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排灰的抑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65135发布日期:2023-01-07 01:44阅读:23来源:国知局
均匀排灰的抑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卸灰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均匀排灰的抑尘装置。


背景技术:

2.环保、冶金、化工、建材、粮食、食品等行业的工业生产中往往会产生各种粉尘烟气,这些粉尘烟气通常需要进行收集处理。收集过程中,在竖直方向由上而下卸灰时往往会产生二次扬尘。
3.为解决二次扬尘的问题,中国申请号为202023331610.x公开了一种电动伸缩式抑尘装置,通过调节升降收尘机构的底部开口的竖直位置,时刻保持卸灰时,粉尘的四周有套管的阻挡,同时保证开口处于输送机构容纳粉尘的空间内部,从而实现防止二次扬尘的效果。
4.然而,若粉尘落下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始终处于固定位置,粉尘落下后会形成中间叠高四边低的形状,现有技术的卸灰装置在卸灰后,移动输送机构的储灰容腔内,堆起的粉尘的最高处要限制在容腔内防止运输时粉尘被吹散产生扬尘,这会导致容腔内堆起的粉尘边缘处的竖直上方空间无法有效储存粉尘,造成容腔空间利用上的浪费,导致单次卸灰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均匀排灰的抑尘装置,可以在不产生扬尘的前提下,均匀的将粉尘铺洒在储存粉尘容腔内,提高储存粉尘容腔的利用率,提高单次卸灰效率。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均匀排灰的抑尘装置,包括用于引导粉尘流动路径的柔性的导灰套筒和移动装置;所述导灰套筒包括粉尘入口和粉尘出口;所述移动装置可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控制改变所述粉尘出口的位置。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均匀排灰的抑尘装置,优选地,还包括刚性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密封连通在所述粉尘出口处;所述引流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移动装置上;所述引流管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设置。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均匀排灰的抑尘装置,优选地,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第一移动装置和第二移动装置;所述引流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装置上;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可控制所述引流管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装置上;所述第二移动装置可控制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在一条水平线上移动。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均匀排灰的抑尘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包括第一手轮、第一滚珠丝杠组件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二移动装置包括第二手轮、第二滚珠丝杠组件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滚珠丝杠组件包括第一螺杆和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杆的轴线竖直设置;所述第一螺母套设在所述第一螺杆上;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
所述第一手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杆的另一端;转动所述第一手轮可控制所述第一螺杆相对于所述第一螺母转动;所述第二滚珠丝杠包括第二螺杆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杆的轴线水平设置;所述第二螺母套设在所述第二螺杆上;所述第二手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杆的另一端;转动所述第二手轮可控制所述第二螺杆相对于所述第二螺母运动;所述第一螺母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引流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上。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均匀排灰的抑尘装置,优选地,还包括安装台;所述粉尘入口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台上;所述第二螺母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台上。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均匀排灰的抑尘装置,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喷水雾的喷雾装置;所述喷雾装置包括若干喷嘴;所述喷嘴的喷口方向竖直朝下设置;全部所述喷嘴环绕成一个环形设置;所述喷嘴固定设置在所述引流管外壁上。
