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板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00033发布日期:2023-02-01 00:3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树脂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架体,其内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架体上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导轨组;第一承载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上且可沿所述第一导轨组移动;第一驱动机构,作用于所述第一承载组件,驱动其相对所述第一架体移动;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二承载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组件上且相对所述第一承载组件纵向移动;第二驱动机构,作用于所述第一承载组件,驱动其相对所述第二承载件移动;抓取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件上,所述抓取组件至少包括吸取件;第二架体,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导轨组的下方;传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架体上,所述传送组件具有承载并运输树脂板的传送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板以及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承载板通过滑台与所述第一导轨组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纵向固定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一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树脂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一齿轮以及第一动力源,所述第一齿条安装于所述第一架体上且与所述第一导轨组平行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动力源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上,所述第一齿轮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源,且在所述第一动力源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一齿条相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一承载组件移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树脂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件上沿纵向设置有第二导轨组,所述第一承载组件可沿所述第二导轨组相对所述第二承载件移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树脂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齿条、第二齿轮以及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二齿条安装于所述第二承载件上且与所述第二导轨组平行并列设置,所述第二动力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所述第二动力源,且在所述第二动力源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二齿条相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一承载组件相对所述第二承载件移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吸取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第二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方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承载件上;以及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板可通过所述调节组件改变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局部或整体相对高度。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树脂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限位件和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活动套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树脂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限位柱和限位孔中的其一,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限位柱和限位孔中的另一,所述限位柱穿设于所述限位孔内且可相对于所述限位孔轴向移动,所述限位柱具有一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在重力影响下能卡合于所述限位孔内,以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树脂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且套设于所述限位柱上。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取件具有一吸取面,所述吸取面上开设有多个吸取孔,所述吸取孔通过管道连接有负压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树脂板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架体、第一承载组件、第一驱动机构、第二承载件、第二驱动机构以及抓取组件。第一架体内形成有容置空间,第一架体上于容置空间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导轨组;第一承载组件设置于第一架体上且可沿第一导轨组移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承载组件相对第一架体移动;第二承载件设置于第一承载组件上且相对第一承载组件纵向移动;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承载组件相对第二承载件移动;抓取组件设置于第二承载件上,包括吸取件。本实用新型的树脂板上料装置,其能够实现树脂板的自动化上料,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物力和财力。物力和财力。


技术研发人员:沈皓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领瑞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08
技术公布日:2023/1/3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