移动。
28.具体的,第二滑块67通过一竖直设置的第二转轴68铰接于链条63,第二转轴68能够相对于链条63和第二滑块67沿自身轴线自由转动;使用时,第一转轴4通过外力进行转动并通过传动部7带动第一链轮61转动,第一链轮61通过链条63带动第二链轮62转动,第二滑块67通过第二转轴68随着链条63进行移动,使得第二滑块67随着链条63移动。第二滑块67在链条63上的移动轨迹依次具有第一移动段631、第二移动段632、第三移动段633和第四移动段634,第一移动段631为链条63长度方向所在的两轨迹段的其中一段,第二移动段632位于第二滑块67在第一链轮61外延上移动的轨迹段,第三移动段633位于链条63长度方向所在的两轨迹段的另一段,第四移动段634位于第二滑块67在第二链轮62外延上移动的轨迹段,第二滑块67从位于固定部5的下方处的位置处开始移动,当第一链轮61、第二链轮62转动,链条63绕第一链轮61和第二链轮62转动时,链条63通过第二转轴68牵动第二滑块67,当第二滑块67处在第一移动段631上时,第一滑块65在第一滑杆64上滑动,第二滑块67沿收卷轴3的长度方向正向移动,移动过程中,导向部牵引的电缆随着收卷轴3的转动而有序的被缠绕在收卷轴3上;当第二滑块67处在第二移动段632时,第二转轴68随着链条63移动至第一链轮61的外延处,第二滑块67在第二滑杆66上滑动以带动导向部移动,达到对导向部的移动方向调转方向的目的;当第二滑块67移动至第三移动段633时,第二滑块67在第二滑杆66上停止滑动,第一滑块65在第一滑杆64上滑动以带动第二滑块67和第二滑杆66沿收卷轴3的长度方向反向移动,移动过程中,导向部牵引的电缆随着收卷的转动而有序的被缠绕在收卷轴3上;当第二滑块67移动至第四移动段634时,第二转轴68随着链条63移动至第二链轮62的外延处,第二滑块67在第二滑杆66上沿与第二移动段632时第二滑块67相反的移动方向滑动以带动导向部移动,达到对导向部的移动方向调转方向的目的,直至第二滑块67再次移动至第一移动段631上,如此反复,实现对电缆的收卷,而电缆的牵引工作无需工作人员手动参与也能够实现,且第二滑块67的移动速度通过传动部7与第一转轴4的转速呈正比,因此,导向部对电缆的牵引与收卷轴3的转动频率一致,电缆的缠绕能够整齐有序的进行。
29.导向部包括间隔设置在第二滑块67上的两支撑架691以及设置在两支撑架691之间的两导向轮692,两导向轮692一上一下依次设置并能够绕自身轴线自由转动,在两导向轮692之间具有用于供电缆通过的间隙,电缆活动穿过间隙缠绕于收卷轴3上。具体的,两支撑架691沿收卷轴3的长度方向平行并间隔分设在第二滑块67的顶面上,两导向轮692通过连接轴分别连接于两支撑架691。所述连接轴沿平行于收卷轴3的长度方向设置,连接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于两支撑架691,所述导向轮692套装在连接轴上,且两个导向轮692一上一下间隔设置,两个导向轮692之间形成有用于供电缆穿过的间隙,当电缆穿过间隙处时,两导向轮692均抵靠在电缆的外表面上,当电缆缠绕于收卷轴3时,电缆朝向收卷轴3移动,两导向轮692转动并均朝向电缆的移动方向转动以对电缆进行导向,防止电缆在导向轮692随着第二滑块67移动过程中卡滞于导向轮692处难以移动,且抵靠在电缆上的两导向轮692对电缆起到一定的矫直作用。
30.传动部7包括套设在第一转轴4上的第一传动轮71、水平设置在底板顶面上并能够绕自中轴线自由转动的第三转轴、套设在第三转轴上的第二传动轮72、绕设在第一传动轮71和第二传动轮72上的传动带73、套设在第三转轴上的第一锥形齿轮75、设置在底板顶面上能够自由转动的第二锥形齿轮76以及套设在第一链轮61上与第二锥形齿轮76啮合的齿轮74,第一锥形齿轮75和第二锥形齿轮76啮合配合,通过外力使得第一转轴4转动,在第一转轴4上的第一传动轮71转动,而与第一传动轮71传动配合的第二传动轮72在传动带73的传动下同步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锥形齿轮75转动,第一锥形齿轮75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76转动,从而带动与第二锥形齿轮76啮合的齿轮74转动,而第一链轮61与齿轮同轴转动设置,如此便使得第一链轮61进行转动,让第一转轴4和牵引部6的运行进行联动。具体的,第三转轴通过两个设置在底板顶面上的支撑块进行支撑,在两支撑块上设置有轴承,第三转轴连接于轴承上以能够绕自身中轴线进行转动,第一锥形齿轮75套设在第三转轴朝向第一链轮61的一端上,在底板顶面上竖直设置有第四转轴,第二锥形齿轮76套设在第四转轴上并与第一锥形齿轮75啮合,第二锥形齿轮76为具有伞形齿和竖直齿的锥形齿轮,对应的第一链轮61和第二链轮62分别通过一竖直设置的第五转轴连接于底板,第五转轴能够沿自身轴线自由转动,齿轮74套装在第一链轮61所在的第五转轴上并与第二锥形齿轮76的竖直齿啮合,从而实现第一转轴4和第一链轮61的传动。
31.本实用新型的电缆转运架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的工作方式如下:首先将电缆的一端穿过两导向轮692之间的间隙后并通过固定板固定住电缆的一端;通过外力转动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转动以带动收卷轴3转动,同时通过传动部7带动第一链轮61进行转动,当收卷轴3开始转动后,电缆即开始进行缠绕,同时,第一链轮61转动带动链条63绕第一链轮61和第二链轮62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滑块67四个移动段上依次移动,并在移动至第一移动段631和第三移动段633时,牵引导向轮692之间的电缆有序的缠绕与收卷轴3上,实现对电缆的自动牵引。
32.本实用新型的电缆转运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人为的对电缆进行牵引,只需在收卷轴3转动后通过第一转轴4与导向部的联动实现收卷轴3的转动和牵引同时同步的进行,减少人力成本,且牵引的速度与收卷轴3的转动频率一致,保证电缆的缠绕整齐有序的进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