13.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均匀排灰的抑尘装置,涉及卸灰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引导粉尘流动路径的柔性的导灰套筒和移动装置;所述导灰套筒包括粉尘入口和粉尘出口;所述移动装置可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控制改变所述粉尘出口的位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均匀排灰的抑尘装置,解决了卸灰后粉尘堆成中间高四周低的形状,造成粉尘堆四周上方空间被浪费,导致容纳粉尘的设备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使得卸灰时在不产生二次扬尘的前提下,可以均匀的将粉尘铺洒在储存粉尘的容腔内,提高储存粉尘的容腔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1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均匀排灰的抑尘装置的工作时与外部设备的位置关系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均匀排灰的抑尘装置的移动装置2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19.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如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0.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
对重要性。
22.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4.实施例1:
2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卸灰后粉尘堆成中间高四周低的形状,造成粉尘堆四周上方空间被浪费,导致容纳粉尘的设备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均匀排灰的抑尘装置,如图1至2所示,包括用于引导粉尘流动路径的柔性的导灰套筒1和移动装置2;导灰套筒1包括粉尘入口11和粉尘出口12;移动装置2可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控制改变粉尘出口12的位置。
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均匀排灰的抑尘装置工作时,将导灰套筒1的粉尘入口对准外部的除尘器的储灰仓出口设置;将外部的用于将粉尘输送处理的小车的储存灰尘的容腔固定设置,容腔设置在储灰仓的竖直下方,调节移动装置2使得粉尘出口12对准容腔,打开储灰仓的开关,粉尘会从粉尘入口11进入导灰套筒1,并从粉尘出口12流出,根据容腔内粉尘的堆积情况,继续调节移动装置2,改变粉尘出口12的位置,使得粉尘堆积后上表面相对平整;使得容腔内的粉尘可以均匀地堆积。现有技术中虽然通过使用套筒防止了二次扬尘,但却不能解决粉尘堆积形成上窄下宽,堆积后粉尘上方窄处有很多多余空间未利用,导致空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本实施例提出的设备,粉尘从导灰套筒1中穿过,通过调整粉尘出口12的位置,均匀将粉尘铺撒在容腔内,让堆积后的粉尘上方相对直接堆积一处位置更加平整;使得在解决了防止二次扬尘的前提下,粉尘更好地堆积在容腔内,更高效地利用容腔的空间,一次卸灰可以更大地利用容腔空间,使得单次卸灰的效率提高(单次卸灰为将一个容腔完成粉尘的装填后运输离开的过程)。现有技术中也有一种方法可以解决容腔利用率不高的这个问题,即在一处粉尘堆叠高后,通过移动移动输送机构,使得粉尘均匀落入容腔;但是,为了在不产生扬尘的前提下使得粉尘均匀铺洒,防止移动过程中套筒埋入粉尘堆,并与粉尘堆碰撞造成扬尘,所以需要在粉尘堆叠一定高度后就要改变移动输送机构的位置,需要在卸灰时反复移动移动输送机构;而操作移动输送机构非常的难以把控移动距离,在移动过程中还需要控制粉尘的流出和套筒的高度防止二次扬尘,这会导致卸灰工作必须要两人配合才能完成,并且操作过程中需要时刻交流沟通;如果在卸灰一会后停止,再移动移动输送机构,再开启卸灰,如此反复,则操作过程会变得非常繁琐,效率低;本实施例在容腔固定设置后,只需一人调节移动装置2,就能完成均匀堆积,操作更方便,效率更高。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均匀排灰的抑尘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卸灰后粉尘堆成中间高四周低的形状,造成粉尘堆四周上方空间被浪费,导致容纳粉尘的设备空间利
用率低的问题;使得卸灰时在不产生二次扬尘的前提下,可以均匀的将粉尘铺洒在储存粉尘的容腔内,提高储存粉尘的容腔的利用率。
28.为了保证卸灰时,粉尘可以正常地从粉尘出口12流出,所以要时刻保持粉尘出口12的通畅,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刚性的引流管3;引流管3密封连通在粉尘出口12处;引流管3固定设置在移动装置2上;引流管3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设置。若不用引流管3,移动装置2在移动粉尘出口12的过程中,由于导灰套筒1是柔性材料制成的,粉尘出口12会因为位置的改变而形变,若粉尘出口12因为移动装置2的移动而开口闭合,就会导致粉尘堵塞在导灰套筒1内;引流管3的作用是将粉尘出口12延伸,由于引流管3是刚性的,所以可以使得粉尘出口12永远保持固定的张开形状;移动装置2在移动引流管3的过程中,不会改变引流管3的形状,使得粉尘可以顺畅的从引流管3流出。
29.为了实现移动装置2控制引流管3的位置,从而改变粉尘的排出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移动装置2包括第一移动装置21和第二移动装置22;引流管3固定设置在第一移动装置21上;第一移动装置21可控制引流管3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第一移动装置21固定设置在第二移动装置22上;第二移动装置22可控制第一移动装置21在一条水平线上移动。将容腔固定设置后,通过控制第二移动装置22将引流管3的开口正对容腔内的一处,再控制第一移动装21将引流管3开口竖直向下靠近容腔内的底部,使得粉尘落入容腔后不会产生二次扬尘位置,此时控制粉尘从粉尘入口11进入,粉尘会流经导灰套筒1,最终落在引流管3正对的位置,当容腔内粉尘经过一段时间的堆积,粉尘的最高处不超过引流管3最下端的位置,控制第二移动装置22水平方向上改变引流管3正对的位置,继续卸灰,通过反复操作第二移动装置22使得粉尘平整后,控制第一移动装置21抬高引流管3,继续经常粉尘平铺的工作。第二移动装置22在一条水平线上移动,是因为容腔通常是通过车辆搬运的,为更大化利用车辆的空间,车辆背后设置的容腔通常为长条形的,粉尘在平地上落下的过程中,会形成圆锥的堆积,在容腔内堆积的过程中,粉尘最下端会受到容腔短边的限制,无法成为一个圆,在触碰到容腔短边边缘后,则会向上堆积,而容腔长边方向上则不会向上堆积,所以需要控制引流管3的出口位置沿着容腔长边方向移动,提高容腔利用率;在使用时,第二移动装置22是被固定设置的,通过控制容腔的长边方向平行于第二移动装置22的移动方向固定,容腔的固定位置要使得第二移动装置22在移动引流管3的过程中,引流管3处于容腔长边方向的中心线上上方,这样通过改变引流管3的位置可以使得粉尘更好地在容腔内堆积。
30.为了实现第一移动装置21和第二移动装置22对引流管3的位置的控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装置21包括第一手轮211、第一滚珠丝杠组件212和第一滑块213;第二移动装置22包括第二手轮221、第二滚珠丝杠组件222和第二滑块223;第一滚珠丝杠组件212包括第一螺杆2121和第一螺母2122;第一螺杆2121的轴线竖直设置;第一螺母2122套设在第一螺杆2121上;第一滑块213固定设置在第一螺杆2121的一端;第一手轮211固定设置在第一螺杆2121的另一端;转动第一手轮211可控制第一螺杆2121相对于第一螺母2122转动;第二滚珠丝杠222包括第二螺杆2221和第二螺母2222;第二螺杆2221的轴线水平设置;第二螺母2222套设在第二螺杆2221上;第二手轮221固定设置在第二螺杆2221的一端;第二滑块223固定设置在第二螺杆2221的另一端;转动第二手轮221可控制第二螺杆2221相对于第二螺母2222运动;第一螺母2122固定设置在第二滑块223上;引流管3固定设置在第一滑块213上。转动第一手轮211,可以控制第一螺杆2121竖直方向上移动,从而控制
第一螺杆2121端部的第一滑块213在竖直方向移动,从而控制固定在第一滑块213上的引流管3在竖直方向移动;转动第二手轮221,可以控制固定在第二滑块223上的第一移动装置21整体在水平方向移动,从而控制固定在第一移动装置21上的引流管3在水平方向移动;此处的第一移动装置21和第二移动装置22只是移动引流管3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一移动装置21和第二移动装置22也可以是导轨滑块组合,也可以是气缸;此处的第一手轮211和第二手轮221也可以换成电机,实现自动转动,节省人力。
31.为了固定导灰套筒1和移动装置2,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台4;粉尘入口11固定设置在安装台4上;第二螺母2222固定设置在安装台4上。由于导灰套筒1在长久的使用后内部可能会有粉尘堆积而堵塞,若是直接将粉尘入口11连接在过滤器的粉尘出口位置,在更换导灰套筒1时就会非常麻烦,为了更换导灰套筒1需要停止卸灰工作,而通过安装台4固定导灰套筒1,由于安装台4是单独固定的,当导灰套筒1堵塞后,可以直接更换一套备用的安装台4和连带的导灰套筒1整体,使得不会因为导灰套筒1的堵塞专门停止过滤器的卸灰工作,等到安装台4上的导灰套筒1完成更换或是清洗后,安装台4以及导灰套筒1还是可以进行二次利用;移动装置2若失灵也可以与导灰套筒1堵塞后的同种方法更换。
32.为了进一步防止二次扬尘,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喷水雾的喷雾装置5;喷雾装置5包括若干喷嘴51;喷嘴51的喷口方向竖直朝下设置;全部喷嘴51环绕成一个环形设置;喷嘴51固定设置在引流管3外壁上。喷雾装置5可以通过喷嘴51喷出水雾,水雾接触到粉尘会使得粉尘不在空气中漂浮,从而避免扬尘;在粉尘从引流管3流出时,粉尘不会全部直接垂直于引流管3的轴线方向向下卸下的,一部分粉尘会朝向水平方向排出,通过在引流管3外壁的一圈设置喷嘴51,使得朝向水平方向运动的粉尘会与喷嘴51竖直向下喷出的水雾浸湿,粉尘因此凝结成更大的颗粒,使得这些颗粒重量增加,它们会受到更大的重力作用,最终朝向竖直向下的方向偏移运动轨迹,从而避免二次扬尘。
3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均匀排灰的抑尘装置,涉及卸灰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引导粉尘流动路径的柔性的导灰套筒和移动装置;所述导灰套筒包括粉尘入口和粉尘出口;所述移动装置可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控制改变所述粉尘出口的位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均匀排灰的抑尘装置,解决了卸灰后粉尘堆成中间高四周低的形状,造成粉尘堆四周上方空间被浪费,导致容纳粉尘的设备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使得卸灰时在不产生二次扬尘的前提下,可以均匀的将粉尘铺洒在储存粉尘的容腔内,提高储存粉尘的容腔的利用率。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